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24.2018届山东省枣庄市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山东省 试卷年份:2018年 题数:16 浏览数:719

一、单选题

1.

两汉时,司法官员经常引用《公羊春秋》、《诗》、《礼记》、《尚书》等作为判案量刑的依据;到魏晋时期,法律中增加了不少突出上下尊卑,同罪而不同罚的条文。这说明(  )

A.儒法并用成为汉魏时期的主流观念B.法律深受社会主流思想的影响C.法律制度化降低了判案时的随意性D.儒家经典保证了可法的公正性

2.

宋代以前,选任监察官的首要标准必然是刚正坦直、不阿附权幸,敢于直言进谏;宋代以后监察官多自进士出身,这一标准得到宋以后历代朝廷的一再强调。这说明监察官选任(  )

A.逐渐趋于民主科学B.由注重门第到注重科举C.不再受到皇权干扰D.由侧重德行到侧重学识

3.

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清政府对赴台湾的移民实行禁止携眷的政策。官员蓝鼎元建议: 欲赴台耕种者必带有眷口,方给照载渡,编甲安插。台民有家属在内地,愿搬取赴台完聚者,许县呈给照赴内地搬取,文武汛口不得留难。 雍正九年(1731年),清廷实行凭照携眷入台政策。清廷对台政策的变化(  )

A.反映清廷全面解除了海禁政策B.发挥台湾地区的海防前哨作用C.有利于中央政权对台湾的管控D.传播了中原地区先进生产方式

4.

下表反映的是1895年与1913年中国进出口情况,从中可以看出当时中国(  )

1895

1913

货物性质

中国进口

17亿

57亿

生活消费品占85%,生产资料占15%

中国出口

028亿

166亿

农产品、手工业产品占96%,工业品中4%

A.民族工业快速发展B.贸易逆差得到扭转C.民族工业发展落后D.经济逐渐丧失独立地位

5.

民国法学家王宠惠针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制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强调: 宪法之制定,有二要义焉:一曰,宪法者非因一人而定,乃因一国而定也。二曰,宪法者非因一时而定,乃因永久而定也。 王宠惠提出的问题实质上反映了(  )

A.民主宪政与专制统治的矛盾B.革命派与立宪派的矛盾C.人治观念与法治理想的矛盾D.袁世凯与孙中山的矛盾

6.

1938年3月,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第三党)在其政治主张中指出: 在抗日期中,人民绝对地承认政府的权力应当强化,但同样地否认应该有官僚群压迫和剥削人民的权力;……人民认定抗日救国是人民的义务,但同时认定过问政治是人民的权力。 这反映了(  )

A.国民政府开放党禁B.民众民主意识开始觉醒C.官僚资本受到抑制D.救亡与民主化相互促进

7.

根据下表内容判断,能够被认定的历史结论是(  )

召开时间

会议类型

主要议题和会议成果

19613

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

人民公社体制问题;公社规模必须划小

19618

中共中央工作会议

重点是工业问题,其次是粮食问题;会议通过《工业七十条》,加强企业的经济核算和财务管理

196110

中央局第一书记会议

专门讨论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的问题

A.工业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B.人民公社化造成了严重后果C.中央着手调整经济管理体制D.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基本完成

8.

古希腊的服装是一块布的艺术。通过披挂或缠绕把一块布穿在身上,形成优美的垂褶,如爱奥尼亚式希顿,公元前二世纪,由于数学方法黄金分割法的广泛应用,腰带位置上移,希顿变成高腰的设计。希顿的设计变化本质上反映了(  )

A.人与艺术的完美结合B.追求自由精神C.开放包容的政治文明D.崇尚理性之美

9.

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了推翻詹姆士二世的统治、防止天主教复辟的非暴力政变,这场革命没有发生流血冲突,因此历史学家将其称之为 光荣革命 。新贵族与资产阶级联合的重要原因是(  )

A.新贵族的政治地位相对较低B.新贵族宗教信仰发生改变C.新贵族的生产方式发生变化D.恢复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

10.

1935年,美国最高法院相继裁定《农业调整法》和《国家工业复兴法》违宪。理由是联邦政府干涉了各州的内部事务,之后国会进行重新立法,保留了原法案中的劳工权利和对农业的经济干预。这反映了(  )

A.总统的行政权力得到明显提升B.最高法院的做法违反宪法原则C.国会的补救对新政的成效不大D.新政是在民主政治框架内进行

11.

阅读以下1950—197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年均增长率的比较统计图。该图反映这一时期(  )

A.美国经济因冷战对峙而陷入低迷B.日本国力超越美欧跃居世界首位C.经济力量决定一超多强政治格局D.西欧经济迅速恢复并有高速发展

二、材料阅读

1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乡村改造在英国从19世纪后期就开始了。城市的样板示范促使农村起来追随一英国还建立了专门的乡村保护协会。早期工业城市生活的不舒适性,让城市人向往乡村生活。始于19世纪下半叶的交通革命和通讯革命,对乡村改造起到了关键作用,城乡生活质量基本趋同。对乡村的管理也就随之变革,德、意等国则完全实施城乡一体化管理。随着工业化的进行,特别是随着第三产业的兴起,以农业为主的农村寻找新的经济生长点,从20世纪后期起,欧洲农村充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普遍兴起了旅游业。

