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3.2018—2019学年度河南省洛阳市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河南省 试卷年份:2018年 题数:35 浏览数:755

一、单选题

1.

圣人为政一国,一国可倍也;大之为政天下,天下可倍也。其倍之,非外取地也,因其国家去其无用之费,足以倍之。 材料体现了(  )

A.为政以德 的儒家思想B.崇尚节俭的墨家思想C.专制集权的法家思想D.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

2.

韩非子说: 故明主之蓄臣,臣不得越官而有功,不得陈言而不当。越官则死,不当则罪。 这一思想(  )

A.适应了当时君主需求B.强调严刑峻法必要性C.体现了依法治国理念D.说明因时而变的重要

3.

董仲舒 构建了国家与家族之间的纵向顺从关系,同时将忠孝引入政治领域,使君臣关系不仅披上了天地之道的外衣,还使宗法等级制度拥有了天经地义的人性色彩 。下列能够体现这一主张的观点是(  )

A.三纲五常B.独尊儒术C.天人感应D.限田薄敛

4.

西汉武帝时除在中央设立太学外,还在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西汉地方教育系统的初步建立(  )

A.使教育被儒学所垄断B.彻底改变了原有的选官制度C.以教授四书五经为主D.推动了儒学在民间广泛传播

5.

宋代绘画深受理学思想影响。李公麟画马,对名马细心观察、研究,直至有人疑其取走了马之魂魄;文同画竹,于竹林之间,朝夕游走;曾云巢善画草虫,自少时便取草虫,笼而观之,穷昼夜不厌。这段材料蕴含的理学思想是(  )

A.经世致用 B.格物致知 C.发明本心 D.知行合一

6.

在他看来,商人、田夫等皆可为圣为贤,贤功夫从庙堂走向市井、村落提出 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材料中的 是(  )

A.孟子B.朱熹C.董仲舒D.王阳明

7.

在李贽眼里,无论是君主还是圣人,都 既不能高飞远举 ,也常怀 势利之心 因此他告诚人们 勿高视一切圣人也 。这表明李贽(  )

A.否定 君权神授 B.反对君主专制C.主张人民主权D.反对崇拜权威

8.

朱熹认为 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 黄宗羲认为 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他们意在(  )

A.提倡节俭思想B.批判君主专制C.主张依法治国D.强调民本思想

9.

普罗泰格拉的思想 含有主观唯心主义成分。他看到了不同人的感觉有对立和差异,触及到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表现了人类认识的深入 。这里 人类认识的深入 是指(  )

A.由感性思维到理性思维B.重视人的意志而否定神C.明确人的法律道德规范D.创建严密逻辑论证体系

10.

亚里士多德曾说道: 人生最终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 凡善于考虑的人,一定是能根据其思考而追求可以通过行动取得最有益于人类东西的人。 这表明他(  )

A.强调人独立的理性思考B.使哲学成为一门研究 的学问C.思想中含有进化论成分D.强调以科学调查方式研究人类社会

11.

梁启超说: 欧洲之所以有今日,皆由十四五世纪时,古学复兴,脱教会之樊篱,一洗思想界之奴性,其进步乃沛乎莫能御。 梁启超意在强调(  )

A.文艺复兴打破了中世纪神学的桎梏B.启蒙运动构建新社会的蓝图C.智者学派促使人们具有了自主意识D.宗教改革挑战了教皇的权威

12.

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指出: 告解圣事的中心是悔改,而不是向神父认罪;肉身的苦修和禁欲,若无内心的忏悔便毫无用处;靠积累功德赎罪也无益,只有基督的功德才能有助于罪。 这表明马丁·路德主张(  )

A.圣经至上B.简化宗教仪式C.因信称义D.建立国家教会

13.

这些哲人受被牛顿证实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他们相信不仅存在着控制物质世界的自然法则,也存在着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理性被用来检验一切事物——所有的人、所有的制度、所有的传统。 材料说明启蒙思想家(  )

A.摆脱了宗教思想的影响B.受到了自然科学发展的启示C.融合了自然与社会法则D.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14.

