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80.2018届 山西省45校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山西省 试卷年份:2017年 题数:28 浏览数:409

一、单选题

1.

下图是《西周分封形势图》,依据图中信息可得出(  )

A.分封区域主要在西部地区B.封姜尚于齐是因为齐地贫庶C.封微子启反映了周王统治策略D.镐京是最大的诸侯国都城

2.

以下是秦朝九卿职以一览表,对此表理解准确的是(  )

职务

职责

奉常

负责宗庙、礼仪和教化

郎中令

宫中警卫

卫尉

宫门警卫

廷尉

负责司法和首都警卫

典客

主管少数民族事务

宗正

负责皇室宗族事务

治粟内史

负责相税和国家财政

少府

负责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

太仆

负责宫廷车马

A.反映了官僚政治的发展历程B.为历代王朝所沿用C.职能分工体现出相互制约的原则D.还没有完全摆脱家国一体的政治状态

3.

自西晋至南朝,或设丞相,或设司徒,废置不一,但若要总揽朝政大权,必须加有 录尚书事 的头衔才行,否则只是赠官,并无实权。据此可知,三省体制形成的过程中,最初握有实权的是(  )

A.尚书省B.中书省C.门下省D.司徒

4.

有学者论及唐朝科举制: 有案可稽的唐代73名状元中,出身三品及以上(包括宗室)或历代名人之家的就有56人,占76.71%;四品及以下官僚家庭出身的11人,占15.07%;寒士出身的只有6人,占8.2%。估计这少数几个出身 微寒 的,也并非来自一般平民或农户,多半是破落官僚家庭,至少是个小地主,只是近几代无人做官而已 对上文理解正确的是(  )

A.唐朝科举所选拔的人才多处在社会上层B.唐朝科举制已经成为最主要的选官制度C.唐朝科举考试实现了真正的广开才路D.唐朝科举考试是九品中正制的延续

5.

北宋时期 佐天子执兵政 的官员是(  )

A.转运使B.参知政事C.三司使D.枢密使

6.

以下是对明朝内阁首辅一职的分析,其中正确的是(  )

A.内阁首辅的设置削弱了君主专制B.内阁首辅一直位居百官之首C.内阁首辅是中枢机构的决策者D.内阁首辅的权力来源于皇帝个人的信任

7.

在古代中国两千余年的文明演进历程中,君主专制制度曾经发挥了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对这一作用认识准确的是(  )

A.该制度有利于组织人力、物力从事大规模经济活动B.该制度有利于解放人民思想从而促进科学技术进步
C.该制度有利于推动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D.该制度有利于避免政治腐败

8.

19世纪后期,美国对从中国进口的药材、衣服无不课税,而美国出口到中国的药剂、衣服,却享有免税的特权。美国获得如此权益是通过(  )

A.领事裁判权B.允许外国在华设厂C.开放通商口岸D.协定关税

9.

近代某条约规定: 惟现在江上下游均有贼匪,除镇江一年后立口通商外,其余俟地方平靖,大英钦差大臣与大清特派之大学士尚书会议,准将自汉口溯流至海各地,选择不逾三口,准为英船出进货物通商之区。 该条约中的 贼匪 是指(  )

A.清朝军队B.太平天国C.义和团D.同盟会

10.

战争重组了新的东亚国际关系,……大清国原始制度被震撼,大中华汉民族为中心的一代有识者,毅然投身角逐乱世的政治舞台。 上述材料中的 战争 指(  )

A.鸦片战争B.太平天国运动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1.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评价抗日战争 引起国内各派政治势力彼此消长的大变化。……许许多多的中国人,正是通过在这场战争中的实际观察,才真正认识中国共产党并团结在它周围 。由此说明了抗日战争(  )

A.为民主革命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B.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C.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枚关的转折点D.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12.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说: 近代式的若干工商业都市和停滞着的广大农村同时存在,几百万产业工人和几万万旧制度统治下的农民和手工业工人同时存在,管理中央政府的大军阀和管理各省的小军阀同时存在,反动军队中有隶属蒋介石的所谓中央军和隶属各省军阀的所谓杂牌军这样两部分军队同时存在。 上述材料反映出毛泽东意在(  )

A.研究中国近代社会的不平衡性B.揭示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的客观条件
C.论证中国革命成功的必然性D.指明坚持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13.

下图是日本对外扩张示意图,黑色和灰色代表不同时期扩张的范围(含日本本土)这幅图最早可能出现于(  )

A.《马关条约》签订后B.《辛丑条约》签订后C.九一八事变后D.七七事变后

14.

杨奎松评价近代某事件是: 双方一个力图以承诺民主为掩护,将国家重新统一在一党的控制之下;一个则必欲以事实上割据的办法来保存自己的军队和干部,完全是背道而驰。 该事件是(  )

A.辛亥革命时期的南北和谈B.国民党一大实现了国共合作C.抗战胜利后的重庆谈判D.l949年的北平和谈

15.

中央人民政府应争取早日制定恢复和发展全国公私经济各主要部门的总计划。……调剂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分工合作,各得其所。 上述材料见于(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6.

以下是《中国国家领导人出访情况统计表》,该材料最适合用于研究改革开放时期(  )

19491978

19791991

亚洲

45

53

非洲

14

17

欧洲

18都为东欧社会主义国家

36其中东欧社会主义国家8

大洋洲

9

北美洲

7

拉丁美洲

10

A.一边倒政策的放弃B.与第三世界国家关系的转变C.一超多强局面的出现D.多边外交的形成

17.

伯里克利说: 一个公民只要有任何长处,他就会受到提拔,担任公职;这是作为对他优点的奖赏,跟特权是两码事。贫穷也不再是障碍物,任何人都可以有益于国家,不管他的境况有多黯淡。 该材料能体现出雅典民主制的原则是(  )

A.普选制B.选贤任能C.法治D.群众监督

18.

