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校历史兴趣小组选取了抗日战争这一主题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设计如下:(12分)
【主题l】抗日战争的起点时间
材料一 记者日前从教育部获悉:2017年春季教材将全面落实
“十四年抗战
”概念,
“八年抗战
”一律改为
“十四年抗战
”。教育部表示,教材修改要求将
“八年抗战
”改为
“十四年抗战
”,全面反映日本侵略罪行,强调
“十四年抗战
”历史是前后贯通的整体,应在课程教材中予以系统、准确体现。
——据2017年1月12日《人民日报》 【主题2】卢沟桥事变的真相
材料二 1937年7月7日夜,在北平郊外的卢沟桥,发生了有人向日本军队开枪的事件。第二天,中国方面继续开枪,进入战斗状态。事件本身不过是一个小摩擦,虽然人们希望就地解决,但是与日本方面的冲突事件不断发生,解决变得困难起来。
——据(日)扶桑版《新历史教科书>
材料三 1937年7月7日深夜,日本借口一名士兵在军事演习中失踪,要求进入桥东宛平县城搜查。日方的无理要求遭到中国驻军的拒绝。中日双方正在交涉期间,日军于次日凌晨突然向宛平城开枪射击,接着又炮轰卢沟桥,挑起全面侵略中国的战争。这就是“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 【主题3】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记忆 材料四 图4是日本部分中小学历史教科书中采用的一幅日本军人1937年12月在南京背中国老大娘回家的照片。
图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将“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的意义。(4分) (2)比较材料二、三对“卢沟桥事变”叙述的不同之处,(2分)并据此指出影响历史叙述的主要因素。(2分) (3)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年日军拍摄这幅照片的意图。(2分)谈谈你对日本部分中小学教科书采用这幅照片的看法。(2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