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81.2017—2018学年度安徽省芜湖市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安徽省 试卷年份:2018年 题数:28 浏览数:256

一、单选题

1.

《周礼》记载:西周时期,市场设专职官吏—— 司市 来进行管理,下面设辨别货物真假的 胥师 ,掌管物价的 贾师 ,管理度量衡的 质人 。这反映出西周时期(  )

A.推行 重农抑商 政策B.强化政治等级制度C.官府直接管理市场交易D.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2.

在汉语中, 可作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其形成至少应追溯到(  )

A.商周时期B.春秋时期C.战国时期D.秦汉时期

3.

汉唐之间,民间将土地的占有者称为 豪强 兼并之徒 ,然而宋代以后 则公然号为田主矣 。这种称谓的变化说明了(  )

A.土地私有制的确立B.土地兼并得到认可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D.农民地位不断降低

4.

太原王氏是明清著名晋商, 以商贾兴,以官宦显 ,在经商做官发财后大兴土木,建成后的王家大院被誉为 中国民间故宫 。其深远影响是(  )

A.妨碍了君主专制主义加强B.推动了儒家思想的传播C.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D.影响了小农经济的发展

5.

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纲领阐发为 三民主义 ,当时《民报》属于(  )

A.艺术性报刊B.娱乐性报刊C.通俗性报刊D.政论性报刊

6.

新礼服兴,翎袍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子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首民谣反映了某个重大历史事件引起的社会风貌的变化。这一事件是(  )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

7.

十一届三中全会被认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具有深远转折意义的一次会议,下列不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

A.粉碎了 四人帮 ,结束了 文化大革命 B.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
C.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D.形成了新的集体领导的核心

8.

1984年,万科、联想、海尔这几个在中国富有影响力的企业相继诞生。这一年,中国出现了第一次 下海经商 浪潮。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B.农村责任制广泛推行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普遍开展D.对外开放的全面实施

9.

对联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学艺术形式,其内容的演化也折射出历史的沧桑巨变。下列对联,反映了我国20世纪80年代历史现象的是(  )

A.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B.深翻土地亩产万斤粮,土法上马日产千吨钢
C.新长征起步春光明媚,现代化开端金鼓欢腾D.港澳回归扬眉吐气,申奥成功万众欢呼

10.

1978年I1月24日晚,风阳县小岗村l8户农民,冒着被杀头的危险在 大包干 协议上按下鲜红的手印。这一事件(  )
①是农民自发改革农村原有经济体制的尝试   ②是对邓小平理论的具体响应   ③产生了第—个吃螃蟹的轰动效应   ④作为中国改革的里程碑而载人史册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11.

送嫁妆 是我国很多地区的特色民俗,下表的统计能够说明(  ) 

时期

所送的嫁妆

20世纪80年代

被褥、红包袱、三门柜、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小型黑白电视

20世纪90年代

被褥、红包袱、高档组合家具、VCD机、彩电、冰箱、摩托车

①保留了传统特色   ②西式婚礼逐渐被人们所接受   ③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④新时期工业化进程加快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12.

1920年,列宁曾约见一位老农。老农说: 政府拿走的太多了,农民干得多干得少,干得好干得坏都一样,反正都给拿走了。 这反映出当时苏俄实施(  )

A.余粮收集制B.按劳分配制C.农业集体化D.固定粮食税

13.

以下各项对苏俄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评价正确的是(  )

A.将小农经济升级改造为农庄式集体经济B.将小农经济与社会主义经济的结合C.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D.进一步完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4.

《列宁选集》: 商业就是千百万小农与大工业之间唯一可能的经济联系。如果我们现在能紧紧 抓住 这个环节,那么不久的将来我们就一定能够掌握整个链条。 反映列宁这一经济思想的政策是(  )

A.取消自由贸易B.农业集体化C.恢复商品交换D.余粮收集制

15.

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在纽约有个贸易机构,登广告招募6000名熟练技工,报名应聘的竟达10万人之多,其中有管子工、化学家、教员、牙科医生等。出现这一现象的背景是(  )

A.新经济政策促进了劳动力的流动B.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C.美苏间敌对关系得以根本性改变D.苏联工业化建设迅速开展

16.

每一双皮鞋或每一件内衣,都要由中央调配,计划就是法令 ,这说明斯大林时期的苏联经济体制特点是(  )

A.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B.多种所有制并存C.扩大国营企业的自主权D.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17.

1930年12月胡佛说: 经济不景气的问题是绝不能用立法的行动或行政的声明来解决的。 其依据是(  )

A.重商主义经济理论B.自由主义思想C.新经济政策D.计划经济思想

18.

20世纪的大萧条促使许多国家选择了福利国家的道路,为穷人提供了 从摇篮到坟墓 的服务,这被认为是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中间路线。西方福利国家制度(  )

A.是国家干预经济的体现B.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C.朝着共产主义方向发展D.只是应对大危机的举措

19.

