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60.2017—2018学年度河南省周口市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河南省 试卷年份:2018年 题数:36 浏览数:900

一、单选题

1.

战国某学派提出: 绝圣弃智,大盗乃止;擿玉毁珠,小盗不起;焚符破玺,而民朴鄙;剖斗折衡,而民不争 。这一思想在当时(  )

A.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B.推动了各国的变法运动C.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D.维护了社会的等级秩序

2.

墨子提出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墨子这一思想(  )

A.继承了儒家的仁爱思想B.否定了西周的等级制度C.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D.借鉴了无为而治的思想

3.

西汉初年,奉行 无为而治 的黄老之学,实行与民休息的宽松政策。到汉武帝时期实行 独尊儒术 。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经济不断发展B.统治者对儒家思想的敬仰C.黄老之学已经过时D.董仲舒对儒学进行了改造

4.

汉武帝时,《春秋》一书所记史事在判案时也用作参考。东汉以来马融、郑玄等儒学大师对法律的注释也具有法律效力。据此可知,两汉用儒家思想判案(  )

A.否定了先秦以来以法治国的理念B.标志着儒家独尊的封建正统地位确立C.使法律丧失调整社会矛盾的作用D.有利于发挥以法促善的社会教化功能

5.

宋代之前儒家经典主要是指 五经 ,宋代以后 四书 的地位逐渐超过了 五经 。其原因主要在于(  )

A.社会主流思想演变B.政府选官的需要C.社会经济迅速发展D.八股取士的实施

6.

王阳明认为, 良知 包括父子之亲、君臣之义、夫妇有别等伦理,亦包括人们的恻隐之心,是非之心等道德观念。据此可知,王阳明的良知论(  )

A.已经成为官方哲学B.属于唯心主义世界观C.融合了佛道等理论D.有助于提升人伦道德

7.

顾炎武指出: 诚以人臣之欺君误国,必自其贪于货赂 今之贪纵者,大抵皆才吏也,苟使之惕于法而以正用其才,未必非治世之能臣也。 这表明顾炎武主张(  )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君主制是天下之大害C.用法律制度防止腐败D.贪官都是有才干的人

8.

王夫之71岁时,清廷官员来拜访他,想赠送些吃穿用品。王夫之拒不接见,也不接受礼物,并写下一副对联: 清风有意难留我,明月无心自照人。 这表明王夫之(  )

A.严格自律,注重名节B.坚持反清复明活动C.学说得到清政府尊重D.对政治腐败深恶痛绝

9.

屈原开创了香草美人艺术手法的传统,《离骚》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中的 美人 是屈原借以表明心志的比喻。从历史的角度分析,屈原通过笔下的 美人 主要表达(  )

A.追求小康社会的理想B.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C.不断进取的探索精神D.渴望国家富强的情愫

10.

宋代出版中心散及全国四面八方,形成官刻坊刻及私刻的印刷局面,印刷品内容也扩展到儒释道及诸子百家所有领域。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宋代(  )

A.活字印刷术得到普及B.印刷术的进步和推广C.《农政全书》的畅销D.市民文化的广泛传播

11.

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官秋》、白朴的《梧桐雨》以及纪君样的《赵氏孤儿》被誉为元杂剧 四大悲剧 。这些优秀作品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

A.元朝实行民族歧视政策B.科举制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C.元代南方经济迅速发展D.市民阶层对文化的需求增加

12.

京剧的前身即为徽剧,原来以唱二簧调为主,兼唱昆腔吹腔、四平调拨子等,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扬州的三庆徽班进京,逐渐吸收了京、秦二腔,逐步发展为今天的国剧。据此可知京剧艺术得到迅速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

A.贴近生活,联系百姓B.文武兼修,角色齐全C.博采众长,兼收并蓄D.政策鼓励,题材广泛

13.

1840年8月初,林则徐上折指出:英军仅恃船坚炮利,而 一至岸上,则该夷无他技能,且其浑身裹缠,腰腿僵硬,仆不能复起,不独一兵可手刃数夷,即乡井平民,亦尽足以制其死命 。这表明此时的林则徐(  )

A.尚未摆脱传统思想桎梏B.认清了英军弱点C.找到了正确的御敌方略D.最早开眼看世界

14.

梁启超指出:“《海国图志》之论,实支配百年来之人心,直至今日犹未脱离净尽,则其在中国历史上关系不得谓细也。 这表明《海国图志》(  )

A.极大地震撼了当时的思想界B.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C.为维新变法奠定了理论基础D.是近代最重要的一部著作

15.

有学者认为,洋务运动花大把的金钱制造军舰、购买大炮,这种表象的文明化,只要砸钱便可以办到,而恰恰改革政治法律和国民气质是相当不容易的事。在他看来,洋务运动(  )

A.指导思想存在严重缺陷B.取得的成就来之不易C.促进了中国政治近代化D.对传统中国改造有限

16.

