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64.2017—2018学年度 河南省天一大联考高一上学期阶段性测试(一)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河南省 试卷年份:2017年 题数:29 浏览数:2267

一、单选题

1.

经过克殷之战和周公东征,周人消灭了许多地方势力得以 制五等之封,凡千百七十三国' 周初广建诸侯国(  )

A.扩大了王畿区域B.推动了文化交流C.削弱了周王权威D.解决了内部矛盾

2.

西周建立后,统治者在商代宗族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体系完整、等级严格的宗法制度。西周建立宗法制度的初衷是(  )

A.巩固统治秩序B.安抚商代贵族阶级C.确保分封实施D.强化血缘亲疏关系

3.

战国时各国最高统治者都尊号为王。秦王政统一六国后,更改名号,号称 皇帝 建立了皇帝制度。秦王政的做法(  )

A.打击了战国君主的威严B.保证了秦国统治的延续C.限制了丞相权力的行使D.确立了至高无上的皇权

4.

有学者指出,在中国关于郡县制优劣的马拉松式论战中,秦始皇是持肯定观点的第一位专制统治者。秦始皇持肯定观点主要在于郡县制(  )

A.在秦国有坚实基础B.比分封制度更优越C.利于加强中央集权D.促进了民族间融合

5.

它是蒙元统治者在行政区划和政治制度方面留给后世的一份重要遗产,引起了 13、14世纪中央与地方权力结构的较大变动。 材料评价的是(  )

A.郡国并行制B.节度使制C.行省制度D.内阁制

6.

表1

人物

贡献

隋文帝

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

隋炀帝

正式设置进士科

唐太宗

扩充国学的规模,增加考试的人数

武则天

增设殿试、武举

唐玄宗

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表1为不同人物对科举制的贡献。据此可知,科举制(  )

A.扩大了官吏来源B.得到了不断完善C.提升了人才素质D.解决了考试弊端

7.

按旧例,明代内阁除密奏君主的文书外, 凡有行移各衙门,皆用翰林院印 。这说明明代内阁(  )

A.不是法定的行政机构B.阁臣权力有限C.提升了政府办事效率D.深受皇权控制

8.

在《清世宗实录》内,雍正十年以前谕旨的发布途径,多为 谕内阁 谕议政王大臣、谕大学士等 ,雍正十年以后则常 谕办理军机大臣等 ,不少于 谕内阁 的次数。这一变化表明(  )

A.清廷内部矛盾尖锐B.皇帝决策更好执行C.君主专制达到顶峰D.军机处地位的上升

9.

梭伦规定,所有雅典公民(包括因定居雅典而获得公民权的部分原外邦人)均有资格参加公民大会,拥有同等的表决权。这一规定(  )

A.扩大了雅典公民队伍B.提高了公民大会的地位C.赋予了平民政治权利D.遏制了贵族对平民的欺压

10.

自伯利克里时代开始,雅典实行公职给薪制,出席公民大会者每次给薪1个奥波尔,至公元前327年,每次给薪6个奥波尔,参加重要会议者领取9个奥波尔。这表明当时雅典(  )

A.鼓励公民积极参政B.城邦经济繁荣发达C.重视消除贫富差距D.民主已发展到顶峰

11.

经过两年的工作,10人法典编著委员会将成文法刻在十二个铜表上,立于广场,公布于众(图1)该成文法的颁布(  )

A.废除了野蛮法律B.保护了平民利益C.实现了社会稳定D.消除了贵族特权

12.

有人指出,大陆法系直接以罗马法的观念原则为基础,以罗马法提供的现成法律形式为蓝本,形成以成文法典为主要标志的体系。这一言论(  )

A.强调了罗马法对后世影响深远B.反映了罗马法成就突出的原因C.指出了罗马法得到不断的完善D.揭示了罗马法具有丰富的内容

13.

英国通过《1832年改革法案》,改变了下议院由贵族保守派独占的状态,加入了中产阶级的势力,是英国议会史的一次重大改革。这说明1832年改革(  )

A.解决了不同集团权益之争B.强化了议会至上理念C.推动了资本主义快速发展D.扩大了下院选民基础

14.

