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10.2018届福建省泉州市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福建省 试卷年份:2018年 题数:17 浏览数:420

一、单选题

1.

春秋时期,晋文公改革的第一举措: 昭旧族,爱亲成 诸姬之良,掌其中官。异姓之能掌其远官。 子产在郑国改革: 辨于其大夫之族姓、班位、贵贱、能否 。这反映了两国(  )

A.改革旧制大势所趋B.宗法观念影响深远C.分封制度渐趋瓦解D.礼乐秩序遭到破坏

2.

北魏实行均田制,把土地划分为生产谷物的露田,栽植桑、榆、果木的桑榆田,植麻的麻田,造屋和种菜的园宅田,备休耕的倍田,明确规定各类上地的用途。这一做法(  )

A.推动北方经济恢复发展B.推动经济作物广泛种植C.有利于棉纺织业的发展D.限制了土地的高度集中

3.

唐宋之前,《孟子》在儒家的地位不高。唐宋儒者出于同佛教斗争的需要而自觉地抬升《孟子》的地位;《孟子》被南宋朱熹列入 四书 ,成为儒家的经典。对此合理的解释是,《孟子》(  )

A.具有较强的思辨性B.构建了完整的儒学体系C.继承了孔子的思想D.与佛教思想相冲突

4.

1684年,康熙帝颁布《展海令》,允许人民出海经商。1685年,清政府分别设粤、闽、浙、江海关,对外贸易兴盛。许多官员把自己的资金委托信誉好的商人代理,以图稳健增值。这反映了(  )

A.康熙帝全面放弃闭关锁国政策B.官商勾结导致政府的腐败现象严重C.清朝部分政府机构开始近代化D.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社会价值观变化

5.

辛亥革命后,有报纸报道: 现代中国的摩登姑娘、太太们,从头发丝尖儿起,至高跟皮鞋底的最末一英寸止, 全都装饰着舶来的服饰用品”。不仅城镇如此,偏远的山村亦是如此, 洋布、洋伞、洋鞋、呢帽之类的洋货在他们的屋里一天天增多了。 这反映了(  )

A.西方生活方式被国人所接受B.近代中国城乡发展趋于平衡C.中国被进一步卷入世界市场D.服饰文化体现了中西合壁

6.


图8

导致1898—1919年(见图8)报刊数量发生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兴起B.政府注重與论宣传C.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D.思想政治运动的促进

7.

抗战初期,国民党军队一败再败,南京沦陷, 唯武器论 亡国论 甚嚣尘上。台儿庄战役之后, 唯武器论 不攻自破, 最重要的是我国军民人心认识对日本人还可一战 。这说明台儿庄战役的胜利(  )

A.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B.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C.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D.扭转了抗战初期的不利局面

8.

197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胡乔木发表文章,提出社会主义建设要遵循有计划按比例的规划和价值规律;经济学家 孙冶方也发表《(千规律、万规律、价值规律第一条》的文章。这些文章(  )

A.纠正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偏差B.体现了对计划经济体制的反思C.加快了我国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D.直接推动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9.

公元前5世纪中期,执政官、平民与贵族代表组成的家最高立法权威 十人委员会 ,制定了《十二铜表法》,肯定了 人民的福利必定是最高的 。可见罗马法律的制定(  )

A.推动共和政体的确立B.本质上维护平民的利益C.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D.体现了人人平等的原则

10.

1881年德国首相俾斯麦提出工伤事故保险法案,由于意见存在严重分歧未获国会通过。1882年经过修订后的法案提交国会,再次遭到反对。俾斯麦为法案通过曾付出极大努力,德国皇帝甚至为此发表圣谕,但法案还是遭到国会否决未能通过。这一事件体现了(  )

A.立宪政体能阻止国王专权B.国会处于国家权力中心C.首相和皇帝的权力遭到削弱D.立法权对行政权的制约

11.

1931年,苏联领导人提出 技术决定一切 的口号,大力引进先进设备,取得良好成效。但直到1935年初,煤矿业的风镐和截煤机利用率分别为49%和74%。据此推知(  )

A.口号不符合当时社会需要B.经济危机影响苏联的建设C.技术人才的培养不足D.计划经济体制的严重制约

12.

