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孔子是儒家文化的创始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公从夏、商灭亡之中总结的历史教训是
“天命糜常,惟德是辅
”。孔子讲:
“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孔子使许多道德规范成为政治信条。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回答说: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他希望建立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的政治体制,强调大臣要
“事君以忠
”。他又说: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感叹
“苛政猛于虎也
”。孔子主张应先德后刑,反对
“不教而杀
”。
——摘编自丁德科《一统思想论稿》
材料二 “孔子与诗书”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话题。关于这一话题,有以下两种认识可供讨论:①历代都有对孔子“退修诗书”的想象。明代中后期以后,有关孔子“退修诗书”的图像不断增多,画面差异较大,例如下面的两幅图(圈中人物为孔子)。②孔子四十岁以后“退修诗书”,晚年又“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孔子的德治思想,并分析孔子能够提出德治思想的主要因素。(6分) (2)阅读材料二,您更侧重于解读哪一种认识,侧重解读①请指出图1和图2画面的差异并分析当时对孔子“退修诗书”形象的刻画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侧重解读②请简述孔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贡献。(4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