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54.2018届湖北省武汉市高中毕业生四月调研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湖北省 试卷年份:2018年 题数:17 浏览数:892

一、单选题

1.

据《国语·鲁语上》记述,有虞氏和夏、商、周三族祭祀的时候,不仅上推到本族的先王、先公,还更进一步把本族来源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都自认为是黄帝族的后裔。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

A.已有民族认同的意识B.区域间的文化交流频繁C.政治制度具有连续性D.农耕经济成为各朝根本

2.

汉武帝时期的盐铁专卖政策在东汉初期一度废止,从南宋到明清,主持盐铁专卖政策的桑弘羊等人在道德上彻底名声扫地,但其政策思想被悄然继承。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重农抑商政策与商业环境宽松的矛盾B.商品经济的发展对自然经济的冲击C.儒家经济理念与政府经济集权的矛盾D.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强化

3.

《宋史》`载: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 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遣将讨捕,又犯京东、河北,人楚、海州界,命知州张叔夜招降之 。明代施耐庵在宋、元以来有关水浒故事的基础上,创作了《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讲述北宋以宋江等人由被迫落草、替天行道,直至受到朝廷招安、东征西讨的历程。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

A.新型史料介入有助于厘清历史事实B.古代史家扬善抑恶的传统影响历史解释C.社会主流思想影响大众的历史认知D.不同的史家对同一历史现象有不同理解

4.

古代一位思想家主张尚贤、尚同,认为天下之乱是起于人们思想不同, 一人一义,十人十义,百人百义 。他倡导:百姓 闻善而不善,皆以先告上。上之所是,必皆是之;所非,皆非之。 他是(  )

A.墨子B.董仲舒C.朱熹D.李贽

5.

表1是 中国近代产业结构的变动(1887—1936年)”,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近代中国(  )

国民收入

就业人口

年份

1887

1936

1887

1936

农业%

6962

6450

8000

7552

工业和服务业%

38

50

2000

2448

A.外国侵略延缓近代化进程B.城市化的进程逐渐加快C.对工业文明的适应与抗争D.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慢

6.

20世纪30年代,一批中外记者深入中国西北实地考察。1937年埃德加·斯诺编纂而成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出版,在世上引起了强烈动。这一现象反映了(  )

A.中国在二战中的客观地位B.中共根据地建设引起国际关注C.美英政府对日政策的转变D.红军长征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7.

1947年国民党据《中华民国宪法》完成了政府的改组,在国府委员中,国民党人占17人、青年党、民社党及社会贤达占11,《大公报》对此的民意调查显示:1000人中的50%为其打分为零分,平均分不到24分;其中2/3的人认为青年党和民社党根本就不该参加这个政府。材料较为客观地反映出(  )

A.抗战胜利后中国两种命运的斗争B.中国人民为和平民主建国的努力C.民主联合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实现D.国民党政权处于合法性危机之中

8.

1984年10月中顾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邓小平高度赞赏某决议 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政治经济学 解释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有些是我们老祖宗没有说过的话,新话 。这里的 新话 主要指中国政府较好地诠释了(  )

A.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的关系B.阶级斗争和经济建设的关系C.独立自主和改革开放的关系D.苏联模式和中国特色的关系

9.

雅典戏剧家阿里斯托芬曾在《阿卡奈人》中描绘了以下场景:农民狄开俄波利斯看见雅典公民大会不让一个提议和的人讲话,他给了那人八块钱币,派他替自己一家人同斯巴达人议和。阿卡奈人指责他叛国,并请主战派将领拉马科斯来帮忙,狄开俄波利斯当场和他扭打,把他打败,并去和伯罗奔尼撒人通商。该剧集中反映了雅典(  )

A.民主制的局限B.社会道德沦丧C.民众呼唤和平D.捍卫思想自由

10.

