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91.2018届 河北省衡水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分科综合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摸底考试 适用省份:河北省 试卷年份:2018年 题数:29 浏览数:2726

一、单选题

1.

西周通过逐级分封。编织起由中央向四方扩散的控制网络,打破了夏商时期众邦林立的状态,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这说明,西周通过实行分封制(  )

A.形成 天下共主 格局B.形成家天下的政治局面C.对地方直接行使管理权D.实现了王权的至高无上

2.

有学者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所津津乐道的 先王之道 ,根本无力解决当时诸侯争霸兼并战争连绵不断的现实问题,其 三代 说教被普遍认为 迂阔而不懂世事 。该学者在此强调的是,先秦儒学(  )

A.意图复辟西周贵族政治B.努力提高社会道德水平C.未能顺应当时政治需要D.推崇上古贤君治世之道

3.

有学者指出,汉武帝时期正式确立的察举制。以 孝廉 作为选材的重要标准,非孝者廉者不能为官。孝与廉是古人非常推崇的两种德行,尤其是孝更被作为天下之本,所以孝廉首先成为察举的常科。也是汉代士人入仕的主要途径。这表明,察举制的实施(  )

A.使士人开始步入政治舞台B.使社会形成了良好的风尚C.保证了官僚队伍的廉洁性D.加快了儒学的政治化进程

4.

汉魏时期的 徒附 户,是豪强地主荫庇自己的宗族、宾客而形成的新的社会阶层。他们直接服务于豪强地主。逃避了朝廷的赋税和兵役负担。以这一阶层为基础形成了庞大的田庄经济。这体现出汉魏时期的田庄(  )

A.深受底层农民拥戴B.自给自足程度较高C.能与政府分庭抗礼D.不利于政府的统治

5.

唐代书法中 楷书 规矩之森严、法度之完备、风格之繁复令后世望而却步。另一方面唐代所孕育并产生的狂草 纵放恣肆、奇宕瑰伟 ,完全可以和楷书艺术平分秋色。这反映了(  )

A.唐代草书否定了楷书的法度规范B.唐书完全满足了时人的审美需求C.唐书既 尚法又尚情 的艺术特质D.唐代社会三教合一的思想格局

6.

观察下图所示的唐、宋、元三个朝代中央机构示意图。下列对图片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

A.相权由相互牵制演变为相对集中B.中央机构的执政力度被不断削弱C.中央机构的行政职能被不断强化D.元朝相对于唐宋实现了皇权独尊

7.

有学者指出,明清时期农具较少改进,有所创新的多是适应个体农户小规模经营的细小农具,元代王祯《农书》早有记载的一些大型高效农具十分罕见。失去两汉或唐宋那种新器迭出的蓬勃发展气象。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

A.工商业发展的冲击B.精耕细作不被重视C.自耕农经济占主导D.劳动力的密集投入

8.

黄宗羲在《原臣》中说: 君臣之名,从天下而有之者也。若无天下之责,则吾在君为路人。出而仕于君也,不以天下为事,则君之仆妾也;以天下为事,则君之师友也。 材料中的主张(  )

A.有利于缓和君权与相权的矛盾B.是对君主强化统治弊端的反思C.为规范君臣关系提供思想基础D.深受西方民主启蒙思想的影响

9.

19世纪末的学者吴汝纶在《深州风土记》中对河北一带有如下记载: 畿辅深冀诸州,布利甚饶。纺织皆女工。近来外国布来,尽夺我国布利。间有织者,其纱仍购之外国,故利入甚微。 这则材料说明我国近代手工棉纺织业(  )

A.在洋布冲击下全部走向破产B.出现纺纱与织布分离的趋势C.开始向机器棉纺纱方式转变D.织布以洋纱为原料迅速发展

10.

有学者认为,经过甲午战争,中国自我形象在中国人心中开始破碎。保守的知识分子群体走向了变法。他们将变法与求新相表里,求新与西学相表里。变法派生了改良和革命。中国进入急剧的社会变革时期。这说明维新思想(  )

A.全面否定中国自我形象B.起于忧患引发社会剧变C.完全师法西方挽救危亡D.引发中国阶级结构巨变

11.

科举制度废止后,读书人留居城市,农村中土豪劣绅慢慢取代了心存修齐治平的乡村士绅,和普通农民冲突日益尖锐。据此可知。科举制的废除(  )

A.加速了农村自然经济解体B.加剧了我国农村社会的动荡C.成为城乡差距扩大的根源D.导致农村传统道德观念丧失

12.

1915年为反对日本逼迫袁世凯签《二十一条》,各地纷纷爆发了抵制日货运动。在这次风潮中,中国的民族工业第一次打出了 中国人用中国货 的口号,数以百计的工厂涌现出来。生产中国货以替代流行的日货。这次抵制日货运动(  )

A.是近代提倡国货运动的开端B.是一场彻底的反帝爱国运动C.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粉碎了日本独占中国的阴谋

13.