依据《十二铜表法》的规定,如果不归还某物,物的所有者可以直接将持有者殴打或卖为奴隶。而后颁布的《论告示》第51编中规定: 当依据判决应当返还某物的人,不服从判决,不返还物品的,如果仍继续持有该物,那么承审员将依职权裁定由司法警察强制转移占有,并判处物的持有者返还孳息或返还取自该物的一切收益。 这说明(  )

A.罗马法诞生后,就已告别了习惯法的野蛮规定B.罗马法追求公平和公正
C.罗马法注重保护私有财产D.罗马法已近完备

19.

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发展过程中,英国人威廉·米特福出版了八卷本的《希腊史》,主旨在于阐明雅典民主政治的教训和 暴民 统治的弊端。据此可知作者(  )

A.为说明君主立宪制度是更理想的政治制度提供依据B.认可直接民主制度
C.认为民主制是雅典衰落的唯一原因D.倡导君主专制制度

20.

19 世纪中叶之前,英国内阁只等于下院的一个工作委员会,不能算独立机关,因为只有得到下院的信任它才能够存在。此言论的依据是(  )

A.如果议会不信任内阁,内阁只能集体辞职B.首相与内阁共进退,内阁意见须一致
C.内阁是由下院大选中获胜的政党组成的,内阁阁员除极少数外必须是下院议员D.议会拥有立法权,内阁拥有行政权

21.

负责起草《独立宣言》的杰弗逊曾在一封信中宣称,他起草的文件只经过富兰克林等人轻微的修改就通过了。后经历史学家研究发现,《宣言》其实被改动之处达86处,约占全文四分之一的篇幅,在内容中还删除了反对奴隶制的重要段落。由此可知(  )

A.对史料需要对其背景等方面做调查考证,进行史料批判B.回忆录、书信等属于一手史料,可信度非常高
C.只要对史料敢于作解释,就可以得出新结论D.回忆录、书信等史料具有主观性,没有可信性

22.

据统计,美国最高法院从成立到1946年,对国会通过的80件法案和州议会制定的几百件法律作了 违宪 的判决,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美国各州与联邦矛盾尖锐B.美国议会对法院负责C.最高法院是美国政治体制的核心D.美国最高法院拥有最高司法权

23.

《现代世界史》中讲道: 德国统一的方式和事实在欧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欧洲的自由主义也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因为新成立的国家是保守主义的产物。 下列能体现出保守主义的是(  )

A.议会拥有立法权B.皇帝有权召集和解散议会C.帝国议会由选举产生D.首相主持帝国政府

24.

《美国、俄国和冷战》一书中讲道: 二战以美国的敌人无条件投降而告终,这证明美国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击败任何邪恶力量,而在大多数美国人看来,这还证明了全世界都应该欢迎美国的产品和思想,”为此,美国为实现 全世界都欢迎美国的产品和思想 (  )

A.提出了杜鲁门主义B.开始了欧洲复兴计划C.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D.与苏联展开军备竞赛

25.

某学生进行以二战后的世界格局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下列标题最为恰当的是(  )

A.《从两极格局到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B.《缓和与动荡并存》
C.《多极化格局的形成》D.《公平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确认》

二、材料阅读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1分)
材料 长久以来,英国的议院定期集会,并且一直有一个和君主谈判政治事务的制度……同时,英国还有一个基于自由理念的合法的政治传统,依照这一传统,议院的成员及其在国内的拥护者在和君主发生冲突时可以而且应当提起申诉。当英国君主试图收税,危害大地主与商人的利益,英国议会有效地抵制了君主试图侵犯他们权益的尝试。
总体说来,法国缺乏和英国相似的自由传统,也没有强大的代表机构。君主和其他机构之间也没有互相商谈的传统,由僧侣、贵族和第三等级的代表组成的三级会议在税收问题上就不发挥任何作用了。到1789年大革命爆发之前,议会没有怎么被召开过。

——【美】唐纳德·卡根《西方的遗产》

(1)依据材料,归纳英、法在政治传统上的区别。(9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国不同的政治传统对其近代政治体制建设带来的影响。(12分)

三、开放性试题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一览表

中央官制

地方管理

选官制度

秦朝

皇帝制度

三公九卿制

郡县制

军功授爵制

汉武帝

中外朝制度

郡国并行制

推恩令

察举制

隋朝

三省六部制

藩镇割据

科举制

二府三司制

集中军、政、财

通判、设转运使

科举制

中书省

行省制度

废丞相

设内阁

八股取士

南书房

军机处

八股取士

从表中提取相关信息,从一个角度自拟题目, 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四、材料阅读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
孙中山有关辛亥革命失败原因、教训言论分类统计表

19141915

19201925

革命党内部的分裂、涣散、组织不纯,未建成,一个真正的革命党,及革命军兴,革命党消的破坏作用。

9

12

未实行三民主义、革命方略,与封建势力妥协,没有真正的革命目标和理论。

37

国民觉悟低;未依靠宣传发动民众,只依着少数人的军事斗争。

1

19

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未认识到反对封建军阀必须反对帝国主义。

16

封建军阀的窃取、背叛。

2

12

未建立三民主义的革命军队。

6

其他具体原因:个人的软弱、失误,未及时北伐、未行地方自治,约法有缺陷等等。

3

6

注:据《孙中山全集》三至十一卷统计

——摘自李侃等《孙中山对辛亥革命失败原因和教训的认识过程》

上述材料反映了孙中山对辛亥革命失败原因的认识过程,请说明两个阶段的不同,并分析后期变化的原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