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37.2017—2018学年度山东省临沂市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山东省 试卷年份:2018年 题数:30 浏览数:389

一、单选题

1.

西周宗法制度从原始社会家长制发展而来,它依照血缘的亲疏远近分成许多等级,联系这种等级关系的是血缘,维持这种等级的原则是礼制。这表明西周宗法制使(  )

A.政治关系地域化B.统治关系神圣化C.人际关系平等化D.等级制度固定化

2.

据记载,西汉的刺史不仅要熟知国家各种法令,还要穿着特定服饰、坐着专用马车,每年定期到自己的监察区出巡,并 循令而从事,案法而治官 。由此可知,西汉刺史(  )

A.成为一级地方长官B.具有职责明确的专职性C.随意处罚违纪官员D.拥有位高权重的权威性

3.

据图1,可知此时期(  ) 
图1唐代藩镇的分布图 

A.中央集权受到威胁B.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坏C.南方尚未得到开发D.皇权相权矛盾尖锐

4.

当代著名史家杜维运先生说: 历史叙事与历史解释是历史的两大要素。所谓历史叙事,一般来讲,是叙述以往发生过的事件。历史解释大致是阐明历史发展的轨迹及其意义所在。 下列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晋)六卿欲弱公室,乃遂以法尽灭其族,而分其邑为十县B.叔孙通为刘邦设计礼仪,使君臣尊卑差别犹如天壤之别
C.(汉代)列侯所食县曰国,皇太后、皇后、公主所食曰邑D.皇帝兼并天下诸侯,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5.

清朝时军机处在任命军机大臣的谕旨中通常说,命某人 在军机大臣上行走 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 。这反映了军机处的特点是(  )

A.办理军机的过程保密性强B.军机处官员的流动性较强C.军机大臣大多是临时差遣D.军机处官员均为位高大臣

6.

从秦到宋的中国帝制社会中,官僚体制运作中存在宰相制度、封驳制度、谏官制度等,这些制度设计的目的是(  )

A.提高政府行政效率B.预防专制皇权出现错误C.制约专制主义皇权D.保障皇权体制正常运转

7.

李剑农在论及鸦片战争时说: 此次的战争,表面上是因禁止鸦片问题而起,是中英两国的战争,然就战争的真正意义来说,可称为中西文化的冲突。因为中西人士对于国家政治及一切社会生活的观念完全不同,所以才生出许多不易解决的纠纷问题来。 这段话揭示了鸦片战争的爆发缘于(  )

A.中西方政治制度的不同B.中西方生活方式的不同C.中西方文化冲突的结果D.历史发展的偶然性因素

8.

表1可以说明当时(  ) 
表1 1840—1866年清朝的满汉官员比例变化表 

年代

满汉总督比

满汉巡抚比

1840

1075

123

1866

165

112

A.中国社会性质已发生改变B.汉族地主势力兴起C.满汉地位发生根本性变化D.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9.

袁世凯为笼络康有为,召他主持清史馆。康有为辞道: 我若修清史,则袁世凯首为罪人,如此必不为所容,因此不可赴任。 以下各项的分析,最准确的是(  )

A.康有为具备优秀史学家品质B.康有为反对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C.康有为惧怕袁世凯的权威D.康有为不能原谅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

10.

1927年是中国革命道路转变的重要一年,中共对革命的领导权由开始在 左派国民党旗帜下 进行,转变为 党的主要口号就是苏维埃 。这一变化(  )

A.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革命B.是中国共产党对俄国革命道路的照搬C.纠正了中国共产党组织思想混乱状况D.是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11.

1937年3月,国民政府派孔祥熙赴欧,一是庆贺英王加冕,二是与欧洲诸国签定了一系列借款合同,并订购了大批军火。孔祥熙还利用外交手段,期望建立太平洋国家互不侵犯及互助协定。孔祥熙的外交活动(  )

A.为了讨好英国提升国民政府形象B.订购大量军火为了剿灭共产党C.表明国民政府积极应对日本侵略D.加速了四大家族控制全国经济

12.

