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92.2018届福建省福州市高中毕业班单科质量检查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摸底考试 适用省份:福建省 试卷年份:2018年 题数:27 浏览数:1965

一、单选题

1.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在撰写本国史籍时,多称自己为 中国 ;同时还追溯它与夏商周各代王朝的过往关系。这反映了(  )

A.华夏正统的意识B.家国同构的理念C.王权独尊的观念D.国家统一的趋势

2.

刘邦入咸阳时,与民约法三章: 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之后相国萧何整理秦六律,新增了户律、兴律、厩律三章,制定了 律九章 。这反映了汉初统治者(  )

A.严刑重罚的治国方针B.因时而变的统治策略C.法不阿贵的法制观念D.无为而治的宽松政策

3.

唐代财赋之事,开元之前,事归尚书省;开元之后,权移他官。有转运使、租庸使、盐铁使、度支盐铁转运使、常平铸钱盐铁使、租庸青苗使、水陆运盐铁租庸使、两税使等,随事立名,沿革不一。这一变化表明了(  )

A.中央官制逐步完善B.赋役负担日益加重C.经济实力不断提高D.丞相权力逐渐削弱

4.

白居易《琵琶行》中记叙了:移船相近邀相见……(琵琶女)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江西省东北部)买茶去。这可以印证当时(  )

A.商人地位逐渐提高B.社会风气较为开放C.饮茶成为唐代时尚D.江西经济地位突出

5.

北宋元丰年间(1078年~1085年),南方各路按户均田亩数从多到少依次是江东、江西、两浙、福建,中举人数从多到少依次是福建、两浙、江西和江东。据此推论准确的是(  )

A.人口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B.人地关系影响社会文化倾向C.科举制为平民提供上升通道D.经济重心南移带动文化转移

6.

明朝内阁大学士的官阶只有正五品,无定员,阁员通常由六部尚书(正二品)来兼任,其官衔是某部尚书兼某殿(阁)大学士,譬如兵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之类。这表明(  )

A.内阁非法定机构B.六部直接行使丞相职权C.大学士地位提高D.皇权受到大学士的制约

7.

出现表1所示人口变化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据《大清会典》《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集》资料编制

A.自然经济的解体B.列强入侵的破坏C.经济重心的转移D.江南战乱的影响

8.

据梁启超《戊戌政变记》载,1898年7月28日,光绪帝赐 密诏 给杨锐与康有为等,言 今朕位几不保。汝可与谭嗣同、林旭、刘光第及诸同志妥速密筹,设法相救 。然而政变结束不久,与康有为同为 维新党人 的王照则称该密诏为康氏伪作,他与袁世凯以及杨锐之子杨庆昶公布了三种版本的密诏,在内容上则基本相同。这表明(  )

A.四人公布的密诏皆伪作B.后三人与康、梁怀有个人私怨C.历史叙述带有主观色彩D.历史记录与历史真实相距甚远

9.

1880年,淮军将领刘铭传提出:修建四条从北京通往到全国的铁路,即能够有效防御外来入侵。慈禧太后与恭亲王奕 已倾向同意修建,但光绪的帝师翁同龢却说:如有人谋反将朝发夕至,大清将危也!导致该计划泡汤。据此可知清政府(  )

A.拒绝接受新生事物B.中央与地方矛盾的激化C.顽固势力力量强大D.维护专制统治高于一切

10.

《庄子》中有 愿闻卫生之经而已矣 ,意指 养身 。1908年,京师自来水公司在阐述公司创建初衷时称 利便京师卫生、消防起见,地居首善,事关公益,须维久远 卫生 词义的变化反映了近代中国(  )

A.民族工业的发展B.公共卫生事业的发达C.中西文化的融合D.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11.

中国国民党中央于1927年4月组成包括共产党员毛泽东等人在内的中央土地委员会,着手准备解决土地问题的方案;不久又提出 本党决计拥护农民获得土地之争斗,致使土地问题完全解决为止。 这表明(  )

A.国共两党合作更趋密切B.革命重心开始转向农村C.民生主义思想得以落实D.国民革命推动农民运动

12.

抗战打响后,国民政府提出 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 ,湖南人喊出 中国如果要灭亡,除非湖南人全死光 的口号,四川人提出 只要四川不亡、中国就不会亡 。这反映出(  )

A.中国抗战的艰巨性B.西南地区是抗战主战场C.全民抗战成为共识D.川、湘地方军战斗力最强

13.

