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51.2018届 山东省青岛市高三上学期期初调研检测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摸底考试 适用省份:山东省 试卷年份:2017年 题数:17 浏览数:159

一、单选题

1.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西周时代的 礼仪政治 到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 现代化 趋势。对 现代化 理解准确的是(  )

A.郡县制度取代分封制度B.由古代人治到现代法治C.由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D.君主专制取代贵族政治

2.

《论语》提到天命的次数仅有三次,远远少于礼和仁的次数。老子重视天人关系,他认为: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  )

A.折射出不同的人生追求B.反映了不同的时代背景C.说明了顺天有为的主张D.本质上都赞成君权神授

3.

秦始皇在位期间,共进行了八次大规模的移民,共迁徙居民约106万户,达500多万人口。移民主流之一是徙平民、罪吏于边境。此举(  )

A.推动了秦代商业的发展B.有利于边疆地区的开发C.有效的抑制了土地兼并D.促进了封建国家的统一

4.

下表表明(  )

层级

中央

郡国

官学

太常→太学

私学

精舍→书馆

A.完整的教育体系逐渐形成B.儒学成为官方的统治思想C.进入官学成为入仕唯一途径D.官学垄断教育局面开始打破

5.

《宋史》各种著述、实录、会要、奏议、文集等应有尽有,为二十四史之冠。其主要原因是(  )

A.宋代书院教育普及B.宋代注重格物致知C.宋代文官制度的影响D.唐宋中央集权的加强

6.

李约瑟认为,由于历史的巧合,近代科学在欧洲崛起与耶稣会传教团在中国的活动大体同时,因而近代科学几乎马上与中国传统科学相接触。在明代,中国的传统数学、天文学由于西学的到来而复兴。这说明(  )

A.传统科技已发展为近代科技B.西学东渐促进中国科技发展C.传统科技与西方科技难分高低D.中国科技明清仍然领先于世界

7.

1875年3月,李鸿章在处理马嘉理案时提到,马嘉理未经中国地方官同意,擅自带领武装探路队深入中国内地, 不独有违条约,亦显悖万国公法……中国自主之国,岂容他国无故调兵入境? 这说明(  )

A.列强已经取得了在中国驻军的权利B.李鸿章运用近代外交理念维护主权C.清政府仍然坚持闭关锁国D.李鸿章不承认领事裁判权

8.

《全球通史》记载:到18世纪,规模巨大的洲际贸易已发展起来,但欧洲与亚洲的贸易比不上与南北美洲的贸易。原因可能是(  )

A.欧洲生产能力尚不具备优势B.欧亚民族矛盾阻碍贸易发展C.欧洲人更喜爱美洲商品D.欧洲与亚洲交通不通畅

9.

在1792年的法国,当国民公会内部就是否审判国王路易十六出现激烈争议时,雅各宾派代表马拉挺身而出,在会上大声呐喊: 要保证人民的幸福,必须砍掉暴君的头 要挽救祖国,必须砍掉暴君的头。 这表明马拉推崇(  )

A.康德的理性批判哲学B.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C.洛克的君主立宪D.伏尔泰的天赋人权

10.

1894年,赫胥黎对进化论的原理作了哲学上的阐释。他认为社会伦理关系不同于自然法则,因为人类具有高于动物的先天 本性 ,人类社会的进展不应该模仿宇宙过程,而应当在同它斗争中不断走向完善,这一主张(  )

A.是中国近代维新思想的理论渊源B.是中国近代革命思想的理论渊源C.认为生物界的物竞天择并不适于人类社会D.强调生物界的物竞天择,宣扬社会进化论

11.

十五世纪中叶到十六世纪初,意大利文艺复兴中的主要事实便是:教皇与世俗的宗教批评者之间的冲突是以容许新人的某种不敬神的精神进入僧侣统治集团为代价而得到避免。 这反映了(  )

A.宗教改革是文艺复兴的组成部分B.文艺复兴动摇了天主教会的权威C.此时期资产阶级与教会的矛盾并未激化D.人文精神缓和了教会与世俗社会的冲突

12.

民国初年,称呼辛亥年武昌起义至清帝退位这段史事的词汇,有多种说法,如《申报》、《大公报》以及政府公报中, 武昌首义 共和成立 民国肇生 辛亥之役 等,名目繁多。这表明(  )

A.辛亥革命对封建正统思想批判不彻底B.北洋军阀对新兴思想严格控制和打压C.民主共和已成为近代思想界主流思想D.媒体和舆论对革命的名称未达成共识

13.