据国民政府的官方统计,某年全国的 反动刊物 比上一年增加了90%,其中共产党的刊物占54%。 某年 共产党的刊物宣传的主题应该是(  )

A.发动工农群众支持北伐战争B.领导根据地军民的土地革命C.宣传敌后游击战和持久抗战D.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主张

14.

下表《1949—1952年上海私营工业生产经营方式比例变化表》(据《中国经济体制两次转型的历史比较》文的相关数据编制。表格体现的这种状况(  )

1949

1952

加工订货

10%

588%

自产自销

90%

412%

A.表明国民经济比例关系初步改善B.说明私营工业获得了较快的发展C.证明国家的工业化建设成效显著D.为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奠定基础

15.

有学者认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让我们最大限度地团结了更多的国家,让新中国摆脱了被孤立的状态,改变了周边国家对新中国政权的敌对立场。这说明和平其处五项原则(  )

A.打破了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孤立封锁B.使周边国家与中国的社会制度趋同C.淡化了与周边国家的意识形态分歧D.使周边国家不再对中国敌视和封锁

16.

在20世纪80年代的企业改革中,经济学家杨培新主张推广企业承包制,因此人称 杨承包 。厉以宁主张企业改革超越承包制,用股份制进一步改造国有企业,在企业改革完成后再推动价格改革。被称为 厉股份 。两种主张说明当时(  )

A.企业转型表现为承包制和股份制B.企业经济改革在探索中不断前进C.企业改革理论在实践中走向 成熟D.企业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17.

有学者指出,人类波澜壮阔而无可遏制地走着古雅典的道路,那样天然合理地选择了那一自身命运的形式。这是因为,惟有它符合人的自由本质!这揭示出古代雅典道路的普世价值在于(  )

A.人民主权和人文主义精神B.公民享有充分广泛的自由C.直接民主扩大了民众权利D.城邦利益至上的民族精神

18.

在文艺复兴催生的事物中,出现了一种新式的房间:一个小小的私人空间。在那儿,受到良好教育的绅士和淑女们会以书为伴,并寻觅到自己的安宁。文艺复兴时期这种新式房间的出现(  )

A.收藏书籍成为当时的共识B.凸显个性独立和自我发展C.男女平等的意识得到认可D.表明教育已经得到了普及

19.

1881年初,维多利亚女王因出席议会的致辞被篡改,与内阁大臣发生激烈争执。不欢而散。内阁大臣们一个个拂袖而去。临出门时,他们冷冰冰地抛过来一句话: 君主只能按内阁大臣们的意愿致辞。因为君主的职责是,只能点头,而不能争辨! 。此时的英国国王(  )

A.无权过问国家政务B.由内阁决定其职责C.无权参与政务决策D.失去对内阁任命权

20.

下表是1900—1901年英、德、法、美四国总人口中城市人口的比重。对该表提供的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

国家

城市人口比重

77%

56.1%

41%

39.7%

A.英国城市人口高于其它三国B.德国工业增长率远高于美法C.城市化与工业增长率成正比D.四国工业化发展状况不平衡

21.

由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推衍产生的社会进化学说,比生物进化学说更受读者拥戴,传播通行无阻。究其原因,社会进化学说为各类族群对自身空间定位和未来流动可能提供了想象依据。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自然科学理论要依靠社会学说扩大影响B.生物进化论的社会学转化契合时代精神C.社会进化论指导历史沿正确的方向发展D.社会进化论揭示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22.

有学者指出,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深处帝国主义的仇视和包围之中,需要迅速增强其经济和军事实力,需要全国的政治、经济生活高度集中化以形成调动全国人力、物力资源的宏观调控能力。这揭示出斯大林模式(  )

A.适应了现实要求B.具有显著的成效C.实现了高度集权D.扼杀了市场活力

23.

1936年美国举行总统大选,在总统选举团选举中,民主党候选人罗斯福以5238票对8票的绝对多数击败对手,大获全胜;众议院选举中,民主党获331席,共和党获89席;参议院选举中,民主党获76席,共和党获16席。民主党及其候选人罗斯福在大选中的获胜说明(  )

A.民主党代表了民众利益B.使共和党丧失存在的基础C.罗斯福新政被民众认可D.新政使美国经济彻底好转

24.