辽沈战役时期,中共中央军委只用一纸电报,就使林彪改变原作战计划,率军转头南下,直赴锦州;而蒋介石数次电令,甚至亲赴前线,也未能促使东北国民党军司令卫立煌救援锦州守军,导致锦州被解放军迅速攻克。这说明解放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共产党(  )

A.有强有力的领导核心B.得到军民的广泛支持C.有先进科学理论指导D.利用敌方内部的矛盾

14.

从图1到图2的转变,反映了(  )


             图1                                                    图2

A.文化革命的深入发展B.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C.教育领域的拨乱反正D.城乡教育制度的统一

15.

1999年国务院提出进一步深化农村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调整粮食收购价格、范围,又于第二年进一步扩大退出国家保护价收购粮食品种的范围、拓宽粮食收购渠道。这些政策出台的主要原因是(  )

A.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提出B.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C.国有企业自主权的扩大D.统购统销政策的实施

16.

古希腊智者学派认为:立法确认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不平等的,但自然则要求人人平等,奴隶与自由人的区别只因法律而存在,并不是源于自然。这表明智者学派(  )

A.否定公平、正义的社会准则B.反对雅典的法律制度与民主政治C.提供了社会变革的价值依据D.论证了 天赋人权 的核心价值

17.

表2 为公元前5世纪罗马政权组织结构。由此可知(  )

机构或官职

权力

执政官

2名,从贵族中选举产生。行使最高行政权力,主持元老院会议,执行元老院通过的法令

保民官

初为2名,后增至10名,由平民中选出。有权否决元老院和执政官颁布的不利于平民的法令。

元老院

300名贵族组成。有权审批法律,管理国库收入。

表2

A.平民与贵族矛盾尖锐B.法律体系日趋完备C.分权的共和政体确立D.民主政治初现雏形

18.

1493年,在罗马教皇亚历山大六世仲裁下,从北极到南极划一条分界线,史称教皇子午线。线西属于西班牙人的势力范围;线东则属于葡萄牙人的势力范围。这一史实主要可用来论证新航路开辟促成了(  )

A.全球性国际秩序建立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C.世界性国际分工出现D.国际政治力量中心转移

19.

在美国制宪会议上,宪法的起草人之一的汉密尔顿强调:人类的情感会随着对象的距离而减弱,根据这个原则,各州人民对他们的地方政府往往比对联邦政府怀有更强烈的偏袒。据此他主张(  )

A.在宪法中加入人权法案B.建立强有力的联邦政府C.加强州权抑制联邦权利D.国会采两院制以求平衡

20.

1799年,英国政府出台了《反结社法》,以强力干预手段来应对日益发展的劳资冲突。。但迫于各方压力,1824~1825年间,《反结社法》被废除。促成这种转变的原因是(  )

A.宪章运动的开展B.议会改革的完成C.马克思主义诞生D.自由主义的传播

21.

黑市交易是指未经政府相关部门批准,暗中进行的非法交易活动。学者研究英国经济时发现:战后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英国以汽油为代表的黑市经济非常活跃,对民众生活产生较大影响。产生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B.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C.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启动D.世界性经济危机的打击

22.

1969年8月14日,尼克松在国家安全委员会上发表一篇讲话。基辛格对此讲话评论说: 一个美国总统宣称一个共产党大国、一个我们与之没有任何联系的长期以来的敌人的生存,对我们具有战略利益,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一件大事。 尼克松的这一讲话(  )

A.有利于美苏关系的缓和B.释放了改善中美关系信号C.威胁了中国的国防安全D.促成了中苏同盟关系破裂

23.

表3反映了发展中国家(  )

表3:《1970~1990年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规模的变化》

年份

总人口百万人

城市人口百万人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1970

2632

705

268

1980

3282

1005

306

1990

4088

1484

363

——据联合国《1980~2000年世界人口和农村人口增长》

A.工业化之路仍然漫长曲折B.农村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C.经济增长速度在全球领先D.与发达国家差距不断缩小

24.