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趋向主要表现在(  )
①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②第三产业的兴起   ③完善福利制度   ④推行计划经济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D.①②④

20.

二战后,英国工党和保守党轮流执政,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当时,他们信奉的经济思想是(  )

A.自由放任主义B.凯恩斯主义C.经济计划方式D.货币主义政策

21.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产生,说明了(  )

A.世界分成两大阵营B.美国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C.苏联与美国形成对峙局面D.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22.

历史漫画以幽默夸张的笔法描绘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并赋之以深刻的寓意。请你为右边的漫画选择合适的标题(  ) 

A.迅速兴起的不结盟运动B.日益发展的北美自由贸易区C.不断扩大中的欧洲联盟D.艰难前行的独立国家联合体

23.

《1981年综合预算调整法》是美国总统里根执政理念的诠释。下表为该法中部分政府预算削减内容及金额(单位:十亿美元) 。据此分析,当时里根政府(  )

削减内容

1982

1983

1984

医疗、社会保险

35

48

59

医疗、住房补贴

1

12

17

其他项目

218

7

3

A.遵循自由放任B.推广 新经济 C.加强宏观调控D.减少政府干预

24.

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合组织的相似点都在于(  )

A.各成员国的合作已深入到政治领域B.由发达国家组成的区域性经济集团C.已建成了统一的世界商品市场D.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

25.

下图标语牌上的文字为:“WTO!Kills. FARMERS”。人们打出这一标语主要是反对(  ) 

A.法西斯暴行B.伊拉克战争C.经济全球化D.恐怖主义

二、材料阅读

2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 400年之前,哥伦布横越大西洋,达·伽马从葡萄牙出发,绕过好望角航行到印度西部海岸,从而开创了一个新的历史进程。1837年到1797年问(维多利亚女王执政的60年)西方确立了它在全世界的优势地位,便是这一进程的圆满结局。在这4个世纪中,几乎所有的非西方世界,不是沦入西方的统治,就是在某种程度上自愿采用成功的西方文明生活方式,从而保持自己的独立。……此时此刻回顾历史,似乎结局已定。基于西方在世界范围内的优势,历史已臻至一种稳定状态。……确实,整个世界现在已被纳入西方的界限之内。

——汤因比《人类与大地母亲》

(1)19世纪末,已经 臻至一种稳定状态 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3分)
(2)从 400年前 到19世纪末,现代化进程是如何扩展到全球的?(12分)

27.

随着资本主义在西欧的兴起,世界开始向近代社会迈进,中国社会经济在这股潮流的冲击之下,也开始了艰难转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蓄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西汉贾谊《论积贮疏》

材料二 据时人(1846年)记载, 松(江)太(仓)利在梭布,较稻田倍蓰。……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 农民和手工业者在此冲击下纷纷破产。
材料三 (1)祝大椿办上海公益纱厂, 其初纯系华人资本,后为营业起见,利用怡和洋行以推广销路,让一部分股份给英人,改为中英合办 。荣宗敬和荣德生号称 面粉大王 。荣氏兄弟在办厂审批时,因为没有送礼遭到当地士绅反对。
(2)1914—1918年,五年间注册设厂183个,数量远超以往。
(3)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久,中国 铁厂积货如山,无人过问,至于闭炉停机;纱厂结账,大多无利……其他工业亦皆消沉

——摘自《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封建时代怎样的基本经济思想?(2分)试谈这一政策对明清时期的中国经济造成了哪些消极后果?(4分)
(2)材料二中可以看出近代中国经济出现怎样的变化?(3分)从材料二看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分)
(3)材料三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曲折发展的命运对我们有何启示?(4分)

28.

近现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重视社会保障问题。(20分)
材料一 1933年,在罗斯福的倡议下国会通过了联邦紧急救济法案,拨款5亿美元补助各州进行劳动救济和失业救济。1935年通过的社会保障法是第一个由联邦政府承担义务的、以解决老年和失业问题为主体的社会保障立法。二战后美国联邦政府举办的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很快。

——摘编自陈宝森《美国经济与政府政策:从罗斯福到里根》

材料二 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纷纷制定并实施了住房保障制度,其中各国廉租房建设的资金主要是政府的财政支持。在住房保障方面,英国政府通过设立专门机构,对资金运营、住房建设进行管理,保障低收入居民能租到房屋;法国、日本等国家则采取政府提供优惠贷款,实行贷款利息补贴的办法,支持非营利机构发展低租金、低成本住房;在住房补贴方面,美国一方面直接对低收入家庭提供低租金的公共住房,另一方面向低收入家庭提供房屋租金补贴。

——摘编自陈小春杨鹏《廉租房制度的国际比较》

(1)据材料一,指出罗斯福政府为发展社会保障采取的做法。(6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廉租房制度形成的条件。 (6分)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分析西方国家推行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8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