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40.2018届 吉林省吉林市二模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吉林省 试卷年份:2018年 题数:27 浏览数:2071

一、单选题

1.

徐秀红在《从禄赏制的演变看周代的土地制度》指出,春秋中叶 初税亩 以后,宗法分封制逐渐让位于新起的君主集权制,新兴官僚的官俸也不再沿用封土食邑的方式,而是改用谷禄为主的俸禄制,赏田也脱离了封土食邑的轨道,向赐田方式转变。春秋中叶以后的这一变化(  )

A.奠定了统一国家形成的基础B.形成了思想领域的新气象C.标志着中央集权体制的确立D.加速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2.

墨子认为,如果任凭 人是其义,以非人之义 交相非 发展下去,必然带来 内者父子兄弟作怨恶,离散不能相和合,天下之百姓,皆以水火毒药相亏害 的结果。要从分裂走向统一,实现和谐融洽的 尚同 社会,首先要建立一种普遍承认和人人服从的政治权威,以统一人们的是与非, 义与不义。据此分析,墨子认为尚同社会形成的重要前提是(  )

A.认同统一的思想和意识形态B.崇尚法治,反对人治C.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D.实现各家各派的思想融合

3.

读取下面的图示,其中反映出的中国古代国家制度的发展趋势是(  )


A.皇帝开始兼任最高行政长官B.行政权的独立性渐趋减弱C.皇权和相权的斗争趋于激烈D.决策权和行政权逐渐分离

4.

宋太宗时期,东京开始出现侵街现象,临街摆摊、坊中开铺屡屡发生,致使京城街巷狭小。宋真宗咸平五年,因街坊侵街现象严重, 诏开封府街司约远近置籍立表,令民自今无复侵占 。然而诏令有如一纸空文,权豪大户侵街现象仍是屡禁不止。这一现象说明(  )

A.草市墟市的繁盛促进城市功能的完善B.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着城市管理制度C.中国古代城市管理制度上的欠缺和疏漏D.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冲击着市坊制度

5.

明朝宣德年间,内阁有了官属, 置诰敕、制敕两房,皆设中书舍人 ,凡奏章和建议,都由通政使司汇总,呈交皇帝过目,再交到内阁,内阁负责票拟,再由司礼监将条旨呈交皇上 批红 ,最后发回内阁下发各部。阁权进一步强化。英宗德宗时期,内阁票拟权逐步完善。明朝中枢机构的这些变化说明(  )

A.内阁具有了制度化的参与决策权B.标志着明代宦官专权的开始C.内阁成为皇权与相权的斗争工具D.内阁制度发展进入鼎盛时期

6.

在反思满清何以取代朱明的时候,顾炎武对清代以前的传统思想观念给国民和社会造成的负面国民性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提出一条可以为全社会所遵循的 行已有耻 的道德底线和基本原则,体现一名思想家的历史的 自觉 。这种 自觉 表现在(  )

A.忠君恤民,保家卫国的天下情怀B.反对苛政,以民为本的仁政思想C.仁孝当先,舍生取义的儒者风范D.兼济天下,经世致用的治学精神

7.

李鸿章的一生事业与洋务相连,久被清议攻诘,晚年曾心酸地自谓: 三十年来无时不在诽谤 。李鸿章这段话道出了(  )

A.守旧官僚势力的强大B.最高统治者的排斥猜疑C.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源D.中国社会的愚昧与落后

8.

如图所示是19世纪末中国对外贸易统计图(单位:万海关两)图片反映出中国(  )

A.在对外贸易中逐步取得优势B.经济融入世界的步伐加快C.经济和管理制度逐渐进步D.沦为欧美工业国的原料产地

9.

清末废科举的举措加速了儒学的解体,儒学失去了基本的信仰群体。人们因挣脱了制度文本的约束,心灵获得极大的解放,各类主义纷纷涌现,思想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乱象。这说明清末科举制度的废除(  )

A.加快了清末立宪运动的进程B.促进了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C.为思想解放运动创造了条件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10.

对下列材料的分析,正确的是(  )

A.东北人民为正面战场的抗战做出了重大支持和牺牲B.印证了 九·一八事变 后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C.说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武装力量是抗战的中流砥柱D.折射出了东北地区在中华民族抗战中的重要地位

11.

1946年的政协会议通过了宪法草案,规定了中央与地方分权的原则,规定省为地方自治最高单位,省长民选,各省制定省宪等。政协会议做出的这些规定,(  )

A.加快了国民政府改组的进程B.延缓了国共两党全面内战的爆发C.成为国共重庆和谈的政治基础D.有利于解放区政权的存在和发展

12.

