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84.2019届北京市朝阳区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北京市 试卷年份:2018年 题数:35 浏览数:1744

一、单选题

1.

在北京通州发现的千余座古墓中,79%是战国至汉代的。在胡各庄村发掘了62座战国晚期至西汉瓮棺葬,排列有序,组合多样。在后北营村出土的骨质算筹多达26支,是古人计数的工具;还出土了一种南方人用得居多的布币。这些考古发现,有助于研究(  )
①瓮棺葬在东北亚地区的传播路线   ②战国至汉代的早期数学计算工具   ③当时南方与北方文化交流的状况   ④京杭运河开通后通州的城市特色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

有学者指出: 把全社会激励体系向农战聚焦,通过建立明确的以战争和耕织为取向的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掘、调动了全社会的潜力。 能够支撑这一论述的是(  )

A.周王 授土 授民 B.秦国的商鞅变法C.汉武帝实行 推恩令 D.北魏孝文帝改革

3.

据汉简记载,按照规定,酒泉郡沙头县县长出行,随从需自备食物,县长夫人的饭钱则要自理。这体现了(  )

A.封国制度的实施B.行政管理的细密C.察举制度的完善D.刺史制度的建立

4.

据下列图像可知,当时(  )

A.酿酒业和画像砖制造形成规模B.普遍使用稻麦酿酒C.政府垄断了酿酒业的生产销售D.酿酒工艺十分高超

5.

学者向达说: 李唐不唯政制多袭前代之旧,一切文物亦复不间华夷,兼收并蓄。当时的长安几乎为一国际都会,各种人民,各种宗教,无不可于长安得之。于是,长安胡化盛极一时,此种胡化大率为西域之好:服饰、饮食、乐舞、绘画,竞事纷泊;其及社会各方面,隐约皆有所化,好之者盖不仅帝王及一二贵戚达官已也。 这反映出当时(  )
①唐承隋制,发展创新   ②仿照士族,崇尚奢靡   ③民族交融,中外交流   ④开明开放,兼收并蓄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6.

隋唐时期,绘画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宗教画生活气息浓厚,人物画注重表现人的形态,山水、花鸟也成为绘画主题。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 (  )

7.

王安石担任鄞县知县时,为使经济状况不佳的中下等级的民户能及时耕种收获,在青黄不接的春季,把县府粮仓中的存粮借贷给他们,约定到秋收后,加纳少量利息偿还,免遭豪强兼并之家的重利盘剥。这一做法到王安石变法时演化为(  )

A.青苗法B.市易法C.免役法D.均输法

8.

宋代有大量农户脱离单纯的粮食生产,各地出现了许多以种植经济作物为生的菜园户、更大程度上面向市场。据此得出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作物种植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②广泛种植高产作物玉米和烟草   ③经济重心南移趋势基本完成   ④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得到提高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9.

明成祖设立内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随着内阁地位的上升,阁臣可以帮助皇帝起草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称为 票拟 。宣德时期,经过内书堂训练,代替皇帝 批红 的司礼监秉笔太监也应运而生,从而形成了内阁与司礼监共理朝政的格局。这一现象表明(  )

A.君主权力日渐衰落B.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变化C.宦官掌握决策权力D.内阁完全丧失议政功能

10.

据《明史·食货志》描述,明朝初年,以江南苏、松、嘉、湖为中心的丝棉纺织业;以南京和福建、广东沿海地区为领先的造船业;分布于两淮、两浙、长芦、山东、广东、四川、云南等地的制盐业;福建、浙江、陕西、云南诸省的银矿业;江西、湖广、广东、陕西、山西以及河南、四川的铁冶业等都已具有规模,盛极一时。上述材料可以佐证,当时(  )

A.工业生产结构呈现出区域性B.出现了新的手工业经营形式C.政府改变了重农抑商的政策D.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

11.

明初,刘基诗作《野田黄雀行》: 农夫力田望秋至,沐雨梳风尽劳瘁。王租未了私债多,况复尔辈频经过 ;《畦桑词》中有 君不见古人树桑在墙下,五十衣帛无冻者。今日路旁桑满畦,茅屋苦寒中夜啼 。与此创作风格最为相似的是(  )

A.屈原B.李白C.杜甫D.苏轼

12.

