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35.2017—2018学年度吉林省舒兰一中、吉化一中、九台一中、榆树实验中学等八校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吉林省 试卷年份:2018年 题数:28 浏览数:425

一、单选题

1.

周代的分封制,分封对象并不限于周王室姬姓一家一族,分封地域也不限于商周王族的活动中心,而是覆盖了黄河、长江流域主要地区。这说明,分封(  )

A.体现了鲜明的血缘宗法性B.具有政区划分的性质C.强化了周天子的宗长地位D.不利于国家政治统一

2.

钱穆曾撰文指出: 不论西周氏族,乃及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在春秋时代,西周王室虽早已覆灭,但由它所分封的诸侯们,却逐渐形成一坚强的同盟团体。 他旨在说明(  )

A.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B.分封制推动了对 王权至上 的认同C.分封制对后世统一国家建立有积极意义D.宗法观念催生了中央集权制

3.

《商君书·画策》中说:秦国之民遇有战事, 父遗其子,兄遗其弟,妻遗其夫,皆曰: 不得无返。 是以三军之众,从令如流,死而不旋踵 。这反映出秦国(  )

A.功利思想盛行B.亲情淡漠C.公民意识浓厚D.军纪严明

4.

东汉光武帝之时,察举制实施中有了 授试以职 的正式规定,即郡国长官应先对秀才与孝廉委以一定职务,检验其是否 便习官事 ,合格者方可举至中央。这一规定(  )

A.打破贵族世代为官的陈规B.体现对官员吏治才能的重视C.彰显公开竞争的选官原则D.意在提高地方政府行政效率

5.

687年,有人告发宰相刘祎之受贿,武则天(690 年一705年在位)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审查此事。 本立宣敕(皇帝的诏令)示祎之 。祎之辩驳道: 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 。据此推断(  )

A.古代负责监察的官员位高权重B.敕书出台有悖于规制C.唐代建立一套独特的法律体系D.女皇武则天独断专行

6.

《宋史·职官志》载:宋代通判由皇帝直接委派,被视为 州郡最要之任 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 所部官有善否及职事修废,得刺举以闻。 这表明宋代(  )

A.重视对监察体系的建设和完善B.通判成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C.地方的权力扩大威胁中央集权D.避免了藩镇割据局面的重现

7.

宋代以来,在很多体现才子佳人题材的戏曲、小说中,往往有作为读书人的男主角进京赶考,考取状元后迎娶美人的情节。就是那些报仇雪恨的题材,也往往得考个功名,做上八府巡按,才最终实现夙愿。这主要反映了(  )

A.商品经济发展影响市民价值观念B.科举制提高了知识分子的地位C.戏曲小说符合市民精神文化需要D.市民阶层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8.

朱元璋曾说: 夫元氏之有天下看,固由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今礼所言不得隔越中书奏事,此正元之大弊 。为杜绝 元之大弊 ,朱元璋(  )

A.创立军机处B.设置枢密院C.废除丞相制D.实行内阁制

9.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同声赞誉梭伦是 优良的改革家 ,是因为梭伦(  )

A.推翻王权,依贵族制取而代之B.确立了集体领导的任期制和选举制C.实行改革,将国家引上民主的轨道D.确立 陶片放逐法 ,确立了民主制

10.

雅典曾经规定:所有住在同一村社里的人彼此都是村民,正式以村社名字相称呼,而不用祖上名字相称呼,以免新近获得公民权的公民引人注意。于是雅典人在私生活中,也 开始以村社名字作为姓氏。雅典的这一改革(  )

A.增强公民城邦意识和责任感B.是智者运动发展的结果C.打破贵族对政权的垄断D.扩大了雅典国家的统治基础

11.

从公元前490年到公元前322年,雅典大约有一半左右的政治家(包括伯利克里)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群众的惩罚,大部分控告的起因只是因为作战失利。为此,柏拉图提出了 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 如果你病了,你是召集民众为你治病呢?还是去找医术精湛的大夫呢? 材料表明(  )

A.伯利克里、柏拉图等代表精英贵族利益,仇视群众B.公元前4世纪后雅典政治腐败,阶级矛盾激化
C.直接民主政治存在严重弊端D.雅典民主既体现了人民主权也保护了城邦利益

12.

