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系统
你好
请登录
|
注册
|
返回主站
我的组卷
在线测评
我的收藏
错题本
百万富翁
纠错 | 建议
6008.2017—2018学年度陕西省安康市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陕西省
试卷年份:2018年
题数:28
浏览数:1939
下载本试卷
全部加入试卷
一、单选题
1.
据史载,夏后启讨伐有扈氏时说自己是
“
恭行天罚
”
,对部下们则说:
“
用命,赏于祖;不用命,戳于社
”
。商汤伐夏时说:
“
有夏多罪,天命殛之
”
,
“
子畏上帝,不敢不征
”
。周武王伐纣时也曾说:
“
商罪贯盈,天命诛之
”
。该材料表明夏、商、周时期的中国( )
A.集权政治制度已形成
B.神权与王权有机结合
C.占卜和迷信活动盛行
D.宗法等级观日渐凸显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2.
元代沈梦麟在一首竹枝曲中写道:
“
缫丝才罢妇犹髽(古代妇女服丧时用麻扎成的发髻),两足如霜踏水车。
”
此竹枝曲反映了( )
A.耕织结合的小农生产
B.小生产者生活的艰难
C.元代发明了灌溉工具
D.封建国家赋税的沉重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3.
唐代之后,随着全国政治、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经济文化明显高于北方,反映在科举上就是南北中试者人数相差悬殊。为此统治者实行
“
分地而取
”
的原则,在科举制中实行
“
南北卷
”
。这一做法( )
A.是魏晋以来九品中正制度的延续
B.有利于促进民族融合和国家统一
C.是科举制客观公正性的生动体现
D.是专制弊端在人才选拔上的表现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4.
据季如迅《中国手工业简史》中记载,宋代官府手工业作坊:
“
群工屯营,……相语以事,相示以功,相陈以巧,相告以知。
”
此组织管理模式( )
A.保证了政府对市场垄断
B.强化了工匠的生产责任
C.有利于生产技术的创新
D.阻碍了民间手工业发展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5.
清代,北京门头沟煤矿资本多采取分股合伙的制度。一方面,有
“
自备工本,赴窑开采
”
的
“
窑户
”
,有协助
“
窑户
”
管理窑务的
“
掌相
”
和
“
管帐
”
;另一方面,有受雇佣的
“
窑夫
”
以及担任技术指导的
“
作头
”
。材料可以用来研究清代( )
A.煤矿生产社会化趋势
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C.煤矿的近代企业属性
D.政府对于民间开矿的态度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6.
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
“
这里对棉织品的需要,和在广州、上海一样,长期受到限制
”
,
“
大批的美国床单、衬衣布、斜纹布发生积压,卖不出合适的价钱。
”
导致此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西方对华商品的过度倾销
B.清政府对外开放通商口岸太少
C.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作用
D.西方商品质量不符合中国需要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7.
1869年4月正式公布生效的《洋泾浜设官会审章程》规定,涉及洋人的案件由领事或领事派陪审官会审;凡为外国服役及洋人延请之华民涉讼,亦得由陪审官会审,如案件中并不涉及洋人,陪审官不得干预;纯粹华人之间的案件,领事不得干涉。这种会审制度( )
A.推动中国司法走向近代化
B.传播了西方自由平等的思想
C.带有浓厚的半殖民地特色
D.实质是文明间的交流与碰撞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8.
一位英国外交官描绘道:
“
驻在南京的浙江部队,用很特殊的方式来庆祝孙文博土当选为临时大总统。白天,他们的队伍带着剪刀做武器,在各个主要街道上游行,对他们所遇到的所有那些仍然蓄着辫的中国人,一律用剪刀剪去辫子。
”
这反映了当时
“
剪辫
”
( )
A.实现了社会上易风移俗
B.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
C.体现了人人平等的观念
D.破除了封建守旧思想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9.
