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系统
你好
请登录
|
注册
|
返回主站
我的组卷
在线测评
我的收藏
错题本
百万富翁
纠错 | 建议
6056.2018—2019学年度广东省东莞市高二第一学期第一次模拟测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广东省
试卷年份:2018年
题数:21
浏览数:1253
下载本试卷
全部加入试卷
一、单选题
1.
爵位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等级制度之一。先秦时期,爵位往往是政治权力的标志;秦以后的爵位不再具备行政职能,主要用来确定皇亲、功臣世袭的政治名位和经济权利。这一变化( )
A.导致了皇帝与官员矛盾的激化
B.表明宗法制已退出历史舞台
C.促使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分离
D.是适应新形势而调整的结果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2.
春秋初期发生过
“
周郑交质
”
,郑庄公姬寤生先把世子(继承人)送到周都城,周平王接着把太子送到了郑国居住,以证明双方互信。这反映出( )
A.周王对诸侯的控制力不足
B.嫡长子继承制度遭到破坏
C.同姓诸侯国恪守分封义务
D.周礼规范了贵族阶层道德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3.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在撰写本国史籍时,多称自己为
“
夏
”
或
“
中国
”
;同时还追溯它与夏商周各代王朝的过往关系。这反映了( )
A.华夏正统的意识
B.家国同构的理念
C.王权独尊的观念
D.国家统一的趋势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4.
“
继秦而起的汉皇帝更注重实际且更为谨慎,他先略微恢复一点分封制,然后再将其削弱到微不足道的地步。
”
文中的
“
削弱到微不足道的地步
”
指的是( )
A.采纳《削藩策》,平定七国之乱
B.推恩令使王国封地不断缩小
C.酎金夺爵使王、侯彻底不存在
D.郡县制地方长官直接由中央任命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5.
在中国古代,秦以后的许多王朝在立国之初,其官员主要来自于功臣,即所谓的
“
功臣政治
”
,其儿子也往往能占据高位,称作
“
功臣子政治
”
。这一现象( )
A.说明科举制度形同虚设
B.导致贵族政治得以恢复
C.影响国家治理模式转型
D.保障功臣后代世袭特权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6.
西汉以前,以室中西南隅为族中尊长所居,故皇(王)宫多设在都城西南隅,坐西(南)朝东为尊;东汉以后,天子定在都城南郊祭天,表明
“
承天
”
而治理天下,故皇宫位于都城正中央,以坐北朝南为尊。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宗法族群观念受到重视
B.统治疆域由东向南扩展
C.君臣政治关系得到强化
D.帝王宫殿模式基本定型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7.
南北朝时期,夷夏之辨尤为激烈,南北方政权都以中国正统自居,讥讽斥责对方为
“
夷狄
”
、
“
僭伪
”
,这一现象折射出当时南北方( )
A.分裂对立势难消除
B.对华夏文化的认同
C.经济发展趋于平衡
D.对社会安定的愿望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8.
平定
“
七国之乱
”
的功臣周亚夫,其子曾购买甲盾之类的葬器,以备老爹死后发丧用,被人告发。周亚夫因此而下狱,闭食自尽。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周亚夫的儿子愚昧迷信
B.监察制度不断完善
C.西汉严禁民间私藏武器
D.中央集权得到强化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9.
史载,唐太宗亲自翻阅当朝国史,认为玄武门诛李建成、李元吉事件语多微隐,命削去浮词,直书其事;房玄龄等史官把君王历来不阅的《起居注》修改为《今上实录》等,呈上太宗。此事主要反映了( )
A.君主参与的修史可信度更高
B.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C.避讳君主始终是修史的原则
D.朝廷注重提高史官地位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0.
宋朝时人说:
“
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
张载也说:
“
朝廷无世臣。且如公卿,一日崛起于贫贱之中,以至公相。
”
此现象表明,在宋代( )
A.社会变革助推社会阶层流动
B.贵族政治遭到了毁灭性打击
C.从政不问出身成为社会共识
D.科举制成为入仕的唯一途径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1.
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清政府对赴台湾的移民实行禁止携眷的政策。官员蓝鼎元建议:
“
欲赴台耕种者必带有眷口,方给照载渡,编甲安插。台民有家属在内地,愿搬取赴台完聚者,许县呈给照赴内地搬取,文武汛口不得留难。
”
雍正九年(1731年),清廷实行凭照携眷入台政策。清廷对台政策的变化( )
A.反映清廷全面解除了海禁政策
B.发挥台湾地区的海防前哨作用
C.有利于中央政权对台湾的管控
D.传播了中原地区先进生产方式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2.
