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37.2017—2018学年度山东省临沂市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山东省 试卷年份:2018年 题数:29 浏览数:433

一、单选题

1.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西周时代的 礼仪政治 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 现代化 趋势。这一转变的本质特征是(  )

A.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B.从强调礼制到重视法制C.从无序管理到有序管理D.从地方自治到中央集权

2.

司马迁《史记》评价秦朝郡县制: 县集而郡,郡集而天下。郡县治,天下无不治。 这说明秦朝 郡县制 (  )

A.建立在宗法制度的基础上B.特点是中央垂直管理地方C.强化了皇权专制主义制度D.导致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3.

公元前127年,汉皇帝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诸子都在王国范围内分到封地,作为侯国。这一规定(  )

A.恢复了西周宗法分封制B.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C.增强了地方封国的实力D.废除了嫡长子继承制

4.

唐太宗时期编撰《氏族志》,将皇族定为第一等,外戚为第二等,山东崔氏等大士族为第三等,后在新兴庶族地主的努力下,武则天主持改《氏族志》为《姓氏录》,武氏成为第一等,其余各等按照当朝官品高低划定。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宗法观念日益淡化B.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加强C.科举制进一步推行D.地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

5.

五代十国后建立的北宋王朝能够稳定下来的法宝,就是对所有事情都要预先防范,委曲周全地进行制约。 材料意在说明北宋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是(  )

A.重文轻武B.强化皇权C.分权制约D.控制地方

6.

行中书省与都省(中书省)为表里……世常赋岁钞四百万锭,各省备用之外,入京师者二百八十万锭 。这反映了元代行省(  )

A.主要职责是征收赋税B.与都省相互制衡C.是元朝最高行政机构D.受到都省的节制

7.

是我国古代官更的级别,分一到九品。在隋唐时期六部最高长官是正三品,到了明代提升为正二品。这主要是因为明代(  )

A.官员晋升制度化规范化B.官员层级设置调整C.文官地位得到明显提升D.废丞相,权分六部

8.

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 这场战争是指(  )

A.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抗日战争

9.

1854年,英国向清政府提出中国全境开放通商、外国公使常驻北京、鸦片贸易合法化等18项修约条款。清朝君臣认为《南京条约》是 万年和约 ,不应另立新章,对英国的要求未予理睬。此后(  )

A.英国借镇压太平军为名入京施压B.英法两国组成联军发动侵华战争C.列强乘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D.英国私自在京设使馆区驻兵保护

10.

以寥寥数舰之舟师,区区数万人之众,一战而剪我最亲之藩属,再战而陪都动摇,三战而夺我最坚之海口,四战面威海之海军大替矣。 材料描述的战争应是(  )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1.

它在近代条件下,给农民革命提示了一条真正摆脱传统羁绊,甩开落后思想,继续前进的方向和道路。 材抖中的 指的是(  )

A.《天朝田亩制度》B.《资政新篇》C.扶清灭洋 口号D.民生主义

12.

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 这一条约内容出自(  )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13.

山东巡抚孙宝琦致清廷责任内阁电: 今日各省民情,如决江河。然察其所为,决非种族相仇,实渴望共和政体车。依臣愚见,莫如毅然改计,俯顺舆情。 上述电文主要针对(  )

A.太平天国运动蓬勃兴起B.义和团运动迅猛发展C.中国同盟会发动系列起义D.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独立

14.

1944年,美国总统罗斯福主张将中国列为 负责维持和平的四大国之一 。罗斯福作出上述决定主要是因为(  )

A.美国确立扶将反共政策B.中美建立友好关系C.中国顽强抗击日本侵略D.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15.

刘少奇在宪法草案的报告中指出: 我们采取这种制度,是同我们国家根本性质联系的。中国人民就是要采用这样的政治制度来保证国家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该 制度 是指(  )

A.社会主义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6.

我国能够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的条件中,最为重要的是(  )

A.新中国赢得民族独立B.中华民族共同愿望C.一国两制 的提出D.综合国力大大增强

17.

由中央新影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新中国外交历程纪念光盘,共12集,每一集的标题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外交特点。其中能够反映新中国七十年代外交特点的标题是(  )

A.扬眉吐气 跨洋握手 冰释雪融 B.斗智斗勇 再次较量 峰回路转
C.另起炉灶 分道扬镳 播种友谊 D.另起炉灶 跨洋握手 扬眉吐气

18.

