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60.2018届安徽省黄山市一模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安徽省 试卷年份:2018年 题数:29 浏览数:754

一、单选题

1.

王国维指出: 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王国维认为周人制度主要满足了(  )

A.贵族等级特权的需要B.同姓诸侯利益的需要C.安定发展王室的需要D.维护强化王权的需要

2.

曹操创立屯田制,利用士兵和农民垦种荒地,以取得军队供养和税粮。到了曹丕时期, 屯田区和郡县并置,典农本人的身份已不再是带有军事性质的农官,而是和郡守、县令(长)一体看待的地方行政官员 。这种变化说明(  )

A.屯田制度成功实现转型B.地方行政权力不断扩张C.中央集权得到有效维系D.军事职能范围逐渐缩小

3.

《唐律疏议》规定,子孙在祖父母、父母尚未去世的情况下就和祖父母、父母分家单过(如为祖父母、父母指示则无罪),徒三年……诈称祖父母、父母死,徒三年。这表明唐代(  )

A.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相统一B.司法判决存在轻罪重罚现象C.伦理纲常成为立法基本原则D.孝老敬亲成为社会行为规范

4.

下表为北宋时期被列入正史列传的人数统计表。该表说明(  )

北宋

北方人数

北方所占比例

南方人数

南方所占比例

前期

278

845%

51

155%

中期

274

639%

155

361%

后期

121

403%

179

597%

A.地域是官员选拔的决定性因素B.政治中心转移影响人才培养C.经济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基础D.正史列传作者偏袒南方士人

5.

雍正帝在《大义觉迷录》中说道: 本朝之为满洲,犹中国之有籍贯。舜为东夷之人,文王为西夷之人,曾何损于圣德乎! 材料可以反映(  )

A.满洲文明源自先秦时的中原B.清初依然存在文化冲突C.儒家仁政思想惠及大江南北D.民族认同成为朝野共识

6.

在中国古代, 对皇帝的决定可以提出批评,这一条在某种程度上蕴含着言论自由的原则,每每令研究中国政治制度史的人倍感兴趣 。这里所评述的制度(  )

A.加强了中央集权B.使君臣关系趋于平等C.方便了官员升迁D.有利于完善君主专制

7.

下图数据来源于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导致1843~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1838~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年平均数)   单位:镑

A.鸦片耗去了中国对英国制造品的支付能力B.英国制造品输入太多超过中国的购买能力C.英国制造品遭到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D.中国征内地税限制了英国制造品在华销售

8.

1875年8月,清政府任命郭嵩焘(中国首位驻外使节)为驻英公使的消息传开后,有人编出一副对联: 出乎其类,拔乎其萃,不容于尧舜之世;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何必去父母之邦! 湖南士绅提出要开除他的省籍。这表明当时(  )

A.思想观念阻碍近代化进程B.知识阶层民族意识觉醒C.清政府外派使节不得人心D.国人强烈反对屈辱外交

9.

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 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做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 这说明(  )

A.近代中国呈现复杂的发展趋势B.有识之士有同质化目标选择C.甲午战争触发了清朝多重危机D.资产阶级尚未形成政治合力

10.

1938年3月罗斯福亲信卡尔逊在《关于中国西北部军事活动的报告》中说:中国广大民众具有一种崭新而且不寻常的民族主义精神;日本步兵在应对传统军事战役时效率较高,但面对没有固定成法可循的战术时却无所适从。这一报告(  )

A.高度评价了国民政府进入相持阶段后的积极防御作战B.认为抗日战争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意识方才真正觉醒
C.充分认可共产党发动人民群众坚持游击战的正确战略D.支持国民政府调整片面抗战路线和单纯正面会战战略

11.

基辛格在《论中国》中写道: 在外交政策中,政治家常常通过寻求共同利益来达到目的。毛泽东却反其道而行之,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聚焦于最重大的战略目标,即开展地缘政治对话,重塑冷战时期的国际秩序。 材料中 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 主要是指(  )

A.建国初实行的 另起炉灶 的政策B.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C.日内瓦会议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D.新时期不结盟政策的推行

12.

