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21.2018届 河南省中原名校高三第三次质量考评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河南省 试卷年份:2017年 题数:35 浏览数:2577

一、单选题

1.

据《礼记·王制》 记载,周天子为七庙,诸侯为五庙,大夫为三庙,士为一庙,庶人不准设庙。宗庙的位置,天子、诸侯设于门中左侧,大夫则庙左而寝右,庶民则是寝室中灶堂旁设祖宗神位。材料表明(  )

A.分封制有助于社会秩序的建立与和谐发展B.宗法制与礼乐制度有机结合C.宗法制有助于将宗族心理演化为阶级意识D.分封制有助于加强中央集权

2.

《论语·先进篇》中记载,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冉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 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这反映出孔子(  )

A.要求统治者实行仁政B.强调民本为治国之本C.对弟子教育存在缺陷D.具有—定的爱民精神

3.

管仲在齐国推行了 官山海 政策,通过垄断制盐业和冶铁业的运营,沉重打击了齐国的私营盐铁业,使盐铁业重新回到 工商食官 状态。这种做法的主要影响是(  )

A.恢复西周的 工商食官 政策B.推动重农抑商政策出现C.促进经济国有化政策的产生D.促进官营手工业的产生

4.

有学者指出,自秦代确立监察制度以来,单线垂直的监察体系就初具规模。这种以皇权为中心的监察体制确定了监察与行政的相对独立、监察官员与政府官僚的分离。据此,对监察制度的理解正确的是(  )

A.能够确保古代官僚集团清正廉明B.确保古代选官用官制度的科学化C.能够促进监察权力独立高效运作D.促使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化

5.

汉宣帝亲政以后, 令群臣得奏封事,以知下情。五日一听事,(自丞相)以下各奉职奏事,以傅奏其言,考试功能。 该做法(  )

A.标志着朝议制由此开始B.旨在限制丞相权力的扩张C.提高了察举制度的地位D.有利于了解下情减少失误

6.

有学者指出: 中国佛教僧人要尊敬父母:也提倡忠君爱国,有的寺院称为 护国寺 ,有的称 报国寺 。慧远在庐山讲经,就曾讲诵儒家的《丧服经》,阐述服丧的问题。 这说明在中国佛教(  )

A.完全脱离了印度早期佛教B.与儒家思想基本融为一体C.深受中国思想文化的浸润D.与中国儒家伦理存在冲突

7.

《御倭杂著》载: 商道不通,商人失其生理,于是转而为寇。寇与商同是人也,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华夷同体,有无相通,实理势之所必然。 这主要反映了(  )

A.重农抑商政策的危害B.小农经济的脆弱C.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D.海禁政策的恶果

8.

宋明理学通过天理论、道统论、格物致知论和心性论构建起庞大的理论体系,高度重视个人道德修养。宋明理学客观上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在一定时期内具有历史进步性。其进步性主要体现在(  )

A.神化君主权威,维护专制统治B.重塑社会伦理,维护社会稳定C.重视辩论教育,认识灵魂善性D.杂糅三教思想,实现三教归儒

9.

虽然科举考试面向全社会,但漫长的求学、应试历程要耗费大重的钱财,需要稳固可靠的经济支持。因此,实际上封建社会入仕的学子中绝大多数是富人子弟。据此可知,科举制保障了(  )

A.人才选拔经济基础的平等性B.政治决策广泛代表的民主性C.人才录用技术操作的科学性D.选官制度在政治上的可靠性

10.

下表反映了明末清初中国出现的西方著作类别。对表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天文历算

气象学

物理学和力学

地理学

生物学

数学

50

1

5

11

2

12

语言文字学

医药学

哲学和逻辑学

生理学

炮战技术

艺术

5

1

6

3

2

若干种

A.大量的西方科技文化被介绍到中国B.西方著作传播的知识以人文科学为主C.清政府大力提倡学习西方科学技术D.明清时期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日趋频繁

11.

《清会典》记载: 每日钦奉上谕,由军机处承旨,其应发钞者,皆下于阁。内外陈奏事件有折奏,有题本,折奏或奉朱笔,或由军机处拟写随旨题本,或票拟钦定,或奉旨改签,下阁后,谕旨及折奏则传知各衙门钞录遵行。 这说明(  )

A.军机大臣拥有一定决策权B.内阁变成军机处下属机构C.军机处、内阁的分权制衡D.内阁变为传递文件的机关

12.

