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78.2016—2017学年度 山东省滨州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山东省 试卷年份:2017年 题数:33 浏览数:237

一、单选题

1.

贾思勰的 齐民要术》中记载的魏晋南北朝农业生产工具只有三十多种,到元代,王帧《农书》中记载的农具已多达一百零五种,这些新式农具广泛利用了机械原理,据此可知我国古代农业(  )

A.到元代发展到顶峰B.利用近代科技发展生产C.经营方式发生改变D.精耕细作模式日益完善

2.

春秋前期,管仲采取 相地而衰征 ;鲁国实行 初税亩 不论 公田 私田 一都按田亩实税。其主要历史影响是(  )

A.加速了土地私化发展B.促进商品经济发展C.打击了豪强地主势力D.加剧地方割据混战

3.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为春秋以来的30多位著名商人立传,并提出将主张盐铁官营的桑弘羊油烹,这说明(  )

A.汉代已出现重商思想B.春秋以来商人地位很高C.重农抑商政策的失败D.盐铁官营阻碍社会发展

4.

中唐后,汴州(开封)、宋州(商丘)、楚州(准安)、广陵(扬州)、苏州和杭州等城市逐渐繁起来,其主要原因是(  )

A.运河航运的兴盛B.长江航运的发达C.江南经济的发展D.对外贸易的兴盛

5.

南宋辛弃疾《最高楼》云: 千年田换八百主 ,晚宋罗琦《田蛙歌》谓:古田千年八百主, 今一年一换家 ,这表明当时(  )

A.政府抑制土地兼并B.土地买卖频繁C.租佃关系迅速发展D.小农经济破产

6.

宋代有 榜下捉婿 的风习,每当科举张榜公布进士考试结果时,富商大贾争相挑选新科士做女婿,这反映了(  )

A.门第观念彻底废除B.重农抑商政策被废除C.官商勾结风气严重D.社会婚姻观念的变化

7.

下图为宋代文物图案,上有文字 济南刘家功夫针铺 兔儿为记气 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 使用专卖兴贩 ,对图案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图案具有商标广告性质B.宋代坊市制被打破C.济南发展成为商业城市D.宋代商人地位提高

8.

近代以来,在列强的压力下中国被迫开放了一系列通商口岸,自1898年至1910年,清政府又主动开设了30余个商埠,这说明了(  )

A.清政府主动向列强示好B.列强在中国的势力增强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D.清政府的开放观念转变

9.

民国初年政府颁布《公司保息条例》规定拨存公债券2100万元作为基金,对棉纺织业,毛纺织业、制铁业制丝业等六类新办企业给予三年保息,还颁布了《暂行工艺品奖励章程》减少了企业的注册费,这反映了(  )

A.政府引导社会投资创办企业B.中国轻工业占工业比重较小C.民族工业发展困难基本消除D.欧洲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10.

抗战时期陕甘宁根据地出现崭新的气象,边区政府废除了迎神庙会、朝圣进香等风俗,取而代之的是扭秧歌或歌舞演出,旧式春联也换成了革命标语,其主要原因是(  )

A.西方文明传入的影响B.当地经济生活相对落后C.传播向上的精神文化D.反对国民党统治的需要

11.

李宗辉在《中国近代习俗的变化》中写到,汽车轮船火车逐渐代替了马车,轿子,人们出行一下子由 乡人 变成了 国人 男女杂坐不以为 ”,据此可知(  )

A.传统交通工具在近代中国消失B.近代交通改变了农村的落后C.近代交通冲击了人们落后观念D.西方文明遭到国人强烈抵制

12.

下面是1952年与1956年中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的统计表,它反映出这一时期的中国(  )

粮食

棉花

原油

1952

1.63亿吨

130.4万吨

135万吨

6.6亿吨

44万吨

1956

1.92亿吨

144.5万吨

447万吨

11.0亿吨

116万吨

A.工农业得到均衡发展B.重点发展重工业,成就显著C.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D.三大改造阻碍了工农业发展

13.

1960年中国城镇人口急剧增长,城市化水平达到19.7%成为城市化新高峰,其主要原因是(  )

A.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B.大跃进 运动的影响C.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D.八字方针的贯彻落实

14.

新中国宣传画《妈妈开着拖拉机来了》创作于1960年,从图中可得出的信息是(  )

A.农村开始走上农业集体化温路B.农业机械化已在农村得到普及C.农业生产方式的进步令人鼓舞D.农村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高潮

15.