——摘编自刘景华《农村城镇化:欧洲的经历和经验》

材料二 20世纪20年代,中国国势日衰,乡村更加衰败。进入30年代,由于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整个中国农村出现空前未有的危机,一些有识之士掀起了乡村建设运动。著名实业家卢作孚在重庆北碚进行了 乡村现代化 的实验。在此创办了中国西部科学院,修建了四川第一条铁路——北川铁路,兴建工厂,开办银行,开通邮电,创办学校,建立农场。先后开辟出北温泉、小三峡等游览区,使北碚的园林山水、历史文物得到很好的保护。卢作孚的北碚 乡村现代化 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整体上说乡村建设运动在当时的中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据《卢作孚与民国乡村建设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后期欧洲 乡村改造 和中国20世纪30年代 乡村建设 各自兴起的背景。(12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的 乡村改造 和中国的 乡村建设 的相同点。并指出二者结局不同的原因。(13分)

三、开放性试题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唐代

产生:民间是主要源头,民间书院是士人的私人治学组织,传道授业,服务公众,得到朝廷鼓励。官府书院是学术文化机构,主要职责是刊辑古今之经籍,以辫明邦国之大典。唐中期以后书院多集中于长江流域。

两宋

发展:民间书院获得重大发展,书院与理学的一体化,书院制度的形成并完全确立。朝廷振兴官学,建立官府控制的教育学术系统。书院数量猛增,分布多在南方。

明朝

繁荣:官方力量超过民间力量。书院涉足地方文化建设,用儒学教化百姓,移风易俗,有了平民化特色;民间书院的士人品评人物,调议朝政,社团化、政治性的倾向加强。明朝后期朝廷屡次禁毁书院。

清朝

普及和流变:官方强力进入书院建设,官办书院成为学术教育中心。民间书院致力于普及乡村文化教育。道光以来,将西学.新学引入其中,形成了新式书院,又出现了教会书院、华侨书院。光绪年间,改书院为学堂,晚清书院衰落。

——摘编自邓洪渡《中国书院史》

上表为中国书院的发展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四、材料阅读

14.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1981年,国务院的工作部门有100个,达到建国以来的最高峰。臃肿的管理机构已不能适应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1982年,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问题的决议。在领导班子方面,精简各级领导班子和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明确规定了各级各部的职数、年龄和文化结构。改革后一些老干部退居二线;领导班子平均年龄也有所下降,部委平均年龄由64岁降到60岁,局级平均年龄由58岁降到54岁。在精简机构方面,国务院各部委、直属机构、办事机构从100个减为61个,人员编制方从5.1万人减为3万人;年轻的文化水平高的干部得到提拔。这次改革历时三年,是建国以来规模较大,目的性较强的一次建设和完善行政体制的努力,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

——摘编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次政府机构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82政府机构改革的背景及特点。(10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82政府机构改革的意义。(5分)

15.

【历史——选修3:2l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1952年2月4日,在对国人指出舒曼计划的重要性时,(联邦德国总理)康拉德·阿登纳对他的内阁解释说: 必须赋予人们一种新的思想意识。它只能是一种欧洲式的思想。 根据联邦德国本身的特性,只有通过加入国际组织,才能使之独立地恢复它的主权;而欧洲这一概念本身就可取代德国公众生活的空洞乏味,可以消除德国民族主义的本质,而这也是舒曼计划所明确期望的。早在1956年,阿登纳曾警告说,联邦共和国不可能永远成为 核武器问题上的附属国 。到了60年代初,很明显,西方盟国和莫斯科之间已经就此敏感问题达成了协议,它们双方将永远禁止德国拥有核武器,阿登纳怒火中烧。从短期内看来,波恩共和国似乎不再效忠于华盛顿,而有可能转向巴黎的戴高乐政府,因为他们两国都对强硬而专横的英美怀恨在心,都怀疑美国想摆脱对欧洲各国的责任。

——【美】托尼·朱特《战后欧洲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阿登纳对提高战后德国地位的政治构想及对策。(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阿登纳的对策所产生的重大影响。(8分)

16.

【历史——选考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郑吉领军屯田渠犁后,不断和匈奴争夺对车师地区的控制权,几经争夺,最终取得了对车师的控制,分 士卒三百人别田车师 ,占据了匈奴进入西域的交通要道。元康二年(公元前64年),郑吉因为占据车师有功,被迁为卫司马,任护西域南道使者。据《汉书·西域传》载: 其后日逐王畔(叛变)单于,将众来降,护郁善以西使者郑吉迎之。既至汉,封日逐王为归德侯,吉为安远侯。乃因使吉并护北道,故号曰都护。都护之起,自吉置矣。僮仆都尉由此罢,匈奴益弱,不得近西域。于是徒屯田,田于北胥健,披莎车之地,屯田校尉始属都护。都护督察乌孙、康居诸外国,动静有变以闻。可安辑,安辑之;可击,击之。都护治乌垒城。 辽阔的西域最终由于郑吉的努力随之成为西域都护的管辖范围。《汉书·郑吉传》说: 汉之号令班西域矣,始自张骞而成于郑吉。 郑吉去世后,被赐谥号为缪侯。

——李大龙《边吏与古代中国疆域的形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郑吉将西域逐步纳入汉朝行政管理范围的主要措施。(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郑吉的历史功绩。(9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