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79.2017—2018学年度安徽省合肥市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安徽省 试卷年份:2018年 题数:27 浏览数:1382

一、单选题

1.

《礼记·礼运》认为,在 天下为公,选贤任能 大同 之世后,社会进入 小康 之世,其基本特点有 天下为家,各亲其亲 大人世及以为礼 。这表明 小康 之世(  )

A.国家统一安定B.王权高度集中C.实行血缘政治D.违背历史潮流

2.

西汉文帝时晁错提出 贵粟政策 ,人民可用粮食向国家买爵位,也可用粮食赎罪,达到国家有粮、富人有爵、农民有钱的目的。该政策客观上(  )

A.抑制富商大贾势力B.提高商人社会地位C.加重人民经济负担D.激化社会阶级矛盾

3.

东汉建立后,光武帝 退功臣进文吏 ;宋朝开国后,宋太祖 杯酒释兵权 。二者都(  )

A.加强了中央集权B.解决了藩镇割据C.抑制了土地兼并D.削弱了君主专制

4.

魏晋玄学名士阮籍认为儒家鼓吹的名教具有虚伪性,主张 越名教而任自然 ,建立一个 无君无臣 的理想社会。该主张说明(  )

A.儒学正统受到猛烈冲击B.道教思想适应社会需要C.三教合一得到普遍推崇D.社会变动影响士人思想

5.

唐开元十一年(723年)中书令张说奏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并下设吏房、兵房等五房为独立于六部之外的行政机构,得到玄宗认可。这反映当时(  )

A.三省体制逐步形成B.决策权审议权分离C.制度变革提高效率D.中枢体制发生质变

6.

北宋初年,四川成都出现 交子铺户 ,存款人把现金交付给铺户,铺户把存款数额填写在用楮纸制作的纸卷上,再交还存款人,并收取一定保管费。这种临时填写存款金额的楮纸券便谓之交子。由此可推断交子(  )

A.促进地区商品经济发展B.迟滞经济重心南移C.导致资本主义萌芽产生D.推动中外经济交流

7.

理学家朱熹撰修《家礼》,编辑《增损吕氏乡约》,制定了一整套宗法伦理的繁文缛节,涉及到祠堂族田、祭祀家法家礼等民间家族制度的主要内容。朱熹的这一做法(  )

A.扼杀人的自然欲求B.标志理学成为官方哲学C.促进儒学的世俗化D.实现乡村基层自主管理

8.

王祯《农书》记载,有一农具 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两足中虚,阔合一块,横桄四匝,中置耧斗,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 。该材料描述的是(  )

A.耧车B.曲辕犁C.翻车D.花楼机

9.

史学界普遍认为玉米传入中国是在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以后,但成书于1492年前的中医著作《滇南本草》中却出现了关于 玉米须 可入药的记载,李时珍(1518~1593)在《本草纲目》中也对 玉米须 的药用价值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上述材料最能说明(  )

A.《滇南本草》没有任何史料价值B.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记述莫衷一是C.历史材料运用首先要辨别真伪D.历史记载都要经过考古发现证实

10.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老百姓对太平军破坏庙字、毁灭偶像的行为很不满;士大夫们大多反对洪秀全的宗教革命,指责洪秀全将 中国数千年礼仪人伦、诗书典则 扫地荡尽。这段材料的主旨是(  )

A.太平天国运动失去农民阶级支持B.清政府已经陷人空前孤立的境地C.洪秀全的思想完全排斥传统文化D.思想文化冲突影响太平天国运动

11.

甲午战后,在 实业救国 思潮的推动下,清末状元张謇等投身于近代民族工业,从而使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第一个高潮。 实业救国 思潮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清政府鼓励发展工商业B.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C.国人价值观念发生变化D.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12.