下图为1959―1994年某市百货零售网点数量统计示意图,据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大跃进运动时期私营经济发展较快B.文革"结束使零售业得到迅速发展C.加入WTO促进了零售业的快速发展D.经济体制改革大大激发了市场活力

16.

新中国成立后,罗斯福新政从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消失……1982年,罗斯福新政首次作为个约定俗成的历史概念被写入高中历史教科书,此后,罗斯福新政成为中学历史教科书重要的学习主题之一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进行改革开放的需要B.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起来C.南巡讲话 解放人们思想D.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时代

17.

1953―198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

时间

年均增长率%

19531957

4.5

19581962

4.3

19631965

11.1

19661970

3.9

19711975

4.0

19761980

5.1

19811985

8.1

对表中关于中国农业发展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文革 时期的快速发展得益于科技进步B.50年代末农民生产积极性遭到了挫折
C.60年代初 倾错误结束推动了经济发展D.80年代初城市全面改革推动了农业快速发展

18.

19世纪上半期,英国在世界舞台上处于一个特殊的地位,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英国处于 世界工厂"地位B.英国国际地位开始走向衰弱C.英国率先向亚非拉资本输出D.英国开始掌握世界军事霸权

19.

下面是两则关于苏联农业集体化的材料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海报的可信程度更高B.都能够全面反映历史C.对同一事件认识相同D.都带有作者的主观性

20.

在经济危机发生以前,苏联被排斥、孤立,很难得到西方国家贷款,1929年危机发生后,英国开始实行对苏出口的信用保证制度,1930年,意大利提供国家担保对苏2亿里拉的贷款,对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大危机给苏联工业化提供了有利时机B.是苏俄新经济政策实施的结果C.西方国家由此摆脱了经济危机的影响D.西方国家放弃了对苏联的敌视

21.

下图是美国大萧条时期的漫画《胡佛总统救济农民》,大危机被比喻成鸟救济方案是竖稻草人吓跑它们,漫画表明(  )

A.民众对胡佛自由放任政策的不满B.胡佛应对危机政策的有效性C.美国逐步走出了经济危机的阴霾D.胡佛政府对经济大规模干预

22.

1930年,美国通过《斯姆特霍利关税法》美元贬值41%,以增强美国对外贸易竞争, 1931年,英国颁布《紧急进口税条例》,对进口货物征税的70%,这些举措(  )

A.有利于世界秩序的稳定B.加剧世界经济的混乱C.有利于摆脱经济大危机D.促进经济全球化发展

23.

美国政府在新政期间,同农场主签定了大量减少耕地面积的合同,销毁小麦、马铃薯和牛奶等农牧产品,并屠杀猪牛等牲畜,其主要目的是(  )

A.稳定就业形势B.保障老人、失业者的生活C.控制市场价格D.避免农场进行扩大再生产

24.

林鲁晓夫时期苏联开展大规模种植玉米活动,但1963年苏联粮食产量却比去年减产3270吨,苏联被迫增加粮食进口,其主要原因是(  )

A.政府降低了农产品的收购指标B.政府片面发展重工业C.政府将拖拉机卖给了集体农庄D.农业政策具有盲目性

25.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出现了一系列国际经济组织。下列组织的建立说明(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B.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的加强C.公正合理的经济秩序正式建立D.世界经济体系化的发展趋势

26.

关贸总协定生效以后的40多年里,经过数次多边谈判,发达国家的平均关税已从35%降至4.7%,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平均关税在同期也下降到13%,达成关税减让的产品,达10万种,同期内,世界贸易总额增长了10倍以上,这反映了(  )

A.经济全球趋势不断增强B.南北差距正在不断的鳖小C.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D.发展中国家是最大受益者

27.

上世纪70年代的英国伦敦,一位来自纽约的渡客说: 这里的银行,饭馆、商店都一样,看到我们手里的美元时的表情,好像这些美元成了病菌携带物一般 ,这反映了(  )

A.英国人反对欧洲一体化B.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C.英美关系遭遇严重挫折D.欧盟促进了欧洲的团结

28.

上世纪80年代,有线电话行业的既得利益者曾妄图限制 蜂窝技术公司的竞争能力,但里根总统并没有理睬他们,而是大力鼓励无线通讯技术的发展,因此才造就了苹果和高通等美国企业在无线通信行业的领袖地位,据此可知(  )

A.政府政策推动了美国技术创新B.政府完全放弃了凯恩斯主义理论C.政府政策加剧了企业恶性竞争D.政府极大的维护传统产业的利益

29.

