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18.2018届广东省珠海市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广东省 试卷年份:2018年 题数:17 浏览数:761

一、单选题

1.

西周早中期,大量青铜器豪华精美、端庄厚重,礼乐器众多。战国中晚期,大量青铜器风格朴素、注重实用,日用器更普遍。这反映了(  )

A.长期的战乱使青铜铸造业衰落B.战国时期贵族政治经济实力下降C.铁器推广使青铜器的需求减少D.战国时期的改革废除了礼乐制度

2.

西汉元帝皇后王政君在成帝去世后,一立年幼庶孙哀帝,再立九岁庶孙平帝,三默认王莽立仅两岁的孺子刘婴为皇太子。材料说明(  )

A.皇位继承中宗法观念已经崩溃B.君主专制制度事实上开始动摇C.太后临朝称制有利于政权延续D.太后立幼是权力斗争激化表现

3.

唐初实行府兵制,在长安附近各州设置军府,选拣均田农民担任府兵卫士。开元十年,唐玄宗接受张说建议,募兵13万,充当京师宿卫;开元二十五年,根据边防需要, 抓募丁壮,长充边军,增给田宅,务加忧恤 ,由朝廷供给资粮,长期戍边。这一变化(  )

A.适应了商品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B.推动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C.为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埋下隐患D.增强了唐政府的边防实力

4.

由于中国的自然河流多由西部山脉流向东部平原地区,因此对于政府而言促进商品流通的最大挑战是安排南北向的水路运输问题。隋朝开挖的大运河成为元、明两朝南北交通的核心。但明朝前期,大运河的枢纽地位却经历了从丧失到重新确立的过程。这主要是由于(  )

A.元末农民战争的破坏B.明初政治中心的变迁C.东南地区市镇的兴盛D.江南雇佣关系的出现

5.

下表为咸丰初年户部银库数置银数(单位:万两),导致表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库存银数

新收银数

支出银数

实存银数

咸丰元年1851

8440962

8508529

9569910

7379581

咸丰二年

7379581

8361837

10326172

5415246

咸丰三年

5415246

4753397

8471746

1696897

A.国内农民起义的影响B.清政府急需偿还债款C.政府投资开办工厂D.小农经济逐渐解体

6.

中国近代某革命政府下达部队动员令,宣布其军事战略为: 先定三湘,规复武汉,进而与我友军会师,以期统一中国,复兴民族。 依据该战略展开的军事行动(  )

A.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B.收回了列强在中国的一些权益C.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转折点D.揭开了解放战争解放南京的序幕

7.

1929年,中国共产党制定的《兴国土地法》中:把 没收一切土地归政府所有,交农民使用 ,改为 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土地 ;1931年,苏区中央局发布通告指出,农民 不仅要取得土地使用权,主要还是要取得土地所有权 。这表明当时(  )

A.军事的失利推动了中共调整土地政策B.土地革命不利于劳动者积极性的提高C.农村生产关系调整在实践中不断完善D.土地革命受到 倾错误严重误导

8.

1950年2月召开的全国财政会议提出,全国应该做到:财政收支统一、公粮统一、税收统一、编制统一、贸易统一、银行统一。这一提法(  )

A.旨在为已开始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筹备资金B.适应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重大变化C.表明党和政府认识到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D.有利于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确立

9.

在早期罗马社会,罗马法规定,偶尔但必须的商品流转时,证人必须到场,并且以严格而繁琐的程序来体现交易双方的意愿。这样交易的一方想赖账时,另一方可诉至法院,并且带证人出庭。这表明当时的罗马法(  )

A.保证了商品交易的公平公正B.轻视商品交易的安全C.体现了商业不断发展的潮流D.轻视商品交易的效率

10.

英国1688年后再没有新的市镇取得议会下议院代表权,而一些 衰废市镇 ,仅有数户居住、无人居住、甚至在地理上消失的地方竟拥有在下议院市镇代表;新工业城市往往聚居数以万计人口却无代表。这一现象(  )

A.说明光荣革命后代议制未发生本质变化B.反映了英国政治改革的必要性C.说明国家的权力中心依然掌握在上议院D.反映了英国经济逐渐走向衰退

11.

