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27.2018届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联盟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湖北省 试卷年份:2018年 题数:17 浏览数:282

一、单选题

1.

(2018·湖北荆、荆、襄、宜四 地七校第二次联考题·24 甲骨文写作   (人,指女人), (倒写的,表示出生的婴儿)。字的小篆为 ,由甲骨文的会意字讹变为形声字。这说明(  )

A.汉字是可读的图画文字B.汉字构造音形义相结合C.汉字书法独具艺术特色D.汉字演变由繁复到简洁

2.

宋代《图画见闻志》: 尝试论之,窃观自古奇迹,多是轩冕才贤,岩穴上士。依仁游艺,探赜钩深,高雅之情,一寄于画。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气韵既已高矣,生动不得不至。所谓神之又神,而能精焉。 的要义在于(  )

A.绘画技法高雅传神B.生动体现事物特质C.忠实再现事物全貌D.理想化的道德人格

3.

雍正年间官方记载:江苏查出隐漏田亩十六万亩,官方追回六万亩;广东 田亩之欺隐颇多,富户之悭吝更甚 种百亩之地,不过报数亩之田 。这些记载反映了官方(  )

A.鼓励农业生产B.关心粮食供应C.重视政府税收D.促进边地开垦

4.

下表是1931年《申报》发表的关于华北三省农村耕地占有情况抽样调查统计表

河北户

占河北耕地

山东户

占山东耕地

河南户

占河南耕地

10亩以下

514

146

574

198

550

152

10—50

411

496

378

522

384

499

50—100

58

203

39

169

50

192

100亩以上

17

155

09

111

16

157

这一调查结果表明在华北地区(  )

A.革命根据地有广泛的群众基础B.农业经济地域差异明显C.农村主要经济形态是小农经济D.土地集中在大地主手中

5.

1979年广东省委负责人习仲勋建议中央下放若干权力,让广东在对外经济活动中有必要的自主权。邓小平答复说: 对!办一个特区。过去陕甘宁边区就是特区嘛! 说陕甘宁边区是特区,主要是因为当时陕甘宁边区(  )

A.实行无产阶级专政B.自主决定经济政策C.由中国共产党领导D.是全国抗日总后方

6.

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 计划经济条件下,虽然有合理配置资源的理论上的可能性,但实际操作不可行。原因在于:获得各种信息需要代价;制定、下达、执行和反馈计划需要成本;不同主体之间利益难以达到高度一致;计划人员的理性非常有限。另外,中央计划手段的有限性与实际经济运行的复杂性也不相适应。 据此可知,该报告的主旨是(  )

A.经济建设中要发挥市场的导向作用B.代价成本高导致计划经济效益低下C.国家干预经济不具有实际可操作性D.计划经济难以有效地合理配置资源

7.

以下是1997年世界出口经济数据统计,据此可以推断(  )

A.欧美发达国家制造业开始衰落B.世界制造业中心实现向中国转移C.我国的工业产业结构趋向合理D.改革开放加快中国的工业化进程

8.

公元前349年,一位雅典政治家指出城邦的危机: 雅典公民们,你们曾经拿起武器反对斯巴达,保卫希腊的权利。但现在,你们不情愿作战,拖延缴纳要保卫你们自己财产的战争税。你们过去常拯救希腊人,现在失去了自己的财产,却仍坐以待毙。 雅典面临的危机主要是(  )

A.城邦内部矛盾激化B.斯巴达崛起与竞争C.公民精神逐渐沦丧D.民主制度由盛转衰

9.

近代以来,西方的个人经历了一个逐级的解放过程,先是从神的权威下解放,再从人的权威下解放,个人逐步从外在束缚中得到了解放。其中 从人的权威下解放 (  )

A.确立了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B.揭示了宇宙运行的奥秘C.实现了人与上帝的直接沟通D.描绘了理性王国的蓝图

10.

以下是两位史家关于德国统一的历史论述:
甲说: 发生在1871年的 统一 与其说是德国民族主义发展的结果与表现,倒不如说是普鲁士实行扩张主义、并与被排斥在外的奥地利竞争的一种方式。
乙说: 俾斯麦是个彻头彻尾的普鲁士人,他对普鲁士的认同高过对德国统一的渴望。只不过俾斯麦明白,普鲁士若要以强权姿态迎向未来,必然就得扮演起德国这个民族国家的领导人。
下列选项与论者观点一致的是(  )

A.都不认为民族主义是德意志统一的最主要因素B.乙认为俾斯麦统一德国的理想高于普鲁士意识
C.都肯定普鲁士自始至终追求德意志统一的说法D.两位史家关于德意志统一动因的看法相互冲突

11.

我们的政府不是主人,而是人民的工具。……国家的责任之一,就是关怀那些陷入逆境以致不靠别人帮助就连起码的生存资料也无法获得的公民。 基于此,罗斯福政府的施政(  )

A.加强了对经济全面干预B.催生了 福利国家 模式C.使美国避免了法西斯化D.采取了 以工代赈 措施

12.

