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
书院是古代民间的教育机构。比较唐代、宋代书院分布图(图中数字为各地的书院数量),由此可推断出的结论是( )
时期
平民家庭出身
低级官员家庭出身
中高级官员家庭出身
明代
46.7%
2.8%
50.5%
清代
19.2%
18.4%
62.4%
明清平均值
31.1%
11.6%
57.3%
阅读以下“1950—197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年均增长率的比较统计图”。该图反映这一时期( )
二、材料阅读
——摘编自王玉祥《明朝简史》
——摘编自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三、开放性试题
“富强”一词用法的演变
历史时期
内涵与用法
明代以前
指富足而强盛,或指使富强而强盛。因与儒家社会组织原则相矛盾,时有贬义。
明末清初
在明末经世思潮中出现正面使用“富强”的例子。
19世纪40—60年代
常用来描述外国国力强大,开始获得正面意义。
19世纪60—80年代
许多人主张以“富强”为中国的目标。“富强”的目标包含工商、国防两方面的内容。
19世纪90年代
使用次数出现高峰,开始包含政治组织方面的内容,如工商、政治、教育等方面的改革。
20世纪初
随着反清革命思潮兴起而较少使用,但清政府将其含义进一步拓展,包括立宪、地方自治等内容。
1919年后
“富强”用来概括清末的维新运动,多具批评性。如“本来士绅阶级不但不肯革命,而且摧残革命,帮助反动势力;名说也要变法维新,要谋富强,而又反对下等社会握权……”
——摘自金观涛《观念史研究:中国现代重要政治术语的形成》
四、材料阅读
——摘编自黄珍德《南京国民政府初期地方自治制度探论》
——摘编自康民军《五六十年代中印边境冲突的原因探微》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