美国学者理查德·里维斯指出,英国脱欧公投中,选民不顾政府继续留在欧盟的努力,毅然选择了退欧,是因为不再信奉繁荣来自于自由市场和贸易的共识。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英国民众不再信任政府的政策B.全球化进程遭遇挫折与挑战C.经济全球化使选择的空间增多D.英国民主政治转为直接民主

二、材料阅读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明清时期封建巡视制度得到进一步强化。首先是巡视监察法规的系统化。明清进一步加强巡视立法,至清朝颁布了我国历史上最完整的一部以独立形式存在的监察法规——《钦定台规》,中国古代的巡视法规达到系统化程度。其二是建立严密的地方巡视系统。明清延续了唐宋以来中央对地方巡视系统多元化的趋势,建立起三个互不统属的独立系统:一是监察御史系统,包括专差、巡按御史两种;二是按察司系统,职责就是按察所属的府州县,下设主要官员有按察使;三是督抚系统,督抚即总督和巡抚。其三是加强巡视官之间的互相监督。明清统治者规定同一系统或不同系统的巡视官员可以互相监察、互相纠举,以保证巡视体系正常运转。

——《中国古代巡视制度梳略》

材料二 西方国家的问责机制是国家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国家的政治体制紧密相关,是责任政府的基本元素,其效力范围是整个国家。其约束的对象是整个国家的所有公职人员。西方国家对政府公职人员的监督体系主要包括法律监督、行政监督和舆论监督。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新闻监督通过新闻媒介的传播达到全社会或公众对政府官员的监督,由于这种监督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国民性,因而这种监督比行政监督更有效、更有力量。

——《西方官员问责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我国中央对地方巡视制度强化的特点和原因。(1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国家对官员监督与中国明清时期的巡视制度的不同之处,并对中国明清时期和近代西方对官员的监督简要评价。(12分)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下图摘选自《中国画火车的第一人——王忠良的钢笔画》。

依据材料并结合中国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火车的变迁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领有史实依据。)

27.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 汉文帝十二年,接受晁错 纳粟授爵 的建议,让富商用高价向农民买粮。输送至边,依纳粟程度,授予最高至第十八等的高爵。此政策推行后,解除了屯戍困境,国库也因此而充盈。此政策所贩售的,是自汉初高祖以来始终用于奖励军功、安抚政权和维系社会等级秩序的军功爵。军功爵一旦被无限量抛售,首先冲击到的,将是持有高爵的军功功臣集团。文帝同意大量卖爵,不仅达到解决经济困境和抑商尊农之效果,而且稀释了功臣集团的军功荣耀和政治影响力,起到釜底抽薪式的作用。以军功登上政治舞台的功臣集团,因 纳粟授爵 的轻滥,而逐步走出政坛中心。

——《晁错纳粟授爵与汉文帝军功爵制度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文帝改革军功爵制度的措施和目的。(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文帝改革军功爵制度的影响。(6分)

28.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 欧洲列强或许都没有在欧洲大陆开战的想法,但构成两大同盟法律基础的德奥同盟条约和法俄同盟条约,都规定了 自动卷入 的义务。这也引发了一种特殊的现象:不是同盟中的强国可以限制弱国的政策,而是后者变得有恃无恐,轻易地将强国拖入一场服务于自己利益的战争。貌似强大的奥匈帝国,鲁莽地向塞尔维亚宣战,就把众多欧洲国家拉进火坑,一战就此爆发。
如果说近代欧洲国家的结盟或多或少带有集体安全意味的话,那么,(二战前)法西斯国家的军事同盟就完全是邪恶的怪胎,它纯粹是称霸世界的工具,是通向战争的加速器。希特勒曾说: 缔结同盟的目的如果不包括战争,这种同盟就毫无意义,毫无价值,我们缔结同盟是为了进行战争。

——夏一东《军事同盟:是福还是祸?》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次世界大战前列强结盟的异同点。(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两次世界大战前结盟的看法。(6分)

29.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 1884年4月,清廷急授以刘铭传巡抚督督办台湾军务赴台抗法。刘铭传领导的10个月抗法保台战斗,取得最后胜制。
1885年10月,台湾建省。刘铭传任台湾巡抚。他任巡抚后特别注意开发台湾资源,进行经济建设。修筑公路、铁路,方便了陆上交通。设立 轮船招商局 ,疏浚了安平等港,方便了海上交通;先后设立电报局、邮政局,方便台湾内部及其与大陆的联系。
为了开发台湾资源,他设立煤务局,整顿基隆旧矿,投银40万两,购买新式机器开采,并拟筹资另开新的矿井;在苗栗、后垅等地发现石油后,马上设立煤电局进行开采。蔗糖和茶叶是台湾大宗出口商品,过去一向为英商垄断,刘铭传积极组织本国商社与之对抗,夺取中国应有的商贸权利。
1890年10?月,刘铭传草签协议,将基隆煤矿交中国商人承办,议定 由商经营、官不过问 。此举受到清廷处分后称病辞职,于1891年5?月。返回安徽肥西故乡。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台湾割让日本。刘铭传悲愤至极,身心交病,卧床不起,于1896年1月12日病逝。

——据《台湾巡抚刘铭传》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刘铭传开发建设台湾的主要措施和意义。(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刘铭传身上折射出近代先进中国人哪些可贵的品质?(6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