历史留下了无尽的讽刺:三十僭主(雅典历史上的暴君)恨苏格拉底入骨,但不敢杀他;雅典民主派却以绝对公平的陪审团,通过真正民主的程序,判处苏格拉底死刑。这则材料反映了(  )

A.三十僭主遵从民主制原则B.雅典的民主程序徒具形式C.苏格拉底案判决结果合法D.陪审团遵从了僭主的意见

13.

《十二铜表法》没有给平民带来多少好处,但仍是平民的胜利。原因是(  )

A.是在平民的强烈要求斗争下颁布的B.法典给平民一定的好处C.实现了有具体、明确的法律条文可依D.它规定了严酷的债务奴役制

14.

《民法大全》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 这反映了古罗马民法(  )

A.重视证据B.主张重罪轻罚C.纵容犯罪D.维护贵族利益

15.

罗马法规定:善意和诚信是有效缔结契约的前提,具有欺诈故意的行为,或者同不讲诚信而被法律认定为 不名誉 的人缔结契约,是无效的。这一规定(  )

A.违背了法律的规范性原则B.将诚信作为判断案情的依据C.禁止不诚信的人缔结契约D.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16.

根据罗马法,若要使物品交易成功,就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以现金或现物进行交易;须有五个证人和一名司秤在场,他们皆应是罗马公民;物件的转移必须在当事人双方在场 时当面进行;在进行转让仪式时,必须经过某种正式的手势和言语的阐述。这些条件缺一不可。由材料信息可知该法(  )

A.便于买卖的公平交易B.保护私有财产神圣不受侵犯C.有利于调解贸易纠纷D.体现注重形式和程序化特征

17.

它是一个被创造物,但是它有权毁掉它的创造者。它既是一个由立法机构任命的行政体,又是一个可以消灭立法机构的行政体。它是被造的,但它可以破坏;从起源上讲它 是派生的,但在行动中它却具有毁灭性。 这里的 是指(  )

A.国王B.议会C.首相D.内阁

18.

英国、美国等近代民主国家建立的民主制度突破了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小国寡民的局 限,其最基本的制度保证是(  )

A.代议制B.共和制C.联邦制D.三权分立制

19.

有学者认为: 级别越高,距人民越远,权力越集中的强大的政府,越需要受到特别限制。 美国1787年宪法中符合这一观点的做法是(  )

A.规定实行邦联体制B.保留州的行政自主性C.明确实行两党政治D.维护南方的奴隶制度

20.

1933年,美国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将生产的各个环节置于国家监督之下,以减少盲目生产。但是1935年5月该法被裁决为违宪,有权做出此裁决的应是(  )

A.总统B.最高法院C.国会D.选民

21.

近代以来,欧美各国或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通过王朝战争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 学习了《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后,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英国国王不经选举产生,掌握着国家的行政大权B.美国总统由选举产生,权力不受任何机构的制约
C.法国议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享有有立法权D.德国宰相主持内阁工作,由议会产生对皇帝负责

22.

有人说近代法国是 各种政体的实验场 ,也有人认为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是 从窗口爬进来的 。这足以说明法国(  )

A.缺乏民主共和思想的洗礼B.共和制确立的艰难C.缺乏建立共和制的经济基础D.没有经历过革命的熏陶

23.

1877年,麦克马洪总统致信众议院,表示 1875年宪法……规定了部长们负连带和个人责任的同时,也规定了我的不负责任……部长们的独立性是他们负责任的条件 ;继 任总统格列维致信议会,表示 我决不和由立法机构所表达的全民意志相对立 。这两则宪法新解释,逐步明确了(  )

A.总统中心制B.议会中心制C.共和制度D.责任内阁制

24.

如图是一幅讽刺俾斯麦与德国议会之间关系的漫画。画上的说明文字是: 俾斯麦在给钟表上弦,钟表上写着帝国议会、联邦议会。俾斯麦自言自语: 我忙着处理国事,忘了给钟上弦了。现在该让它走会儿了。 ……”该漫画从本质上反映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是(  )

A.宰相牢牢控制着议会B.民主立宪制度不健全C.宰相与议会矛盾突出D.保留较多的军国主义残余

二、材料阅读

25.

