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71.2018届 湖南省长郡中学高三月考试卷(四)历史试题(A)卷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湖南省 试卷年份:2017年 题数:27 浏览数:388

一、单选题

1.

在周代,天子和诸侯对下一等级可以使用亲属称谓,而大夫对国君、诸侯对天子则不能使用亲属称谓,否则将被视为 大不敬 。由此可知,周代(  )

A.极力维护宗法等级秩序B.政治等级高于宗法关系C.政治权力依据血缘亲疏D.注重削弱异姓诸侯势力

2.

董仲舒说: 民受未能善之性于天,而退受成性之教于王。王承天意,以成民之性为任者也。 材料反映出董仲舒(  )

A.强调 君权神授 的正当性B.教化民众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C.论证 天人感应 的合理性D.主张天子显德以示民的重要性

3.

表1

正月

命女红趣织布

二月

蚕事未起,命缝人浣冬衣,彻夜为袷

三月

清明节,治蚕室。谷雨中,蚕毕生,乃同妇子,以勤其事

六月

命女红织缣缚

八月

凉风戒寒,趣练缣帛,染彩色,擘绵治絮,制新浣故

十月

培筑垣墙……可析麻,趣绩布缕

表1为东汉时期某农书的记载。据此可知当时(  )

A.豪强地主的田庄经济兴盛B.政府严格控制手工业发展C.民间纺织业具有一定规模D.中央集权的经济基础稳定

4.

贞观之治时期,《起居注》中描写的唐太宗完全是一代明君的形象,而对玄武门之变的情况则轻描淡写、模糊不清,同时,魏徵负责编写的《隋书》中详细记载了隋炀帝的暴政以及隋末的动乱。据此可以推断(  )

A.官修史书不能准确反映历史事实B.唐朝君臣全面否定了隋朝的制度C.唐太宗有意塑造理想的君主政治D.谏言政治无法有效制约君主专制

5.

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宋代形成了一种难以抵挡的 全民经商 的态势,经商团体的构成除职业商人外,也包括军人、官吏、皇室成员及享受国家优惠政策的宗教人士。这一现象说明宋代(  )

A.四民平等已成共识B.社会传统信仰改变C.儒家思想地位动摇D.士商阶层相融合流

6.

据记载,元代中书省多次要求各地行省 除重事并创支钱粮必合咨禀者,议拟咨来。其余公事应合与决者,随即从公依例与决,毋得似前泛咨(凡事都请示中书省)”。这反映了元代行省(  )

A.内部纷争使行政效率低下B.具有决策重大事务的权力C.缺乏地方管理上的自决权D.内部存在着权力制衡机制

7.

表2

中国

西方

1596年刊印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1637年刊出宋应星的《天工开物》

1639年刊出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1642年刊出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

1543年刊出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

1628年刊出哈维的《血液循环论》

1632年刊出伽利略的《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

1687年出版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表2为16世纪至17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的对比。这反映出当时东西方(  )

A.科技发展水平不同B.文化间的交流加深C.社会发展趋势不同D.政治体制本质差异

8.

我国古代历来都重视对县官政绩的考核。秦汉时期通过上计制度考察县官一年来的任职情况,并以此作为对县官奖惩的依据;唐代对县官的考绩制度日趋完善,包含德、勤、能、绩四个方面;明代制定更加严密的考绩制度,分为考满和考察,两者相辅进行。这一变化实质上反映了我国古代(  )

A.管理水平不断提高B.中央集权不断加强C.监察制度不断完善D.君主专制日益强化

9.

清政府不得不接受战争的结局,认为现在是 西方各国强把它们的意志加在中国身上的时候了 ,随后确立了信守条约的方针。促使清政府出现这一变化的战争是(  )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0.

据统计,晚清对外贸易中主要是进口生活消费品,如1880年进口物品中棉织品、谷物、糖、煤油等生活消费品占了全年进口总额的53%。这一现象说明(  )

A.自然经济受到严重冲击B.民族企业生产受到压制C.洋务企业面临残酷竞争D.对外贸易出现严重入超

11.

