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材料二 从6月11日到9月21日这一百多天中,皇帝迅速地接连发布了一百多条上谕,试图以空前规模大力推行变法维新。8月底前大多数法令涉及经济、军事和文教领域。经济和军事领域中,诏令体现了自强运动的强化。在经济领域,国家以更大的力量促进农、工商业。在军事方面着重训练现代化陆军,加强海军。8月后期起,开始改革政府机构,一些中央的衙门和几个督抚所辖的地方衙门都被废除。但是他(康有为)关于政治制度改革的建议,如颁布宪法、建立国会和宣布君民合治,上谕中均未提。尽管维新运动没有达到它的政治目标,但它所引起的思想变化却对中国的水和文化有着长期的全国规模的影响。
——摘编自费正清、刘广京《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
材料三 日本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先是改革教育制度,第二是进行大胆的宪政变革 ,废藩置县,摧毁了所有的封建政权,同时组建议会,实行立宪,";万事决于公论"。明治政府于1885年实行内阁制,翌年开始制宪,1889年正式颁布宪法,1890年召开第一届国会。从而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在经济改革上,明治政府设立工部省,管理矿山、铁路等,引进先进生产技术和设备及培养技术工人。
——摘编自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的得失》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1分)请谈谈你对材料一中的图片标题
“顶戴花翎与
‘自强
’
‘求富
’”的理解。(2分)
(2)材料二中的
“变法维新
”距今多少周年?(2分)在经济和军事领域中,
“昭陵
”如何体现其
“自强运动的强化
”?(2分)
(3)材料一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如何?(2分)根据材料二指出维新变法的主要历史作用。(2分)
(4)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从变法内容的角度分析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一个失败一个成功的原因。(4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