古往今来,中外的有识之士都在不断地追求政治进步,不同的历史因素造就了各具特色的政治制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7分)
材料一
材料二 (雅典)最初是实行君主政体,以后让位于由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 这九个执政官是主要执政官,全部属于贵族。……后来朝益于民主化的方向发展。急速发 展的贸易创造出一个强有力的中产阶级,他们同失去产业的农民联合,要求政治自由化。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纵观英国历史,特别是17世纪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英国社会在作出了种种探索和尝试后,最终选择了这种保留王权形式的资产阶级代议政体——君主立宪 制……尽管在君主立宪制度下,英王仍然是终身和世袭的国家元首,享有宪法赋予的法 律上或形式上的巨大权力,但是这种政体下的国王是 统而不治 临朝不理政 。宪法在赋予权力的同时,对王权的行使也加以了种种限制。通过一系列法案的颁布,逐渐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

——丁翌《试析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材料四 宪政主义、联邦主义和有限政府在欧洲倒不是新颖的思想,它们溯自中世 纪……美国革命使这些思想变成进步的思想。美国的影响为欧洲的发展势力增添了力量,使启蒙运动后期的思想变得更加民主。合众国取代英国,成为先进思想家的模范国家。

——(美)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1)材料一中图一、图二反映的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雅典政治制度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并概括雅典 政治自由化 的原因是什么?(5分)
(3)依据材料三,分析英国是如何确立 议会至上 的。(3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美国革命 确立了什么政治体制?学习了第三单元,小明认为法国的政体比德国的政体进步有效。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所学 知识说明理由。(5分)

2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今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爱憎决于心,情伪由于己。……随世兴衰,不顾才实,衰则削下,兴则扶上。或以货赂自 通,或以计协登进;附托者必达,守道者困悴。无报于身,必见割夺;有私于己,必得其欲。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唐)房玄龄等《晋书·刘毅传》

材料二 唐高宗以后进士科尤为时人所重。唐朝许多宰相大多是进士出身。……常科考试最初由吏部考功员外郎主持,后改由礼部侍郎主持,称 权知贡举 。进士及第称 登龙门 ,第一名曰状元或状头。……常科登第后,还要经吏部考试,叫选试。合格者,才能授予官职。韩愈在考中进士后,三次选试都未通过,不得不去担任节度使的幕僚,才踏进官场。

——摘自《百度百科·科举制》

材料三 ……所以说无约束的皇权是万恶之源,无论多么缜密的监督网络,如果漏掉了皇帝这条最大的鱼,监督体系最终都会变成一种摆设。而当监督体系完全失效之后,就 是新的一轮农民起义、王朝更替。……然而,曾经强盛的明王朝,同样也因官员的腐化走向了灭亡,并没有逃脱封建王朝历史轮回的命运。其兴也吏治,其败也吏治,实在是值得我们深思。

——《浅析明朝监察制度的成败》

(1)材料一说的是哪种选官制度?其主要弊端是什么?(3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唐代读书人要得到正式官职一般需通过什么途径?由此分析该制度的影响。(5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主要设置的监察机构。如何评价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4分)

27.

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中国山东都扮演着重要角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名称

青岛战役

地点

山东青岛

时间

19141031日—117

参战方

日本、英国、德国

参战方兵力

日本45000人,英国2000人,德国3625

伤亡情况

日本270人战死,113人负伤

英国160人战死,23人负伤

德国199人战死,504人负伤

——据《半岛都市报》相关材料整理

材料二 1938年3月24日,日军濑谷支队向台儿庄发起进攻,与中国守军第2集团军第31师展开激战。27日,濑谷支队主力一部突入北门,第31师与敌展开拉锯战,守军伤亡甚重。29日,李宗仁遂令第2集团军死守台儿庄阵地,并严令汤恩伯部南下,协助第2集团军解决台儿庄之敌。4月3日,中国军队向日本侵略军发起攻击。日军拼力争夺,占领了市街大部。中国军队一次又一次反击,展开街垒战,夺回被日军占领的市街。双方陷于苦战。战至7日凌晨,除一部日军突围至峰县附近固守待援外,被围之敌全部被歼。

——新华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青岛战役 的交战双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战役的历史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简析台儿庄战役胜利的原因。用一句话概括该战役的历史地位。(4分)

2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11分)
材料一 两次世界大战统计表

战  争

参战国家

战争范围

卷入

新式武器

伤亡人数

经济损失

第一次世界大战

30多个

400万平方公里

15亿

飞机、坦克、潜艇

3000多万

3400多亿美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61

2200万平方公里

17亿

原子弹

9000多万

40000亿美元

材料二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指出20世纪前半期战争的新变化?(3分)
(2)据材料二,分析20世纪后半期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对比材料一与材料二,20世纪前半期与后半期的世界形势的主流有何不同?(8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