生活于嘉靖至万历年间的苏州名士王世贞和安徽文士詹景凤曾一起议论苏州文士和徽商密切交往 的情况。王世贞说: 新安贾人见苏州文人如蝇聚一膻。 詹景凤说: 苏州文人见新安贾人亦如蝇聚一膻。 这反映出明中后期(  )

A.士商交往,相互影响B.文士清高,不同流速C.商贾逐利,世风日下D.政治腐败,官商勾结

13.

1878—1884年,轮船招商局与英国的太古、怡和公司三次达成协议,双方在各条航线上共同议定统一的价格,确定水脚收入和货源分配方案。据材料可知(  )

A.洋务企业的实力得到外商的认可B.洋务派向列强大肆出卖国家利益C.民族资本主义突破重重发展障碍D.列强试图垄断近代中国水上运输

14.

中华民族 概念是在20世纪初出现的,最初只是指代汉族。但在1913年初各蒙古王公及其代表发表声明: 我蒙同系中华民族,自宜一体出力,维护民国。 中华民族 内容的变化反映出(  )

A.中华民国成立推动中华民族意识形成B.中华民国的建立有助于现代国家认同C.《临时约法》使近代国家观念得到传播D.辛亥革命使各民族间真正实现了平等

15.

袁伟时指出,新文化运动的初衷是通过普及西方的现代文明知识,帮助中国人冲破意识形态牢笼,实现思想变革,为自由、民主在中国生根奠定基础。这表明新文化运动的主要背景是(  )

A.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B.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壮大C.北洋政府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D.西学东渐 潮流的迅猛发展

16.

年轻的胡适在1917年从美国归来时表达了 二十年不谈论政治 的决心,似乎表达了整个新文化界的普遍情绪。这表明当时(  )

A.政治改革的成效不大B.新文化运动方向发生变化C.学者们崇尚思想革命D.民众对政治救国不感兴趣

17.

毛泽东曾说: 抛弃城市斗争,是错误的;但是畏惧农民势力的发展,以为将超过工人的势力而不利于革命,……也是错误的。因为半殖民地中国的革命,只有农民的斗争得不到工人的领导而失败,没有农民斗争的发展超过工人的势力而不利于革命本身的。 毛泽东意在强调(  )

A.无产阶级对中国革命的领导作用B.农民阶级是中国革命主力军C.无产阶级和农民阶级作用要结合D.应该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18.

1930年10月,共产国际认为中国革命 必须在暂时还不是苏区的地方,发展农民运动,发展游击战争 ,中共的干部工人骨干才开始按共产国际的要求向农村地区转移。这表明当时(  )

A.中共始终以农民运动为革命的核心B.井冈山道路得到了共产国际的认可C.土地革命在全国各地得到广泛开展D.中共党内关于革命道路的分歧消失

19.

1962年的《关于几年来宣传口号的初步检查报告》重点检査了1958、1959两年中的错误口号,包括 违犯客观规律,助长了主观主义发展的错误口号 高指标、高任务,助长了 浮夸风 的错误口号 等。这反映出国家(  )

A.认识到经济建设中 的错误B.彻底否定了人民公社化运动C.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失败D.开始纠正农村中的冒进倾向

20.

雅典 公民打破了支配者与被支配者之间的鸿沟,使从政成为一种展现公民荣誉、责任和潜能的机会,而不会成为少数人操控他人命运和以权谋私的机会。 这是因为古代雅典(  )

A.确立了以法治国的原则B.实行了轮番执政民主制C.公民以城邦利益为宗旨D.提高了执政者的责任感

21.

商品经济有所发展之后,罗马人口剧增,出现了 高楼大厦 ,而意大利半岛又经常发生大风,因此在阳台上、屋檐下堆置、悬挂物件往往造成人畜伤亡和财产的毁损。所以大法官规定只要有人在房屋堆置或悬挂物件,即使尚未造成伤害,市民也都有权告发,法官可以判处房屋的居住者向告发者支付一万银币的罚金。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A.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B.社会发展促进罗马法的完善C.罗马法重视经济安全D.罗马公民法已发展为万民法

22.

