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一 刘知几在《史通·外篇·史官建置》中曾谈道,在黄帝时期,就已经开始确立史官制度,当时的史官主要有仓颉、沮诵等。从对吏官的描述可以看出,吏官的起源和巫有着一定关系,史官的设置是从神职而来的,史官职能上的独立与强化其实正是王权不断强化和神权不断削弱的过程。因此,从这一层意思来看。吏官的设置是王权的需要,是服从于王权利益之下的对皇帝言行的记录。正如刘知几所言,历代封建王朝设局修史,总是希望
“曲笔阿时
”,
“谀言媚主
”;
“国自称为我长,家相谓为彼短
”。
——摘鳊自何捷《中国古代史官制度的历史沿革及史官精神探索》
材料二 史官
史学在史学发展中的支配地位,近代以来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面对着中国历史几千年未遇的社会大变动,一批接受了新思想熏陶的史家纷纷研治本国当代吏、外国历史,清末更出现了
“史学革命
”的口号。进步的思想家、史学家批评旧有史籍只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家,只为朝廷的君臣而撰,不知为广大国民而撰,要求为国民写史,写国民的历史;批评旧有史籍只注重政治史、学术史,要求更多地研究民风、社会、宗教、财富、种族、工艺。官方史学也开始组织较多的力量从事外国政治、军事、科技、外交等历史著作的译速与研究。
——姜义华《从“史官史学”走向“史家史学”:当代中国历史学家角色的转换》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史官制度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近代史学发展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其变化的历史背景。(7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