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63.2018届 湖北省黄石市高三9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湖北省 试卷年份:2017年 题数:29 浏览数:1985

一、单选题

1.

据研究,周代的王道,自洛邑向东分为二线。其南线由王城通向新郑与宋都商丘,远达鲁都曲阜。后来,又以洛邑为中心,东南修通至宋、徐、吴;南向修通至许、随、荆楚。周代修建道路网(  )

A.方便中央向地方运输贡赋B.方便王室派人巡视海外C.方便诸侯定期朝觐天子D.利于挑起诸侯之间的矛盾

2.

《吕氏春秋》中提到 洞庭之鲑 云梦之芹 大夏之盐 阳朴之姜 江浦之桔 等;李斯《谏逐客书》中也提到 江南金锡 西蜀丹青 等。对这些现象合理的解读是先秦时期(  )

A.商业经济发展开始超过农业B.经济重心开始南移C.有些地方产品开始有知名度D.政治中心开始东移

3.

《论语·述而》曰:子钓而不纲(孔子主张捕鱼用钓竿而不用渔网)下列言论所蕴含的思想与 钓而不纲 相符的是(  )

A.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B.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C.治民无常,唯法为治D.人主不公,人臣不忠也

4.

中国古代正史中有 选举志 ,《通典》中有 选举典 ,《通志》中有 选举略 ,《文献通考》中有 选举考 。这些文献中记载的 选举 功能的实现,在唐以后是通过(  )

A.竞选B.推荐C.考试D.提拔

5.

惧宰官之不修,立监牧以董之,畏监督之容曲,设司察以纠之 反映了中国古代的某种政治制度。这一制度的宗旨是(  )

A.巩固皇权B.监视官吏C.治理百姓D.服务社会

6.

据《东都事略》,“(宋)眉山程舍人宅刊行,已审上司,不许覆板。 这说明宋代(  )

A.出版业放任自流B.有版权保护的意识C.印刷术空前发展D.出版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7.

据珠江三角洲地区番禺、顺德等十余州县统计,永乐年间共有墟市33个,嘉靖时增至 95 个,万历时更发展到 176 个。 福建顺昌县弘治年间只有墟市4处,嘉靖时增至8处;建宁县更从原来的一个增至9 个。?明中后期不断增长集市数说明(  )

A.农民与市场的联系不断加强B.南北经济交流日趋频繁C.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D.州县集市的密度北方超过南方

8.

明清 实学 以经世致用为价值核心,反对学术研究脱离社会现实,强调把学术研究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下列学术著作中属于 实学 范畴的是(  )

A.《论语集注》B.《道德经真义》C.《孟子集注》D.《本草纲目》

9.

胡适说:“(程朱)理学的兴起是个自觉的运动,这个运动是为了恢复佛教〔传入中国〕之前中国的本土文化。 下列主张中与这个 自觉的运动 直接相关的是(  )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先天下之忧而忧 C.存天理,灭人欲 D.明道救世,经世致用

10.

李鸿章创设的轮船招商局与外国轮船公司形成激烈竞争,使 中国商民得减价之益,而水脚少入洋商之手,奚止数千万 。这说明轮船招商局(  )

A.属于李鸿章的私人企业B.其经营不以盈利为目的C.同业竞争主要来自国内D.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外资扩张

11.

张之洞在《马关条约》签订后曾提出: 凡我普天臣庶,遭此非常变局,忧愤同心,正可变通陈法,以图久大,不泥古薄今,力变以前积弊,其兴勃焉,又何难雪此大耻。 说明此时的张之洞(  )

A.受到维新思想的影响B.仍坚持洋务派的主张C.准备彻底地改弦更张D.对戊戌变法表示赞同

12.

孙中山《在南京与林宗素的谈话》指出: 将来必予女子以完全参政权,惟女子须急求法政,学知识,了解平等自由之真理。 这说明南京临时政府(  )

A.严格遵循《临时约法》B.成立之初妇女有完全参政权C.注重宣传自由平等D.成立之初妇女未取得完全参政权

13.

抗战期间,许多外国人纷纷涌进中国西北,来到中国共产党已经建立的抗日大本营延安,特别是美国人是这一时期最多的,有数十人。这一现象说明(  )

A.中共领袖人物独具个人魅力B.中共抗日主张得到普遍认可C.中共坚持抗战赢得国际友人同情D.中共抗日力量在抗战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14.