公元前431年雅典和斯巴达之间爆发战争。根据当时雅典的政治体制作出应战决定的是(  )

A.执政官B.公民大会C.五百人议事会D.民众法庭

19.

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推论符合史实的是(  )

选项

史实

推论

A

秦朝最早设置郡县

秦始皇推行郡县制

B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统治

封建统治在中国彻底结束

C

古希腊地理环境独特利于形成民主制

地理环境是影响政体的决定因素

D

《十二铜表法》颁布

平民利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护

20.

罗伯特·沃波尔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内阁首相,他因政策在下议院失去多数的支持而被追辞职,从而开创了一个先例:凡内阁失去下议院多数的信任即告辞职。这说明英国(  )

A.内阁与首相共进退B.内阁对议会负责C.下院拥有最高权力D.国王 统而不治

21.

—战后,威尔逊总统亲自参加《凡尔赛和约》的谈判,但该条约遭到了参议院的否决,使美国不能成为国际联盟的成员国。参议院此举(  )

A.加强了国会的立法权力B.反映了立法权已超越行政权C.行使了宪法赋予的权力D.体现了其与总统间权限不明

22.

政府没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舞台上的真正主角是不再承认任何权威的群众,结果最终被群众抛弃。该政府是指(  )

A.沙皇专制政府B.资产阶级临时政府C.工兵代表苏维埃D.人民委员会

23.

下图为漫画黄鼠狼给鸡拜年。该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铁幕 演说的发表B.杜鲁门主义的登场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D.北约组织的成立

24.

进入70年代,西欧六国和日本不可避免要导致美国同盟国政治关系的变化,表现在西欧六国和日本外交上的独立自主倾向日益发展……美国再也不能像战后初期和50年代那样,在西方阵营颐指气使,发号施令。材料说明(  )

A.欧洲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B.西欧、日本摆脱了美国控制C.二战后两极对峙格局瓦解D.美国的霸权地位受到了冲击

25.

2011年,世界经济论坛的创办人克劳斯·施瓦布说: 世界正在从根本上发生改变……这些根本性变化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地缘政治权势与地缘经济实力正在同时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从西方向东方转移。 材料中 根本性变化 是指,当今世界(  )

A.发达国家已日趋衰落B.东西方差距逐渐消失C.发展中国家主导世界D.多极化趋势日益加强

二、材料阅读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率不可破,其实不然。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 建国 ,诸侯授上授民给卿、大夫叫做 立家 ,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 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 ,只知效忠于 ,而不知效忠于国。

——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

材料二 唐中期后, 强臣悍将兵布天下,而天子亦自置兵于京师,曰禁军。其后天子弱,方镇强,而唐遂以亡灭者,措置之势使然也 。藩镇 要险,专方面,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

——《新唐书·兵志》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实行的政治制度,并分析其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中期后出现的社会问题,并说明宋代是如何解决的。(6分)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中国两千年之政,秦政也。所谓皇权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就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权力集中于中央,在中央的权力结构中将群臣的权力集中于皇帝。这样就形成 惟以一人治天下 的局面。的确到了清代,无论是皇权的专制还是中央集权的程度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政治体制的特点,并指出清朝皇权专制达到顶峰的表现。(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美两国的政体,并分析其主要不同。(8分)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前第二条内言明开关俾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今丈议定,英国货物自在某港按例纳税后,即准由中国商人遍运天下,而路所经过税关不得加重税例,只可按估价则例若干,每两加税不过分。
材料二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日本臣民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钞课杂派以及中国内地沾及寄存栈房之益,即照日本臣民运入中国之货物一体办理;至应享优例豁除,亦莫不相同。嗣后如有因以上加让之事应增章程条规,即载入本款所称之行船通商条约内。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内容应出自哪一条约?并分析英国提出这一内容的目的。(4分)
(2)材料二主要体现了条约的哪些内容?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条款对中国的影响。(8分)

2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近代中国革命运动此伏彼起,义和团运动失败后辛宝革命和五四运动相继发生。革命与义和团相比已有很大不同,而五四运动则带有更新的时代烙印。
材料二 中国人找到马克思主义,是经过俄国人介绍的。……,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也帮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一这就是结论。

——《毛泽东选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辛亥革命与义和团相比在斗争目标上已有很大不同 的表现,并说明五四运动的新特点。(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走俄国人的路 是指什么?此后是如何创新的?(4分)学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