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94.2017—2018学年度 山西省太原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山西省 试卷年份:2018年 题数:27 浏览数:1560

一、单选题

1.

子路说: 假如卫君请您去治理国政,您要先做什么? 孔子说: 一定要我做的话,就是正名! 由此可知,孔子在此追求的是(  )

A.为政以德B.天下有道C.民贵君轻D.敬天保民

2.

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下立君,以为民也。故古者列地建国,非以贵诸侯而已;列官职,爵禄,非以尊大夫而已。 在这里,荀子强调(  )

A.尊君B.礼法C.重民D.仁义

3.

有学者认为,政治与伦理合二为一是先秦儒学的特质。下列思想中能体现这一特质的是(  )

A.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使天下于治,合于善也 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C.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D.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

4.

张荫麟在《中国史纲》中说: 墨子以为天下的大害,莫如大国之侵略小国,大家族之欺凌小家族,强者智者之压迫弱者愚者,以及一切伦常间的失欢失德,总而言之,即人与人的冲突。 为了消除 天下之大害 ,墨子提倡(  )

A.仁爱B.仁政C.尚贤D.兼爱

5.

央视播出的成语大会中出现了成语 越俎代庖、舍生取义、守株待兔 。这三个成语都与我国古代思想流派有关,分别是(  )

A.道家、儒家、法家B.墨家、法家、儒家C.兵家、墨家、道家D.儒家、道家、墨家

6.

有学者评论先秦时期某学派说: 他们主张邦联制的松散国家联盟,即由一系列 邻国 组成一个国家联盟,人民之间不相往来,但统治者之间仍有相当程度的交往。 这一学派是(  )

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

7.

天地之物有不常之变者,谓之异;小者谓之灾。灾常先至而异乃随之。灾者,天之谴也;异者,天之威也。谴之而不知,乃畏以威。 汉代出现这种观念主要是由于(  )

A.官僚体制的确立B.君主专制的强化C.监察制度的完善D.儒家思想的影响

8.

他以从众、从俗的原则修改孔子推崇的礼仪,不仅在思想领域,而且在行为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葛兆光先生也说: 正是这种将儒学原则世俗化、生活化的努力,保证了理学所确立的原则,真正深入了社会。 文中所指的 是(  )

A.孟子B.董仲舒C.朱熹D.黄宗羲

9.

李贽坦言 人皆有私 ;主张男女平等,认为妇女可以出来讲学,应该允许婚姻自主;认为人人都是圣人,没必要以孔子的是非标准去行事。上述言论说明李贽(  )

A.倡导经世致用B.主张民主法治C.认同个人主义D.反传统反教条

10.

(2018·山西太原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题·10 )顾炎武谈到: 君子之为学也,非利己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拨乱反正之事,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有以救之。……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 这表明顾炎武(  )

A.反对君主专制B.主张工商皆本C.倡导经世致用D.批判程朱理学

11.

先秦典籍中,医字写作 。中医形成之后,针砭药石成为治病的主要方法, 字也逐渐被 ,字取代。 下的 字,是药罐子的象形。据此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

A.中国古代医学与巫术相伴始终B.中医因源于巫术而没有科学成分C.医学经历了从巫术到科学的演化D.字采用了象形的造字方法

12.

火药的发明是人们在炼丹时偶然发现的副产品;中国最早发现哈雷彗星,但却没有分析研究其平均出现的周期……张衡的浑象仪没有把对日月和行星运行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论阐释。 这段描述体现出中国古代科技(  )

A.缺乏理论的概括B.发展具有偶然性C.形成了完整体系D.只注重生产经验

13.

据《书林藻鉴》卷九记载:“(宋四家)蔡胜在度,苏胜在趣,黄胜在韵,米胜在姿。

上述材料体现出宋代书法(  )

A.开始成为自觉的艺术B.书风抱残守缺C.强调我书意造本无法D.注重规范法度

14.

清代的画作《太平欢乐图》其大致内容有市井万花筒、市井娱乐和浙江名特产三大部分,依次展现杭嘉湖地区百业兴旺、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的生活情景。该类绘画在清代大量出现主要是由于(  )

A.文人山水画的兴盛B.绘画理论的成熟C.城市经济的繁荣D.绘画题材的广泛

15.

《三国演义》中有一个故事情节 关羽温酒斩华雄 ,而正史《三国志》中记载华雄为孙坚所杀。另外一个精彩的故事是张飞怒鞭督邮,而《三国志》中却是刘备所为。据此可知(  )

A.文学创作是虚构,不足为信B.文学作品作为史料使用需慎重C.任何史料之中都有文学成分D.文学作品可以直接用于历史研究

16.

走一个圆场就代表着 人行千里路 ,来一个趟马就象征着 马过万重山 ,手持一把扇子就象征闲散之人,握着马鞭就代表马存在,穿红绿蟒就是在宫廷或富贵人家。这反映了中国戏剧(  )

A.时空自由的特点B.表演受限制于舞台C.内容丰富文武兼备D.象征虚拟的表意性

17.

春秋战国时代的名家代表人之一的公孙龙,有一天骑着一匹白马要进城,该城门的看守官说,依照规定马不可以进城。于是公孙龙就开始他的论证― 白马非马 ,最后他说服了守城官,于是就骑着他的(不是马的)白马进城了。下列古希腊哲学家中和公孙龙风格类似的是(  )

A.泰勒斯B.普罗塔哥拉C.苏格拉底D.亚里士多德

18.

苏格拉底严重质疑雅典民主政治之下公民们的政治能力,他说公民们既没有做好事的能力,也没有做坏事的能力, 他们只是随便行动 。为此,苏格拉底(  )

A.强烈反对在雅典实行民主政治B.强调人类在自然界中的地位C.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D.反对古希腊人个人意识觉醒

19.

