(10分)报刊是历史的档案,不仅记录了时代的变迁,而且影响了社会发展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8年8月,《万国公报》发表以广学会名义撰写的《速兴新学条例》,提出了多项发展教育的主张。如主张派遣留学,每年由国家从学有所成之士中选100人,资派出洋。又如,主张在每一府所在地和市镇各设学塾、书院,专以西文西学教人。
——摘编自黄新宪《<万国公报>与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材料二 东北自沦陷后,《申报》报道了大量东北义勇军的战斗情况,对他们的战斗成果热情宣扬。1936年底,《申报》对傅作义及其所部在红格尔图和百灵庙战役击溃日伪军的行动进行了连续报道,大大鼓舞了中国军民的士气。随着卢沟桥的枪声响起,《申报》对抗战予以了更多的关注和报道。
——摘编自盘霄远《抗战全面爆发后<申报>对时局报道态度的研究》
材料三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速兴新学条例》关于发展教育的主张。(2分)结合所学知识,《万国公报》对教育的关注与当时中国正在进行的哪场变革相呼应?(1分)这场变革对中国近代社会思想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1分) (2)根据材料二,《申报》对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报道起到了什么作用?(1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北的沦陷始于1931年日军发动的什么事变?(1分)“卢沟桥的枪声响起”是在哪一年?(1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图一的“会议”确定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是什么?(1分)图二以“小岗”(安徽凤阳县小岗村)为代表的中国农村经济迅速发展,这主要得益于国家在农村推行的什么改革措施?(1分)在带领人民奔向“小康”的道路上,“小平”(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思想逐渐形成了什么理论?(1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