1948年11月,毛泽东亲笔写下《中原我军占领南阳》的著名电文,指出我军 在所有的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根,而且枝繁叶茂了 。这一电文表明(  )

A.中央决定从中原地区进行战略反攻B.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做了充分准备C.中原全境解放,解放战争进程加快D.中原地区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成熟

13.

列宁曾指出: 凡是居民生活习惯特点或民族成分不同的国内的各个区域,都应该享有广泛的自我管理和自治,其机构则用普遍、平等、秘密的投票方式来建立。 这可为我国下列哪一制度的实施提供理论借鉴(  )

A.一国两制 构想B.村民自治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经济特区制度

14.

表2反映了(  ) 
表2新中国成立初期向苏联派遣留学生情况表 

阶段

时间

人数

第一阶段

19501953

1708

第二阶段

19541956

5853

第三阶段

19571958

1654

第四阶段

19591965

很少

A.对外交流受到国家关系的影响B.苏联支持新中国的经济建设C.派遣留学生是落实 一边倒 政策D.世界格局转换影响对外交流

15.

据表3可知,当时我国(  ) 
表3 新中国成立后参加的国际会议(组织、公约)情况 

中国参加的国际会议组织、公约

特点

19491112月,中国政府在北京主办并参加了亚澳工会代表会议

新中国参加的第一次国际会议

19505月,中国宣布加入万国邮政联盟

新中国参加的第一个国际组织

1952年,中国宣布加入《关于禁止使用毒气或类似毒品及细菌方法作战的议定书》

新中国参加的第一个国际公约

A.实行了 不结盟 的外交政策B.外交政策原则性灵活性并存C.打破了 一边倒 方针的束缚D.积极为加入联合国做准备

16.

在梭伦改革期间,对财产的限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最初受土地财富范围的限制扩展到非土地财产范围的限制,进而导致贵族权力进一步削弱。这种现象(  )

A.使民主主体范围扩大B.违背梭伦改革初衷C.铲除旧贵族政治特权D.导致雅典走向衰落

17.

古代希腊在设立陪审法庭时,陪审员由拈阄法从公民中选出来与法官组成的法庭,案件审理最终由陪审员与法官按照多数人的意见作出裁决。这种做法(  )

A.导致司法审判的历史性倒退B.是民主精神在司法领域的体现C.彻底摆脱了贵族势力的影响D.防止了雅典司法审判出现错误

18.

古罗马皇帝查士丁尼所著的《法学阶梯》中说: 做一切想做之事的自然权利,以受法律禁止或强力阻碍为限。 这说明在当时罗马(  )

A.公民合法权益受到法律的削弱B.他人或者社会的合法利益受到保护C.公民利益必须让位于国家利益D.法律注重维护罗马皇帝的绝对权威

19.

为了保护已有的利益,费城制宪会议的各州代表(和他们所代表的不同的利益集团)必须建立一种高于各自利益的公共利益,并建立一种高于各自权威的公共权威来贯彻公共利益。由此,制宪会议的各州代表主张(  )

A.实施共和主义的分权原则B.创造基于各自利益的绝对权威C.建立地方服从中央的政体D.建立有效和有限的联邦政府

20.

1881年德国首相俾斯麦提出《工伤事故险法》,11月以 皇帝诏书 的形式颁布,遭到国会的反对,未能通过;1882年经过修改后提交国会,仍遭反对,直到1884年7月,《工伤事故保险法》才正式生效。这体现了(  )

A.立法权对行政权有一定制约B.皇帝和首相权力受到宪法约束C.国会处于国家权力中心位置D.立宪政体下皇帝权力名存实亡

21.

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爆发了三大工人运动。1844年6月4日,德国西里西亚欧根山麓两个纺织村镇爆发了纺织工人反对资本家剥削和压迫的自发起义。起义导火线是争取提高工资被拒绝,起义工人扩大到3000人,工人们发出了反对私有制的呼声。这表明(  )

A.马克思主义思想对德国影响最大B.它是无产阶级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C.工人运动目标的政治性与经济性交织D.它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正确性

22.