1981年联合国的一项调查报告,拉丁美洲输往美国的1000项产品中,美国应用了400条关税壁垒手段;日本在431项拉丁美洲的进口货上施行100条非关税壁垒。据此推知(  )

A.贸易保护主义能有效应对危机B.经济全球化面临严峻的挑战C.经济区域集团化进程被迫中断D.贸易保护导致国际局势紧张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隋创进士科之后, 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密,取人之道益公,所举中原与边域之人才益均,既受拥护于人民,又不遭君主之干涉,独立发展,蔚为盛典,盖吾国政制中之最可称颂者也 。从唐代以后,科举出身成为各个朝代首要的做官途径, 国家以科名奔走天下士 范才于科目之内 。中国古代重视监察杌构,但若没有科举制的配套,所起的作用十分有限。史书记载,"(元)仁宗皇帝居潜,深厌吏弊作,其即位乃出独断,设进士科以取士。 美国学者罗兹曼说: 科举制度曾经是联系中国传统的社会动力和政治动力的纽带,是维护儒家学说在中国的正统地位的有效手段,它构成了中国社会思想的模式。

——摘编自刘海峰《科举政治与科举学》

材料二 18世纪末以来,英国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日趋重要,建立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系成为当务之急。1854年,在工业资产阶级的强烈要求下,《诺新科特——屈维廉报告》发表,对文官的选拔、晋升等提出改革建议。根据此报告,英国于1855年和1870年两次颁布法令,确立了近代文官制度。它规定由独立于党派政治之外的文官委员会来主持文官考选事宜,引入公平竞争机制,优胜劣汰、选贤任能。文官不受选举与执政党更选的影响,只要无过失就不受免职处分,可一直工作至退休。文官不得参加政治活动,不得兼任议员或政务官员,不得参加政党和营利性经济活动。有人称文官成为 从不更迭的幕后政府

——摘编自张延华《廉洁与效率:英国两次文官制度改革的共同价值取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对国家治理的积极作用。(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英国文官制度不同于中国科举制的特点,并简析其原因。(15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表1 为17—19世纪初的中外历史事件简表

中国

西方

清军入关

《大清律》的颁布

顺治帝颁布禁海令

军机处设立

八股取士

康乾盛世

广州十三行设立

乾隆时《医宗金鉴》问世

殖民扩张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英国《权利法案》的颁布

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美国1787年宪法

路易十六被送上断头台

启蒙运动

工业革命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四、材料阅读

15.

【历史一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中国的土地制度不合理。就一般情况来说,占乡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农,占有约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土地,残酷地剥农民。而占乡村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雇农、贫农、中农及其他人民,却总共只有约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土地,终年劳动,不得温饱。

——赵兰:《中国土地法大纲》(注:颁布于1947年)

值得一提的是执照的底边图案,非常有特色。多么富有诗意的图案啊,回过头来完整的审视这个图案,这不正是一个农户得到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以后从春种到秋收的火热的劳动场景吗?这不正是反映了东北人民翻身得解放,从此安居乐业过上幸福生活的无比喜悦的心情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吗?同时也反映出在党的领导下,终于实现了几千年来农民 耕者有其田 的愿望,也反映了广大农民对党的表心拥护和爱戴。

——任刚:《东北解放区土改运动的见证一一土地执照(注:1947年)》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解放战争时期土地改革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解放战争时期土地改革的作用。(9分)

16.

【历史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巴黎和会召开期间,梁启超出游法国,他自述出游目的,一是看看这空前绝后的历史剧怎样收场,二是拿私人资格将中国的苦向世界與论申诉。因此,到达巴黎后,他便开始外交游说。为了更好宣传中国,博得共鸣,他还撰写了《世界和平与中国》,并翻译成英、法等多国文字。此外梁启超还在各个外交场合发表关于中国问题的演讲。在谈到山东权益问题时,他严正指出: 假如有一国而欲承德人在山东侵略主义之遗产者,此和平之公敌,而为世界第二战之媒也
但1919年4月底,英、美、法等国公然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全部转让给日本。听闻此消息,梁启超极为痛心并于5月2日急电国内的 国民外交协会 请警告政府及国民严责各全权,万勿署名,以示决心。 北洋政府仍然秘密向巴黎发出签字训令,好在这一消息被梁启超获得,他第一时间把这样信息告知在巴黎的中国留学生。在6月28日签字那一天,愤怒的留学生和工人将中国代表团的驻地团团包围。

——摘编自黄丹阳《浅论梁启超在在巴黎和会前后的政治贡献》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梁启超关注巴黎和会的意图及所做的努力。(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代表团拒绝签字的原因。(9分)

17.

【历史一一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公元前139年,张骞奉命出使西域, 径匈奴,奴得之,留塞十余岁 。但张始终不忘使命,持汉节而不改,于公元前126年回到长安。他把在西域各地的见闻详细地报告给武帝,对中亚、南亚各国的地理位置、环境、历史、民俗、物产等作了介绍。张骞还向武帝提出了联络乌孙(今新疆天山之北)以 断匈奴右臂 的建议。公元前119年,武帝拜张骞为中郎将,率三百人,第二次出使西域。在乌孙时张骞派副使多人到大宛、大月氏、大夏、康居、安息、身毒等国联络,沟通了汉朝与这些国家间的正式往来。一时之间,东西方使者、商人往来张骞所通道路,络绎不绝。

——摘编自陈频《张凿空西域及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述述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背景及其目的。(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 张骞出使西域的作用。(9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