·芬奇的《蒙娜丽莎》以一个商人的妻子为原型,《最后的晚餐 中基督与其十二弟子的头上都没有神的光环,米开朗琪罗不同意教皇给裸体人物穿上衣服的建议。这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  )

A.对基督教义的批判B.艺术由质朴走向高雅C.对理性的推崇宣扬D.人的发现和人性的觉醒

20.

阿克顿在《自由与权力》一书中说 路德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强调的是宗教信仰中 个体的自由 ”。这里的 个体的自由 主要是指(  )

A.信仰上帝的自由B.信仰不同宗教的自由C.不信宗教的自由D.在法律范围内的自由

21.

陈乐民在《欧洲文明十五讲》中写道: 文艺复兴的影响侧重于知识分子……宗教改革的影响是社会性的。 最能为此佐证的是(  )

A.宗教改革改造了西方人的信仰B.宗教改革参与的社会阶层广泛C.宗教改革引发了资产阶级革命D.宗教改革解除了西方人的思想桎梏

22.

霍布斯认为: 人类最初生活在一个没有政府、没有法律、没有权威的原始的 自然状态 之中。这一 自然状态 因为人们丑陋的本性变得混乱不堪,充满恐惧。为了让人类避免本性带来的相互伤害,逃离苦难,获得生命的安全和平等,必须在人与人之间缔结起一种稳固可靠的关系。 这一观点所蕴含的理念是(  )

A.君权民授B.天赋人权C.社会契约D.主权在民

23.

伏尔泰盛赞牛顿是真正伟大的人物。他在《哲学通信》中写道: 我们应当尊敬的是凭真理的力量统治人心的人,而不是依靠暴力来奴役人的人;是认识宇宙的人而不是歪曲宇宙的人。 这表明他(  )

A.反对专制提倡民主B.尊重科学反对迷信C.主张共和倡导自由D.崇尚理性否定权威

24.

一位诗人曾为牛顿写下这段墓志铭: 自然与自然的定律,都隐藏在黑暗之中;而牛顿让一切变为光明。 这说明牛顿的学说(  )

A.成为宗教改革的指导思想B.否定了基督教神学的存在C.有利于冲破传统思想束缚D.使人们开始关注现实世界

25.

达尔文强调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一进化理论在科学领域之外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在生物学等领域内的影响。以下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进化论成为马克思暴力革命主张的思想渊源B.进化论为启蒙思想提供了科学依据
C.进化论为西方的殖民扩张提供了理论武器D.进化论为生命科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二、材料阅读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朱熹《朱子语类》卷十三

礼虽纯为天理之节文,而必寓于人欲以见。

——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卷八

材料二 中国明清之际确乎存在着一种其精神特质与欧洲启蒙运动的精神特质多少有些相似的思潮。但是,明清之际启蒙思潮与欧洲启蒙运动毕竟是在不同时代和不同文化背景下发生的,其精神特质有很大差异。首先,中国明清之际启蒙思潮则发生在16—17世纪的资本主义萌芽时代。此时的中国,在产业方面,尚只是在工商业较发达的苏(州)、杭(州)等极少数地区出现少量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与之相应,社会中尽管逐渐分化出了一个强烈要求发展工商业的市民阶层,却尚远未形成一个资产阶级;就是市民阶层在社会上的势力也显得很单薄,根本不足以与当时仍然强大无比的封建势力相抗衡。其次,中国明清之际启蒙思潮,发生在一个具有以 天下为家 和皇权至上为主要特征的政教合一文化传统的社会里。这种文化的实质,在于封建宗法等级制度。这种制度,到了明清之际,主要由于受到商品经济的冲击和政治剧变等因素的影响,发生了空前严重的危机。

——摘编自周可真《明清之际启蒙思潮与近代欧洲启蒙运动》

材料三 明清之交,顾炎武、黄宗羲痛心之余,对中国的文化,包括政治制度与思想方式,均有深刻的探讨;其破陈立新的精神对嘉靖、万历以来的文化风气有传承,但也有批判;这种精神,堪称中国近古以来的一段启蒙精神。如果没有清廷严酷的成权压制,斩断了这样的反思检讨与创新尝试,中国文化后来的演变,或未必再有三百年的僵化。

——许倬云《万古江河》

(1)根据材料一,概括朱熹和王夫之思想的不同。(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明清之际启蒙思潮产生的时代背景。(6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明清之际思想领域的变化。(6分)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数学和西方古代的数学各有特色。数学史专家钱宝琮深入研究《九章算术》后,认为《九章算术》的编纂者对待数学的态度是: 掌握数学知识的人应该满足于能够解答生活实践中提出的应用问题,数学的理论虽属可知,但很难全部摘清绝,学者应该有适可而止的态度。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认为, 几何学的对象乃是永恒事物,而不是某种有时产生和灭亡的事物 几何学大概能把灵魂引向真理并且双许能使哲学家的灵魂转向上面
材料二 从14世纪到16世纪这300年的文化运动,使西欧逐渐摆脱了此前宗教对精神世界的控制,……信仰不再是唯一的人生态度。
材料三 人文主义宣扬的理性精神,不仅是以人为本的思想自由,而且强调考虑问题要有系统严密的思想形式.要讲逻辑、讲实证。
近代东方曾有一些人鼠目寸光,只看到科学革命的 形而下 (指具体的事物)的意义……其实科学革命显然还有 形而上 (指思维活动)的一面,就是说它凸显了理性的价值……以科学的精神来重塑人类的整个生活方式。人文主义演变的轨迹与科技进步的过程之间存在着某种交叉互动、共同发展的关系。

——以上材料均摘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与西方古代对待数学作用的不同认识。(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内涵。(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马克垚关于西方人文主义与科技关系的观点。(6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