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
地区
年份
四川
陕西
云南
贵州
甘肃
1942年
936
170
49
63
1945年
2622
358
221
204
200
二、材料阅读
——摘编自李申《杜鲁门主义的续篇》等
——摘编自人民日报《“一带一路”与马歇尔计划有根本差别》
省区
嘉靖至万历
顺治至雍正
乾隆至道光
集市数
直隶
132
527
537
陕西(关中)
143
238
264
江西
459
545
976
福建(不含台湾)
131
205
511
广东
/
1270
1959
——摘自《国防工业与中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历史时期
中国
西方国家
①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3世纪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形成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古希腊涌现出普罗塔格拉、苏格拉底等人文主义思想家,形成了欧洲历史上的思想解放潮流。
②公元前3世纪~公元15世纪
秦始皇:“焚书坑儒”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明成祖:正式规定《四书大全》《五经大全》和《性理大全》为科举考试的标准内容。
公元4世纪末,罗马帝国规定:信奉基督教之外的异端为犯罪行为,反对教会就是反对帝国。
1231年天主教会设立宗教裁判所,对宗教异端进行侦查、审判和裁决。
③16世纪~18世纪
黄宗羲:“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以天下为客。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卢梭:“政府是主权者的执行人,是人民的仆从,人们可以限制、改变或收回委托给官吏的权力。”
1949年—1958年
护照中的外文先后有法文、英文、俄文标识。护照号码多为6位印刷号码,护照签发量不大,多前往以苏联为首的东欧国家。防伪手段几乎为零。
1959年—1978年
逐渐将护照中的俄文改为法文,外文为英文、法文两种文字。护照开始增加简单防伪特征,如水印、凹版印刷等。这一时段因私护照几乎为零,护照制度建设基本处于停滞阶段。
1978年—1990年
这一时期护照将之前护照中的“本护照前往下列国家和地区有效”文字改为“本护照前往世界各国有效”;护照号码也逐渐升至7位数号码,新中国迎来了公民因私出国的第一个高潮。1980 年国务院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签证条例》,才有了专门的法律规定护照的颁发管理。
1990年—2000年
中国护照逐渐按照国际民航组织的护照标准设计,97版采用数码技术、激光打印等防伪手段。护照号码也由7位升为9位。
2000年以后
普通护照签发数量又迎来一次新的高潮,2005年签发的400万本护照中,80%是因私护照。2006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法》,对申领护照的当事人和相应工作人员的法律责任等作了详尽规定。2012年5月启用电子护照,我国护照签发已迈入全数字化的新时代。
——据李悦勤《中国普通护照的演变与发展探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