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分)【历史一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尽管孙中山政治主张的表述概念开始并非共和,但他还是被鼓吹共和的国人视为先驱。《警钟日报》在1904年12月连续刊出一批
“共和
”志士呼应孙中山思想和推崇孙中山本人的文章。先是连载署名
“共和复汉生
”的《论中国民族主义》,后又刊登
“共和
”来稿(孙逸仙)书后),其中说,
“夫逸仙,粤党之魅杰,西学之巨擘,国夙倡导民权自由之说,而最富民族思想者也,生平执持民族主义,欲挈两广为根据,以光复祖国,建设共和政府,以与世界列强相竞争
”。
——摘编自桑兵《从梁启超到孙中山:清季共和先驱的易位》
材料二 1928年的国民党在八个方面具有宗教性质:总理唯一,自孙文后不再设立总理;举行纪念周;遣像鞠躬,这是偶像崇拜的表现;庆祝总理诞辰等。例如党员所举行的总理诞辰庆祝会比孔诞、佛诞和耶诞的庆祝会还要认真,
“就把原来的真意义和革命性都失却了
”。
——摘编自刘家峰、王森《“革命的耶稣”:非基背景下教会人士对孙中山的形象建构》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前30年对孙中山的两次定位,并分析其原因。(12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在评价孙中山的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共同特点。(8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