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62.2018届江西省五市八校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江西省 试卷年份:2018年 题数:28 浏览数:547

一、单选题

1.

西魏诏书曰: 今之选举者,当不限资荫,惟在得人。 此后, 周氏以降,选无清浊 。这表明当时(  )

A.察举制的选才作用日益凸显B.门阀士族政治逐渐走向鼎盛C.九品中正制选举不全凭门第D.科举制选拔人才更注重才干

2.

元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行省官员通常由左丞相、平章、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所掌行政、财赋、军事、刑名等庶政,采用圆署会议和专官提调相结合的方式处理。由此可见(  )

A.元行省长官的权力独大B.行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C.专制皇权在困局中渐衰D.三权分立机制制约相权

3.

《清实录》中记载某中枢机构的职责是: 钧国政、赞诏命、厘宪典、议大礼、赞理机务、表率百寮 。该机构是(  )

A.内阁B.军机处C.议政王大臣会议D.六部

4.

以下是两汉人口的变化统计,据表分析可见(  )

关中

西汉

东汉

凉州

西汉

东汉

并州

西汉

东汉

240

50

128

40

330

70

扬州

西汉

东汉

荆州

西汉

东汉

益州

西汉

东汉

320

430

350

620

470

720

——摘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上册》(国华制表)

A.东汉大部分人口集中到长江流域B.古代中国经济区域出现渐变迹象C.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已经开始南移D.我国北方经济整体呈衰退的趋势

5.

据史料统计:16世纪初中国金银比价是1:6,欧洲是1:12,日本是1:10。 据此推论正确的是(  )

A.清朝初年中国商品经济发展B.推动了中国海禁政策的实施C.新航路开辟致金银汇率波动D.刺激了中国白银货币化发展

6.

汉儒董仲舒提出了一系列的思想,构成新的儒学体系,对儒学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结合时代背景和思想的内在逻辑性,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思想是(  )

A.君权神授,天人感应 B.大一统论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性三品论

7.

周敦颐说: 自无极而太极,太极本无极也;太极即道,性与命依道而行。 这表明(  )

A.儒学发展到哲学高度B.道教吸收阴阳学发展C.汉学在宋代的新发展D.理学体系的构架成熟

8.

下表是近代中国棉纱,棉布的进口状况,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

项目

1872

1881

棉纱

5万担

12241万匹

棉布

172万担

14931万匹

——摘自李侃《中国近代史》(国华制表)

A.中国长期处于贸易逆差B.中国沦为列强原料产地C.民族工业在困境中发展D.加速棉纺织业纺织分离

9.

梁启超在《李鸿章传》中说: 西报有论者曰:日本非与中国战,实与李鸿章一人战耳。其言虽稍过,然亦近之。乃至最可笑者,刘公岛降舰之役,当事者致书日军,求放还广丙一舰,谓此舰系属广东,此次战役,与广东无涉云云。 此材料(  )

A.表明李鸿章在甲午战争中积极主战B.证明满汉地主间矛盾导致战争失利C.深刻揭示了自强运动的结构性矛盾D.佐证李鸿章寄于列强调停希望破灭

10.

中国近代某宣言: 先定三湘,规复武汉,进而与我友军会师,以期统一中国,复兴民族。 据此判断该宣言是(  )

A.《北伐宣言》B.《对日寇的最后一战》C.《八一宣言》D.国民政府《自卫宣言》

11.

全面抗战爆发后,我国军队抗击侵华日军的比例是:(如下表),由此可见(  )

军队

1938

1939

1940

1941

1942

1943

1944

1945

八路军

41%

45%

55%

68%

60%

56%

59%

62%

新四军

18%

17%

3%

7%

3%

2%

4%

7%

政府军

41%

38%

42%

25%

37%

42%

36%

31%

——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国华制表)

A.中国抗日战场是太平洋战场的主战场B.中国为反法西斯胜利做出重大贡献C.中国抗日战争是异常艰苦的人民战争D.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12.

1961年国家征购粮食的数量是4050万吨,与1959的6740万吨义务交纳粮食相比,这个数字大大下降了,农村保留的产量份额上升到82.5%。由此可见(  )

A.大跃进 客观上推动了农业的发展B.二五计划 实施加剧了农业的劣势C.农村的消费急剧下跌的态势得以缓解D.国家经济政策调整倾向于以农业为重

13.