(2017·安徽 江淮十校 高三第三次联考·30)抗日战争爆发后,苏联主动对华提供贷款,三次贷款共25000万美元,年息均为3厘。新中国成立初期,苏联再次主动给中国3亿美元贷款,年息1%,分10年还清。苏联的这两次主动对华贷款(  )

A.都与当时国际格局的重大变化有关B.都有利于中国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C.都明显提高了当时中国的国际地位D.都长期影响了中国基本国策的制定

13.

2016年12月20日,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政府宣布与台湾断绝 外交 关系;2017年台湾当局另一个最为看重的 邦交国 巴拿马与中国建交,其 邦交国 仅剩20个。这表明(  )

A.台湾当局已经认可 一国两制 B.国际社会促进两岸和解C.一个中国 的国际认同度增加D.两岸关系面临新的挑战

14.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在以文学艺术的表现形式反映时代精神的新思想的同时,又特别重视继承和利用在中世纪遭到摧残的古希腊罗马的 世俗文化 ,并以此作为反对封建神学的思想武器。这反映出(  )

A.人文主义者反封建的软弱性B.古希腊罗马文化有反专制色彩C.文艺复兴歌颂自然与人性D.文艺复兴摧毁了神学世界观

15.

罗马法强调,法律承认个人有独立的人格,承认个人为法的主体,承认个人生活中有一部分是不可干预的,即使国家在未经个人许可时也不得干预个人生活的这一部分。这主要表明罗马法(  )

A.维护公民平等B.强调法律至上C.限制公权滥用D.追求司法公正

16.

路德认为, 不是外在修炼的结果,而是与之俱来的、是深深地植根于人的内在经验之中的东西。路德把最基本的宗教信条直接建立在个人内心之中,也就是说他在人的内心世界中发现了宗教。这一主张(  )

A.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B.把人从外在的善功和圣事的枷锁中解放出来
C.使天主教会及其神职人员失去了存在的必要D.与宋明时期 陆王心学 的思想本质上一致

17.

孟德斯鸠曾不止一次用渔网的比喻来解释 政治自由 :在一个治理良好的政府下,人民处于法律之下,尽管像鱼身处渔网之中,却相信自己是自由的。这反映了他(  )

A.提倡受法律保护的自由B.推崇分权制衡下的民主C.主张推翻封建专制制度D.强调政治自由的重要性

18.

马克思写道: 为了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资产阶级曾不得不在英国两次赶走斯图亚特王朝 。可是英国社会却流行这样一句名言: 当国王在白金汉宫时,全国人民睡得更安静更和平。 这是因为(  )

A.英国国王 统而不治 B.英吉利民族具有激进性C.英国历史文化传统悠久D.英国政体实行三权分立

19.

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说: 当一个国家开始规定选举资格的时候,就可以预见总有一天要全部取消已做的规定,只是时间有早有晚而已。 在他看来(  )

A.规定选举资格违背了法律精神B.充分的选举权是时代发展的潮流C.选举自由是民主政治的核心要素D.美国对选举资格的限制已经取消

20.

阿诺德·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中提到:文明成长的动力来源于挑战激起成功的应战,应战又反过来引发新的挑战。……大多数文明之所以未能持续成长,是因为这些文明在许多重大关头未能连续应战,这种应战不仅要有效回应所应对的调整,还要能够激发出大量需要做出不同应对的新挑战。以下史实不能论证上述材料观点的是(  )

A.英国确立 日不落帝国 推动工业革命开展B.工业革命推动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
C.西葡新航路开辟加速国内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D.甲午战争激发中国维新变法运动开展

21.

对二战后英国的福利社会规划,《贝弗里奇报告》概括为:Universahty,即所有公民不论职业,都应被覆盖以预防社会风险;Unity,即建立大一统的福利行政管理机构;Uniformity,即每一个受益人根据其需要,而不是收入状况,获得资助。可见,该报告的主旨是(  )

A.确保社会秩序的稳定性B.统一管理社会福利C.要求福利体现平均原则D.完善社会福利制度

22.