下表是1948—1959年北京同仁堂发展态势数据。这一时期,北京同仁堂跨越式发展得益于(  )

同仁堂

职工人数

产值

1948

190

16万元

1959

539

12519万元

A.公私合营B.计划经济C.国家援助D.抗美援朝

15.

据智者学派 人是万物的尺度 的主张,可推知古希腊当时(  )

A.征服自然的能力增强B.人们的思想充满迷信C.尊重和保护个人利益D.民主政治获空前发展

16.

罗马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方式一直以撤离和暴动为主,很少有通过立法的方式来进行斗争,这样的局面到了《十二铜表法》的颁布后发生了重大转变。平民通过第三次撤离运动,迫使贵族制定了成文法,即《十二铜表法》。由此可见,《十二铜表法》(  )

A.限制了贵族的特权B.维护了平民的公民权C.体现了贵族与平民的妥协D.确立了 以法治国 的原则

17.

英国学者霍普金斯和布朗经研究将1451年至1475年期间的一般消费品的平均价格指数确定为100。到了1555年,价格平均指数已达270,1570年上升到300。这一时期英国物价飞涨的原因是(  )

A.东方商品的输入B.价格革命的影响C.工业革命的开展D.美洲农作物引入

18.

在德国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互相背离的两种趋势。一种是狂热追逐军国主义和权威崇拜的保守的德意志,另一种是积极倡导人文主义和民主主义的自由的德意志。双方力量对比消长决定着德意志民主化的进程。这体现了(  )

A.法德两国合作源远流长B.工业革命保障政治发展C.政治民主化的艰巨性D.启蒙运动促进政治变革

19.

1861年1月,马克思在一封信中说: 达尔文的著作非常有意义,这本书我可以用来当作历史上的阶级斗争的自然科学根据 。这说明达尔文进化论(  )

A.从科学理论跃升为社会革命B.从默默无闻发展到妇孺皆知C.从科学实验升华为理论阐述D.从自然科学影响到社会科学

20.

参加巴黎公社的人群里,工商业从业者是多数,无产者大多随军队撤出了巴黎,巴黎公社更像是经典的前工业时代革命,宣扬自由平等和民族主义。 这一观点错在(  )

A.认为巴黎公社没必要革命B.认为巴黎公社行事草率C.认为巴黎公社是偶然事件D.未认识到巴黎公社的意义由其实践决定

21.

斯大林指出: 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燃料、金属等等),归根到底,就是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 斯大林这一重工业化的方针存在严重的弊端,弊端是指(  )

A.未发展轻工业B.未推行计划经济C.未推行农业集体化D.各部门未按比例协调发展

22.

1947年7~8月,苏联分别与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波兰等东欧国家签订了贸易协定,西方把这一系列贸易协定称为 莫洛托夫计划 莫洛托夫计划 实际是针对西方的(  )

A.布雷顿森林体系B.马歇尔计划C.北大西洋公约D.分区占领德国的计划

23.

1998年俄罗斯总统叶利钦访问意大利时说: 个别国家(注:美国)总是试图把一个单极世界的模式,也就是自己独一无二的领导作用强加给这个世界,这是不现实的。 美国的做法不现实是因为(  )

A.世界呈现多极化趋势B.世界日益联系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C.世界开始区域一体化D.发达国家改善了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24.

有人认为: 两次世界大战加上冷战,绵延80年,切断了世界的全球化进程,使冷战后开始恢复的国际交流显得突然和新颖。 冷战后国际交流显得新颖是因为(  )

A.市场经济体制的普遍建立B.新型交通工具和通讯方式的出现C.科学技术的发展D.关贸总协定的签订

二、材料阅读

2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3分)
材料一 在近代,欧洲一些文化哲学大师曾鄙视中国文化。黑格尔就把中国哲学排斥于哲学之外;马克斯·韦伯认为传统中国哲学是背离时代潮流的。西方人对中国文化的态度自不必说,就连中国文人也难以抵挡这股潮流。胡适在对中西文化进行比较研究之后感慨中国处处不如人;鲁迅则剖析了中国人的劣根性。
材料二 1737年出版的《莱布尼茨哲学发展史》指出,莱布尼茨思想有两个源头,一是西方的柏拉图,二是东方的中国哲学。1773年霍尔巴赫在《社会的体系》中赞美孔子对政治与道德结合,以至于 在中国,理性对于君主的权力,发生了不可思议的功效 ,他主张以德治国,要求 欧洲政府必须以中国为模范 。汤因比(1889—1975)和池田大作(1928—)研究发现,欲使破碎的世界整合,唯有靠中国而不是西欧或西欧化的国家,中国宗教世界观中存在的人道主义,如佛教所具有的合理主义,道教顺其自然的直感,将使中国文化为世界统一的文化主轴。