1710—1714年间,为尽快结束长期战争,英国安妮女王先后罢免内阁中不愿停战的辉格党人,建立起托利党的一党制内阁。这说明在当时英国(  )

A.《权利法案》遭到破坏B.国王掌握着国家大权C.政党受到了国王控制D.责任内阁制尚未完善

15.

—战后,威尔逊总统亲自参加《凡尔赛和约》的谈判,但该条约遭到了参议院的否决,使美国不能成为国际联盟的成员国。参议院此举(  )

A.加强了国会的立法权力B.反映了立法权已超越行政权C.行使了宪法赋予的权力D.体现了其与总统间权限不明

16.

图2是有关美国政治制度的一幅漫画,该漫画反映了美国(  )

A.中央与地方势力均衡B.两大政党的对立竞争C.参众两院间矛盾重重D.总统权力受到了限制

17.

法国1875年宪法对于政治制度作了规定,人们可以指出它的缺陷,谴责它的弊端,但无法否认它的进步意义。法国1875年宪法的进步意义主要表现在(  )

A.确立共和主义道路B.强调总统不得连任C.铲除封建保守势力D.赋予议会制约总统的权力

18.

容克贵族俾斯麦完成了资产阶级没有完成的伟业,从而确立了俾斯麦在德国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地位。这里的 伟业 主要是(  )

A.制定民主宪法B.赋予人民选举权C.实现德国统一D.镇压了工人运动

19.

有学者指出,中英《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南京条约》对中国的深刻影响主要表现在(  )

A.破坏了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B.导致了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C.引发了中国内部的革命运动D.刺激了中国人民反侵略意识

20.

1853年,英国利用最惠国待遇和中美《望厦条约》有关12年后贸易及海面各款稍可变更的规定向中方提出修约要求。1854年,美国、法国也积极活动修约。西方列强积极修约意在(  )

A.改变不利的贸易局面B.获取更多的通商口岸C.扩大在华的侵略权益D.帮助清廷镇压太平军

21.

学者方之光指出,洪秀全 虽犯了这样那样的甚至严重的错误 ,仍不愧为近代历史上伟大的农民革命家。该学者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洪秀全(  )

A.制定了反映农民要求平等的纲领B.大力借助西方宗教思想C.揭开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序幕D.将农民战争推向最高峰

22.

《资政新篇》批判重农抑商,尊重科学技术,提倡兴办企业,主张工商牟利,鼓励私人资本。这说明《资政新篇》(  )

A.顺应历史发展潮流B.符合太平天国实际C.得到西方列强支持D.注重广大民众利益

23.

图3为某同学对《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一课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所采用的材料。该图片可用来说明甲午中日战争(  )

A.日本蓄谋已久B.中国失败原因C.日本军力强大D.中国政府腐畋

24.

有学者认为,19世纪末的中国,由于帝国主义的政治、军事和文化(传教士)渗透,传统的社会体系发生了动摇,导致了义和团运动的爆发。这说明义和团运动(  )

A.遭到了列强的镇压B.使中国社会发生了改变C.具有广泛群众基础D.是列强侵略加剧的产物

25.

《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一书中指出这个条约,既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国家尊严跌至谷底,也是中国重新起步、从头开始的起点。 这里的 条约 是(  )

A.《马关条约》B.《北京条约》C.《南京条约》D.《辛丑条约》

二、材料阅读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都设相国或相邦,即宰相,为百官之长。秦代宰相亦称丞相或相国、国相。西汉沿置丞相,与太尉、御史大夫合称三公,主持国家最高政务。西汉末年,改宰相为大司徒,与大司马、大司空一起为三公,亦称三司。东汉的三公是司徒、司空、太尉,为共同负责军政的最高长官。以后,三国、两晋、南北朝,宰相或称丞相、相国,或称司徒、尚书令、中书令、侍中等,时置时废,多由权臣担任。隋唐确立三省制度,中书、门下、尚书三省的长官就是宰相。五代、宋代均沿袭唐制,直接把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作为宰相的官称,而原来的三长官反而成为闲职。元代以中书省为政务中枢,设左右丞相、平章、参政等,行宰相职权。明初沿袭元制,后因右丞相胡惟庸专权,明太祖废去中书省及丞相,把丞相之权分给六部长官。