康有为指出: 民之立君者,以为己之保卫者也。盖又如两人有相交之事,而作中保也。故凡民皆臣,而一命之士以上,皆可统称为君 。与康有为这思想最为接近的是(  )

A.自由平等B.社会契约论C.天赋人权D.人民主权说

17.

1916年李大钊号召青年: 取由来之历史,一举而摧焚之,取从前之文明,一举而沦葬之 之文明为 之文明 。这反映出此时的李大钊(  )

A.积极倡导社会主义文明B.全盘肯定西方资产阶级文明C.号召青年抵制西方文明D.主张有选择的吸收西方文明

18.

1924年8月孙中山在一次演讲中指出 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又名共产主义,即是大同主义。……所以我们对于共产主义,不但不能说是和民生主义相冲突,并且是一个好朋友。 这表明孙中山(  )

A.奋斗目标是实行社会主义B.与中共在民生问题上认识完全一致C.没有超出民主主义的范畴D.把民生问题作为新三民主义的核心

19.

1938年10月,毛泽指出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毛泽东在此强调的是(  )

A.马克思主义要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B.少谈些抽象的主义多研究些具体的问题C.马克思主义的应用比基本原理更重要D.多研究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具体历史条件

20.

邓小平认为,探索中国模式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吸收和借鉴别国的经验。中国发展模式可以为世界上其他国家提供某种经验,但也不能照搬到其他国家。据此可知中国模式(  )

A.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模式B.只能解决社会主义国家的问题C.可能被其他国家成功复制D.是中国实际和世界经验的融合

21.

表1

时期

特点

状况

19501959

指数增长期

每隔16年,科技成果翻

19591962

非常时期

呈困难的饱和增长

19631965

指数增长期

每隔14年,科技成果翻

19661975

非常时期

几乎呈零增长

1975年以后

指数增长期

增长率基本与世界水平相近

表1是新中国科技发展的五个时期,其中两个非常时期出现的原因是(  )

A.教育发展水平落后B.经济发展缓慢C.倾错误的发展D.中苏关系恶化

22.

1964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了《外语教育七年规划纲要》,要求纠正外语教育语种严重偏向的问题,注重各外语语种的比例,确立英语为第一外语。这一政策(  )

A.顺应了我国外交政策的调整B.引发了中苏关系的严重恶化C.推动了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D.有利于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

23.

孔子和苏格拉底是同时代东西方两位伟大的思想家,他们两人的政治理念有惊人的相通之处。这主要表现在(  )

A.重视道德和教育B.强调人的价值C.挽救民主制度D.恢复旧的礼仪

24.

亚里士多德指出,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而不在于生存 凡善于考虑的人,一定是能根据其思考而追求可以通过行动取得最有益于人类的东西 。这反映出他(  )

A.思想中有进化论的成分B.思想中包含有理性的内容C.注意到对自然界的探讨D.比较看重教育的现实作用

25.

有学者指出,这一时期的思想家虽然抬出希腊、罗马的古典传统来祭拜,但他们不过是借尸还魂,借他人的酒来浇自己心中的块垒而已。这些思想家 心中的块垒 是想(  )

A.挣脱教会对思想文化的束缚B.恢复古代人们的传统生活习俗C.摆脱封建专制制度的压迫D.在文学艺术领域有更大的突破

26.

马丁·路德说: 基督教世界,尤其是德意志的各个阶层正备受煎熬,祈祷上帝降灵于某人,并引导他向这个可怜不幸的民族伸出援助之手。上帝已赐予我们一位出身高贵的年轻君主(查理五世),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一上帝恩赐的时机 。这反映了他(  )

A.倡导人的自由和解放B.宣扬信仰《圣经》而得救精神C.否定封建神学创世说D.提倡王权,否定天主教的教权

27.

中世纪只有教士才有阅读(圣经》的权利。到了16世纪中期,普通教民相信直接阅读《圣经》,有虔诚信仰,灵魂便可以得救。这表明(  )

A.教皇放松了对教民的控制B.信仰得救思想已深入人心C.教民的宗教信仰发生改变D.教民已有成为教士的权利

28.

英国史学家阿伦·布洛克说: 启蒙运动的了不起的发现,是把批判的理性应用于权威、传统和习俗时的有效性,不管这权威传统习俗是宗教、法律社会方面的,还是政府方面的。 据此可知,阿伦·布洛克(  )

A.赞赏启蒙思想家抨击专制统治的腐朽B.认为批判的理性能够应用于所有领域C.肯定启蒙思想家敢于挑战权威和政府D.指出英国启蒙运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29.

西方科技史专家丹皮尔指出:伽利略 把吉尔伯特的实验方法和归纳方法与数学的演绎方法结合起来,因而发现、并建立了物理科学的真正方法。 这里的 真正方法 (  )

A.引发了近代自然科学的革命B.为 日心说 的提出提供了依据C.奠定了近代科学实验的基础D.成功对自然界的规律进行了总结

30.