1908年,上海新的戏曲舞台落成,在经费上实行由商人和演员共同出资的股份制,形成事实上的平等关系;剧场采用镜框式舞台,观众席改成编号联排式,楼上包厢男女合坐;改变以往戏院依附茶园酒楼的模式,实行买票制。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  )

A.中西文化融合B.戏曲的革命性变革C.男女开始平等D.西化成为普遍现象

13.

以下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有关规定,该规定(  ) 
 

A.照搬美国政治体制B.实现了中国政治民主化C.改变中国社会性质D.体现出分权与制衡原则

14.

1942年4月中旬,中国远征军在缅甸仁安羌与日军 激战昼夜敌被击溃,救出英缅第一师和装甲第七旅官兵7000余人,马千余匹,各种车辆300多辆,并救出被日军俘去的英军、美国教士、新闻记者等共500人。 仁安羌大捷(  )

A.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声望B.体现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作用C.促进了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D.导致了日本帝国主义无条件投降

15.

美国总统卡特曾说: 我们本以为(发布中美建交公报)在全国和国会内部会发生严重对立,然而这并没有成为现实……整个世界几乎都是清一色正面的反应。 这说明中美建交(  )

A.得到美国国内民众一致赞同B.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C.标志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破产D.致力于构建和平世界

16.

1982年11月,陈云指出: 经济的搞活……就像鸟儿一样,要给它设定一个有范围的飞行空间,这个空间就是它的笼子,让它在大小合适的笼子里飞 。这一思想被称为 鸟笼经济 论。该理论出现的背景是(  )

A.两个凡是 方针的提出B.改革开放序幕已经拉开C.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展开D.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

17.

1951年,教育部曾宣布 五一劳动节 同时为 教师节 ,但执行的结果是教师节没有了。198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教师节。这一变化(  )

A.说明传统文化忽视教师地位B.推动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形成C.有助于形成重教的社会风气D.依据科教兴国的战略构想提出

18.

罗马法作为 纯粹私有制占统治的社会的生活条件和冲突的十分经典性的法律表现,对后世的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都有很大影响。 据此可知罗马法(  )

A.体现明显的阶级性特征B.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保障民主制度有效实施D.确立近代欧洲行为规范

19.

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葡萄牙通过①④航线成为海上马车夫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C.②③航线促使欧亚开始出现经济联系D.欧洲商路贸易中心发生转移

20.

人从此认识到了自己的自主性,他们认为自己是在地球上推进和谐生活的主人翁 。与此主旨相似的是(  )

A.主啊,我的肉体靠灵魂活着,而灵魂依靠你生活 B.人是上帝创造的许许多多的奇妙东西中最最奇妙的
C.有信仰的人可得到赐福,没信仰的人会受到诅咒 D.知识分子是敢于在一切公共场合运用理性的人

21.

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描绘道:随着选举的临近,各种阴谋活动不断增多,因选举而激发出的情绪不断高涨且不断扩散民众为支持自己的候选人,而形成多个对立的阵营,整个国家陷入一片狂热的海洋。该现象体现出(  )

A.两党对垒交替执政的局面B.1787年宪法的历史局限C.国民的民主素质普遍低下D.民主制度下的总统选举

22.

下表反映了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占世界工业生产的比重情况。据此可知当时(  ) 

国家

英国

法国

德国

美国

其它国家

比重

134%

46%

145%

377%

298%

A.英国丧失世界贸易优势B.德国确立了欧洲霸主地位C.美国的工业化水平最高D.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

23.

列宁在俄共(布)十一大上曾说: 我们甚至有过这样的诗人,他们写道: 看!在莫斯科,从前是整洁美丽,现在是买卖、投机……我们的旗帜不扬,绛红色的颜色模糊 。这样的诗作在我们这里是很多的。 这反映了(  )

A.苏俄政权潜伏着巨大危机B.余粮收集制政策不得人心C.新经济政策遭到质疑否定D.反对改革的思想成为主流

24.