——摘编自魏晓巍、钟丑华《中国古代宰相制度演变研究》

材料二 皇权与相权之争是专制主义与官僚政治制度结构下的必然产物。只要皇权与相权双权力中心的格局存在,两者的争斗就不可避免。专制主义皇权扩张的本性决定了相权迟早会终结。

——摘编自徐晓全《中国古代皇权与相权之争及其对制度变迁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宰相制度演变的特征。(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宰相制度不断演变的原因。(6分)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雅典宪政代表了古代政治文明发展的最高峰,但也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存在诸多缺陷。它是19世纪以前世界史上最为民主的政治制度,但民主的实现方式和手段是原始而简陋的。它赋予了公民以充分的积极自由,但却忽视、压制了消极自由。它构建了多元主义的权力结构和严密的权力监控机制,但权力交叉现象明显,分权制衡机制既不健全,更不科学。它是以大量金钱和时间投入为代价的,运行成本昂贵。

——摘编自程汉大《雅典宪政的特点及其局限性》

材料二 独立自主的胜利推翻了英国政府的殖民统治,建立了独立自主的共和国。美国人民开始按照自己的方式来确立美国的民主制度。结果在相当长时间内未能建立起有一定权力的并对各州有约束力的中夬政府。美国人民从自己的痛苦经历中发现,缺失足够权威的中央政府是年轻共和国的致命弱点。1787年,在费城召开的制宪会议上主张中央政府相对集权,反对主权在州的人几乎都强调人民主权原则,主张把制定和批准宪法的权力从各州议会手中转交给民选代表。按照联邦宪法的规定美国的新政体摒弃了欧洲立法机构至上的传统,采取了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而又相互制衡的原则。

——摘编自张友伦《美国民主制度的形成、发展和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雅典宪政的局限性。(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1787年美国确立的民主制度原则,并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简析上述原则确立的背景。(8分)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1688年英国议会策划宫廷政变,荷兰执政威廉继承英国王位,并于1689年被迫签署了国会提出的《权利法案》。《权利法案》规定,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颁布法律或终止法律的效力,不得征收和支配税收,在和平时期不得招募和維持常备军;议员有在议会期间自由发言的权利;议员的选举是自由的,国王不得干涉;应定期召开议会等。《权利法案》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所取得的最重要的成果,它的制定标志着具有近代意义的英国宪法的初步形成。

——摘编自宗传军《英国宪法形成过程》

材料二 德国的统一使新宪法的制定和推行成为可能。1871年4月,俾斯麦亲自领导制订的德意志帝国宪法,在新选出的德意志帝国议会上原样通过。根据宪法,帝国的主权属于各邦的代表,由邦代表组成的联邦议会是帝国最重要的机构,掌握国家权力。普鲁士国王是世袭的德意志帝国皇帝,任命宰相和其他扞政官员,也可免除他们的职务。皇帝还有召集立法机构或宣布解散的权力,法律由皇帝签署并领布。帝囯议会是人民的代表机构,但实际权力很小。它没有一个对它负责的政府,所以有人说帝国议会只能发表 独白

——摘编自羊海飞、丁建弘《浅谈德国统一与德国现代化》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权利法案》、德意志帝国宪法有关议会规定的主要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不同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权利法案》、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共通作用。(4分)

2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表2

时间

重大事件

18401842

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战后,先后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18561860

英法联军发动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1871

俄国出兵侵占中国伊犁地区

1874

日本出兵侵犯中国台湾南部地区

18831885

法国发动侵略越南和中国的中法战争

18881889

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西藏战争

18941895

日本发动侵略朝鲜和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台湾军民开展反割台斗争

19世纪90年代

列强加紧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中国出现瓜分危机

19001901

英、美等组织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

——据《中国近代史纲要》整理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初列强侵华的特点。(6分)
(2)根据杖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筒析列强侵华对中国产生的影响。(6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