1917年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颁布《土地法令》,把地主的田庄及一切皇室、修道院和教堂的土地,连同耕畜、农具等一律交给乡土地委员会和县农民代表苏维埃支配。这一举措(  )

A.标志着十月革命取得了彻底胜利B.使临时政府赢得了农民的支持C.有利于俄国民主革命任务的完成D.建立了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度

23.

图2是1947年美国人以马歇尔计划( Marshall Plan)为题材创作的漫画。对该漫画寓意解读最准确的是 (  )

A.冷战政策的效果较明显B.欧洲复兴的希望在美国C.美国意图控制和利用西欧D.两极格局激化集团内部矛盾

24.

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末,日本从落后的战败国跃居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工业化强国,从导致日本经济起飞的国际环境看,其主要动因是(  )

A.朝鲜战争爆发的刺激B.美国的扶持C.东亚国家腾飞的启示D.冷战的影响

25.

20世纪70年代,随着欧洲经济实力的增强,欧国家一方面在维护美欧联盟的前提下,增强西欧的独立自主,另一方面又通过北约,通过美国在西欧的驻军和核武器来 保护 西欧安全。这说明了(  )

A.西欧与美国之间既依赖又竞争B.西欧与美国之间结成军事同盟C.西欧国家已彻底摆脱美国控制D.美国在西欧的政治地位已丧失

二、材料阅读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萌芽于先秦,形成于秦汉,至隋唐而稳固,宋元明清日臻完备。秦朝即设立听命于皇帝的御史大夫作为纠察百官的最高监察官员。……唐代监察制度更为完备,中央监察机构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御史台系统,负责监察百官之违法与失职行为;另一部分是言谏系统,负责直接告发官员的违法、失职或者腐败行为。……明清两朝最终实现中央监察机构与地方监察机构的统一。在中国古代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时期,由于国家幅员辽阔,在专制权力下,各级官吏滥用权力、贪污腐化的空间较大。为了维护皇权,历朝君主都非常重视专门监察机构的设置和运作,试图通过监察官员的纠察和弹劾,防止并打击官吏的贪腐和不法行为。

——摘编自朱福惠《国家监察体制之宪法史观察》

材料二 按照分权制衡理论,美国对行政权进行监督制约的主要方面是议会与司法机关的监督。但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传媒的发展,对行政权的监督制约的主要方面正逐步演进为民众的民主监督,即借助互联网和报纸、电视等传媒,用社会舆论对行政机关形成压力。……此外,近些年来,美国行政机关还逐步加强了自身的内部监督制约,如建立行政决策的成本效益分析制度、政府情报信息披露制度等。1978年,还根据《政府道德法》设立了政府道德署,直接向总统和国会负责,地位独立,其主要职责是制定行政部门雇员道德行为规范;审核和批准各行政部门制定的道德行为附则;监督行政部门官员公开和秘密的财产申报的执行情况;审核总统政治任命是否有经济方面的利益冲突。这些都对行政权起着重要的监督作用。

——摘编自宋欢欢《美国监督机制浅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行政监察机制的特点及形成的社会背景。(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中国古代监察体制相比,美国行政监督机制的不同之处,并谈谈你对古今中外监察机制的认识。(6分)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 就在清政府正式对日本宣战的同一天,明治天皇睦仁也针锋相对的颁布了宣战诏书,其中声称: 朝鲜乃帝国首先启发使就与列国为伍之独立国……帝国于是劝朝鲜以厘革其秕政,朝鲜虽已允诺,清国始终暗中百计妨碍……列派大兵于韩土,要击我舰于韩海,狂妄已极。 并称开战原因在于 使朝鲜永免祸乱 维持东洋全局之平和 等。日本在战争期间对国际舆论的拉拢和利用,甚至不惜使用金钱收买欺骗等卑劣的手段。但我几乎看遍了甲午战争期间所有《纽约时报》《泰晤士报》等大报媒介,没有看到一篇中国官方或者个人主动提供给美国公众阅读的资料。战争爆发伊始,很多西方媒体向中日两国同时提交了随军采访申请,然而与日本政府主动邀请记者随军采访不同,清政府在整个战争期间,不允许国内外记者随行采访。
当时许多西方媒体有关甲午战争的报道,被美化成了大和民族主导下的 文明之战 ,1894年8月12日出版的英国《每日新闻报》露骨地评论道: 中国和日本分别代表着封闭与开放两股势力,西方国家之间会更亲近日本。

