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98.长郡中学考前保温卷一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湖南省 试卷年份:2018年 题数:17 浏览数:466

一、单选题

1.

汉武帝时,任用品秩低下的少府尚书处理天下章奏,参与 中朝 事务。隋唐时期,尚书台发展成为尚书省,成为外朝最重要的行政机关。这种转变反映出(  )

A.尚书从位卑权重走向位高权轻B.中央决策机构实现外朝化C.皇帝集权方式出现新的倾向D.皇帝的好恶决定机构职能

2.

据此可知唐代(  )

A.士族价值观念发生变化B.士族进一步垄断仕途C.进士科的录取比例最高D.门第仍是录取的依据

3.

宋初,三司(户部、盐铁、度支)独立掌握全国财政,王安石变法时期将三司重新组织起来并统一到一个新的机构里。这一措施的主要意图是(  )

A.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制度B.增加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C.提高处理经济事务的效率D.消除宋初加强皇权的弊端

4.

明清时期有思想家认为,君臣的职责都是为天下服务,君臣是共治天下的 师友 ,彼此的关系是相互唱和、共同协力。据此推断,该思想家(  )

A.要求恢复三省六部制B.主张限制君主专制C.倡导实行君主立宪制D.反对废除宰相制度

5.

鸦片战争后,姚莹写下《康輶纪行》, 冀雪中国之耻,重边海之防 欲吾中国稍习夷事,以求抚驭之方耳 。该书的意义在于(  )

A.引起了清政府对边防问题足够的重视B.推动了清政府大规模近代化的实践C.开启了中国早期近代思想启蒙的先河D.抛弃了天朝上国观念主动融入世界

6.

1894年成立的兴中会以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为誓词。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指出 国家之本,在与人民。即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 这一转变说明孙中山(  )

A.深入剖析了民主共和制的实质B.近代民族国家的构想逐渐丰富C.提倡建立反清的民族统一战线D.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革命目标

7.

1938年2月21日,蒋介石在致世界反侵略和平大会的电文中指出: 盖中国作战,不独求民族之解放,不独求领土之完整,实亦为全世界各国之共同安全而战也。 该电文的主要目的是(  )

A.敦促各国关注中日战争B.批评列强对日推行绥靖政策C.宣扬抗战维护世界和平D.昭示民族自卫战争的正义性

8.

董必武在中共八大上发言时指出: 党中央号召公安、检察、法院和一切国家机关,都必须依法办事。我认为依法办事,是我们进一步加强人民民主法制的中心环节。 这一思想(  )

A.提供了新中国民主政治的法律保障B.表明建国初期推行依法治国的方针C.标志着有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形成D.丰富了毛泽东思想的法学理论宝库

9.

由于苏格拉底没有留下自己的著作,只能从其弟子柏拉图和色诺芬的记载中加以探索,然后两人的记载又有所不同。有人认为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发表的冗长理论其实是柏拉图自身的想法,色诺芬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亦是如此。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社会的变迁影响文献著述B.历史解释依赖文献互证C.历史文献著述具有主观性D.文献著述反映历史真实

10.

表2 美国1787年制宪会议确立的三条纪律和程序

1

会议以闭门方式举行,以保证与会者能畅所欲言

2

所有问题的议决必须以州为单位来投票

3

投票的结果以当时在场的州的总数的大多数的意愿为准

上述纪律和程序的确立是为了(  )

A.营造协商和妥协的辩论环境B.建立起强大的中央政府C.保证会议预期完成制宪任务D.确保顺利修补邦联条款

11.

1953年,赫鲁晓夫在苏共中央九月全会上指出,农业部门 大批农业专家和集体农庄工作人员把精力花在制作各种各样的报告、呈文和报表上面去了 。由此可知,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试图(  )

A.改变计划经济体制B.扩大农业的自主权C.以增产为主要目的D.改变集体农庄道路

12.