2017年,欧盟有两件大事相伴而来,却背道而驰。一是除英国之外的欧盟27国领导人在罗马举行特别峰会,隆重纪念标志欧洲一体化起步的《罗马条约》签署60周年;二是英国全民公决 脱欧 。罗马特别峰会的关键词是 团结 ,而英国 脱欧 的关键词是 分手 。这在本质上反映出(  )

A.对全球化地区化带来的挑战的回应B.地区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的趋势C.欧盟成员在发展程度上存在的差异D.全球化与民族国家主权之间的冲突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世界贸易数据表

年份

年均增长率

年份

年均增长率

世界贸易额亿美元

1913—1948

05%

1990—1995

10%

1950年:607

1973年:5740

2003年:91000

1950—1973

103%

1996

67%

1973—1980

36%

1998—2001

负增长

1981—1982

负增长

2002—2003

3%左右

1983—1989

62%

2004

8%左右

——摘编自王晓明《世界贸易史》

材料二 中国对外贸易历史源远流长,富有东方特色的商品和手工技术出口传播到世界许多地方。明清时期曾实行 海禁 政策,鸦片战争后,中国对外贸易发生了巨大变化。1843年至1895年,进口由18400千两增加至171697千两;出口也由25460千两增加至143293千两。进口以消费资料为主,占70%至80%以上;出口以农矿原料及手工业品为主,占80%。1863年,赫德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改革海关建制,提高了关务行政效率。洋务运动时期,王韬等人提出 商战 翼护 外贸利权的思想。《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先后设立外务部和商部,并陆续派遣领事分驻各国,经办对外贸易有关事务……20世纪上半叶,中国政局动荡,战乱不断,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加速与世界经济的融合。中国对外贸易额1978年为206亿美元,2016年达到3.685万亿美元。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世界经济形势变化,中国外贸压力趋紧。据商务部统计,我国已连续21年成为全球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连续10年成为全球遭遇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

——摘编自廖良辉《对外贸易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20世纪以来世界贸易发展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对外贸易的主要特点,并就中国应该如何应对反倾销调查提出合理化建议。(13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制度是一个社会的博弈规则,或者更规范一点说,它们是一些人为设计的、型塑人们互动关系的约束。制度变迁决定了人类历史中的社会演化方式,因而是理解历史变迁的关键。制度对经济绩效的影响是无可争议的,不同经济的长期绩效差异从根本上受制度深化方式的影响,这也是毋庸置疑的。

——道格拉斯·C·诺思《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

解读材料,围绕 制度变迁与人类发展 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相关史实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四、材料阅读

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1887年,基督教传教士傅兰雅、狄考文等经过十多年的努力,至1890年共编出教科书98种。1897年,师范生陈懋治等人合编《蒙学读本》, 是为我国人自编教材之始 。1898年吴稚晖等人在无锡亦自编教材,凡分七编。 前三编,就眼前浅近之物,引起儿童之兴趣。四编专重德育。五编专重智育,采辑子部喻言。六编注重作文修辞。七编选史汉诸子及唐宋名家论说。 庚子以后,随着大批日文西书的译介,特别是成套教科书的引进,经过许多有识之士的努力,中国新式教科书的体系才真正建立起来。其间,商务印书馆和文明书局做出了重大贡献。1906年,学部公布审定通行的教科书名单,蒙学教科书主要为文明书局所出。

——熊月之《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蒙学教科书的特点。(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末蒙学教科书发展的意义。(6分)

1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毋庸置疑,亚洲在经济上取得的成功在人类历史上是没有先例的。然而,除了成为世界经济重心之外,亚洲还是世界的潜在政治火山。亚洲虽然在经济发展方面会超过欧洲,但是在地区的政治发展方面却存在着突出的缺陷。亚洲缺乏欧洲已有的合作性多边结构。这种结构在欧洲的政治形势中占着主导地位,并对欧洲那些较为传统的领土、种族和民族冲突加以淡化、缓解和遏制。亚洲没有类似欧洲联盟或北约的组织。……今天的亚洲是世界上新近觉醒且日益发展的群众性民族主义最主要的集中地。这种民族主义之所以被煽动起来,是因为亚洲国家突然可以接触大众通讯工具。而使这种民族主义更加活跃的是日益增长的经济繁荣和社会贫富差距拉大所造成的日益加大的社会期望值。人口和城市化的爆炸性增长和发展则使得这种民族主义更加易于发展成为政治性的涌动。亚洲国家扩充军备的规模使得上述情况变得更加不祥。简而言之,东亚地区充满了活力,迄今为止该地区经济的迅速增长正将这种活力引导到和平的方向。但是到某个时候,一旦某些突发事件,哪怕是相对来说比较小的事件引起政治激情的释放,安全阀就有可能被冲垮。

——摘编自布热津斯基《大棋局》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前东亚地区的形势特点及其具体表现。(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前东亚地区形势形成的原因。(8分)

1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初唐时,饮茶风尚局限于东南、西南等地,北方饮者较少。8世纪初,饮茶风气开始在北方蔓延, 自邹、齐、沧,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启店铺煎茶买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色额甚多 。《全唐诗》中涉及茶事的诗作有600余首,诗人达150余人次。安史之乱,陆羽流落江南,潜心研究茶事,阖门著述《茶经》, 说茶之功效并煎茶、炙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事以都统笼贮之。远近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 。陆羽说: 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 《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学著作,影响历代的茶人纷纷效仿创作茶书。1191年,《茶经》传到日本,使茶学在日本广泛传播,目前,《茶经》已经译成日、英、韩、德等多种文字。

——摘编自《中国唐代茶文化探析》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陆羽著《茶经》的社会背景。(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陆羽《茶经》的影响。(7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