G20由美英法等八国集团和中国巴西等十一个新兴工业国家及欧盟于1999年6月建立以利于国际金融和货币体系的稳定,二十国集团会议当时只是由各国财长或各国中央银行行长参加,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开始举行二十国集团首脑会议扩大各个国家的发言权,这反映了(  )

A.区域合作成为国际发展趋势B.合作协商日益被国际社会重视C.制度化体系化成为历史潮流D.不平等的国际旧秩序仍然存在

二、材料阅读

3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自15世纪末以来,英国人口有了较快增长,旧有的耕作制度已不能满足人日益增长对农产品的需求,地理大发现后随着羊毛价格上涨和养羊业的刺激以及工业增长和城市发展对农产品需求的扩大,圈地运动迅速兴起,这是一场消灭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的农业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议会获得畅通无限的立法权,议会不断颁布新法令,速了圈地运动的发展,这样,英国新贵族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这些都为英国农业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到18世纪后半期,采用雇佣劳动的租细性农场经营方式在英国农村中逐步居于统治地位,经济领域一场更大规模的革命在英国悄悄酝酿……

——摘编自高德步《中外经济简史》

材料二 明清时期精细经营得到进一步发展,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现象日益普遍,佃农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由于纺织、酿造等手工业迅建发展及城镇兴起,社会对农产品需求增加,上海、山东、河南等地出现专业性产区,茶叶、甘蔗等其他经济作物的种植也迅速发展,农业生产的区域性分工进一步促进了农产品的商品化。

——摘编自高德步《中外经济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5世纪末到18世纪英国农业经济体制发生的重大变化及其形成因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中国农业发展的新特色。(6分)
(3)结合上述材料,指出中英两国农业发展带来的不同影响。(3分)

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1896年初,张之洞派晚清状元张謇在通州设立商务局,张赛心系实业,设立大生纱厂,他试图通过官商合办来集股筹款,但收效甚微,后通过朋友将洋务企业湖北织布局搁置的官机以官股入股,1899年勉强开车生产,1901年在两江总督张坤一的支持下建成纱厂原棉基地——通海是牧公司,后又创办广生油厂、复断面粉厂等,逐步形成工业区。一战期间,张謇进一步扩大规模,注重引进国外先进设备技术,逐步使南通成为中国早期民族工业基地之一,张謇成为苏北著名实业家。

——摘编自凤凰网《重读张料》等

材料二 涩泽荣―早年访欧后被日本明治新政府选拔为民部省长官,1873年他辞去职务,开始建立第一个国立银行,还帮助建立了王子造纸厂、大阪纺织厂等,据统计,由他参与创立的企业总数达500多家 他主张广泛筹集社会资金来创办企业,他认为,国家要达到真正的独立,既要发展本国现代产业,也要培养具有自由平等精神的新知识人才,他一方面把实业家和实业界组织起来,向政府提出政策体议;一方面注意实业教育的普及和实业道德的熏陶,晚年时他致力于社会教育事业和国际友好往来,涩泽荣一为日本现代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摘编自【日】中井英基《张謇与涩泽荣一;日中近代企业家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謇创办实业的发展历程并说明时代背景。(8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謇与涩泽荣一在创办实业过程中的共同特点。(6分 )

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苏联经济体制历经多次变革,到30年代中期才稳定下来,一直持续到90年代初,苏联体制在30年代曾引起世界的关注,其自党不自觉地影响了:有些国家的经济政策,但这种体制也存在着种种弊端,对苏联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的近30年,中国经济体制受苏联影响较大,虽然取得很大成就但越来越不适应世界形势发展,直到70年代末,中国经济体制迎来分水岭,从农村到城市从政府到企业,从国内到国外 变革 成为经济主旋律,从此中国经济一步步走的更稳健,更灵活,更充满生机,一条适合自己的寓强道路逐渐展现在世人面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20世纪30年代经济体制 引起世界关注 的主要因素,并说明该体制的 弊端 。(7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使中国经济体制 迎来分水岭 的重大事件,并归纳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经济 变革 的表现。(5分)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经济体制的变革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3分)

三、开放性试题

3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1分)
材料 城市凝缩着社会文明发展的轨迹,繁盛的宁波港就是历史的见证,宁波在北宋时称为――明州,地处南北水路要冲,始兴于唐,后逐步成为重要对外贸易港口及政府财政的重要依赖。
根据以上图文材料相关信息,提炼一种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说明(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