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77.2017—2018学年度四川省成都市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四川省 试卷年份:2018年 题数:27 浏览数:654

一、单选题

1.

战国中后期,荀子主张 礼法兼用 ,韩非子也尝试为法治寻找 的依据,《吕氏春秋》一书则兼容了儒、墨、道、法诸家言论。这种现象表明当时(  )

A.儒家思想备受秦国重视B.法家地位有所下降C.思想领域出现融合倾向D.思想专制局面形成

2.

唐代皇帝将老子李耳追认为其始祖。741年,唐玄宗正式下令在科举考试中设置道举。道举考试测试《老子》《庄子》《文子》嵌列子》,考试形式和经科相同,合格及第者称道学举士。道举的设立旨在(  )

A.动摇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B.促进文化的多元发展C.积极应对佛教思想的冲击D.适应政治统治的需要

3.

朱熹作《朱子家礼》,阐述了家族生活的 通则 冠礼 婚礼 葬礼 祭礼 四种重要的礼仪制度。他尽量以从众和从俗的原则对古礼进行修订,使之更加简化易行。这一做法(  )

A.促进了儒家伦理的世俗化B.造成了宗法观念的淡漠C.中断了儒家传统的继承性D.导致了日常仪式的繁琐

4.

明中叶以来, 弃儒从商 日渐成风,以至时人有 士好言利 之讥,而 学者以治生为本 一类观点也多见于明儒论著之中。这种现象表明当时(  )

A.重农抑商政策开始动摇B.商业发展影响价值观念C.重义轻利观念不断强化D.经世致用成为主流思想

5.

表l呈现的是纸是谁发明的这一问题的不同史料,对此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是(  )

表1

史料出处

史料内容

东汉《后汉书·蔡伦传》

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

唐朝《书断》

汉兴,有纸代简,至和帝时,蔡伦工为之。

南宋《学斋拈毕》

纸笔不始于蔡伦、蒙恬……但蒙、蔡所造精工于前世则有之,谓纸始于此二人则不可也。

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汉墓

考古发掘发现了古纸史称放马滩纸,推断其年代为西汉初年,该纸纸面平滑、质地薄而软。

A.不同史料导致历史真相多样化B.文字史料不能客观再现史实C.考古发现可弥补文献史料的不足D.历史结论只能依靠考古证实

6.

1839年,林则徐在《谕各国商人呈缴烟土稿》的通令中指出: 况茶叶、大黄,外夷若不得此,即无以为命,乃听尔年年贩运出洋,绝不靳惜,恩莫大焉! 材料反映出当时林则徐(  )

A.力促平等的商贸往来B.主张抵制西方的原料掠夺C.对西方商务了如指掌D.仍受天朝上国思想的束缚

7.

民国成立之前,历史教科书中几乎没有关于 四大发明 的记载;民国以来,教科书编纂者们逐步把有争议的 四大发明 的知识镶嵌进历史教科书。民国历史教科书编纂者们的主要目的是(  )

A.培育民族精神B.弘扬传统文化C.倡导学术自由D.激发学史兴趣

8.

1918年3月,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钱玄同以读者名义致函《新青年》,肆意指责《新青年》排斥孔子,废灭纲常,尤集矢于文学革命;刘半农则代表《新青年》逐一批驳。双方各尽意气之能事,极具表演性和观赏效果。他们这样做(  )

A.厘清了文化阵营的分歧B.激发了公众舆论的关注C.扫除了文学革命的障碍D.助长了全盘西化的倾向

9.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美国总统约翰逊称 这是世界历史上最不幸的时刻之一 ,苏联和英国也表达了类似态度。而法国某官员则说: 我祝贺你们在科学技术上的成就 。这说明(  )

A.美法同盟关系已经破裂B.中国科技水平领先世界C.美苏关系实现全面缓和D.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变化

10.

下图是1985年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对其呈现信息的合理解读是,它(  )

A.忽视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B.否定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创新价值C.展现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成果D.肯定了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

11.

恩格斯曾指出: 如果理论自然科学想追溯自己今天的一般原理发生和发展的历史,它也不得不回到古希腊那里。 恩格斯强调的是,古希腊(  )

A.摆脱了宗教神学的束缚B.孕育了近代自然科学C.奠定了近代科学的基础D.形成了人文主义传统

12.