图3是反映当代国际关系的一幅漫画,图中英文为叙利亚。该漫画折射出 (  )


图3

A.美苏两极对峙加剧B.美苏争霸焦点在中东C.冷战影响持续发酵D.新冷战态势全面展开

二、材料阅读

25.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 齐桓公当政时期,在临淄的稷门设立学宫, 稷下学宫 因此而得名。当时稷下曾先后存在过儒家、道家、法家、名家、阴阳家等,以及博学而无所归属的学者。在稷下有定期的学术集会,稷下学宫的讲学已经超出了一般私学讲学的水平,显得更为正规。为了鼓励学者们进行理论探讨,齐国君主让学者们 不治而议论 ,即不担任具体职务,却可以对国事发表批评性的议论。齐宣王当政时,齐国势力强大,却能向士人折腰求作学生。正由于此,致使天下学者竞相来齐。

——摘编自王志民《稷下学宫与轴心时代》

(1)据材料一,归纳 稷下学宫 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10分)
材料二 早在东林书院建立前,明朝政府已有三次禁毁书院之举。1604年,顾宪成等人创建了东林书院。东林书院讲学比较拥护程朱学说,反对引儒入禅、不务实用的王学末流。讽议朝政,反对两耳不闻窗外事,是东林书院开创的独特新学风。顾宪成宣称:是非者,天下之是非,自当听之天下,无庸效市贾争言耳。随魏忠贤势力扩大,朝廷下令焚毁东林书院。黄宗羲中认为:东林讲学者不过数人耳,其为讲院亦不过为一郡之内耳。乃言本国者谓之东林,争科场者谓之东林,攻逆阉者谓之东林,东林何不幸而有是也,东林何幸也。

——摘编自熊红《试论东林书院与明末政治的密切关系》

(2)据材料一、二,指出东林书院的创办与稷下学宫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分析东林学院的作用。(10分)

26.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 长期的国家分裂割据,货币和度量衡制度的五花八门,重重关卡的限制,德意志商业和贸易的发展受到了极大阻碍。?普鲁士首先推动了关税统一进程,1818年普鲁士颁布 新税法 ,取消一切商品进口的禁令;同时废除境内税收和商业关卡,建立统一税制。1828年,普鲁士与黑森—达姆斯塔特根据普鲁士税法原则订立关税同盟条约。1834年,那些原先担心主权丧失的邦国,如巴伐利亚、符腾堡、萨克森、图林根各邦等也先后加入了普—黑关税同盟,德意志关税同盟正式生效。

——摘编自徐剑《关税同盟与德国的民族统一》

材料二 1932年,英国在渥太华召开英联邦和殖民地帝国经济会议,签订了11个双边协定,其主要内容是:自治领、殖民地农产品在英国的销售市场需得到英国的保证,运往自治领、殖民地的英国工业品要相应地受到优待;对成员国间的进口商品,相互降低税率或免税;对成员国以外的进口商品,则征收高额关税。这样,在英国与自治领、殖民地之间建立了关税同盟性质的帝国特惠制。

——摘编自倪宏忠《1932年渥太华会议前后英美在加拿大的经济博弈》

(1)根据材料一,指出德意志关税同盟建立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德意志统一进程的作用。(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帝国特惠制 的特点,并简要评析 帝国特惠制 。(12分)

三、开放性试题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1903~1911年中国制定的部分法律一览表

时间

出台律法

备注

1903

《重订铁路简明章程》

规范铁路修建管理,对外资筑路提出某些限制。

1904

《商会简明章程》

大力劝办商会,中国第一部关于商会的法律文件。

《学堂章程》

规定初等、中等、高等教育学制、任务和管理细则。

1906

《破产律》

规范企业破产行为,加强管理和保护。

《奖给商勋章程》

奖励工商业发展

1908

《钦定宪法大纲》

参照1889年《日本帝国宪法》制定,删去了其中限制君权的条款。主要内容分君上大权臣民权利义务两部分。

1909

《法院编制法》

规定了法院司法审判权的独立

1910

《大清新刑律》

废除凌迟、枭首等苛刑,中国第一部刑法典。

《大清矿务章程》

参照外国法律制定的较为完整的矿业法规。

《大清著作权律》

中国第一部著作权法

1911

《大清民律草案》

民法与刑法分离并独立出来,中国第一部民法典。

——据张德美《探索与抉择:晚清法律移植研究》等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合理,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