1961年5月25日,肯尼迪向国会建议美国在十年内实现登月,并要求国会为载人航天计划补充拨款5亿美元。国会几乎没有经过讨论就批准了肯尼迪的要求。这表明(  )

A.分权与制衡 原则被破坏B.美国放弃了国家干预经济政策C.冷战局势助推了美国科技发展D.欧共体冲击了美国的霸主地位

23.

近年来,国际上悄然吹起一股温和之风: 伙伴关系 屡见报端, 冷战 时期那种两极对立、剑拔弩张的气氛正被一种 碰撞中磨合 竞争中协调 的新型国际关系所取代。这种变化主要说明(  )

A.国际政治的新秩序已经建立起来B.冷战思维 完全退出历史舞台C.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趋势增强D.各国围绕国家利益适时调整对外政策

24.

漫画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如图所示,这两幅漫画意在表明(  )


          图1                                                    图2

A.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B.欧洲一体化面临严峻挑战C.世界多极化格局日趋明朗D.区域集团化进程就此搁浅

二、材料阅读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1737年出版的《菜布尼茨哲学发展史》指出,菜布尼茨思想有两个源头,一是西方的柏拉图。二是东方的中国哲学。1773年霍尔巴赫在《社会的体系》中赞美孔子对政治与道德结合,以至于 在中国,理性对于君主的权力。发生了不可思议的功效 ,他主张以德治国,要求 欧洲政府必须以中国为模范 。汤因比(1889—-1975)和池田大作(1928—)研究发现,就使破碎的世界整合,唯有靠中国而不是西欧或西欧化的国家,中国宗教世界观中存在的人道主义,如佛教所具有的合理主义,道教顺其自然的直感,将使中国文化为世界统一的文化主轴。

——据王文科、白风城《论中国文化哲学对近代欧洲的影响》整理

材料二 由于19世纪末欧洲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均居于优势地位,欧洲人自然会这样认为:他们的卓越地位来源于其文明的优越性,而这则又反映出他们作为一个种族的优越性。他们深信上帝创造的人上不同的,它将白人造得更聪明,所以白人能指导劳动,能指引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劣等种族。这样就有了 白人的责任 这一概念——用理想主义的责任来掩盖当时的帝国主义的一种说教。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2017年11月30日至12月3日,中国共产党在北京举办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全球政党大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讲话,来自120多个国家,200多个政党和政党组织的领导人齐聚北京。共商大计。这次大会名为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主题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建设美好世界:政党的责任
媒体报导:这样的大场面,在世界政党史上可谓罕见。在中国19大后开这样的会是非同寻常的,也是内涵深刻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中共、中国推行全球治理模式、治理理念的伟大尝试,是中国全球治理改策的核心价值观念。

 

——摘编自央视新闻的报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对18世纪欧洲的影响,说明 欲使破碎的世界整合,唯有靠中国(文化)”的根据。(8分)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欧洲与当今中国对全球治理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17分)

三、开放性试题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表1 西方中国观的变迁

1618

西方传教士赞美儒家思想中国社会政治制度科举开明,极少宗教战争,物质生活丰富。

启蒙思想家赞美孔子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推崇儒家道德和规范,中国是一个由开明君主统治的理想国家。

19

西方传教士、外交官把落后腐败麻木的中国称为睡狮,封闭、邪恶、停滞、堕落。

20世纪

传教士、军人和政府眼中的中国基本是贫困、肮脏、混乱、残暴、危险的地狱。

20世纪3040年代

美国军政界某些人士描述了一个大有希望的新中国形象:纯朴、智慧的传统社会,崛起的英雄

——摘编自邱世兵《中国国际舆论环境的历史变迁——略论西方的中国观的演变》

表1为16~20世纪30—40年代西方中国观的变迁有关言论。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提示:可以提取4个时期的完整信息,也可以提取2个及以上时期的信息进行答题)

