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17.2018届 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联盟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湖北省 试卷年份:2017年 题数:25 浏览数:1080

一、单选题

1.

《诗经·大雅·板》: 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怀德维宁,宗子维城。 (诸侯是国家的屏障,大宗是国家的主干,怀德是国家平安的保证,同姓是国家的城垒。)材料主要说明西周(  )

A.将血缘关系和部落关系结合强化王权B.通过宗法制和分封制来维系巩固统治C.通过分封贵族建立诸侯国以拱卫王室D.建立核心制度以维护贵族的等级特权

2.

春秋战国时期,列国陆续出现了郡、县等新的地方行政区划形式,从秦汉到明清,分封和郡县的优劣争论,众说纷纭,延续了两千多年。分封制和郡县制的根本区别就在于(  )

A.中央和地方的权力分配不同B.君权和相权的制衡关系不同C.贵族和官僚的利益诉求不同D.对国家治乱的直接影响不同

3.

家族受封,有自己的领地,有自己的国号,这是家族的历史。后来家族有人做了皇帝,家族变成了王朝,原来的国号成了新王朝的国号,这叫 化家为国 。下列朝代不属于化家为国的是(  )

A.秦B.汉C.曹魏D.北宋

4.

《元史·百官志》记载: 宣慰司,掌军民之务,分道以总郡县,行省有政令则布于下,郡县有请则为达于省。有边陲军旅之事,则兼都元帅府,其次则止为元帅府。其在远服,又有招讨、安抚、宣抚等使,品秩员数,各有差等。 材料表明宣慰司属于(  )

A.行省属下分治军民的机构B.为中书省的派出机构C.主管边疆民族事务的机构D.固定的地方最高官府

5.

中国历朝历代政治文化的传播,从内容来看是相差无几的,从形式来看也没有明显的变化。明清两代充分继承了前代的的政治文化,又显现出一些其时代的特征。下列属于明清独特政治文化的是(  )

A.君权神授 皇权至上B.推崇理学 剪除异端C.忠孝伦理 家国同构D.先富后教 开明统治

6.

趁中国太平天国运动之际,列强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以镇压义和团为名,八国联军联手武装侵略中国。这两次战争的不同点是(  )

A.列强勾结发动侵华战争B.疯狂掠夺中国人民财产C.条约设定侮辱国民人权D.加深中国社会半殖民化

7.

在中华文明演进的不同历史时期,长江两岸产生了许多城市。明清以来,不同政权所建立的都城(北京是原有的首都)也多在长江沿岸,这些城市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下列选项中表述错误的是(  )

A.辛亥革命起事在武昌、建都在南京B.19世纪80年代重庆正式开埠通商C.19世纪40年代上海出现西式建筑D.沿江城市成为接受欧风美雨的先驱

8.

当我们把自己的目光从资产阶级文明的故乡转向殖民地的时候,资产阶级文明的极端伪善和它的野蛮本性就赤裸裸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因为它在故乡还装出一副很有体面的样子,而一到殖民地它就丝毫不加掩饰了。 马克思想要表达的是(  )

A.现代文明是资本主义在全球扩张的结果B.资产阶级所创造的文明是伪善不道德的
C.资产阶级不加掩饰地呈现西方的价值观念D.殖民主义的 传播文明 就是肮脏的奴役和掠夺

9.

辛亥革命后, 自由、平等、民主 的观念在当时并未成为人们内心的坚定信念,《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后不久即被废止,皇权思想依旧在,袁世凯1915年称帝、张勋1917年拥溥仪复辟等等,在推动政治现代化方面,材料留给我们的借鉴意义是(  )

A.北洋军阀是中国进行政治现代化的主要障碍B.政治现代化需要一定程度的经济现代化支持
C.皇权思想导致革命派挽救民族危亡努力失败D.政治现代化需要有民众的现代化观念为基础

10.

从1921年7月召开的中共一大到1922年7月二大的召开,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年时间,但是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进步却是明显的,革命纲领逐渐由脱离中国革命实际的单纯理论转变为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中共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产生这样巨大飞跃的主要原因是(  )

A.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正确分析B.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理解C.建立了广泛的民主联合战线D.已经成为独立成熟的现代政党

11.