表3

记述

出处

夫今日泰西大局……绝似周末战国形势;时局又与春秋相仿

1898年《申报》

彰彰西报,日播瓜分之谣;渺渺中州,将踵波兰之辙

1898年《知新报》

居此有强权无公理,与帝国主义之民族相遇,安所往而不居劣败之数耶

1906年《通学报》

协约者,战争之新法也,强国之战弱国也

1907年《外交报》

表3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舆论对世界形势的描绘。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

A.维新变法时期华夷观念开始动摇B.辛亥革命推动进化思想传入中国C.近代国人国际观念逐渐居于主导D.世界战争迫使政府外交转为被动

12.

《新青年》创刊之初,陈独秀明确标榜不谈政治。1918年底,陈独秀和李大钊一起创办《每周评论》作为新的阵地,关注时事,讨论政治问题,以补《新青年》之不足。这表明陈独秀(  )

A.投身民国初年日益活跃的政党竞争中B.试图将俄国革命道路与中国实际结合C.由温和的思想启蒙转变为激进的革命D.意识到政治变革是改造国民性的前提

13.

1940年,毛泽东曾指出: 我们所建立的政权……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对于这种政权性质的明确了解和认真执行,将大有助于全国民主化的推动。 毛泽东所说的 政权 (  )

A.促成了国共合作抗日的局面B.成为边区苏维埃革命的中枢C.扩大了民族抗争的群众基础D.开创了中共民主建设的先河

14.

图1的四幅图分别是1952年、1962年、1972年、1982年的《人民日报》国庆日头版的照片。据此可以推知(  )

A.政治局势的变化影响意识形态的宣传B.新时期《人民日报》已不再作为党的舆论工具
C.党媒始终没有受到 倾错误影响D.大众传媒为夺取民主革命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15.

美国作家傅高义在《邓小平时代》中说,当年周恩来和毛泽东为改善中美关系而会见基辛格和尼克松时,双方的动机都来自苏联的威胁。1977年邓小平会见美国国务卿万斯时,有两个动机,其中之一是来自苏联的威胁。那么另一个最有可能是(  )

A.推动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B.思考如何实现中国现代化C.取得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D.参加联合国下的多边外交

16.

1980年初,城镇里出现了各种小摊,如理发摊、修鞋摊、磨刀摊、修自行车摊、卖饮料小吃和各种手工艺品或小商品摊等,有的地方只允许这类小摊在晚上营业。这反映出当时(  )

A.经济向多元化发展B.各地人口自由流动C.城市改革全面展开D.国家取消统销政策

17.

罗马法规定:债务人因欺骗行为擅自做主将所有物交付他人的,经债权人诉求,该交付行为不产生效力,则该物仍属于债务人财产的一部分。这说明古代罗马(  )

A.严厉打击商业欺骗行为B.注重保护债权人的利益C.债务人合法权利受限制D.经济行为崇尚契约原则

18.

古代雅典某思想家认为, 没有比政治权力分配均等更为荒谬的了,应当作为权力分配主导原则的不是一种算术的(机械的)均等,而是一种几何的(按照公民的才能来划分等级的)均等。 这一观点旨在(  )

A.保障公民民主权利B.反对贵族把持政权C.鼓励公民理性思考D.确立民主政治基础

19.

1566年,英国女王针对下院经常反驳政府的提案这一情况说道:有些问题无须下院 摇唇鼓舌 上帝不会允许你们(指下院)的自由成为我们的枷锁 。女王因此很不愿意召开议会,在位45年仅召开10次。这表明当时的英国(  )

A.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B.市民阶层已主宰了议会C.责任制内阁遭到了破坏D.议会权力重心移到下院

20.

新航路开辟后,阿姆斯特丹、威尼斯的商人可以用汇票购买商品,也可以把汇票存入银行,或兑换成现金,支票开始逐渐盛行起来。支票的盛行反映出新航路开辟后(  )

A.商路中心的转移B.契约规则的确立C.价格革命的影响D.贸易规模的扩大

21.

表4

时间

发展状况

19世纪二三十年代

开始成立第一批工会组织

1848

出现工会联合组织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工会组织长足发展

表4为19世纪早期至20世纪早期德国工会组织发展状况。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德国(  )

A.社会阶层的分化比较明显B.社会保障体系已日益成熟C.代议制民主逐步得以完善D.工人的生活水平维持较好

22.