卢梭认为,主权是公意的运用,主权者(个体的人)既然只不过是一个集合体的存在物,所以就只能由他自己代表自己;权力可以转移,但是意志却不可以转移,平等权力丧失的社会不是公意社会。卢梭提到的 公意 是指(  )

A.共同体的理性意志B.多数人的利益表示C.主权者的集体诉求D.统治者的根本利益

23.

据《欧洲五百年史》记载:在英国工业革命进程中,迅速增长起来的工业产品,约有4/5 被国内市场吸收……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40年代,棉纺织品的产量增长了75倍,但是它的出口量从未超过1/2。材料表明,对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起主要推动作用的是(  )

A.国际市场的需求B.圈地运动C.国内市场的发展D.技术积累

24.

1893—1895年,法国与瑞士陷入关税纠纷,相互提高关税,致使由法国输出到瑞士的商品减少了 43%,瑞士输出到法国的商品减少了27%。该现象出现的根源是(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B.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已经抬头C.欧洲国家间的经济联系密切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竞争激烈

25.

英国是第一个进入工业文明时代的国家,紧随其后,欧洲大陆和北美洲的一些国家也成功地实现了工业化。这是工业文明的第一轮扩张,其对象是与英国有着相同或者相近文化传统的欧洲大陆、北美国家。 这说明(  )

A.要实现工业化就必须建立资本主义制度B.制度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C.文化传统已成为完成工业化的必要条件D.自然条件在国家发展进程中起重要作用

26.

胡佛反危机的核心措施是倡导地方政府和民间团体实行 自愿联合政策 。为此,他还批准了 邻居互助计划 ,要求就业者或半就业者帮助四邻的生活困难者。这主要表明(  )

A.胡佛坚守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B.胡佛坚信民间力量和地方力量C.胡佛的反危机措施是不恰当的D.胡佛反危机措施缺乏理论支撑

27.

苏共领导人布哈林说: 我们必须考虑积累的界限问题,投资的最大界限问题。我们这里弦绷得太紧了。把它绷得太紧,使商品荒更加尖锐化,已经不行了。 据此可知,布哈林(  )

A.批评余粮收集制损害了农民利益B.主张加大国家投资来解决工业化急需的资金
C.肯定了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必要性D.认为苏联的经济建设不利于改善人民的生活

28.

美国罗斯福新政和新时期中国改革都是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的改革和拯救,从而使单纯的经济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两者所确立的新的经济模式分别是(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B.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C.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国家干预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9.

1979年,撒切尔夫人担任首相后采取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措施:一是私有化,将许多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二是严格控制货币发行量,抑制通货膨胀;三是削减各种福利开支,减少政府补贴;四是打击工会力量,限制罢工。据此可知,撒切尔夫人所要解决的问题是(  )

A.物价持续下滑,失业人口剧增B.经济发展缓慢,通货膨胀严重C.工人生活困难,社会动荡不安D.经济增长过快,政府开支巨大

30.

20世纪六七十年代,苏联、美国的国力相对下降,日本崛起,欧洲联合发展,西方国家形成经济上美、日、欧三足鼎立局面,第三世界涌现出一批新兴发展中国家,它们有的已发展成为地区大国。材料反映出当时(  )

A.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B.美苏两极格局名存实亡C.世界紧张局势的加剧D.各种政治力量重新组合

二、材料阅读

3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 老子是中国法律思想史上第一个提出 道法自然 的自然法观点的人。他认为统治者只有顺应自然,按照自然法则办事,才符合 的精神。与老子 道法自然 无为而治 的法律思想相适应的是老子的理想国思想,在老子看来,理想的社会应是实行 无为而治 的一种处于 自然 状态下的社会,在这种理想国里,虽有圣人、侯王、贵族等统治阶级和平民百姓等被统治阶级,但却没有矛盾和斗争,虽有军队和法令,但却都不发挥实际作用。这是一种否定一切人定法的复古倒退的社会历史观和价值取向。
材料二 古希腊斯多葛学派阐述了他们的 顺从自然而生活 的伦理学观点,其中蕴含了丰富的自然法思想。斯多葛学派的重要贡献在于,将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的基于人的不平等的正义的法律观发展为 人类基本平等 的正义的法律观,认为自然法的实质就是宇宙的理性,这种宇宙的理性乃是法律和正义的基础。……古罗马自然法学家西塞罗明确指出不符合自然法的人定法是无效的。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尹良海自然法《自然法——中西古代自然法思想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东西方自然法的含义并分析导致其不同的原因。(15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东西方自然法思想在历史上的影响。(10分)