1972年,女众议员玛莎·格里菲斯推动过去被搁置的 男女平权宪法修正案 获得参众两院通过,但在宪法规定的七年期内由于没有达到38州的同意而宣告失败。这一过程说明美国(  )

A.三权分立的制度受到冲击B.多元价值观念影响法律变革C.中央集权的原则逐渐削弱D.女性争取选举权的斗争失败

11.

前苏联电影往往带有强烈的政治和时代烙印,如某一时期涌现出的《斯大林综合症》《1953年寒冷的夏天》《国际女郎》《摇滚式的悲剧》等电影。这些电影主要折射了(  )

A.斯大林的社会主义模式B.赫鲁晓夫的 秘密报告 C.勃列日列夫的军备竞赛D.戈尔巴乔夫的 新思维

12.

由于美国股票市场和新兴电子计算机技术产业在20世纪90年代一片兴旺,一些观察者重提20年代的繁荣和无制的投机活动,以及1929年美国股市的崩溃。这些观察者们反思的是(  )

A.世界经济的制度化B.世界经济的全球化C.世界经济的体系化D.世界经济的区域化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中国传统文化中革命的内涵,如图9所示:


图9

材料二 戊戌变法时期及以前政治文献中革命一词的用法,几乎完全是在传统意义上使用的,例如,康有为和王韬在谈起法国大革命时……在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革命一词众多新含义开始出现,表达知识分子风气或以诗言志的诗学革命、打破不平等的女界革命经济革命和推翻旧王朝的排满革命。然后社会革命家庭革命文学革命科学革命产业革命国民革命等术语出现,其含义均为这些领域发生彻底变化和相应主体在该领域实行根本变革之意。
材料三 在新文化运动后期,由绅士公共空间导致严重的社会整合危机一一即中国士大夫学习西方现代社会组织方式失败而引发,其后果是中国新知识分子对前一段学习结果进行反思和重构。辩证唯物论代替进化论成为新的天道。……五四以后,形成了以中国式现代革命观念为核心的新意识形态,并且重新实现社会整合,中国也由以儒家伦理为根据的传统社会演变为由革命意识形态笼罩一切的现代社会。(表2是《新青年》中革命所指涉的国家,以出现的次数为单位)

卷别

国家

1

2

3

4

5

6

7

8

9

季刊

不定

期刊

法国

24

7

11

7

8

10

8

8

16

4

俄国

1

26

6

16

3

29

48

99

106

美国

3

1

英国

5

1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金观涛《革命观念在中国的起源与演变》

(1)据材料二指出戊戌变法前后 革命 观的变化,并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康有为用传统革命观对待法国大革命的原因。(12分)
(2)据材料一,概括新文化运动后期以来的 革命 观与中国古代 革命 观的相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 辩证唯物论代替进化论成为新的天道 的看法。(13分)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表3 茶在英国

时间

概况

1657

伦敦商人汤吗斯·加韦在咖啡馆焦茶,被认为茶在英国饮用的开始。

1662

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嫁给英王查理二世。其陪嫁包括221磅红茶和精美的中国茶具。皇后高雅的品饮表率,引得贵族们争相效仿

17世纪末

茶的零售价格每磅接近1英镑,这是一个体力劳动者六周的收入。东印度公司进口每磅茶叶的费用为2先令4便士,但伦敦市场上的售价却高达14先令8便士。

1699

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做咖啡的生意时被荷兰东印度公司占去先机,英国东印度公司放弃咖啡的贸易,可可在英国受到欢迎。

18世纪初

可可主要供应国牙买加发生自然灾害,使得所有的可可农园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英国降低关税,进口茶叶,降低价格卖给消费者。

1727

大慈善家乔纳斯·汉维发表《有害健康、阻碍工业发展、并使民族贫困化的茶》一文。

1757

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茶叶进口量猛增,价格明显下降,饮茶逐渐在社会各阶层中得到普及。

