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在谈论古代中国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时,我们可以追溯到远古的图腾崇拜,古人对于作为图腾祖先的动植物,集团中的成员都加以崇敬,不敢随意损害毁伤或生杀,这种对自然的畏惧心理发挥了对自然的保护作用。在人类进入农耕文化后,二十四节气告诉我们,古人对自然的态度是认识自然,然后去顺应自然,诸如
“寒露到霜降,种麦日夜忙
”,
“谷雨前,好种棉
”;
“清明后,谷雨前,高粱苗儿要露尖
”。……庄子说: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荀子也曾说: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这样的思想和境界,散见于各类古典文献及道家儒家等著述之中,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编自王震中《中国古代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渊源及其对自然的保护》
材料二 19世纪以来,针对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西方国家陆续颁布了一些防治大气、水、农药等污染的法规。……20世纪50年代后,西方国家相继成立环境保护专门机构,并通过征收排污费解决环境污染的治理费用问题。但这类被动的
“尾部治理
”措施收效亦不甚显著……1970年4月由美国一些环境保护工作者和社会名流发起的一场声势空前的
“地球日
”运动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规模宏大的群众性环保运动;同时,70—80年代在环境科学的研究过程中,西方国家从理论上或实践上都摸清了主要污染物质的污染规律。……80年代西方国家基本上控制了污染,普遍较好地解决了国内的环境问题。
——梅雪芹《工业革命以来西方主要国家环境污染与治理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人与自然和谐思想产生的渊源和特点。(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以来推动西方国家环境得以较好解决的因素。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我们从中应得到的启示。(13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