他们认为感情比理性更可靠,主张自由创造和效法自然。他们一般过着波希米亚式的生活,留着长发,不修边幅把人性的充分发展和发挥作为生活的最高目标。 这一流派是(  )

A.新古典主义B.浪漫主义C.现实主义D.现代主义

二、材料阅读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自清兵入关、定鼎北京后,旗人在北京的住房是通过侵占汉人的房屋而来,政府将汉人移出内城,从而解决住房问题, 凡汉官及商民人等,尽提城南居住 。随着人口的繁衍和社会的发展,旗人生计问题愈发严重,突出表现为 无房可居者 越来越多,清政府一方面采取积极的建设住房、免费租住的办法,为贫困旗人提供免费住房、资助旧房维修和鼓励旗人 按揭 购买官房。另一方面对于经济条件较好的旗人,政府鼓励 现银认买官房 ,但 如一人名下认买二所,或冒他人之名认买而获利者,概行禁止

——摘编自张群《中国古代的住房权问题》

材料二 1801—1850年,英国城市住房压力巨大。一幢房屋两家十几个人合住是普遍现象,甚至地下室也挤满了人。1844年,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说: 每一个大城市都有一个或几个挤满了工人阶级的贫民窟……19世纪50年代开始,政府决定通过立法进行干预,制定住房标准,改善居民的住房条件。城市则市政机关直接介入,参与住房建设和经营。同时继续鼓励由资本家和房地产商实行营利经营。通过住房市场化,满足不同人群的住房需求。从1860年开始,全国主要大城市市政府利用市有地产建造住宅,市政府成为了一个大房产主。1909年,英国议会通过《住房与城市规划法》等一系列法律,禁止居住地下室,贫民窟也被清理,英国城市居民的住房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

——摘编自任其怿《从住房和卫生条件的改善看近代英国的城市治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政府在北京解决住房问题措施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12分)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清政府相比英国政府解决住房问题所采取的措施有哪些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13分)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社会进步主要表现在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成果的累积上,其中在人类物质文明的累积中,社会物质生产的进步、社会物质财富的累积和社会物质生活的提高,都是思想解放先导作用的客观成果;而在人类精神文明的累积中,人类语言文字、伦理道德、社会凤尚乃至于意识形态等方面的进步,也直接导源和得益于思想解放的促动作用。可以说,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任何一次重大的社会变革都是以思想上的解放理论上的创新为先导的。正是由于思想解放所导致的社会变革,推动了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促进了人类文明形态的创新和转型。

——刘相等《人类思想解放史论》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史的相关知识,围绕 思想解放与社会变革 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法国为了保持其欧洲大国地位试图阻止德意志的统一。1870年普法战争法国战败,德国把屈辱性的《法兰克福条约》强加给法国,惨败的法国被迫割让具有战略意义和资源丰富的阿尔萨斯和洛林,并赔偿50亿法郎。阿尔萨斯和洛林埋下了仇恨的种子。《法兰克福和约》对于法国来说只不过是暂时的休战,法国将力图而且必须重新得到阿尔萨斯和洛林。……德意志的统一使其成为当时欧洲重要一极,德国首相俾斯麦为巩固战争成果,最初采取防御性的保守主义路线,力图孤立法国。欧洲局势的变化使其改变原来的不结盟政策,开始走上了结盟的道路。

——摘编自施兴和《近代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 二战结束后,欧洲各国认识到欧洲只有联合起来才能对付来自美苏的潜在威胁。在此基础上,法德走向和解。1950年法国提出了关于建立欧洲煤钢联营的 舒曼计划 ,联邦德国立即做出反应,表示支持。1951年4月,法、德、意、荷、比、卢六国外长签署了《欧洲煤钢联营条约》,之后《巴黎协定》使联邦德国以 平等成员国 的身份加入北约组织,法国逐渐放松对德国的限制。1957年《罗马条约》建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原子能共同体。法德两个民族终于在欧洲一体化的框架内走到了一起。

——摘自李凤菊《由法德关系看中日关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兰克福条约》的历史背景及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法德关系的变化。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7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