康熙二十三年(1684 年)在台湾设置一府三县,隶属福建省;又设台湾巡道一员、总兵官一员、副将二员、兵八千,设澎湖副将一员、兵两千镇守。这些措施(  )
①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   ②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和发展   ③密切了台湾同祖国大陆的联系   ④抵御了倭寇对闽台的骚扰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3.

道光十三年(1833 年),英王任命律劳卑为贸易监督,代表英国政府综理各商对华贸易。律劳卑于道光十四年农历六月抵澳门,乘军舰直抵黄埔内港,又改乘商船不经通报和允许直抵广州。这一行为表明(  )

A.中英已经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B.英国无视中国主权侵入中国海域C.英国强迫中国市场对英国开放D.英国获得了在华自由航行的权力

14.

五口通商后,受雇于外国商行,为其在华推销商品和收购原料奔走的中国人被称为买办。早期活跃于上海的买办, 半皆粤人为之 。这一现象表明当时(  )

A.外贸重心由广州转向上海B.买办大量投资于近代企业C.社会的阶级结构发生质变D.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化发展

15.

太平天国运动是近代中国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代表了近代中国人民对寻求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这场运动(  )
①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②引起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   ③促进新的阶级力量的形成   ④造成东南地区与中央的分离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

16.

洋务派在举办军事工业和编练新式军队的过程中,遇到资金来源、原材料供应及交通运输等诸多困难。为解决这些困难,洋务派(  )

A.鼓励民间投资设厂B.着力创办民用工业C.大力引进外国资本D.宣传倡导使用国货

17.

《马关条约》规定: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 此后在中英、中美通商行船续约中亦作了规定。诸如此类的规定(  )

A.使中国开始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属于主权国家间正常的经济往来C.反映了清政府与列强共同的利益诉求D.体现了殖民侵略之下的资本输出

18.

同治(1861~1875)以后,有关考察外国史地的撰述逐渐增多,如王韬的《法国志略》和《普法战纪》、黄遵宪的《日本国志》、薛福成的《续瀛环志略》、徐建寅的《德国合盟纪事》等。这些著述(  )

A.反映了向西方学习新思潮的萌发B.拓展了国人对西方的认知C.构建了 中体西用 的话语体系D.促进了社会进化论的传播

19.

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末维新变法运动时被大量秘密印发、传播。这反映出该书(  )

A.从根本上否定了传统的伦理纲常B.融合了西方启蒙运动的民主思想C.抨击君主专制符合现实政治需要D.顺应了挽救民族危亡的革命潮流

20.

秦绶章于1896年上奏光绪帝,建议书院的史学要附以时务,掌故之学要附以洋务、条约和税务,舆地之学要附以测量和图绘,算学要附以格致和制造,译学要附以外国语言文字。该奏议被朝廷采纳,颁行各省。这反映出当时(  )

A.政府废除了传统经学课程B.传统学科被赋予新教学内容C.清末新政从教育改革入手D.宣传民主科学成为时代潮流

21.

有学者说: 20世纪初年努力于资产阶级革命的先进人物,就已经表现出追求资本主义,同时又向往比西方资本主义更合理的社会制度这样一种矛盾。 其代表人物(  )

A.主张中体西用,实行君主立宪B.要求变法图强,推动社会进化C.追求民族自强,关注民生问题D.剖析中国国情,主张工农割据

22.

据《欧战前后农商部注册工业公司年别表》,战前注册的工业公司,共计146个,资本总额41148205元;而自1914 年8月至 1920 年,新注册的公司就有 272个,资本额为117434500 元。所涉及的行业众多,尤以纺织业和面粉业这两个关系民众衣食的行业发展得最快。这表明了(  )

A.清末新政促进产业兴旺B.民族工业获得发展间隙C.日美加紧向华输出资本D.国民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23.