他为20世纪的科学思想撒下了种子,为现代的科技年代开辟道路。……不但对科学界造成巨大震撼,对人文主义、史化和政治也带来重大影响。从此以后,无人再相信世界上有绝对的东西。 材料中的 为现代的科技年代开辟道路 是指(  )

A.弥补了经典力学对时空认识的不足B.准确预见到海王星的存在C.创立实验科学推动近代科学的发展D.发现能量辐射的运动原则

31.

1907年7月,普朗克在致爱因斯坦的信中说: 相对论原理的倡导者仅仅形成了一个不大的圈子。 这反映了(  )

A.普朗克不接受相对论B.相对论不符合时人固有的思维观念C.相对论遭到众人抵制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存在重大缺陷

32.

20世纪60年代,美国流行着一个小说流派。?该流派通过暗示、烘托、对比、象征等形式表现扑朔迷离的情节,打破理性化的时间顺序,加速节奏的跳跃,情节缺乏逻辑联系,常把叙述现实生活与幻想回忆混合起来。下列作品与该文学流派的创作风格一致的是(  ) 

二、材料阅读

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出版以后,在英国社会各阶层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在此之前,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被看作上帝的杰作,一经创造出来,便永远不变。达尔文以充分的事实向人们说明,上帝造物是一种荒谬的神话。许多敌对者、保守派分子和宗教界人士对达尔文发起了激烈的攻击。著名的天文学家赫舍尔称达尔文的理论为 胡闹定律 。达尔文的朋友、地质学家塞治威克也写信给达尔文,说他读了达尔文的书后感到很痛苦。连一直支持他的菜伊尔也感到 人由猴子进化而来 这句话伤害了人类的自尊心。而英国教会更是气急败坏,叫嚷要 拯教心灵和打倒进化论 。尽管进化论在英国遭到诸多非议和质疑,但在德国受到学者的热烈欢迎。

——摘编自王觉非《近代英国史》

材料二 严复根据中国社会需求,对原作进行了再创造,从而使《天演论》具备了鲜明的时代气息和民族特色,成为适应当时中国需要的宣扬社会进化论的载体。以《天演论》为代表的进化论思想。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转型与发展。康有为认为,自然界的进化和社会发展变化的道理是相通的。他把公羊三世说加以现代化的解释,并描绘了 大同 世界的理想蓝图。孙中山以进化论为依据,宣传民权和民主共和的历史必然性,提出民族、民权、民生的思想。 世界万物皆由进化而成 ,实行民权和民主共和制是符合自然进化规律的。陈独秀把达尔文进化论看作是近世三大文明之一, 最足以变古之道,而使人心社会焕然一新 的理论武器。

——蒋慕东《进化论在中国的传播历程及意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德两国知识界对进化论不同态度的原因。(12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知识界宣传进化论的特点,并予以评析。(13分)

三、开放性试题

3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近代以前的14个世纪里,中国对于自然现象的知识和用以造福人类的技术方面远远胜过欧洲,可是为什么近代科学是在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而不是在中国发展起来呢?这一问题随后被学术界称之为 李约瑟难题 。对于中国明清时期没有产生近代科学这一问题,国内外学者曾从不同角度做了大量的探索,但至今仍然难以有定论。

——摘编自邵军鹕《从李约瑟难题到文化自信》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四、材料阅读

3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由于科技体制存在权力高度集中于行政机关、科研单位没有按照科研规律行事的自主权、科技工作与经济建设相脱节等弊端,阻碍了科技成果向生产转化。因此,对科技体制进行改革势在必行。1983年国务院成立科技工作领导小组,开始领导科技体制改革试点。1985年3月,中共中央提出科技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改革科研机构拨款制度,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改变科研机构与企业相分离,研究设计与生产相脱节;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作用。1988年3月,国务院再次召开全国科技工作会议,提出扩大科研机构自主权,促使科研机构自主面向经济开发实体,国家在科研机构推行承包责任制,使科技体制改革获得重大进展。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80年代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20世纪80年代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原因。(7分)

36.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王韬(1828—1897年)早年因同情太平军而见疑于清廷。1862年,他逃到香港,担任外国人主办的《香港新闻》的编辑。1867年,他前往苏格兰,旅居欧洲两年,看到了西方的文化和制度。1870年,他返回香港,任《循环日报》编辑。凭借这一有利地位,他抨击清政权内部的腐败,建议开发矿产、兴建纺织厂、制造汽船铁路、电报线和发展海军。他警告,不要过分依赖肤浅的西方制造技术;并且说,西方的强大在于其法律、公正,政治体系、民主选举和立宪政府。但是,他不是一个激进者,并不急切地要求中国古老制度的全盘西化,而是主张逐渐使西方有用的东西同中国的基础相结合。

——摘编自(美)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韬主张效仿西方政治制度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王韬向西方学习的主张。(7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