18世纪

后半期

约翰·莱特森的做了关于茶的实验系列。如:将相同的牛肉分别置于茶水与清水中,结果清水中的牛肉最先腐坏。

18世纪

80年代

东印度公司每年在茶叶贸易中的获利都在100万英镑以上,占其商业总利润的90

1815

1833

英国皇家艺术学会设立一个奖项,悬赏给能在英属地区发展具有中国规模的茶叶种植者与加工者

1822

英国人在印度北部山区偶然发现了漫山遍野的野茶树。

1826

杰克逊制成第一台揉茶机。

1872

英国开始在印度设立现代化的茶叶生产基地。

1888

输入英国的印度茶首次超过中国茶。

1889

中国茶在世界市场的份额下降到10%以下。

——摘编自周重林《茶叶战争》等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1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汉武帝元朔五年创建太学。太学的创建,采用了公孙制订的具体方案。公孙弘拟议,第一,建立博士弟子员制度、确定博士为朝廷教授弟子以完善政教的责任;第二,规定博士官置弟子50人;第三,博士弟子得以免除徭役和赋税;第四,博士弟子的选送,一是由太常直接选补,二是由地方官选补;第五,太学管理,一年要进行一次考试;第六,考试成绩中上等的太学生可以任官,成绩劣次,无法深造以及不能勤奋学习者,令其退学。
太学生的数量,汉昭帝时增加到100人,汉宣帝时增加到200人,汉元帝时增加到1000人,汉武帝末年,增加到3000人,王莽时代进一步扩建太学,一次就曾经兴造校舍 万区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通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

(1)据材料概括汉武帝所设太学的主要特点。(9分)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所设太学的影响。(6分)

16.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一


图12                                            图13

图12描述的是1938年11月9日的水晶之夜,纳粹袭击犹太人的商店和工商企业;
图13描述的这个新人民形象,是为1938年的日历创造的,以代表德国的理想家庭。
材料二


图14

图14显示的是纳粹所谓的最后解决(1942年1月纳粹高层会议决定),即他们有计划有步地消灭犹太人和犹太教的计划,所造成的生命丧失。尽管消息通过梵蒂冈和其它源头传到外界,但同盟国的领导们最初并不相信这些传闻,而随后,他们优先考虑他们的军事目标,没有采取任何行动来制止这种有步骤的屠杀。

——摘自帕尔默著《现代世界史》

(1)据材料一二,概括纳粹德国对待犹太人的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目的。(8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同盟国 没有采取任何行动来制止这种有步骤的屠杀 的原因。(7分)

17.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为了生存自救,安徽少数农民自发搞起了在计划、分配、大农活、用水、抗灾等方面实行统一管理(即 五统一 )下的 责任田 。1961年春,安徽省委对包产到户加以支持和引导,并将这种形式定名为 包产到队、定产到田、责任到人 的责任制。1961年3月,安徽省委第一书记曾希圣在广州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就实行 责任田 的问题在华东小组作了发言引起不同看法。3月15日,曾希圣向毛泽东详细汇报了安徽试行 责任田 的由来、主要好处和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毛泽东明确答复: 你们试验嘛! 7月8日,毛泽东到南方视察途径蚌埠时,曾希圣向毛泽东汇报安徽试行 责任田 的情况,毛泽东表示: 你们认为没有毛病就可以推广。 这样,到8月中旬,安徽全省实行包产到户责任制的生产队猛增到占全省总数的70.8%,到年底到达90.1%。据估计,当时全国实行包产到户的生产队约占总数的20%。……毛泽东明确表示,农村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以后不能再退了,这是最后的政策界限, 责任田 这类办法没有必要再试行下去。1962年3月,曾希圣在安徽的 责任田 被宣布犯了 方向性 错误,安徽省委和曾希圣不得不进行检讨,承认 这个办法是迎合农民资本主义自发倾向的办法。

——摘自郑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曾希圣在20世纪60年代初的安徽能够试行 责任田 的主要原因。(6分)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曾希圣的上述试验被终止这一历史现象的看法。(9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