《津门杂记》(1884年)中写到:
“
消息灵通异等闲,巧凭电线露机关,不须山海嫌修阻,千里音书一瞬还
”
。此竹枝词反映了( )
A.近代无线电报事业得到推广
B.近代有线通讯方便人们交流
C.近代铁路运输业的发展迅速
D.现代航空事业在中国的发展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0.
1914年至1924年间,中国兴起了一轮新的实业投资热,这被史学家称为是继洋务运动后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这两次工业化浪潮( )
A.都体现了政府的主导作用
B.都承担救亡图存的重任
C.都推动了政治体制的变化
D.都与外部国际环境有关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1.
下图是近代某次著名战役的形势图。据图中的有关信息可知,此次战役( )
A.推翻了北洋军阀反动统治
B.揭开了战略大反攻的序幕
C.彻底改变了国共力量对比
D.振奋了全国抗战的自信心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2.
1974年2月,毛泽东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对第三世界的概念进行了新的阐释: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日本、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是第二世界,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是第三世界。毛泽东划分
“
三个世界
”
的主要背景是( )
A.中国成为联合国的新成员
B.世界多极化趋势初步显现
C.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已崩溃
D.帝国主义阵营出现了分化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3.
下图是1949~2009年中国各阶段制定的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的数量变化示意图。它从本质上反映了改革开放后中国的民主政治( )
A.法律体系的日益完善
B.制度化和法制化发展
C.以法治国的正式确立
D.基层民主政治的扩大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4.
1980年8月,美国《纽约时报》以惊叹的口吻报道说:
“
铁幕拉开了,中国大变革的指针正轰然鸣响。
”
此报道中的
“
轰然鸣响
”
是指( )
A.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
B.城市扩大企业自主权
C.对外开放的正式确立
D.经济特区建设的启动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5.
对于罗马人来说,法律是社会的基石,它对于公民基本权利和合法权利很重要,同时它又是社会生活和基础,从欧洲的历史来看,这种法律形式
“
民法尤胜于刑法
”
一直都很重要。这里主要强调罗马法( )
A.内容丰富详实,应用性强
B.量刑有理有据,保障平民权益
C.协调社会矛盾,巩固统治
D.侧重民事诉讼,保护私有财产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6.
《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写道:
“
1500年以后,(欧洲)民众生活水平下降了,而实业阶级却发了大财,正像经济危机时代的暴发之徒经常所做的那样
”
这主要是由于( )
A.价格革命的发生
B.东方商品的输入
C.经济危机的爆发
D.资产阶级的剥削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7.
右面是1750年~1890年间,英法两国一万人以上的城市人口比例的对比变化示意图。此示意图中的对比差异说明( )
A.英国人口总数量多于法国
B.法国农业经济比英国发达
C.英法两国的人口政策不同
D.法国工业化水平低于英国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8.
据记载,19世纪中期后产生的垄断组织并没有得到政府的支持,反而在工业发达的美国出台了系列的
“
反托拉斯(垄断组织的一种)法
”
。这是因为垄断组织( )
A.干预了国家的经济生活
B.不利于社会生产力发展
C.不符合自由主义的原则
D.阻碍了人们的科技创新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9.
1871年的《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
“
帝国立法权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行使之。帝国法律应取得两个议会必要的和充分的多数的同意。
”
这说明此宪法( )
A.体现了共和主义原则
B.规定了中央集权制统治
C.具有民主政治的色彩
D.确立了权力制衡的原则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20.
世界革命有两种: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和苏联十月革命为标志,在此以前是旧的资产阶级世界革命,在此以后是新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世界革命。该观点实质强调了十月革命( )
A.重视政治革命忽略社会革命
B.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C.与西方的资产阶级革命不同
D.不具有全球性影响的意义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21.
右面是30年代美国经济危机时期的一幅照片,照片右上角牌子上的文字是
“
美国公共事业振兴署
”
。据图片可知此机构( )
A.旨在增加政府的收入
B.扩大农业生产的规模
C.扩大企业对工业投资
D.旨在促进就业率增长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22.
