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21.2018届 湖北省稳派教育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湖北省 试卷年份:2018年 题数:15 浏览数:373

一、单选题

1.

战国时期,某一学派前期重视社会政治、伦理及认识论问题的探讨,关注现世战乱,在科学研究领域和逻辑学研究领域有重要贡献,主张人与人之间平等相爱。这一派别(  )

A.具有强烈的实践精神B.要求超然于社会之外C.主张重建起礼乐制度D.提出严刑峻法的理念

2.

观察下图

图片主要说明(  )

A.建立了系统的中央集权制度B.分割宰相权力并趋于完善C.创新制度以便加强君主权力D.三省六部制度已基本形成

3.

在宋代,蜜蜂产品是上贡朝廷的必需品,《宋史·地理志》中记载了大量关于蜂产品上贡的情况。不仅是蜂蜜、蜜蜡,还有蜂子也在其中。除了蜂业大省陕西、山西、甘肃,其他各地也都要上贡一定数量的蜂产品。这主要反映了宋代(  )

A.蜂业商品化程度最高B.下层民众负担较为沉重C.商业出现革命性剧变D.国家经济发展趋于均衡

4.

明太祖曾指出: 圣人之治天下,四海之内,皆为赤子,所以广一视同仁之心。朕君主华夷,抚御之道,远迩无间 。(《明太祖实录》)明成祖朱棣也认为: 人性之善,蛮夷与中国无异……夫好善恶恶,人情所同,岂间于华夷。 (《明太宗实录》)以下对史料的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

A.古代史料中关于 夷夏之防 的记载有失公允B.明史籍中关于民族关系缓和的记载较为真实
C.两部实录均意识到中原民族与夷族并无区别D.明朝统治者的民族观仍需其他史料加以印证

5.

史学界一般认为,孙中山在1905年提出三民主义这个纲领表明资产阶级开始关注农民的土地问题,关注民生,并探索使中国由贫弱到富强的办法,但其 民生 民本 主张依然带有 空想 色彩。 空想 主要是因为(  )

A.基本上不变更土地所有性质B.根本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C.注重政党建设忽视民生问题D.缺乏实现国富民强的具体举措

6.

读《河北定县、高阳织业平均每家织业收入在全收入中的地位(1932年)表》

全收入分组

定县

高阳

家数

织业收入占全收入的%

家数

织业收入占全收入的%

1499

50999

1001499

1501999

2002499

2502999

3003999

4004999

5005999

6006999

7007999

8008999

9009999

100014099

150019999

200024999

总计

4

53

65

61

22

35

22

8

2

1

1

274

252

225

242

218

151

186

158

34

05

11

05

135

95

95

55

34

12

12

17

5

6

6

1

1

2

2

1

1

344

766

714

704

745

824

753

816

867

848

802

950

1000

915

973

612

920

826

从表中数据可推知(  )

A.农村资本主义经济进展快B.农村家庭手工业呈现分散性C.集约化生产在农村中产生D.地方政府农村扶贫成效初显

7.

1944年5月底到9月初,日本和国民党军队在长沙衡阳进行长衡会战,历经3个多月。是日本 一号作战 中交战时间最长、中国军队抵抗最为顽强的一次战役,也是中国抗战史上敌我双方伤亡最多,交战时间最长的城市攻防战,最终日军战略目标达成。长衡会战及其结果主要表明,当时(  )

A.日军在华持续推行攻势战略B.国军仍然是抗战的中流砥柱C.正面战场抗战遭到严重挫折D.国共两党相互配合有所削弱

8.

1958年10月,全国文化行政会议上提出 人人能读书,人人能写诗,人人看电影,人人能唱歌,人人能画画,人人能舞蹈,人人能表演,人人能创作 的目标。这一目标(  )

A.迅速地改变了教育落后状况B.促成文化大革命运动的爆发C.具有盲目冒进的大跃进倾向D.表明苏联教育模式影响深远

9.

古代罗马的法学家发明了这样一条定则,即 奴隶不是人 ,并把它载入《法学阶梯》之中。法学家盖乌斯和乌尔比安则更加明确地指出,奴隶即畜类,是 另一种家畜 。这主要反映出古代罗马法(  )

A.保护私有制的本质特征B.缺乏 人人平等 的理念C.仅保护奴隶主阶层特权D.公法和私法都有较快发展

10.

文艺复兴运动中,人文主义者将新文化的创造寄托与落实到了对人的伟大与尊严、人的价值与力量、人的自由、平等权利与世俗欲求的大力倡导上。这实际上是提倡(  )

A.极端的个人主义B.以人为中心理念C.反对王权和神权D.主权在民的主张

11.

1933年6月,美国国会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1935年5月27日,美国最高法院裁决《全国工业复兴法》违宪。但在随后的几年中,一些操作性更强的劳工权益保护法律被相继制定出来。由材料可见《全国工业复兴法》(  )

A.代表了美国统治阶级的利益B.被否决是因为缺乏可操作性C.使劳工的权利得到全面维护D.倡导的理念实际上得到发扬

12.