——据张晓玮、张鹏《甲午战争爆发前夕的中日危机公关》等

根据材料,就中日两国在舆论宣传上的做法,取一个或几个信息,并加以简要分析。(10分)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有一个美国人就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对于美国这样具有多样性的国家,只有外部的各种挑战可以使它团结起来 苏联曾经是有用的敌人……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受到苏联挑战的艾森豪威尔、肯尼迪和约翰逊政府找到了帮助那些受压制者的 国家安全 的理由。

——齐世荣《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兴衰史》

二战后美苏两国几达半个世纪的 冷战 给美国国力发展以多方面的刺激。由于 冷战 这种疑似临战态势的不断持续,刺激了国防工业,从而 造就了美国尖端技术 。而更重要的是给了美国以拉拢资本主义同盟者的天赐良机。

——张宏毅《美国成为超级大国的原因及未来走向》

材料二 到60年代末,美国决策者认为传统的是非标准应该检讨。尼克松解释说: 今天, 主义 已经失去活力……我们的目标是要清除掉外交政策中所有敏感的、情绪化的东西。 基辛格也说,我们没有永久的敌人,我们将依据他们的行动,而不是意识形态来判别别的国家,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陶文钊《中美关系100年》

材料三 美国著名战略问题专家托马斯·巴尼特在《五角大楼的新地图——21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写道:在克林顿政府的第二个任期期间,我在五角大楼办公室的一面墙上发现了这样一则个人广告。

招聘敌人启事

成熟的北美超级大国寻求有敌意的合作者以进行军备竞赛、第三世界冲突和一般性对抗。候选者必须有足够威胁,以说服国会满足军事需要。具备核战能力者优先;但如果拥有重要生化武器资源,非核候选人也可考虑。请将求职信并舰艇和空军中队照片寄至:

美利坚合众国

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

五角大楼

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

——刘福明《中国梦》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冷战对美国产生了哪些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析美国调整与中国关系的原因。(4分)
(3)材料三表明了什么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4分)

29.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2分)
材料 从清朝建立到戊戌变法之前,清朝的中央军事机构有过微调,也有过改革的探索,但没有根本的变化。直到 清末新政 时期,中央军事机构改革才真正展开。中央军事机构各部门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将单一的兵部一化为三,形成了陆军部、海军部、军咨府三位一体的新的中央军事机构。各机构内部也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实现了中央军事机构对军队建设、管理和指挥能力的提高,并且对其后的中国军事机构改革、对中国的政局都有一定的影响。这一改革标志着中国军事近代化从 器物 领域扩展到 制度 领域,是从军队基层层面到国家中枢层面的一次升华。

——摘编自张麟《清末新政时期中央军事机构改革研究》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清末中央军事机构改革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清末中央军事机构改革的主要特点和意义。(6分)

30.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2分)
材料一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向国际联盟求助。国联派出的调查团于1932年10月提交了一份报告,提出这样一种解决办法:承认日本在 满洲 的特殊利益,将 满洲 变成在中国主权范围内但又在日本管辖下的自治国。1933年2月25日,国联正式通过了这份报告。但是第二个月日本就退出了国联。这是对国际联盟和旨在维护现状的整个外交结构的第一次沉重打击。日本毫不费力就获得了大片富饶的新领地,这对德国和意大利的修正主义领导人也起了作用——满洲事件引发了一连串的侵略并最终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从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贪欲所攫取之土地,亦务将日本驱逐出境。

——《开罗宣言》

(1)根据材料一,概括 满洲事件 的含义。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 满洲事件 的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开罗宣言》的历史意义。(6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