1924年7月到1926年9月,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共开办六届,开设了包括《三民主义》《帝国主义侵华简史》《农民运动之理论》《中国农业情形及改良方法》《中国工人运动及工人状况》等20多门课程,培养了大批人才。这一现象(  )

A.体现了三民主义对辛亥革命的指导作用B.推动农村革命形势高涨支持了国民革命C.标志着土地革命时期井冈山道路的开辟D.反映了敌后抗日根据地在南方广泛建立

24.

妇女,赶快要觉醒。汇入工农兵,参加闹革命。争自由,谋解放,还得靠自身,团体要结紧,万众一条心。推翻旧礼教,废除包办婚,自由恋爱,男女平等,建立新家庭。 这首歌谣(  )

A.体现了戊戌变法女权运动的影响B.表现了辛亥革命移风易俗的成果C.折射了五四运动青年觉醒的进步D.反映了苏区社会革命动员的成就

25.


上述宣言 (  ) 

A.反映了八七会议后党的政策的转变B.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C.推动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正式形成D.表明了党谋求民主和平统一的愿望

26.

关于下图的解读,正确的是(  )  
①革命根据地成为坚强的红色堡垒   ②中共军队在敌后拓展并获得了巨大空间   ③中共军队坚持独立自主的游击战   ④奠定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军事基础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27.

1953 年,农民净货币收入比1949 年增长123.6%,每人平均净货币收入增长111.4%。农民的购买力,1953 年比 1949 年增长111%,平均每户消费品购买力增长一倍。1953 年同 1950 年相比,农民留用粮食增长 2%,其中生活用粮食增长 8.6%。这反映出(  )

A.工农业落后局面已经初步改变B.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C.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D.人民公社体制基本确立

28.

建筑师张镈回忆: 在东、西长安街干道红线宽度上,苏联专家组长认为宽100米已到极限。但市委领导根据国情、市情坚持必须作到120米宽的红线。中设一块板的路面宽50 米,两侧各留35米便道。 这反映出当时的城市建设(  )

A.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B.基本否定了苏联城市建设的经验C.借鉴苏联经验与结合实际相统一D.反映了人民要求改善民生的呼声

29.

1962年下半年到 1965年,国民经济稳步增长,接近并超过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水平。这反映出当时(  )

A.国民经济调整取得了显著成效B.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全面铺开C.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成就巨大D.中西部地区的开发实现突破

30.

1978年9月,国务院全国计划会议提出:把注意力转到生产斗争和技术革命上来;把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转到按照经济规律办事的科学管理的轨道上来 ;从闭关自守或半闭关自守状态转到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利用国外资金,大胆进入国际市场的政策上来。这次会议(  )

A.结束了以阶级斗争为中心的纲领B.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型C.吹响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号角D.旨在落实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精神

31.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打开了新的局面,迎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二次建交高潮。其突出表现是(  )
①与印度、缅甸等国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美利坚合众国关系实现正常化
④促成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立促进地区和平与稳定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32.

1995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技进步的决定》提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明确了科技工作 面向,依靠,攀高峰 的方针。在此指导下,我国(  )

A.拥有了导弹和原子弹结合的战略武器B.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C.诞生了第一台巨型计算机 银河—Ⅰ”D.自行研制的 神舟 五号发射成功

二、材料阅读

33.

儒家思想在不同时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体现出不同的时代特点。(24分)
材料一 西周宗族制度,到东周时期发生了比较剧烈的破坏。东周大小宗族间展开了长期的兼并战争,许多国家和采邑灭亡了,原来的经济基础变化了。在战争中某些统治者继承西周敬天保民思想,对祀与戎有了新的认识。东周在西周的文化基础上表现出伟大的创造性,产生了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郑国子产创法家,齐国孙武创兵家,鲁国孔丘创儒家,宋大夫墨翟创墨家,诸子百家的多家学派在东周后半期都创始了。