1956年9月,刘少奇说: 我们的经济部门的领导机关必须认真把该管的事管好,而不要去管那些可以不管或者不该管的事。 这段材料体现出刘少奇的经济管理工作思想是(  )

A.政企一定程度上分开B.实行经济工作的集中领导C.实行生产责任制管理D.经济体制改革要适度加快

13.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沈阳、长春等城市的高等院校或外迁,或裁并,或疏散;修建地下防空工事是当时各级革委会普遍重视的工作。黑龙江省把工人、农民、机关干部、学生以及街道居民都以民兵的形式组织起来,实现全民皆兵。东北地区出现的这一变化的客观因素是因为(  )

A.边境局势的持续紧张B.以阶级斗争为纲 错误方针的影响C.中苏两国关系开始恶化D.朝鲜半岛 冷战 局面的持续发展

14.

如下表为全国1977年﹣1982参加高考人数和录取率(人数:万)

年份

参加人数

录取人数

录取率

1977

570

27

5%

1978

610

402

7%

1979

468

28

6%

1980

333

28

8%

1981

259

28

11%

1982

187

32

17%

对表格中参加考试人数最高峰值形成的历史因素是(  )

A.高等学校的盲目扩招B.政治运动对教育领域的冲击C.改革开放对教育的推动D.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影响

15.

中共 十三大 的政治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政策是 既要有利于善于经营的企业和诚实劳动的个人先富起来,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要防止贫富悬殊,坚持共同富裕的方向,在促进效率的前提下体现公平 ,这一分配政策(  )

A.开始打破分配中的平均主义B.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持续和健康发展C.加大了城乡之间的两极分化D.完善了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分配制度

16.

柏拉图从个人需要的多样性、能力的片面性和不同个人能力的差异性这三个方面来阐述社会分工的必要性,进而以分工为基础描述了国家的产生。柏拉图的这一国家学说(  )

A.实际上指出了贤人治理国家的合理性B.否定了希腊政体的局限性C.奠定了资产阶级国家学说的理论基础D.成为人文主义萌发的渊源

17.

12世纪开始,西欧出现了研究和采用罗马法的热潮。以研究《民法大全》为突破口和中心,法学蓬勃发展起来,形成了一个世俗的法学家阶层。改变了只有教会僧侣掌握法律知识的情况,助推了市民等级力量的不断加强,推动了王权的加强和扩张,这次罗马法的 复兴 运动(  )

A.保障了封建等级代表制的建立B.有利于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C.奠定了社会契约的理论基础D.标志着西欧反封建斗争的开始

18.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思想家马基雅维利以性恶论为基础论述道,追求权力、名誉、财富是人的本性。国家是人性邪恶的产物。他认为,当时处于人性堕落、国家分裂、社会动乱状况的意大利,实现国家统一社会安宁的唯一出路只能是强化权力。马基雅维利的这一理论(  )

A.产生的渊源是中国法家思想B.论证了君主专制的合理性C.奠定了社会契约的理论基础D.指出了国家统一的必要性

19.

《现代世界史》中讲道: 德国统一的方式和事实在欧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欧洲的自由主义也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这体现在19世纪德国的统一(  )

A.使德国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B.保留了旧的王朝的专制传统C.改变了当时欧洲各国的力量对比D.遏制了欧洲民族主义的潮流

20.

18世纪前期和中期的英国,科学家主要是些实验家,并且多半是从实践中来的工程师、仪器制造者和工匠。伯明翰的太阳学会,曼彻斯特的曼彻斯特学会纷纷涌现,会员都是些注重实用的人。他们组织科学团体,建立自己的学校,广泛吸收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科学研究更加普及,科学学术活动日趋高涨。英国的这些变化(  )

A.为英国工业革命准备了人才基础B.发明机器成为社会生产的必然趋势C.奠定了英国世界工厂的历史地位D.开始了英国教育领域的近代化进程

21.

马克思通过大量文献和资料,深入分析了当时的经济结构和生产方式,初步阐述了剩余价值的思想,揭示了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这些成果和结论都写进了《共产党宣言》。马克思的这些研究成果(  )

A.揭示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社会问题B.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理论学说C.提出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D.论述了垄断阶段的资本主义特征

22.

列宁在1921年4月21日发表的《论粮食税(新政策的意义及其条件)》中,反复论证了俄国小农经济大量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列宁的这一论述,(  )

A.成为苏俄改变农业政策的理论依据B.加速了苏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进程C.明确了加快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目标D.指出了苏俄快速实现工业化的必要性

23.

下面是一幅柏林某个时期的城市状况简图。这幅简图反映出(  )

A.西欧政治上的紧张和对峙B.冷战 造成的民族分裂C.美苏争霸发展中的基本态势D.局部热战下的国际关系

24.

世界区域经济发展进入21世纪,延续了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的迅猛发展态势并有所加强。各种不同层次的区域经济集团数量大量增加,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效果明显,许多国家为谋求自身利益发展,积极参与许多不同领域的区域经济集团。世界经济发展的这一趋势使(  )

A.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活动联系更加紧密B.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受到严峻挑战
C.脱离经济集团的国家经济发展愈加困难D.经济的全球化和区域化矛盾成为世界重要问题

二、材料阅读

25.