图2是冷战时期的一幅漫画。漫画中柜子上写着 核战争 ,肯尼迪对赫鲁晓夫说: 咱们给这玩意加把锁吧! 该漫画表明(  )

A.美苏展开螺旋式上升的军备竞赛B.苏联在美苏核力量对比中占优势C.双方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D.美苏都不希望核危机进一步升级

23.

冷战结束后,国际事务从西方国家垄断向发展中国家广泛参与的方向转变,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围绕责任、权益的合作与竞争同步增长,新兴大国力图在世界秩序重构中占据主动。这说明(  )

A.国际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加强B.西方已经无力主导国际事务C.旧的世界秩序已经完全崩溃D.国际力量对比已经完全改变

24.

他们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强调直觉、想象力和感觉的作用,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 他们 的作品(  )

A.强调对自然真实客观的刻画B.着重于描绘自然的刹那景象C.抒发对理想世界的强烈追求D.表现了西方世界的精神危机

二、材料阅读

25.

(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10年,英国议会下院通过《安妮法案》。《安妮法案》规定在1710年4月前已出版的图书作者或购得此图书出版权利的出版商拥有对该书21年的印刷特权;对已完成但并没有出版的图书或今后创作的图书,图书的作者在书籍出版时可获得14年出版和重印的权利。若在期限内未经作者允许的情况下,出版或重印此书籍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若作者将图书的版权让渡给出版商,那么出版商将同样获得14年的出版及重印权利。14年期满后,如图书作者没有死亡,图书原稿的版权将重新归还作者,作者将会再次获得14年的版权。此外,法案取消了书商公司对印刷行业的多项垄断特权,使得出版行业的自由发展在英国进一步扩大。

——摘编自姚远《英国近代知识产权制度与出版制度的流变》

材料二 从1865年江南制造总局开始,到1905年止,中国翻译出版了大量著作。在出版的178部著作中有66部自然科学著作,38部军事科学著作,35部工程制造著作,11部医学著作,7部农学著作,21部有关历史和制度的著作。但与日本从19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对科学的完全制度化和观念化相比,这种对科学的部分吸取的不足在1895—1984年的甲午战争中充分表现出来。日本的机械化力量胜过了中国的数量优势,这使许多中国人意识到必须在思想上进行更深刻的变革。对许多知识分子来说,他们第一次感到中国的精神参照框架与现代趋向似乎有些不合适、不和谐。与对过去精神权威信仰的减弱相随而来的是对掌握使西方物质强大的科学精神的渴望。

——摘编自[美]郭颖颐《中国现代思想史中的唯科学主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安妮法案》在图书出版方面的规定并说明其历史影响。(12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日学习西方的差异,并就图书出版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8分)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关于永乐帝迁都之举,后人不断地提出自己的解释。丘濬说: 朱棣自北平(即北京)入正大统,遂建都于此 。袁表说: 天地间之形势大抵无如燕京。 郑晓说: 京畿负重山,面平陆地,饶鱼盐谷马果窳之利,又转漕东南,财货骈集,天险地利,足制诸胡。

——摘编自朱子彦《论永乐帝迁都北京》

材料二 (康有为认为)燕京作为帝都已历660年之久,当初选择燕京是因为它 握辽漠华夏之中,便于驾驭 。然而现在已时过境迁,辽蒙已同内地。京城也已失可扼守之隘,列强欲以武力相胁迫,扬帆即可入津沽。况且现处海通之世,各国皆争海利,都城靠海便于与各国往来。所以康有为提议迁都至沪东一带。

——摘编自倪侃《迁都定天下之本——康有为迁都思想述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永乐帝迁都北京的主要原因,并分析其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迁都的主要因素,并谈谈你对康有为迁都主张的认识。(10分)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关于科学技术和社会关系的研究,当代学者一般都强调如图3所示的转化链:
R为基础科学研究成果,A是应用研究,D为发展,P为应用技术。这条转化链考虑了科学成果转化为技术成果,然后影响社会经济的整个过程。因此,在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时,学者们通常把科学技术本身当做最初的变量加以处理。

——摘编自金观涛、刘青峰《兴盛与危机》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 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 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