——摘编自范文澜《中国通史》

(1)概括 百家争鸣 局面形成的历史背景,并简述其影响。(10分)
材料二 汉武帝时期,儒学确立了独尊地位,呈现繁盛之势。魏晋南北朝时,中国本土宗教道教在民间广为传播,外来宗教佛教在中国盛行,儒学自身也开始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隋朝时期,儒学家提出儒、佛、道 三教合归儒 ,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奉老子为祖先,道教最受尊崇。面对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儒学的正统地位也受到挑战,唐中期的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教的观点,巩固儒学主流思想的统治地位。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2)说明从汉至唐儒学地位的变化。(4分)
材料三 中国思想的演进,正如韩愈、张载所指出,如果儒家将《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融合为一体,就可以 发育万物,峻极于天 。这一理论工程,经过韩愈、张载等思想家的运送木石,到周敦颐、二程(程颢、程颐)和朱熹,由他们设计建筑,就有了宋代理学大厦的创建。这是佛教与中土文化以及儒、道的高层次融合。这一融合的完成在宋代,不是偶然的。宋代经济、文化、科学相当发达。有学者统计,宋代士人在全部人口中占有一定比例,通过科举而做官的不少。书院发达。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3)分析宋代理学产生的背景及特点。(10分)

34.

近代企业的兴衰蕴含了现代化的诸多启示。(14分)
材料 时任陕甘总督的左宗棠认为甘肃有毛织品的原料,自1876年筹划在兰州创办织呢局。当时有人提议将工厂设在汉口,交通方便,可把原料运至汉口,便于销售。而左宗棠认为自己管辖甘肃,有责任开发该省的财源。因此投资银20 万两,与上海德商泰来洋行商定购买全套设备。这些设备于1879年2月从上海运至汉口转用民船运到龙驹寨,再用人力及牲口运至兰州,到1880年5月全部运齐。兰州织呢局于1880年9月开工。由于对当地的原料了解不足,织呢局所购机器适用以细软羊毛为宜,为此用大批人力从兰州附近所产粗毛中拣取细毛,浪费很大。兰州地区水源不足,水中含盐量高,影响呢料的漂染质量;织呢局一切技术及业务管理均操于德国人。工人多是兵勇,只关兵饷,生产效率很低。至1881年初,织呢局的设备利用率不超过1/3。截至1882年8月,织呢局共生产粗细呢绒1500 余匹;且产品成本高,当地没有购买力,卖至外省又因交通困难,运费较贵,没有市场竞争力。1883年织呢局锅炉爆炸,终于停工歇业。

——摘编自吴迪《中国纺织工业历史上最早的印记》

(1)指出左宗棠兴办兰州机器织呢局的目的,概括兰州机器织呢局的特点。(6分)
(2)分析兰州机器织呢局衰落的原因。(8分)

35.

新中国成立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开启了新的征程。(14分)
材料一 毛泽东于1949年1月在关于时局的声明中将 废除伪宪法 废除伪法统 作为和平谈判的重要条件之一。1949年9月通过的《共同纲领》规定: 废除国民党反动政府一切压迫人民的法律、法令和司法制度,制定保护人民的法律、法令,建立人民司法制度。 刘少奇多次强调,党的决议,只有经过人民政府的法定机关的宣布,才能具有法律上的效力;要牢固树立守法意识,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为了 以人民的新法律作依据 执政,制订了具有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和1954年宪法。依据宪法又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国务院组织法》《人民法院组织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委员会组织法》等一批基本法律和重要法令。

——摘编自孙泽学、汪茜《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依法执政述论》

材料二 1979年以来,我国的法制建设逐步走上平稳化、正规化,八二宪法及其四个修正案是我国国家最高政治生活的圭臬。立足于改革开放,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满足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需要的民商经济法律制度,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为代表,在30年时间内,我国先后颁布了两部刑法典,同时又对刑事诉讼法进行了修改,这同样是针对改革开放之后出现的新情况而进行的适时立法。至1990年代中期,党的十五大提出了 依法治国 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将 依法治国 写入宪法。

——摘编自张晋藩《法治的脚步:回顾新中国法制60年》

(1)根据材料一,概述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实践。(4分)
(2)回顾新中国民主法制建设的历程并谈谈你的认识。(10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