我国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 官倒 一度泛滥,一吨石油计划内价格是100元,计划外价格是644元, 出来的利润非常可观,从而引发严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这说明(  )

A.计划经济体制有利于经济平稳运行B.经济体制改革要向纵深方向推进C.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影响了中国经济D.国家干预经济模式渐成社会共识

14.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周易 系辞上传》这句话形容新中国哪一时期的外交最贴切?(  )

A.新中国建国初期B.20世纪六七十年代C.改革开放初期D.党的十八大之后

15.

苏格拉底在民主的雅典度过了一生,在战争中为雅典而战,至死服从雅典法律……他坚持认为,民主制的目的不是为了引导非哲学家尽可能行善,而是根据自己的爱好或高尚或卑贱地生活。由此可见,苏格拉底以死捍卫的是(  )

A.自由B.民主C.法治D.平等

16.

古罗马法学家谈到立法原则时说: 因为 恶法非法 ,所以法律必须体现正义和公正。 这体现出罗马法(  )

A.维护法律的权威B.始终保持正确性C.强调自然法原则D.维护社会的稳定

17.

从1500年到1600年近一个世纪内,西欧黄金增加了117%,白银增加了206%。这带来的最主要的影响是(  )

A.欧洲各国的物价飙涨B.加速了西欧社会转型C.有利于原始资本积累D.引发了 价格革命

18.

关于美国宪政,汉密尔顿在《联邦党人文集》中相对坦白地披露说: 使社会本身将分为如此之多的部分、利益集团和公民阶级,使全体中多数人的不合理联合即使不是办不到,也是极不可能的,所以联邦制是个范例 。可见汉密尔顿认为美国宪政的本质是(  )

A.建立中央集权的联邦政府B.权力的制衡能防止暴政C.保障美国人民的自由民主D.维护少数资产者的利益

19.

一系列最丰富的科学成就,即按科学分析人在劳动中的机械动作,省去多余的笨拙的动作,制定最精确的工作方法,实行最完善的计算和监督制等等。 这种劳动管理体制被称为 泰勒制 ,这种体制(  )

A.有利于缩小社会贫富分化B.盛行于中小规模企业之中C.出现于垄断资本主义阶段D.有利于工厂取代手工工场

20.

俄国二月革命后建立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先后经历了十月党、立宪民主党、社会革命党和孟什维克领导下的民主改革,但他们根本没有改变沙皇政府的内外政策,无法满足人民的迫切要求。这表明(  )

A.二月革命未完成革命任务B.俄国当时的民主宪政比较活跃C.俄国的资产阶级软弱无能D.布尔什维克是人民的必然选择

21.

胡佛政府在股市危机后采取一系列的政策,包括在工资、关税、价格等方面进行立法。例如,要求雇主不得削减工资,因为保持工资水平能够维持甚至刺激市场需求,可危机是世界性的,市场需求仍然不断下降。在这种情况下,雇主无法削减工资,就只好裁员,失业率而因此大增,到1933年,全国失业率达到25%。材料意在说明(  )

A.胡佛政府自由放任政策破产B.胡佛干预措施加重了经济危机C.经济危机的根源是供需矛盾D.世界性经济危机需要国际合作

22.

1950年6月5日,美国国会通过《对外经济援助法案》第四节 国际开发法案 规定: 美国援助经济不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办法是鼓励交换技术知识和技能,向这些国家和地区输出资本。 该法案的本质意图是(  )

A.为美国争夺国际市场和原料B.帮助不发达国家发展工农业C.为美国与苏联争夺世界服务D.加剧了美苏冷战对峙的态势

23.

根据苏联官方资料,苏联的工业生产在 四五计划 期间年超过战前水平的73%,其中重工业生产增加了一倍,轻工业增加了23%,军事工业仍然受到最多的关注,成功爆炸原子弹。这表明(  )

A.苏联摆脱了帝国主义国家的包围封锁B.苏联建设成就奠定反法西斯物质基础C.苏联利用了西方经济危机的发展契机D.苏联重建道路依然坚持了斯大林模式

24.

下图是欧洲某时期的一幅漫画:夹板保护下的西欧经济。其表现的主题是(  )

 

A.西欧的经济极度凋敝B.马歇尔计划的援助C.美苏冷战笼罩的欧洲D.经济危机下的欧洲

25.