三、开放性试题

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经济的盛衰……绝非外在的 干扰因素 所致,而是工商界自身的规律。……理论意义上的萧条,指的是产量、实际收入和就业水平长期显著下降,这种情况只能用经济体系自身的各种因素的作用来解释……历史经验似乎表明,即使在没有明显的外来影响可能导致商业周期趋势的地方,经济也表现出明显的周期趋势。这表明我们的经济体制具有一种内在的不稳定性,表现出这种或那种趋势。

——摘编自阿诺德·汤因比《历史研究》

结合材料和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 经济体制与经济危机 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科学,阐述需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四、材料阅读

33.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 有论者指出: 宋代商税和田税截然分离,出现了完整意义上的商税制度。地方政府定期公布商税则例及其变动情况,各地州、县、墟镇广置税务机构,这些情况表明商税征收到宋代首次进入了自身的制度化时期。 这标志着 原来超经济强制性质的抑商政策开始向经济性强制的征商政策转化 。同时,商税征收制度化,也是对商品生产者私有产权保护的制度化。因为比起唐末五代对商税的横征暴敛,商品生产者缴纳一定的商税,以换取政府承担对商品产权的保护,从成本是来讲是合算的,北宋初年,全国各地曾努力革除五代十国时期苛刻的征商弊制度,并严格约束各级理财机构和征商机构,防止其过度苛征暴敛,使商品生产者的交易费用降低,商税征收制度化,说明 当私人收益的潜在增长超过交易费用时,便会为建立这种所有权进行种种尝试,政府承担对所有权的保护,因为政府为此付出的成本低于私人自愿团体所付的成本。 宋代允许工商业有一定程度的自由度,促进了商业的发展,也达到了政府 商旅晚安,课利自厚 的目的。

——摘编自王棣《宋代赋税的制度变迁》

(1)依据材料,概况宋代赋税制度变迁的特点及表现。(7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赋税制度变迁的原因及作用。(8分)

34.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举行的东京审判于1946年5月3日开始,1948年11月12日结束,历时两年半。这次审判共开庭818次,出庭证人达419名,书面证人779名,受理证据在4300件以上,判决书长达1212页。判决书对日本帝国主义政策、准备和发动对中国和亚洲、太平洋战争的罪行进行了揭露,并宣判25名被告有罪,其中判处日本7名甲级战犯绞刑,16名甲级战犯无期徒刑,其余两名甲级战犯粉笔判处20年和7年有期徒刑。
材料二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法律历史上的另一突破在于确立了追究侵略战争中个人应当担负责任的原则。此前,很多战犯在 战争属国家责任,个人不应负责 的原子庇护下得以逃脱法律追究。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相当大的程度上 张扬了理性公平、正义 。它的运作可能是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而做出的努力之一,它所标榜的价值应对今天的人们有所启发。

——摘编自梅汝墩《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京审判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东京审判。(9分)

35.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 辛亥革命后,云南财政遇到了严重困难,云南旧时的厘金制度存在较多弊端,政府往往只得厘金收入的十之二三,而征收人员却扣留十之七八。蔡锷渡镇后,厘金由殷实绅商承办,但需按应交厘金总数的一半交纳保证金,待全年厘金总额交清,才退还保证金,政府厘金收入逐年增加,当时云南盐务存在本省引额滞销,外省私盐充斥等问题,整理殊难。蔡锷详细调查,制定章程,设立督煎、督销机关,规定无论斤两均民自行购食,且暂减盐场销额,以疏积盐;另外,新开边井,以抵制越、缅私盐,并派临时调查委员专门稽查各井煎销数目及井员侵欺私卖 等一切事宜,终使盐务积弊革除,盐税收入增加。

——摘编自邓亦武《蔡锷与云南现代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况蔡锷在云南进行财政改革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蔡锷在云南进行财政改革的影响。(9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