1925年秋,联共(布)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决议指出: 除尽力发展销售合作社外,目前必须用最大的力量支持一切富有生命力的生产合作社(农业公社、集体农庄、劳动组合、生产协作社、合作工厂等等)和那些应该提高更高阶段的国营农场。 联共(布)的这一决定(  )

A.成为斯大林模式的理论来源B.确立了经济高指标发展战略C.是对新经济政策的部分继承D.成为农业集体化的指导思想

12.

二战后期,某政治家为保持其国家的国际地位和控制力,主张建立一个世界性组织,下面分设欧洲、美洲和太平洋地区三个委员会。建议世界各国都把武装力量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照常服役,另一部分则固定由区域性委员会调遣。该政治家所属的国家是(  )

A.美国B.苏联C.法国D.英国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明代自宣德以后,我国大部分省区发生过规模巨大的流民浪潮。这些流民的出现,其根本原因是皇族、勋戚、官僚地主通过赐田、投献、圈占等手段,侵占小农土地;苛重的赋役,使农民不堪重负而逃亡。其直接诱因是全国范围内大部分地区不时出现严重的自然灾害,迫使无数失去土地的农民扶老携幼、背井离乡,汇集成一股洪流,对当时社会产生重大影响。在此基础上,社会力量发生了新的洪流影响。在此基础上,社会力量发生了新的分化,传统的四民之说已经无法规范社会大发展下社会各阶层力量的新变化。正是在这种前提下,明人姚旅才重新提出了 二十四民 之说。 所谓 二十四民 ,就是在士、农、工、商、兵、僧之外,新添了 十八民 ,有道士、医者、卜者、星命、相面、相地、小唱、优人等。这新增的 十八民 ,全都是 不稼不穑 之民。 四民 六民 二十四民 的转化,显然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明代社会大流动的一种格局。

——摘编自陈宝良《明代社会流动性初探》

材料二 英国在16一18世纪是一个社会流动尤其显著的社会。英国社会各个阶层在社会流动中表现出不同的特征:贵族的开放是单向度的;中间阶层向全社会成员开放,成为一个生机勃勃的社会阶层;社会下层逐渐向无产阶级过渡,为新社会准备了一个重要的部件。这种频繁社会流动的一个主要表现是贵族构成发生变化。伊丽莎白统治时期,一共任命了18人,虽然贵族的总数基本不变,但是贵族的构成却发生了变化。伊丽莎白任命的18名贵族中,只有两人出生于老贵族家庭,绝大部分贵族都是新贵族。他们由非贵族阶层跻身贵族阶层,甚至一跃而成贵族。

——摘编自刘贵华《近代早期英国的大学教育与社会流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人口流动的主要特点及引起人口流动的原因。(15分)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人口流动的原因并概括人口流动对中英两国产生的共同影响。(10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值得思考的是,直至目前为止,关于四大发明的起源与传播,在历史学界与科技史学界仍然争议不断。而在民国期间,关于它们的研究更是处在初级阶段,但民国教科书编撰者们都毫不犹豫地把这些尚未彻底得到证实的知识写进历史教科书中,然后通过教科书的传播而变成了一种真实的历史事实,被一代代国人背诵与记忆,成为我们引以自豪的重要的历史记忆资源。如何理解民国教科书编纂者们的这些行为呢?其实正如前所述,民国教科书的编纂者们叙述 四大发明 的目的是想借西方学者的话语,来论证中国古代历史的光荣,进而重构对中国历史的新观念与新解释。这是近代民族主义思想启发下的中国学界的普遍反映……帝制的推翻,民国的成立,为中国民族主义思潮的发展与传播打开方便之门,从历史与现实中寻找建构新民族意识的历史根据,是当时政界、学界的共同诉求,从而为中国从传统王朝国家向近代民族国家转型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张国荣《民族主义与历史记忆——以民国历史教科书对四大发明的表述为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民国时期历史教科书编撰者的行为。(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四、材料阅读