阅读下列材料(25分)
材料一 清朝时代的帝都北京是权力的象征,核心功能是国家政治管理中心。内城以皇城、紫禁城为中心, 分列八旗,拱卫皇居 ,严禁经商、生产,维护皇权的权威,体现专制社会的秩序安排。直至1900年之前,城市建设仍然停留在中世纪时代,落后于青岛、广州等城市,更落后于后来居上的上海。北京第一个近代公园中央公园是由清帝退位后,社稷坛改建的,天安门广场的开放也是在1913年后。少得可怜的商业区难以适应发展需求。王府井大街毗邻使馆区,外交使节和侨民众多,附近又是达官显贵的住宅和官府,消费群体高档化和西洋化,成为京城少数的商业街区。

——据习五一《民国时期北京的城市功能与城市空间》改编

材料二 近代工业的出现使资金、技术、人才集中于城市,城市开始从以政治军事功能为主转向以生产消费功能为主,经济上取得对农村的支配地位。城市社会结构(社会阶层)发生变化,工商业人口比重增加,工人、士绅、企业家、银行家、记者、商人、买办等构成城市新兴阶层。租界对城市管理体制的变化起着示范引导作用。上海英租界由领事召集选出董事会,下设工部局,内设财政、税收、工程、警察等负责租界管理。这种机制颇似西方城市的行政制度。租界的市政条例很多,如人车分道等,增强了市民的公共意识。租界影响华界,华界模仿租界,推动着中国城市的近代化。城市建设开始注重基础设施和城市规划,以官府、祭祀坛殿、寺庙为中心的布局被以商业街区和市民活动空间为核心的格局代替,人们根据交通、生产、环境和消闲的因素设计城市。上海公共租界从 19 世纪50年代中期起开始兴建高标准的碎石马路,电报电话、照明系统、邮政系统得以建立。城市向开放、多元、快节奏的工业生活方式变迁。通商口岸城市形成一种亦中亦西的殖民地色彩的生活方式,传统的消费格局发生了数千年未有之变化。观念的更新是人们消费变化的思想根源。在物质生活领域最先打破等级制,消费走向大众化、平民化。

——据田兵权《简议中国城市的近代转型》改编

(1)依据材料一概述晚清时期北京城市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前期北京城市近代化水平较低的原因。(12分)
(2)依据材料二归纳近代中国城市转型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城市的近代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13分)

三、开放性试题

2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面问题。(12分)

                                                    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图                                      19世纪中期的世界贸易

学者仲伟民在《茶叶与鸦片:19世纪全球化中的中国》一文中论述世界贸易发展的现状时,用到了以下一些词汇:丝绸、瓷器、香料、白银、鸦片、呢绒制品、工业品
请选择上述的3至4个词汇,参考所给的图片,确定一个观点或者视角,对19世纪及其以前的世界贸易发展情况进行论证。
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四、材料阅读

27.

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生成于不同时期,植根于不同土壤,二者既有一些共同之处,又有不少差异。阅读下列材料:(15分)
材料 新文化运动反对贵族文学,提倡国民文学、写实文学。胡适提出: 文学不当为少数文人之私产,而当以能普及国人为一大能事。 鲁迅强调新文学的目的是创建 人的文学 平民文学 。文艺复兴从提倡 世俗文学 现世艺术 开始,呼吁作家面向大众,产生了但丁用意大利托斯堪纳方言写成的《神曲》。鲁迅等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们以无畏的姿态摇动儒学统治的根基,把文学从旧思想禁箍下的文学解放出来。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家以新的眼光 重新审视一切 。作家蒙田宣告: 盲目虔信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现代科学启发人们用怀疑的眼光重新审视一切。 托玛斯·勃朗在《医生的宗教》中抨击宗教权威做了杀害真理的勾当。在批判传统的同时,文学先哲致力于传统的重建。胡适高扬白话文学,称文学史上 稍有生气者皆自民间文学而来 ,《七侠五义》、《红楼梦》等白话小说是 最有文学价值的作品 。胡适挖掘传统文学中有灵性和生命力的东西,与白话等一起构成新的文学传统。文艺复兴也经历了批判和重建传统的过程,本质也是重建富有活力的文化传统取代禁锢个性的文化,为新的文学发展建构合理的历史基础。文学巨匠把争取自由、独立人格视为己任。鲁迅疾呼, 人既发扬踔厉矣, 则邦国亦以兴起 ;陈独秀强调 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 ,呼喊把人从压抑个性的传统文化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这与文艺复兴的特征十分吻合。彼特拉克宣称他只想拥有 属于人的那种光荣 ;但丁高呼, 人的高贵超过了天使的高贵。 瓦拉也强调,每个人都有思想自由和独立的个性自由。

——李靖莉《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比较》

(1)根据材料归纳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文学发展的共同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两次文学运动在性质上有着怎样的相同之处(2分)?并说明新文化运动时期文学革新运动的历史作用(5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