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
下面分别是商周疆域简图。该图表明当时( )
出处
观点
客家中原说
认为客家主体构成为来自中原的古代移民
客家土著说
认为客家是古代南迁汉人与闵年赣三角地区的古越族移民混化以后产生的共同体
2007年美国学术杂志
《Y chrotmosomes of prehistic pople along Yangtze River》里面有组实验调查数据显示,客家人的中原来源占了很大比例
下图为晚清的《官场之活剧——刮地皮》漫画,该漫画表明( )
年份
农业产品
燃料和矿产品
工业制成品
出口
进口
差额
1980
43.80
64.80
-21.00
49.60
10.30
39.30
87.10
122.00
-34.90
1985
62.40
44.90
17.50
77.80
24.20
53.60
99.40
331.50
-232.10
1990
100.60
78.50
22.10
65.60
28.20
37.40
446.10
423.90
19.20
1995
150.00
161.00
-11.00
84.10
109.90
-25.80
1250.10
1041.40
208.70
2000
163.80
195.40
-31.60
124.30
339.40
-215.10
2198.60
1698.80
499.80
2005
287.10
451.90
-164.80
312.70
1196.10
-883.40
7003.40
4931.40
2072.00
2009
408.80
766.20
-357.40
343.30
2504.60
-2161.30
11247.10
6751.70
4495.40
下图反映了1955~2007年1美兑换日元的数量变化,对此图解读正确的是( )
二、材料阅读
——《论17世纪英国重商主义殖民思想的发展》
——《张謇的实业活动》
三、开放性试题
时间
中国思想家
意大利思想家
4世纪
范缜的著作《神灭论》坚持了物质第一性的原则,系统地阐述了无神论的思想,指出人的神(精神)和形(形体)是互相结合的统一体
古罗马的奥古斯丁认为,一切美源自天主。美是分等级的,最高的、绝对的美是上帝。其次是道德美,形体美是低级的、相对的美
13世纪
朱熹认为。“学者烦是革尽人欲,复尽天理,方始为学。”《朱子语类》载,“问:‘饮食之间,孰为天理,孰为人欲?’曰:‘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 人欲也’”
托马斯·阿圣纳认为,自然的道德生活可以使人得到尘世的幸福,但这种幸福是暂时的、虚幻的,只有神性的德性生活,才能使人换得永恒的、真正的幸福,即来世的天国幸福
16 世纪
王阳明强调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所谓“知行合一”,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则不能算真知
马基雅维利认为,共和国不会像独裁君主那样限制人民的创造性和参与精神,因此共和国比君主国更能长治久安,更善于调动公民精神投入战争
四、材料阅读
——1948年4月陈云《辽东土地改革工作中的教训》
——沈坚《“轴心国”阴影下的二战民族问题》
——整理自《汉书·货殖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