——据王文科、白风城《论中国文化哲学对近代欧洲的影响》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近代中国传统文化遭到西方鄙视的原因。(7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西方文化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有何变化,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对18世纪欧洲文化的影响及原因,说明 欲使破碎的世界整合,唯有靠中国(文化)”的根据。(16分)

三、开放性试题

2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1890年,洋务运动后期领导人物张之洞本着兴业图强,实业救国的目的开采大冶铁矿,兴建汉阳铁厂,开创了我国近代成功兴办钢铁工业的先河,后来这个钢铁联合企业几经沉浮,由官办到官督商办再到商办,曾经有过亚洲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的辉煌,也有过举债度日的艰难,1938年由于抗日战争而沦陷。在这48年中,西方工业文明的强制植入,一方面改变了黄石传统社会的经济格局,自然经济的主导地位被取代,工业化促进了的地区经济的现代化;另一方面它给湖北社会原有的社会结构、民众的意识思想以强烈冲击,加快了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变迁速度。

——姜迎春《近代工业文明的植入和地区社会变迁》

工业文明并不局限于产业发展这一层次,你是怎样看待历史上的工业文明的?请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12分)

四、材料阅读

27.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西汉始元六年(公元前八十一年)召开盐铁(政府专营)会议,代表豪强贵族、工商大贾和地方势力的贤良、文学(泛指声望高的人和文人)对盐铁官营进行攻击。文学说: 今郡国有盐铁,与民争利,散敦厚之朴,成贪鄙之化。 又说: 盖文帝之时,无盐铁之利而民富,今有之而百姓困乏,未见利之所利也,而见其害也。 桑弘羊舌战群儒,反驳说: 有司请总盐铁,一其用,平其贾(价),以利百姓公私……离朋党,绝并兼之路。

——据《汉书·车千秋传》等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盐铁政府专营引起激烈争论的原因及争论的实质。(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盐铁政府专营的意义。(7分)

28.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一
材料二 参战各方伤亡情况统计

             参战方

伤亡人数

伊拉克军队

美军

其他国家军队

战斗伤亡

非战斗伤亡

死亡

2万人

148

138

192

受伤

8万人

458

2978

318

材料三 人类最可尊敬的高尚品格是通过战争而揭示和显露出来的。没有战争,世界将陷入自私自利之中。永久和平是一个梦,并且还不是一个美梦,而战争是上帝安排的世界秩序的一部分。在战争中得到发展的是人类最高贵的美德,包括勇敢、克己、忠于职责,以及敢冒生命危险的自我牺牲。

——德军参谋总长毛奇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高科技战争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战争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角度批驳毛奇的观点(9分)

29.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在清代,政府始终认为边衅是由林则徐办理不当引起的,以致于三十年后当李鸿章在台湾问题上与日本谈判取强硬态度时,总理衙门大臣文祥竟骂 李鸿章要做第二个林则徐! 清朝的时人笔记中,也有把林则徐视作国家致乱第一祸首的。
193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国近代史》: 林则徐身长不满六尺,而英光四射,声如洪钟,警敏精核,顾其早入仕途,虽在交通便易之城,而亦不知外国之情况……共历二十三日,全数始尽销毁,逐日皆有文武官员监视,外人之来观者,详记其事,深赞钦差大臣之坦然无私。自吾观之,于腐败官吏中,而林则徐竟能不顾一切,毅然禁烟,虽其计划归于失败,而其心中,则为人民除去大害,可得昭示天下,故民族之光也!其失败之主因,多由于对外知识之浅陋,以为英国毫不足畏,欲以武力恫吓解决,乃不辨明有罪无罪,一律围困之于商馆,使其饿而缴鸦片。

——根据《对林则徐评价的时代变化》整理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林则徐被清政府视作 国家致乱第一祸首 的原因。(6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34年《中国近代史》评价林则徐与清政府有什么不同。(9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