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期
|
概况
|
相关事例
|
从唐代到南宋(618—1270年)
|
这个时期的华侨大多居住在今天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人数大约为10万多人。
|
早期中国人出洋,多被称为“唐人”;南宋末年,战乱不止,华南人民为躲避战乱逃亡海外。
|
从元代至清代中叶(1271—1839年)
|
华侨出国开始大量增加,东自日本、朝鲜,西至印度东部,北起缅甸,南迄印度尼西亚,几乎到处都可见到华侨,其人口已达100万以上。
|
明朝郑和下西洋后,大批华侨开发南洋;1740年,荷兰殖民者在爪哇巴达维亚屠杀华侨上万名,制造“红河事件”。
|
从鸦片战争到解放前夕(1840—1949年)
|
一批批“契约华工”(俗祢“猪仔”)被贩卖出洋,100多年里,中国约有700万人被贩卖到欧美国家及世界各地,这个时期,华侨出国的人数之多、规模之大、分布之广、遭遇之苦,均属前所未有。
|
1869年,美国联合太平洋一中央太平洋铁路建成,五分之四的筑路工人都是华工;1872年华侨商人陈启沅在广州创立继昌隆缫丝厂;1894年孙中山联合20多位华侨在檀香山创办兴中会,抗战期间,爱国华侨陈嘉庚带头捐款捐物支援祖国抗战。
|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
华侨大批出国的历史基本结束。部分中国人通过与亲人团聚、留学等方式移居国外。21世纪初海外华侨华人的人口总数超过5000万,分布在160多个国家。
|
1979年中国开始在靠近沿海、华侨众多的广东、福建等地设立经济特区,吸引外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