1947年3月12日,美国提出 杜鲁门主义 被普遍地认为是美国外交政策上的一个新的急剧转变,是 世界主义 的深刻体现。这里对 世界主义 含义最准确的理解是,美国(  )

A.要求充当世界宪兵B.企图掌控全球生产C.主导全球经济发展D.冷战战略面向全球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西太平洋贸易圈又可以称为东亚贸易圈,是古代世界的另一个贸易圈,它始终是以中国为中心。这个贸易圈包括中国、日本、朝鲜、南洋地区和印度支那地区。西太平洋贸易圈的贸易量比起地中海贸易圈来说要逊色得多,但是在人类历史上却起到了地中海贸易圈无法起到的作用。
地中海贸易圈在罗马帝国崩溃以后,基本形成了南岸与北岸的对峙局面,最终形成了伊斯兰文明与基督教文明隔地中海对峙的局面,即使再大的贸易量也不能减少这种对峙。而西太平洋贸易圈则含有很大一部分朝贡贸易。在西太平洋地区,中国是文明和实力的核心,贸易都是围绕中国展开的。
中国通过与周边国家的商业贸易和朝贡贸易,促进了中国文化的传播,同时促进了东亚各国的友好交流,最终为东亚朝贡体系和汉字文化圈(东亚文化圈)的建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摘编自【英】罗杰·E·巴克豪《西方经济学史》

材料二 20世纪后半期,随着太平洋地区经济实力的增长,1989年官方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部长级会议诞生。1991年11月,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届部长级会议在韩国汉城通过了《汉城宣言》,正式确立该组织的宗旨与目标是:相互依存,共同利益,坚持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和减少区域贸易壁垒。由于APEC成员多元化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差异,以灵活、自愿和协商的方式逐步推进和深化经济合作,是APEC区别于其他经济组织的重要特征。各成员国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及承受力,对开放进程进行相应的调整。在单边协商机制下,APEC任何一个合作事项均实行成员主动倡议、共同协商、共同达成一致的方式。亚太经合组织21个成员的总人口占世界人口的45%,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的55%,贸易额占46%,合作集中于贸易投资自由化和经济技术合作等经济领域。

——摘编自马瑞霞《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扼要指出西太平洋贸易圈与地中海贸易圈的主要不同。(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时期亚太经合组织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13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名称

时间

内容

《临时政府组织大纲》

191110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民意代表名义发布的宪法性文件,也是第一个共和制的宪法性文件。无人权规定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23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真正生效的临时性宪法,它取代了前述组织大纲

《天坛宪草》

19134

草案经宪法起草委员会三读通过,贯彻了民主共和精神,为袁世凯所不容,后成为死案

《中华民国约法》袁记约法

19141

袁世凯提出增修临时约法7项,扩大总统权力。该约法及其后的大总统选举法使袁世凯成为独裁元首和合法地当上了皇帝

《天坛宪草》

19166

由于国会被解散,立宪停止

《中华民国宪法草案》

1919

开二读会若干次,始终无法通过二读

《中华民国宪法》

1923

19241024日被段祺瑞推翻,形式上存在了1年零几天,实质上并未得到认真实施

1925年宪草

1925

此草案始终未能提交立宪机构讨论

《训政纲领》

1928

该纲领实际上是国民党强加给全国人民的宪法,这个纲领建立了国民党一党独裁、实际上是国民党党魁个人独裁的制度

《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

1931

开创了中国宪法史上的党治宪法先例,将约法解释权授予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

《五五宪草》

1936

程序可谓繁复,实际决定权在国民党内。1937年又对草案作出修改,因全面抗战爆发,立宪之举自然中断

《中华民国宪法》

1946

国民大会三读通过,宪法实际上并无约束力。这种表面效力也只维持了不到半年

《动员战乱时期临时条款》

19484

国民大会通过该条款,实际上中止了宪法的效力,公开实行独裁统治

——摘编自王世杰、钱瑞升《比较宪法》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四、材料阅读

1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从鸦片战争到1895年,朝廷支持曾国藩 师夷智以造炮制船 的建议,以实现镇压太平军的近期目标,兼顾抵御外侮的考虑。在自强运动中,洋务派引进美国和欧洲的舰船与火器制造技术,兴办军事工业,开启了中国的早期工业化。这些举措在围剿太平军方面取得成效,帮助清朝实现 安内 的目标。不过,清政府主要引进军事技术和少数相关技术,对西方技术体系一知半解,未发展机器制造等基础技术和基础工业。这样,技术上落入 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 的循环。洋务派也意识到技术是以科学为基础的,但他们在全面发展科学方面,未取得明显进展。

——摘编自张柏春《近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阶段特征》

材料二 18世纪30年代之后,首先在英国发生了以机器生产为特征的工业革命,热能通过蒸汽机被应用到机器工业之中。19世纪以来,随着以机器生产为标志的工业革命浪潮先后在欧洲大陆、北美乃至全世界的扩展,世界性的贸易市场、铁路和轮船航运逐渐打破了世界各地区之间在经济、技术和文化等方面的相对隔绝状况,电力作为一种崭新的二次能源被广泛应用到工业之中,有线电和无线电通信技术出现了,内燃机车得到了普遍使用,化学知识被有效地应用于工业生产。

——摘编自王鸿生主编《世界科学技术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期至19世纪末中国近代科技取得的主要成就和存在的主要不足。(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世纪30年代至19世纪末西方科技发展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及其主要影响。(9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