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 发展 提上了联合国的议事日程。1977年联合国正式提出 发展权 的概念;1986年又通过 发展权利宣言 ,确定发展权是一项不可剥夺的人权,发展机会均等是国家和组成国家的个人的权利。这反映当时(  )

A.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的趋势B.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C.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D.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确立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1813年和1833年,英国废除了东印度公司对印度和中国的贸易垄断权。19世纪20年代,英国与各主要国家订立了互惠关税协定,把工业品的进口税率降低到平均30%的水平。1841—1846年,又取消了605种商品的进口税,降低了1035种商品的进口税。1846年废除了直接损害工厂主利益的谷物条例。1849年终止了从17世纪50年代保留下来的航海条例。1860年,英、法签订英法通商条约,条约规定两国互享最惠国待遇,减免双方重要商品的关税。

——摘编自高德步《中国经济简史》

材料二 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郑观应、薛福成等人先后提出世界已经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即由各国的相互隔绝的时代变为互相 联属 的时代。他们还认识到,导致这种时代变动的原因是西方各国工业发展,商务发达,使 环地球九万里之中,无不周游贩运 。通商贸易是沟通各国的桥梁,联系世界的纽带。他们谈到这种认识时说, 商务未兴之时,各国闭关而治 划疆自守,不相往来 今则百货流通,各商云集 ,从而形成了各国交往、相互通商的新局面。薛福成说: 余观火轮舟车之迅捷,因念人心由拙而巧,风气由朴而华,固系宇宙间自然之理。 ……在对这种局势发出的大声疾呼中,郑观应以 鲸吞蚕食,虎踞狼贪 来描述这个局面竞争的残酷,可谓痛切而形象。

——摘编自许纪霖、陈达凯《中国现代化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推行的通商贸易政策,并说明该政策得以推行的原因及影响。(12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学者对通商贸易的认识,并加以简要评价。(13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开过众多 革命借条 ,如表1所列的三张代表性 革命借条

表1

——据《湖南发现1945年八路军借条》等整理

根据材料与所学中国近代史相关知识,围绕 革命借条 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释。(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四、材料阅读

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949—1979年,是我国住房发展相对缓慢的时期。根据相关资料,国家在这30年内投入374亿元巨资建设住房,但仍不能满足城镇职工居民的需求。同时,由于我国长期实行低租金的福利分房制度,国家和企业为解决职工的住房问题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延缓了我国住房建设的进程。从1978年开始,国家和企业一方面增加住房投资,加快住房建设步伐,另一方面开始探索改革住房制度。1980年4月,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住房改革要走商品化的路子,从而揭开了住房制度改革的大幕。1982年,国家有关部门设计了 三三制 的补贴出售新建住房方案,即由政府、企业和个人各承担1/3,并在郑州、常州、四平、沙市试点。1985年,住房制度改革从 三三制 售房转向租金制度改革的研究和设计。

——据谢然浩《中国住房商品化20年》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20世纪七、八十年代住房制度改革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20世纪七、八十年代住房制度改革的影响。(7分)

1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在1915年,德国就通过丹麦向俄国作和谈试探。接着,又通过俄国皇宫的一女侍官向沙皇接连递信。1916年7月起,德俄双方在瑞典首都频繁进行非官方的外交和谈。德国试图与俄国单独媾和,以分化协约国集团,摆脱两线作战的困境。只是因俄国受制于英法俄三国协约,以及国内主战派的激烈反对,德俄单独媾和未获成功。1916年下半年,随着各交战国的政治、经济危机的加剧和阶级、民族矛盾的激化,人民和平呼声日高,统治集团中的主和派也积极活动。德国抢先提出和谈,以缓和国内外矛盾。
12月12日,德国政府以自己及其同盟国的名义向协约国发出照会,建议和谈。但没有提出具体条件,只是泛谈 和平与和解 。贝特曼踌躇满志地以为协约国的答复 将不会是拒绝 。然而他对形势的估计又错了。在协约国阵营中,主和派的力量尚不足以左右政府的政策。法国的白里安政府视德国的和谈为 陷阱 ,英国刚上台的劳合·乔治则是带着一个争取全面胜利的方案执掌政权的,俄国不敢单独行动。12月30日,协约国集团以 赎罪、赔款和保证 的前提条件回答了德国的和谈建议。

——摘编自孙炳辉、郑寅达《德国史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战期间德国要求与协约国和谈的历史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一战期间德国要求和谈愿望最终破灭的原因。(9分)

1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春秋末期)范蠡耕作于五湖,教当时落伍于中原的当地越人制陶、养鱼等技术,使该地制陶、养鱼技术富甲天下;提出 经济循环 积著之理 待乏原则 完物上种 薄利多销 资金流转 、重视地利 平粜齐物价格 理论;其贸易范围之广,南及楚、越,北达辽东,西逾晋陕。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中说他 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此所谓富好行其德者也

——摘编自侯同江、韩立样《商圣范蠡评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范蠡务农经商的社会背景。(6分)
(2)根据材料指出范蠡发展经济的成就,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评析。(9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