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摘自《田中奏折》,日本自近代以来对中国处心积虑,有一整套的侵略思想和理论,材料所体现的是(  )

A.东条英机的东亚共荣圈B.德川幕府的 宇内混同说 C.明治时代的 大陆政策 D.繁荣东亚以建立亚洲和平

12.

熊彼特在《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一书中提出:民主 本身不能是目的 ,而是 一种政治方法,是为达到政治——立法的与行政的——决定而作出的某种形式的制度安排 在这种安排中,某些人通过争取人民选票取得作决定的权力 ,熊彼特将民主看作一种形式与方法,在这个定义中,民主的本质特征是(  )

A.人权至上B.自由平等C.民主选举D.议会主权

13.

苏联在斯大林时期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文化体制,这种模式在国际上有着广泛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后即开始学习和借鉴苏联模式,这在当时产生的积极政治影响是(  )

A.推动了中国从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B.赢得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各国对新中国的支持
C.促进建国初期工业增长奠定中国重工业的基础D.使半殖民地中国成为真正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

14.

国际体系是描述国际关系整体发展状况的概念。从1978年改革开放到2001年中国加入WTO,是中国实现国际体系观的历史性转变并加快参与国际体系步伐的阶段。这一时期中国国际体系观的转变主要体现在(  )

A.重新认识时代主题准确把握世界趋势B.在和平共处原则上同各国发展友好关系C.韬光养晦培养大国风范并应对安全威胁D.关心人类的共同命运坚持理想主义外交

15.

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这里 最为持久的征服 主要指(  )

A.私有财产不可侵犯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公平正义的理性精神D.天赋人权的人文精神

16.

1642年6月,英国议会向国王查理提出了《十九个命题》,宣称查理接受这些命题就能解决他们之间的冲突。它要求所有国王的顾问和某些官员的任命应当得到议会的赞同,法官应当享有安全保障,议会的成员应当免予被拘捕,国王的特权不应包括私人指挥任何武装力量,以及在英格兰采取保卫新教的各种措施等等,英国议会与王权的斗争(  )

A.推动了分权理论的发展B.导致了克伦威尔的独裁C.奠定了君主立宪的基础D.责任内阁开始逐渐形成

17.

1831年2月,青年林肯来到新奥尔良。他第一次真正体会到人类奴隶制的恐怖。他看到了买卖奴隶的广告,看见? 戴上镣铐的黑奴被抽打 和黑奴拍卖会。他发誓一定要把这奴隶制度彻底打垮。材料内容和美国1787年宪法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

A.1787年宪法充分的保障了人民的权利B.1787年宪法体现了民主自由的治国理念
C.1787年宪法维护了美利坚合众国的统一D.1787年宪法无法消弭美国社会发展产生的矛盾

18.

巴黎公社的失败是必然的,因为在19世纪70年代,不论是生产力水平还是无产阶级的政治威信,都还未达到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的程度。时至今天,不管你信不信共产主义,有一首歌曲依旧可以作为统治者心头的戒尺,人民手中的利剑!这首歌曲是(  )

A.《马赛曲》B.《东方红》C.《国际歌》D.《睡美人》

19.

世界主义者把整个世界视为一个共同体,不同的世界主义者所认知的普世价值各不相同,如智者学派的理性、康德的道德和自由、马克思的共产主义,但是无论他们的理念有多大的差别,有一点却是相同的,那就是世界主义者们认为这个世界上存在超越国家、民族,至高无上、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价值观念,而这种价值则是文明体系的核心理念。材料表明,世界主义者划分共同体的标准是(  )

A.阶级利益B.国家利益C.民族文化圈D.价值和理念

20.

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2015年博鳌亚洲论坛、2016年二十国集团峰会、2017年 一带一路 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中国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对于上述活动,下列说法最为准确的是(  )

A.体现了中国积极参与新型区域合作组织的愿望B.体现了中国积极参与区域性反恐政治合作组织
C.体现了中国积极参加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D.体现了中国走向世界由经济发展延及国际秩序

21.