农民们宁愿在自己私人的土地上辛勤劳作,因为在那里,他们可以按照自己认为最好的方式耕种,然后在公开市场上以他们所能得到的最高价格,而不是政府为集体农庄生产的农产品制定的低价格出售他们的任何商品。因此,私人土地虽然只占总耕地面积的3%到5%,却生产了25%到30%的苏联农产品。该现象反映了(  )

A.单一公有制的产生B.新经济政策的成效C.斯大林模式的弊端D.余粮收集制的扩大

14.

三环外交 是英国在二战后初期的外交战略,其主旨是通过英国在与美国、英联邦和联合起来的欧洲这三个环节中的特殊联系,充当三者的联结点和纽带,以维护英国的传统利益和大国地位。此外交战略(  )

A.削弱了二战后美国、苏联的实力B.有利于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C.推动了战后英国加入欧洲的联合D.目的是维持英国的世界大国地位

二、材料阅读

1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在欧洲历史未入海洋时期以前,西方没有一个国家把提倡海外发展当做政府的大事业。西人来中国者多半为个人的好奇心、利禄心所驱使。他们的事业与欧洲国家或民族的国计民生都没有关系。到葡萄牙人发现好望角的时候,欧洲的局势就不同了。这些国家的国王无不以提倡海外发展为政府及民族的大事业。那帮在海外掠财夺土的半海盗半官商居然成了民族的英雄。……?值得注意的是,当欧洲在赢得对亚洲海上贸易的控制时,中国统治集团正在积极地反对海外事业。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十九世纪以前的中国人并不了解西方资本主义各国在世界各处的所作所为。这些西方的来客用他们最初到达中国的行为介绍了他们自己,从而迫使中国人采取了某些他们认为理所应该的措施。中国人在封建时代是好客和没有民族偏见的,但从十六世纪以后,当中国人在自己的港口遇到暴行与杀戮时,中国人不得不对这一批新来的 不速之客 实行严格的防范和限制,采取必要的自卫措施,如采取封闭除广州外一切港口的严重步骤。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新航路开辟前后中国和欧洲在海外贸易政策上的变化,并分析欧洲在海外贸易政策上变化的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西方海外政策变化后产生的结果。(8分)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 1897年,梁启超担任长沙时务学堂中文总教习,制定章程。 凡初入学堂,六个月以前,皆治普通学;至六个月以后,乃各认专门学。 凡学生,每人设札记册一份,每日将专精某书某篇共几页、涉猎某书某篇共几页详细注明。其所读之书,有所心得,皆记于册上。 堂上设一问匦,学生读书所有疑义,用待问纸书而纳之匦中,由院长当堂批答榜示。其善问者,于札记册外别记分数。

——摘编自《时务学堂功课详细章程》

材料二 孟子曰: 无罪而杀士,则大夫可以去;无罪而戮民,则士可以徙。 时务学堂学生问匦: 夫委贽为臣,当临难无苟免,何得不谏君于过,而竟去云乎哉?虽曰当时人主不足以有为,而臣道不可不尽也明矣。孟子之意究竟何如? 梁启超批: 夫臣者也,与君同办民事者也……六经之中,言此等道理者极多,决不为怪异也。自秦以后君权日尊,而臣之自视,以为我实君之奴隶。凡国事之应损应益,君之所为应直谏犯颜者,而皆缄默阿谀为能,奴颜卑屈以容乐于其君,而 名节 二字扫地尽矣。

——摘编自《时务学堂的教育思想》

(1)根据材料一,概括时务学堂教学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是如何为学生解惑的及其解惑的意图。(8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8分)
材料一 这也是美国人以前从未遇到过的一种敌对方式的表现。 俄国保证要实现的纲领旨在使美国社会遭到损害,这种损害,在绝大多数美国人看来,甚至比单纯在军事上惨败于传统的战争可能带来的种种苦难还要可怕。 因此, 苏维埃共产主义被看作是一种应当加以隔离的瘟疫。 当然,在以上诸多因素中,经济因素带有决定的意义。美国自认为是私有制立国的 天定命运 天然优越 的国家,具有世界上最优越的制度并自一次大战以后越来越感到负有 领导世界 的使命。

——选自《现代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 2015年9月28日上午,习近平登上联合国讲台,发表了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讲话。这是习近平首次在联合国阐述 人类命运共同体 的理念。他强调: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他还呼吁: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近三年来习近平至少已70次提到命运共同体。从国与国的命运共同体,到区域内的命运共同体,再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一次次阐述着 中国主张

——摘编自和讯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 越来越感到负有 领导世界 的使命 的原因,指出这对新中国建立初期外交策略的影响。(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人类命运共同体 理念的现实意义。(6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