目前,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占全球经济总量的比重已超过发达经济体,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0%。西方国家面临政治、经济、社会危机,内顾倾向上升。这主要表明(  )

A.世界需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B.新兴国家的力量已超过了发达国家C.西方发达国家国际话语权逐渐丧失D.世界经济格局区域化的趋势更明显

二、材料阅读

26.

现代文明社会的基石是民主与法治,一个国家的法治化进程是艰难漫长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 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
⒈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⒉近来以国王权威擅自废除法律或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⒋凡未经国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国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⒐国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国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讯问。

——摘自英国《权利法案》

材料二 1912年3月11日,《临时约法》正式予以公布。
《临时约法》的内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下简称《临时约法》)共7章56条。
一、第一章 总纲 ,规定了中华民国的主权归属、领土范围和行使统治权的国家机构,贯穿了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这一基本原则。
二、第二章 人民 ,根据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原则,具体地规定了人民的各种权利和义务。
三、第三章 参议院 、第四章 总统 、第五章 国务员 和第六章 法院 ,根据资产阶级三权分立的原则,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体制。《临时约法》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种,规定分别由三种不同的国家机关掌握和行使,以达到以权制权的目的,从而防止专制独裁并保障自由。
四、第七章 附则 ,规定了《临时约法》的效力以及严格的修改程序,以防袁世凯之流随意篡改《约法》。

——摘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权利法案》体现的宪政原则。(9分)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英两国立法的主要共同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两部法律实施结果不同的原因。(16分)

三、开放性试题

27.

(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以下是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材料

四大发明在中国

四大发明在世界

造纸术:我国大约在公元前1世纪,就已经有了纸,东汉蔡伦对造纸术进行改进,提高了纸的产量和质量,此后纸张开始代替竹帛,在全国推广。

印刷术:公元6世纪初的隋、唐,出现雕版印刷术,在10411048年间,毕升又创造了活字印刷术。

火药:公元89世纪,炼丹家知道硫磺、硝石与木炭混合燃烧时,会发生剧烈的反应。这样,在唐代就发明了以这三种物质为原料的黑色火药。到宋元时期,先在军事上得到使用,出现了最早的火药武器。

指南针:最早的指南针出现在战国时期,称为司南。到宋代后期,人们又开始使用指南针辨别方向。到元代时,航海已完全靠罗盘指南针指引航向。

造纸术:公6世纪后,我国的造纸术不断外传。使朝鲜、日本、阿拉伯、欧洲等地先后学会了造纸术。纸从此成为传播文化、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

印刷术 :活字印刷术从13世纪后传到朝鲜、日本,到15世纪中叶,欧洲才掌握了活字印。活字印刷术是我国人民为人类做出的又一项重大贡献。

火药:火药13纪时传到阿拉伯持国,阿拉伯和波斯把制造火药的硝称为中国雪14世纪以后,我国制造火药武器的技术经阿拉伯传到欧洲。

指南针:随着对外贸易和海上交通的发展,指南针及应用技术先后传到阿拉伯地区,并很快传到了欧洲。

——李约瑟《中国古代科学》

从中任选两则或两则以上材料,提炼出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实运用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四、材料阅读

28.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清初为便于统治明代故土,仍沿用明制承宣布政使司,仅改北直隶为直隶,南直隶为江南承宣布政使司,即废除了南京为留都的地位。康熙初,改布政使司为省,因认为全国区划为十五省,其制过大,所以分湖广省为湖南、湖北两省,分江南省为江苏、安徽两省,分陕西省为陕西、甘肃两省,汉地被析为十八省。在边疆,清朝施行与内地不同的行政区划制度,乃由中央设辖区,委派重臣,如在东北地区设奉天(盛京)、吉林、黑龙江及在外蒙古设乌里雅苏台、在新疆设伊犁5个将军辖区,但伊犁将军一直待在中原,在西藏、西宁设办事大臣辖区,蒙古则采取其民族的盟旗制,连同内地18省,全国共为26个政区,为中国现代省的政区划分奠定了基础。
清代省以下的各级行政区划单位基本上是沿用明制,省下辖府和直隶州,府下领散州和县。

——白寿彝《中国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清代行政区划设置的特点。(9分)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代行政区划的历史影响。(6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