1985年,英国撒切尔政府宣布,压缩社会保障费用,规定只有低收入家庭才能享受产妇津贴、死亡津贴、取消洗衣和供暖津贴等内容。此做法( )
A.有利于减少政府财政开支
B.扩大了社会保障的范围
C.说明英国已经消灭了贫困
D.有利于提高妇女的地位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23.
某西方政治家说,欧盟
“
改变了欧洲的面貌,使欧洲在国际会议桌上发出了政治强音
”
。这说明建立欧盟( )
A.推动了欧洲世界霸主的确立
B.使欧洲政治一体化得到了实现
C.促进了欧洲国际地位的提高
D.使欧洲了摆脱美国的奴役控制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24.
它
“
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区域内组成自由贸易区的第一次尝试,具有典型的南北合作型和大国主导型
”
。材料评述的是( )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25.
2015年12月16日,《环球时报》针对美联储(美国最高货币政策主管机关)宣布近十年来首次加息时评论说
“
从美国本身来看,它这样做是适应自己的经济周期。但……美联储一旦加息,给全球市场带来的复杂性就更严重。
”
这主要是因为( )
A.美国企图打造美元霸权
B.美国欲控制其他国家经济
C.全球化加强了各国联系
D.世界经济新秩序将被破坏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二、材料阅读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西班牙占据吕宋后,吕宋岛也没有什么产品可以与中国交换,只有从墨西哥输入白银,换取中国的商品。当时中国的茶、糖、丝、铁器、瓷器等商品涌向海外,而白银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
“
中国获得了大约60000吨白银,大概占世界有纪录的白银产量的一半。
”
白银输入量,梁方仲估计为1亿两。这么巨量的白银输入对于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当然是不可估量的。这种白银贸易不但改变了以往的物物贸易方式,而且改变了传统的以奢侈品为主、以满足封建统治者需要为目的的贸易格局。
——郑有国苏文著《明代中后期中国东南沿海与世界贸易体系》
材料二
早期近代(1450~1750年)是全球的一个新时代,……世界历史的许多重大主题在早期近代发生了变化。由于得到航海技术的支持,许多文明之间的联系加强了,世界网络大到全球范围,突破了以前的国际联系。美洲第一次被卷入了与其他文明的联系,包括全球贸易联系。波利尼西亚和澳大利亚的土著社会也开始经历痛苦的融入全球的过程。到1750年,世界上再也没有大規模的完全孤立的社会。
——施诚《全球史中的
“
早期近代
”
》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对中国经济产生的主要影响。(8分)
(2)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和欧洲在
“
早期近代
”
历史发展中具有哪些共同的经济
“
近代
”
性,并说明新航路开辟在
“
全球史
”
发展中的地位。(10分)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通过绘画来刻画某一历史时刻,即使再客观,也难免会因所处阵营、立场等的不同而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观察下图,请判断这一幅描绘《马关条约》谈判的画作《下关讲和会谈》可能出自哪一方画家之手,并结合史实分析说明画家画这幅画,哪些地方是客观的,哪些地方具有主观性。
注:正面坐者右起为日本首相伊藤博文、陆奥宗光、伊东已代治,其对面右起为李鸿章(身侧是他的专用痰盂)、李经方、马建忠,右边为罗丰禄和伍廷芳,左内为外相秘书田中。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28.
(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1年,苏联购买的机器设备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30%,1932年占50%,而且是择优、低价购买。苏联逐渐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经济发展速度世界第一,工业总产值占欧洲第一位。
材料二
罗斯福执政时期,美国国内针对罗斯福走
“
社会主义道路
”
的言论不绝于耳,工人阶级权益的扩大和高额的遗产税令富人们怨声载道。
——张久龙《读懂美国历史》
材料三
美国1933~1939年经济发展数据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苏联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被指责为
“
社会主义道路
“
的原因。(6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共性,并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8分)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