清朝雍正帝创立秘密立储制度,由皇帝亲书立储谕旨一式两份,一份密封在锦匣内,安放于乾清宫
“
正大光明
”
匾后,另一份皇帝自己保存。不再公开立皇太子,直到自己驾崩之后,由谁来继承皇位才真相大白。雍正就是用这种新的制度选立了乾隆皇帝。这一制度创立反映了( )
A.传统宗法观念的彻底瓦解
B.贵族政治发展到了新阶段
C.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完善
D.专制皇权得到进一步强化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3.
雍正帝在《大义觉迷录》中说道:
“
本朝之为满洲,犹中国之有籍贯。舜为东夷之人,文王为西夷之人,曾何损于圣德乎!
”
材料可以反映( )
A.满洲文明源自先秦时的中原
B.清初依然存在文化冲突
C.儒家仁政思想惠及大江南北
D.民族认同成为朝野共识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4.
《新唐书》记载:
“
后(武则天)欲以武三思为太子……二人(狄仁杰与王方庆)同辞对曰:……姑侄与母子孰亲?陛下立庐陵王(武则天儿子李显),则千秋万岁后常享宗庙;三思立,庙不祔(新死者附祭于先祖)姑。后感悟,即日遣徐彦伯迎庐陵王于房州。
”
由此看出,促使武则天
“
感悟
”
的历史因素是( )
A.宗法制
B.封建等级制
C.分封制
D.君主集权制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5.
史载,希腊某城邦在一次战役中失败,公民死伤众多,消息传到国内,战死者的父母对于公众必须笑容满面,庆幸其他人的子女生还,而已知其子幸免于难即将相见者,则必须哭泣,为其他人失去儿子而悲伤。这反映出在希腊( )
A.不重视维护公民的生存权利
B.城邦至上观念影响个人行为
C.摆脱了纲常伦理观念的影响
D.社会各阶层间矛盾日趋缓和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6.
古代雅典法律明确规定,公民必须到公民大会投票;任何公民不能拒绝担任官员;发生政治争论时,公民不得中立,必须追随一派,反对一派,否则将予以严惩。这一规定( )
A.体现了轮番而治的原则
B.限制了雅典人的生活自由
C.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以法律形式规范公民参政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7.
古希腊雅典城邦的十将军之一修昔底德曾如此评论雅典公民:
“
你们是悦耳言辞的俘虏,就像是坐在演说家脚下的听众,而不像一个讨论国事的议会。
”
这表明当时雅典( )
A.民主政治由演说家主宰
B.公民大会不具有议会性质
C.政治野心家放纵不受控制
D.民主政治带有非理性一面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8.
古罗马某一时期的法律规定,口头契约必须采用统一的一问一答的形式,即债权人问:
“
你保证……”债务人须回答:
“
我允诺……”,不采取此种形式的任何协议都得不到法律的保护。这体现了该时期的法律( )
A.根本上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
B.注重形式和程序,缺乏灵活与变通
C.深刻折射帝国扩张中的困境
D.注重维护私有财产的神圣不可侵犯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9.
罗马法中最为完备的是它的私法部分,其中关于妇女的立法主要集中在监护、婚姻和财产继承上,对后世各国有关妇女地位的立法产生了深远影响。这说明罗马法( )
A.以保护妇女合法权益为出发点
B.充分体现了法律的公平正义性
C.已经兼顾社会各个群体的利益
D.对妇女法律问题做了有益探索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20.
17世纪,荷兰法院普遍使用查士丁尼法以补充当地法律的不足。1836年,荷兰制定自己的民法典,从而有了罗马荷兰法的典型形式。借鉴罗马法的原则和制度在近代欧洲已经成为普遍现象。材料表明( )
A.罗马法精神在近代被赋予了新意
B.荷兰是发展罗马法最典型国家
C.欧洲近代沿用了罗马法法权理论
D.罗马法维护新兴资产阶级利益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二、材料阅读
21.
阅读下列材料:(15分)
材料
清初为便于统治明代故土,仍沿用明制承宣布政使司,仅改北直隶为直隶,南直隶为江南承宣布政使司,即废除了南京为留都的地位。康熙初,改布政使司为省,因认为全国区划为十五省,其制过大,所以分湖广省为湖南、湖北两省,分江南省为江苏、安徽两省,分陕西省为陕西、甘肃两省,汉地被析为十八省。在边疆,清朝施行与内地不同的行政区划制度,乃由中央设辖区,委派重臣,如在东北地区设奉天(盛京)、吉林、黑龙江及在外蒙古设乌里雅苏台、在新疆设伊犁5个将军辖区,但伊犁将军一直待在中原,在西藏、西宁设办事大臣辖区,蒙古则采取其民族的盟旗制,连同内地18省,全国共为26个政区,为中国现代省的政区划分奠定了基础。清代省以下的各级行政区划单位基本上是沿用明制,省下辖府和直隶州,府下领散州和县。
——白寿彝《中国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清代行政区划设置的特点。(9分)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代行政区划的历史影响。(6分)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