欧洲是二战的主战场,这场大战带给欧洲以沉重打击,西欧各国遭到重创,经济濒临全面崩溃。雪上加霜的是,1946年秋季,欧洲又遇罕见的寒流,燃料匮乏粮食短缺,人民饥寒交迫。次年6月,美国国务卿指出: 必须考虑给(欧洲)以额外的、大量的和无偿的援助 。该援助(  )

A.导致欧洲麦卡锡主义盛行B.标志战后冷战的正式开始C.为美国控制西欧铺平通路D.为欧洲统一奠定政治基础

22.

某国际组织在国际事务中声明:坚决反对帝国主义、新老殖民主义、种族主义和一切形式的外来统治与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该国际组织是(  )

A.上海合作组织B.不结盟运动C.阿拉伯联盟D.亚太经合组织

二、材料阅读

23.

(20分)阅读材料,完成 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官制度从源头上讲来自中国的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的一种选官制度。科举即分科取士,它是采用公开考试方式选拔人才的一种制度,其实质为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科举制度创建于隋朝开皇七年(公元587年),经历唐的兴盛,宋的改革,明的强化直至清末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废止,共一千三百余年。作为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重要的选官制度,科举制度不仅为历代封建王朝选取了难以计数的官吏,对封建社会中后期的政治、经济、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被西方国家吸收逐渐形成和建立了具有世界意义的现代文官制度。

——摘自《科举制度的世界影响》

材料二 很多西方学者对中国的科举制度都有着极高的赞赏和评价。美国学者柯睿格在《哈佛亚洲研究学报》上发表论文说: 以科举考试为核心的中国文官行政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对世界的最重要的贡献之一 。美国汉学家卜德说: 科举制无疑是中国赠予西方的最珍贵的知识礼物 。《剑桥中国隋唐史》的编者崔瑞德认为,科举制度 为所有西方国家以考试录用人员的文官考试制度提供了一个遥远的榜样 。科举制被称为中国古代的 第五大发明
材料三 1904年最后一次科举考试试题之一: 北宋结金以图燕赵,南宋助元以攻蔡论。

——(蔡州之战是金国灭亡之战)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4分)
(2)中国古代的科举选官制度被西方学者推崇的原因是什么?(4分)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科举制度的世界意义。(4分)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最后一次科考试题的命题意图(5分),题目意在考查学生的何种能力(3分)?

24.

阅读下列材料:(15分)
材料 希腊哲学、罗马法和基督教义作为欧 各国的共同精神财富和欧洲法的重要资源,经近代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已被重新 化合 ,成为欧洲统一的文化基础。但不可否认的是,文化始终都是欧洲统一进程中的一把双刃剑,它既传承着欧洲统一的梦想又羁绊着欧洲统一的脚步。欧盟唯有在共同文化价值的基础上建构相应的观念形态,即相互承认他者身上的他性,欧洲统一的进程才会顺畅。
美苏 冷战 开始后,西欧国家逐渐认识到,必须走联合的道路才能保障自身的安全和获得发展。而法德两个国家化解宿仇、实现和解是西欧联合的关键。1950年,法国外交部长舒曼发表了一项声明,提议把法国、德国的全部煤矿和钢铁生产置于一个联营机构的管制之下。法德实现煤钢的共同生产,不仅促进了法德关系的改善,还为西欧国家的联合铺平了道路。

——摘自教学参考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欧洲走向联合的背景原因。(15分)

25.

阅读下列材料。(15分)
材料 所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是比较而言的。它既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道路;也不同于苏联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相对于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来说,它的主要特征即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又体现着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相对于苏联现代化道路而言,它的特征在于突破了传统社会主义的观念,不以消灭商品和市场为前提的社会主义为目标;它避免了苏联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中的明显缺陷,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个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勾画中国式的现代化蓝图时,注重用世界历史的眼光来审视和把握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未来方向。正如邓小平曾明确指出: 要发展生产力,靠过去的经济体制不能解决问题。 为此,必须进行制度创新,即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如果说以科学技术为第一生产力是从生产力的内部构成上指明了当代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那么,建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则从生产力的外部形式上指明了当代生产力的必由之路。正如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所说,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我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开启了建国以来又一次较为明显的社会转型。

——摘自《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次中国社会转型的总体特征(3分)和具体表现(12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