15世纪初,意大利一些城市的商业领域盛行 在商言商 的观点,以追求商业利益,提升市民自治、自理能力。这一现象体现的社会思潮是(  )

A.禁欲主义B.人文主义C.理性主义D.民权主义

13.

表2反映了(  )

表2 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新增教授席位统计表

时间

大学

增设的教授席位

1546

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

神学、希伯来语、希腊语、民法、医学

1619

牛津大学

几何学

1621

牛津大学

自然哲学、天文学

1663

剑桥大学

数学

1669

牛津大学

植物学

1702

剑桥大学

化学

A.英国革命思想的传播B.工业革命的广泛开展C.宗教神学地位的动摇D.近代科学的迅速发展

14.

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1812—1870年)的作品长期受到英国工业文明研究者的重视。这主要是因为其作品(  )

A.弘扬了个人奋斗的时代精神B.真实描绘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全貌C.描述了封建贵族的吝啬D.反映了十九世纪英国的社会状况

15.

在雅典民主时代,在位官员经手的账目皆须接受由公民抽签产生的10位会计的核查;离任官员向陪审法庭提交账目后3日内,由各地域部落抽签产生的10位审计员负责受理公民对离任官员的任何公私指控。这表明雅典(  )

A.监察体制高效完备B.部落之间相互制衡C.官员贪腐得以杜绝D.人民主权备受重视

16.

公元前242年,罗马设立了外事裁判官,专门处理罗马市民和非罗马市民之间的法律纠纷,对原法律作出新的解释,并结合具体实际审理案件。这一举措(  )

A.导致公民法失去了法律效力B.推动了万民法的逐步形成C.提高了罗马公民的政治地位D.不利于罗马共和国的发展

17.

19世纪的德国政治具有这样的特征,即统治阶级在历史发展潮流和革命 威胁 面前,主动顺应历史潮流和满足某些 革命 要求,进而达到驾驭时局和最大限度地保障自己利益的目的。德国形成这一政治特征的关键因素是(  )

A.受外部革命冲击较少B.代议制民主的完善C.军国主义传统的影响D.容克贵族掌控政权

18.

长期以来法国教育被教会把持,而在1879至1899年期间,法国时任教育部长费里亲自选定中小学教材,如选用共和主义史家拉维斯反映爱国观点的《法国历史》作为历史课本;选用民族主义作家戴鲁莱德的《士兵之歌》作为全国中小学传唱歌曲。费里这一做法(  )

A.化解了共和派与保皇派的矛盾B.培养了科学理性的人才C.消除了教会对社会生活的影响D.巩固了民主共和的成果

19.

从1865年开始,美国国会相继通过了第13、14、15条宪法修正案,在原则上废除了奴隶制度,赋予了黑人成年男子选举权。但在州政府的纵容下,在法律和事实上对黑人选举资格作了各种苛刻的规定,剥夺了多数黑人的选举权。材料反映了美国(  )

A.联邦制不利于推动民主建设B.中央集权面临危机C.民权事业滞后于现代化进程D.黑奴制度难以废除

20.

1689年威廉和玛丽加冕为英国国王时,宣誓 根据议会同意的法规 进行统治,而以往的誓词只要求国王宣誓维护 先王批准的法律和习惯 。这一新誓词反映出(  )

A.议会至上原则B.先王法律被废弃C.国王统而不治D.内阁专横局面出现

21.

二月革命是一个 料想不到 的奇迹,在短短的8天之内瓦解了统治俄国几个世纪的 沙皇政权。促成这一 奇述 的因素主要是(  )

A.列宁的英明领导B.一战 激化了各类矛盾C.四月提纲的提出D.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建立

22.

1958年,法、德、意等六国成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经济迅速发展。英国由起初拒绝加入到后来主动申请加入,被拒后于1960年联合瑞典、挪威等国建立了欧洲自由贸易联盟。这一过程反映出英国(  )

A.不满法、德主宰欧洲事务B.激烈反对西欧经济一体化进程C.综合国力已无力影响欧洲D.面对国际地位衰落的矛盾心态

23.

