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35.2018届江西省高中毕业班新课程教学质量监测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江西省 试卷年份:2018年 题数:17 浏览数:919

一、单选题

1.

商周公卿在传世文献和标准器铭文中有200多位,其中姓氏可考65位。其中商代公卿中异姓和同姓的百分比分别是78.95%、21.05%、而西周异、同姓公卿分别是78%、65.22%。公卿的族属是商周政治建构的重要因素,它决定着政权的形态。这说明了(  )

A.天下为家 开始取代 天下为公 B.宗族组织与政治系统界限分明
C.建立起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中央集权制D.家国一体的社会架构逐步形成

2.

在中国古代,由于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水平不高,统治者普遍认为灾异是对帝王失政的谴责和警示。当灾异发生时,帝王一般会下诏言事,征求解教灾荒的措施。据此可知灾害的发生(  )

A.强化了天人合一的思想B.有利于提高政府管理水平C.有利于提高环保意识D.有利于增强对自然界的认识

3.

明朝 商人之互相合作,共同经营之情形已屡见不鲜,但始终无发展为股份公司、取得财团法人地位之趋向 ……执商业资本之牛耳的徽商、晋商,其汇兑业务的运转全赖个人操守及道德观念, 亦不能与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以民法及公司法之作保障者相提并论 。据此可证实(  )

A.明朝商业近代经济因子的缺失B.明朝商业发展没有法律保障C.传统儒家思想制约商业的发展D.商业发展深受商人素质影响

4.

王亚南先生说: 某一个国家的传统封建关系愈强固,它的自由经济发展愈困难,它在此过渡阶段的官僚主义政治,就愈加要混合着专制主义封建主义,而表现得更持续、更露骨 。作者旨在说明(  )

A.社会发展形态直接影响着官僚制的发展B.官僚主义政治是维护专制统治的工具C.自由经济的发展受制于官僚主义政治D.官僚政治伴随封建关系的削弱而削弱

5.

下列两幅图片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同一战役的不同报道。这说明(  )


中国《点石斋画报·牙山大胜》                         日本《风俗画报·成欢大激战之图》

A.画报不能客观反映史事B.交战双方记载史事方式不同C.研究历史需要甄别史料D.史学研究不能复原历史真实

6.

下图为漫画《同志,请你换匹马》(刘雍作于1978年10月),根据漫画有效信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新旧两种思想斗争激烈B.思想解放成为时代需要C.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促进了思想解放D.邓小平南方谈话吹动新一轮改革春风

7.

根据国民党土地委员会1934年对16省163县的统计,平均每户经营面积为15.7亩,其中47%的农户不足10亩,而且每户地块也是七零八落。据此可探知(  )

A.农民深受封建压迫B.传统精耕细作模式衰落C.自耕农经济保守性D.自耕农经济仍占主导

8.

公元前242年,罗马增设外务大法官,处理外国人和罗马市民之间以及外国人相互间事件,其主要职责为 依据其职权给予或不给予诉讼当事人以诉讼权、抗辩权或准予恢复原状等,使合法而不合理的权利丧失其法律上的保障,而使合理而不合法的关系则获得事实上的保护,如同合法的权利一样 。这表明在罗马境内(  )

A.公民与非公民无区别B.万民法取代公民法C.外国人获得司法保障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9.

十八世纪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学者魁奈曾说: 在所有商业的交易中,出卖者和购买者是相对立的,但可以根据自己的利益,……订立契约。他们自己这样调整的利益是和公共的利益相一致的,因为他们自己是他们的利益的唯一最合适的裁判者 。这说明魁奈(  )

A.崇尚契约精神B.意图规范市场C.代表商人利益D.主张经济自由

10.

1927年,苏俄有1%的富裕农民户和富农户进行承租土地活动,出卖劳动力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4%,使用雇佣劳动户占农户总数的19.8%。这一现象的主要影响是(  )

A.积累工业建设的必要资金B.加速农村土地兼并C.实现向农业合作化的过渡D.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11.

下面是1750年—1900年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分额(%)

1750

1800

1830

1860

1880

1900

整个欧洲

232

281

342

532

613

62

英国

19

43

95

199

229

185

法国

40

42

52

79

78

68

德意志诸邦/德

29

35

35

49

85

132

美国

01

08

24

72

147

236

日本

38

35

28

26

24

24

中国

328

333

298

197

125

62

印度

245

197

176

86

28

17

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18世纪中国经济引领世界潮流B.德国发展速度最快,与英国抢占世界市场
C.世界经济中心从亚洲逐步转移到欧洲D.两次工业革命促使英国成为 世界工厂

12.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总统尼克松在咨文中呼吁,应当 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更重要的是回到全体人民手中。我们要使各州和地方担负更多的责任,我们将同他们分享收入 。由此可知,美国联邦政府试图(  )