四、材料阅读

27.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眸】(15分)
材料 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时期

概况

19世纪80年代~20世纪20年代

1883年颁布《工人医疗保险法》1884年颁布《工伤事故保险法》、1889年颁布《伤残和养老保险法》,后合并为《帝国保险法》

1911年颁布《职员保险法》

1927年颁布《职业介绍法和失业保险法》

二战后~20世纪70年代中期

1949年颁布《社会保障适应法》

1957年起修改和补充养老、事故、失业、医疗等法案,并颁布《农民老年援助法》、《劳动促进法》等。

1975年汇总为《社会法典》,是德国社会保险制度的法律基础。

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

1985年起不断改革和调整。如:1988年颁布《健康改革法》、1989年颁布《1992年养老金改革法》1994年增加《社会护理保险法》……

——霍尔斯特杰格尔《社会保险入门》

德国社会福利保障制度的完备以及高效率是世界公认的。但德国的社会福利制度当前面临着挑战,正处于围绕着新的养老金法和税法而展开的斗争之中;社会教济和失业保险方面的削减业已实行,围绕医疗保险下一步结构改革的争论方兴未艾。税收在减少,失业率却创出了新的记录。企业界抱怨工资附加成本高,而工会则动员起来反对损害雇员既得利益的企图。一场普遍的分配斗争打响了,这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自成立以来从未经历过的事。现在的问题不再是对增长进行分配,而是在停滞甚至缩减的公共预算的范围内对紧缩进行分配。德国的社会福利制度已经变得面目全非了。
(1)根据材料,概括德国社会保险制度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国社会福利制度当前面临的挑战,并谈谈你对社会福利政策的认识?(9分)

28.

【历史—选修2: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第十六条(一)联盟会员国如有不顾本約……所规定而从事战争者,则据此事实,应视为对于联盟所有其他会员国有战争行为。其他会员国应即与之断绝各种商业上或财政上之关系,禁止其人民与破坏盟约国人民之各种往来,并阻止其他任何……联盟会员国或非会员国之人民与该国人民之财政上、商业上或个人之往来。

——《国际联盟盟约》

从1934年开始,意大利军队不断在索马里与埃塞俄比亚边境挑衅,导致流血冲突。1935年1月3日,埃塞俄比亚向国际联盟理事会提出控诉。……10月7日,国联宣布意大利为侵略者,10月?19日宣布对意大利进行经济和财政制裁。……制裁的物品中没有包括石油。……墨索里尼对希特勒说: 如果国际联盟把对意大利的经济制裁扩大到石油方面,那我一周后只好退出埃塞俄比亚。

——马世力《世界史纲》

(1)根据材料,概括国际联盟提出的维护世界和平的原则,并结合所学知识全面评价国际联盟的作用。(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成员国构成的角度,说明联合国为何更具 普遍性、广泛性 。(6分)

29.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曾参师从于孔子,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孔子曾经说他虽然天资不高,却非常努力;虽没有许多言论,但他却在自己的德行上很用功。孔子去世前将孙子子思托付给了曾参,因此曾参也被看做是孔子的继承人。他参与编制了《论语》并著写了《大学》,传承了孔子的孝悌之道和忠恕之道。曾子认为 的核心虽仍以父母为主,但由于儿女是带着父母给予自己的身体去行事,所以只要违反任何道德规范,都是不孝的表现,因此他认为 修身 就是让一个人知晓道德规范。国家治理要求统治者能够在家庭内部实现 ,如此能上行下效,形成一定的感化效应;?同时,还要运用 忠恕 之道,了解民众的意愿,创造条件让民众也能实现各自的意愿,进而实现国家治理、天下太平。快言之, 齐家 治国 平天下 ,无非是以 为根本,通过用 忠恕 之道,将 等各种道德规范在家庭、国家、天下层面充分实现出来。

——摘编自褚斌杰主编《儒家经典与中国文化》等

(1)根据材料,概括曾参的思想主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曾参成为儒家代表人物的原因。(9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