表3反映了(  )

时间

事件

1957

美国北极星战略导弹试验成功。

1960

美国导弹核射实验成功,次年装备美国海军核潜艇。

1960

苏联第一代导弹核潜艇下水。

1962

苏联向古巴运送中程导弹,引发古巴导弹危机。

1972

美苏签署《反导条约》,限制反弹道导弹部署的数量。

1974

美苏签订《苏美关于限制反弹道导弹防御系统条约议定书》。

A.美苏在博弈中相互妥协B.科技发展强化了冷战思维C.美苏逐渐放弃军备竞赛D.核战争的阴霾已远离人类

24.

有学者认为: 冷战结束以来,对于现有守成大国和国际体系而言,几乎所有崛起的大国都是跟进者、参与者,而非挑战者、颠覆者。 这说明冷战后(  )

A.世界政治格局已经固化B.国际关系实现了民主平等C.守成大国放弃霸权政策D.国际形势总体上趋向缓和

二、材料阅读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韩非认为,只是靠君主和臣下的能干来治国,国家的稳定和富强只是暂时的,能干的君臣一死,昔日的富强就会衰落;只有定下稳定的法制,才能使国家的前途不至于 人存政举,人亡政息 。他还认为,治理国家就要顺应人的自私自利性, 人情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 ,明确主张治国 不务德而务法 ,反复强调 治强生于法 明法者强,慢法者弱

——据施觉怀《韩非评传》等

材料二 把治权寄托于少数贤良,毋宁交给多数平民;法律的统治才是最好的统治。法律的实际意义应该是促成全邦人民都能进于正义和善德的永久制度。人尽管聪明睿智,然而他有感情,因之即会产生不公道,不平等,而使政治腐化。用法律来统治则可以免却上述流弊,因为在这里,治者和被治者都是自由民,他们之间是平等的,他们都享受法律上的权利;有了法律可以遵循,即使统治者也不敢胡作非为,破坏法纪。

——据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韩非关于 的认识,并分析其认识产生的社会背景。(13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非与亚里士多德关于 的认识的不同之处。(12分)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章太炎名炳麟,祖父为国子监(即 太学 )生,父亲曾担任余杭县训导。章太炎认为,夏商周三代是在相互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变化的,三代以后的历史演化也莫不如此。既然历史演化有其一贯的连续性,全盘西化断不可取。辛亥革命以前,章太炎主张建立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平等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但是,他反对实行议会制度,认为代议制不能伸张正义,只能扼杀民权。辛亥革命后,什么国会、政党、总统、宪法,这些在西方资产阶级共和国行之有效的组织形式,搬到中国以后,都变了质,走了样,闹出了不少笑话。于是,章太炎不仅继续批判议会制度,而且否定了总统负责制、内阁负责制甚至宪法。由于找不到更理想的政治制度来代替欧美的代议制,章太炎只好转向封建主义宝库寻找武器,认为代议制 犹不如专制政体之为善也

——据宋仲福《章太炎的民主革命思想及其演变》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章太炎在辛亥革命前的思想主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章太炎在辛亥革命后政治思想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9分)

三、开放性试题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表4 西方国家消费观的演变

时期

国家地区

消费观念

中世纪

欧洲

提倡禁欲、节俭、苦干,非理性节俭为主流消费观。

14—16世纪

意大利

逐渐摒弃了传统基督教的克己私欲、守贫的价值观,开始追逐一切美好的东西,由俭入奢的炫耀式消费观开始形成。

18—19世纪

英国

富人和大人物的桌子上堆满了精致、充裕的物品,足以挑起最大的骄奢淫选的欲望。过去被视为奢侈的商品和服务越来越多地进入中等阶层的消费清单。

20世纪20年代

美国

分期付款、抵押贷款、信用卡等消费方式引诱人们用手头还没有的钱买用不着的东西……新教伦理的节俭观让位于享乐消费观。

——据李琴《当代西方消费主义文化的唯物史现思考——消费问题研究的新视角》等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者两条以上的信息,围绕 消费观的变迁 提出一个观点并予以阐释。(要求:明确写出拟定的观点,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