A.消除国家干预经济的弊端B.将权力下放到州政府C.扩大福利政策的覆盖范围D.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杰斐逊等美国思想家们指出,在美国可以实行 双重分权 机制的 复合的民主制 ,概括性的说,就是把联邦的国家权力系统之间的横向分权,与联邦政府与州政府的纵向分权的有机结合所形成的上中下,左中右的 分权网络 称之为 双重保障

——摘编自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

材料二 1911年辛亥革命后的中国也同样采取了通过根本性法律文件(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形式对新成果、新兴资产阶级政权进行维护和保障,并大量采纳和借鉴美国宪法的内在精髓尝试建国。相似的宪法文件在中美两国相似的背景和国情条件下,产生了截然相反的结果。

——王照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施受挫原因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实行 双重分权 机制的 复合民主制 的主要内容,并简要评述 双重分权 机制。(11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 大量采纳和借鉴美国宪法的内在精髓尝试建国 的具体表现,并分析造成中国与美国实施结果截然相反的原因。(14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历史是一面镜子,历史的作用不仅仅是让人们知道以前的人,以前的事情,还可以通过对历史的分析,让人类避免更多愚蠢的行为、愚蠢的想法。人类学家提出了 受到阻滞的领先法则 ,其基本观点是:最具适应性、最成功的社会要在转变时期改变和保持自己的领先地位是极为困难的。相反,不太成功的落后社会更有可能适应变化,突飞猛进。适应能力对个人和民族成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历史对今天的启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 受到阻滞的领先法则 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闸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四、材料阅读

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
材料 20世纪50年代,与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我国逐步形成了 统包统配 的劳动就业制度。但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制度堵塞多种就业渠道、制约劳动者积极性等弊端渐趋突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开始积极稳妥地改革统包统配制度。1979年6月,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劳动就业问题是当前的一个突出问题。要广开就业门路,要在全国大、中城市办好劳动服务公司,通过各种形式,陆续把待业人员全部组织起来进行就业训练和劳动服务。1980年8月,中共中央召开全国劳动就业会议,提出了 在国家统筹规划和指导下,实行劳动部门介绍就业、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和自谋职业相结合的方针 ,即 三结合 就业方针。198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广开门路,搞活经济,解决城镇就业问题的若干决定》,提出着重开辟在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中的就业渠道。1986年7月12日,国务院发布了国营企业劳动用工制度改革的四项规定,即《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国营企业辞退违纪职工暂行规定》、《国营企业招用工人暂行规定》和《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根据这些规定,从1986年10月1日起,国营企业招用工人, 面向社会,公开招收,全面考核,择优录用 ;必须实行劳动合同制,废止子女顶替等制度。《国营企业招用工人暂行规定》第二章第五条明确规定: 企业招用工人、应当张榜公布经过考核合格者名单,公开录用。 1995年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一次用法律把劳动合同制确定下来,2008年实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确立 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 的就业方针。

——摘编自王爱云《我国历史上子女顶替就业制度的形成及废除》

(1)根据材料,概括十—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劳动就业制度发生的变化。(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劳动就业制度改革的意义。(8分)

1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 1923年,法国联合比利时,以德国不履行条约义务支付赔款为理由,出兵占领了德国的鲁尔区。德国采取消极抵抗政策,停止支付赔款,鲁尔的矿山和企业全部停工。鲁尔危机造成的严峻政治经济形势,以及长期对抗带来的两败俱伤,使法德两国不得不放弃原来的政策,寻求和解。英国在西欧关系中处于特殊地位,也极力促成法德和解,1925年,德、比、英、法、意、波、捷七国召开洛迦诺会议,讨论欧洲安全问题,最终签署了包括《菜茵保安公约》在内的多个条约,总称《洛迦诺公约》。其主要内容有:德法、德比间的边界领土维持现状;不得诉诸战争,一切争端通过外交途径与和平方法解决;英、意作为该公约的保证国,承担援助被侵略国的义务。德国分别与比、法、波、捷签订仲裁条约;法国和波、捷签订互保条约;准许德国加入国际联盟等。《洛迦诺公约》是协约国在欧洲安全问题上,对凡尔赛体系所作的一次重大调整。它暂时解决了安全问题,改善了德国同法国的紧张关系。1939年4月,纳粹德国正式宣布废除《洛迦诺公约》,随即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20年代法德两国关系的演变,并概括洛迦诺公约签订的背景。(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洛迦诺公约》的影响。(7分)

1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 严复通过翻译《天演论》,将达尔文进化论带到中国,并使之超越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范畴而具有了世界观的社会意义。又通过翻译《穆勒名学》(原名《逻辑学体系》)和《名学浅说》,将逻辑归纳法和演绎法介绍到中国,严复的翻译,创造性地启用很多几乎死亡的中国古代文字,如天演、公理、适者生存等,从而在西方的新式理论与中国的传统文化之间建立起一种既紧张又内在的相关性。

——摘编自(美)本杰明·史华兹《寻求富强:严复与西方》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严复对待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及其用意。(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严复所译作品种类的倾向及其原因。(9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