1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享有垄断经营特权的盐商,办一次盐引(食盐专卖许可证和贩盐纳税证明)要经过十几道手续,每盖一个章,就需要缴纳大笔的陋规。道光年间私盐每斤三十多文制钱,而官盐每斤卖六七十文制钱。盐商们甚至往食盐里掺杂沙土。于是,官盐滞销,私盐大行其道,甚至有些官员也加入了贩卖私盐的队伍。道光十年(1830年)陶澍接手两江总督时,两淮盐引仅能销售三分之一。
道光十二年(1832年)陶澍敲定淮北研发改革方案,打破国家特许专商经营体制,实行票盐制度。无论何人,都可以交税领票,然后凭票运盐,在规定的区域和期限内自行贩卖。一时私贩无利,皆改领票盐。本来,两淮盐政经济上已经走到了绝境,经陶澍改革后,七年间完纳盐课2640余万两,存银300多万两。

——摘编自俞大华《道光皇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代进行盐政改革的必要性。(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陶澍在淮北盐场进行改革的意义。(6分)

16.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19世纪的巴尔干半岛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罗马尼亚、塞尔维亚、保加利亚、黑山纷纷宣布建立独立的民族国家。随后它们彼此间的竞争日益白热化,1912~1913年的两次巴尔干战争使半岛的形势更趋复杂:塞尔维亚获得俄国的暗中支持,通过战争成为巴尔干的一个强国,而保加利亚虽然与德国交好,却以惨败告终,国际地位一落千丈。1913年在伦敦召开的欧洲列强大使会议上决定建立一个独立的阿尔巴尼亚,并把它处于英、法、俄、德、意和奥匈六大国的监督之下,为期10年。这个新生的国家堵住了塞尔维亚的出海口。奥匈帝国参谋总长康拉德反复强调: 独立的塞尔维亚即使不大,也很危险。 并且公开宣扬: 我们应该拿下巴尔干,若想要成为一个大国,除此以外,别无他途。 德国一直支持奥匈帝国和保加利亚,参谋总长小毛奇强调巴尔干是东线反俄和地中海反英的侧冀,应全力争夺。他一贯认为对俄作战是不可避免的,必须找一个打仗的借口,而这个借口便是通过进攻塞尔维亚,挑起一场把俄国也拖进去的欧洲战争。

——摘编自金重远《巴尔干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初巴尔干半岛形势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上述形势的原因。(9分)

17.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粟特和回鹘是两个古代的西域民族,粟特人借助地处东西交通要冲的有利条件,构建起盛唐时期庞大的陆上丝绸之路贸易网络,把陆上丝路贸易推向了高潮。安史之乱后,形势动荡,战争频发,粟特胡商被迫舍产弃业。而 安史之乱 中回鹘助唐讨伐安史叛军, 上接以优恩,结为兄弟,朝奏使皆道出回鹘。 回鹘得以控制东西交通的命脉,在中原内地也取得了许多特权,包括在长安的绢马贸易,自756年起的80余年间,回鹘共向唐朝倾销了上百万匹马,换回了2000多万匹丝绸,这些丝绸都转运西方销售,获利颇丰。由于回鹘在内地享受着唐朝宽容忍让的民族政策,一些粟特商人开始以回鹘的名义谋取商业利益。当时的马绢交易中有不少粟特胡商参与,成为回鹘汗国的贸易代理人,在与粟特商人一起经营的过程中,原来以畜牧为生业的回鹘人逐渐具备了从事商业贸易的基本素质并日益成熟。除了从绢马贸易中获取利润外,茶叶也成为回鹘人经营的丝路商品。《新唐书·陆羽传》记载:《荼经》成书后, 天下益知饮茶矣 其后尚荼成风,时回纥入朝,始驱马市茶。

——摘编自杨蕤、王润虎《略论五代以来陆上丝绸之路的几点变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唐代西域商人活动的变化。(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西域商人活动。(7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