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新文化运动中,
“人的解放
”的初阶,被归结为由
“家族制度
”桎梏中解放。批判者对于宗法、家族之于个人的桎梏,往往有切肤之痛。对于其更为复杂的社会、文化功能,则不暇考量;对于
“摧毁
”、破坏的后果,更逆料未及。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唐间
“臣民对尽忠与尽孝的孰先孰后问题,并没有先忠后孝的一致观念
”,而
“清朝人的概念是君恩大于亲恩,先尽忠后尽孝,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
——摘编自冯尔康《18世纪以来中国家族的现代转向》
材料二 太仆寺卿正霍子衡要儿子从死,理由是:
“吾国之上卿,君亡与亡。吾今从君,汝曹亦当从父。
”其长子亦以为
“父死君,子死父,奚为不可?
”
——摘编自屈大均《皇明四朝成仁录》
材料三 对父子一伦的考察,却使我遭遇了意想不到的困难:你不难读到读书人笔下的妻、妾,或含蓄或一往情深,却难以读到儿子笔下形神兼具的父亲。由此也不难推想父子这一种关系的
“压抑性
”。
——赵园《家人父子:由人伦探访明清之际士大夫的生活世界》
材料四 2014年春节,央视以
“家风
”
“家规
”为访谈题目,可以归为家庭价值重建的努力。家庭功能缺失,被作为青少年犯罪的前因。前此,宗祠、祭祖活动,已经被作为了
“旅游资源
”。……想一想自1950年代直到
“文革
”前夕的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中,
“宗族势力
”始终被作为打击对象,你会知道这个世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同材料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士大夫在忠、孝抉择问题上的主流态度及其产生的思想源头。(4分)
(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是什么因素导致该学者在研究过程中遭遇
“困难
”。(2分)
(3)据材料,概括中国传统家庭价值遭到破坏的具体途径及由此带来的后果。(4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