卢棱认为,社会契约 以道德的和法律的平等来代替自然所造成的人与人之间的身体上的不平等;从而,人们尽可以在力量和才智上不平等,但是由于约定并且根据权利,他们却是人人平等的 。据此可知,(  )

A.得到了人们一致推崇认可B.消弭了自然的不平等C.有助于人们追求自由平等D.具有明显反专制色彩

15.

下面是 字写法的发展图,促进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书写材料发生变化B.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C.书法艺术不断发展D.文字书写工具的不同

16.

下表是《我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科技类名录项目(部分)》,该表说明中国古代科技(  ) 

遗产项名称

批准时间

传统桑蚕织技艺

200910

宣纸传统制作技艺

200910

雕版印刷技艺

200910

中国针灸

201011

中国珠算

201312

二十四节气

201611

A.具有注重实用性的特点B.侧重继承与创新的结合C.建立了完整的理论体系D.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17.

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盛誉元杂剧: 元自文章上言之,优足以当一代之文学。又以其自然故,故能写当时政治及社会之情状,足以供史家论世之资者不少。 王国维肯定元杂剧的主要是因为它(  )

A.反映时人的思想观念和世态民风B.真实记载了元朝政治黑暗的历史C.体现元朝社会各阶层的政治主张D.是元朝商品经济繁荣发展的产物

18.

明清之际,我国文学成就斐然,涌现出大量追求个性解放的名作,如《牡丹亭》、《喻世明言》、《西游记》、《红楼梦》等。这些著作的大量出现(  )

A.说明追求个性解放已成为一种潮流B.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文化倾向C.体现了专制下思想解放的理想诉求D.与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相同

19.

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时代。 下列文化艺术成就能够彰显这一时代特征的是(  )

A.戏曲B.文人画C.小说D.书法

20.

唐朝吴道子在创作宗教画时总是按照生活的逻辑,自由地对宗教人物做现实的加工。在《送子天王图》中,将武将的脸型与唐代武士俑的面貌画的完全一致,在千福寺壁画中,他把菩萨画成自己的样子。这表明吴道子的宗教画(  )

A.吸收融合外来的绘画方式B.借鉴民间风俗画表现手段C.具有反映现实的写实风格D.呈现浓郁的世俗化的倾向

21.

京剧的形成是有清以来最为重要的文化现象。清代戏曲一方面是各种声腔纷纷兴起,互相争胜;另一方面又彼此交流,实行新的综合。没有新的综合,就不会有曲调丰富、艺术表现力强大的大型新剧种的出现。 材料反映出京剧(  )

A.已成为 百戏之祖 B.经多种艺术融合而形成C.是古代戏曲的巅峰D.是古代戏剧成熟的标志

22.

“(它)是经典力学的第一部经典著作,也是人类掌握的第一个完整的科学的宇宙论和科学理论体系,其影响所及遍布经典自然科学的所有领域。 这里的 指的是(  )

A.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取得革命性进步B.用数学方法精确描述了宇宙运行规律
C.说明生物物种是由简单的物种发展演化而来的D.深刻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23.

爱因斯坦曾言: 在我之前,人们都认为,如果把所有的东西都从宇宙中拿走,那剩下的就是时间和空间,我却证明,如果把所有的东西都拿走了,什么都剩不下。 这说明爱因斯坦的理论(  )

A.为工业革命迅速开展提供理论基础B.否定自然界无跳跃的原则C.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D.证实了时空可以单独变化

24.

有学者在评价一项科学成就时指出:它使人对自己的认识以及对世界的认识发生了一次类似牛顿力学定律出现时所带来的划时代变化。这项成就应该是(  )

A.伽利略的 自由落体定律 B.达尔文的 生物进化论 C.普朗克的 量子假说 D.施莱登的 植物细胞学说

25.

1830年,英国正式启用第一条商业铁路,十年后公布火车时刻表。因为火车比马车快太多,所以各地时间的微小差异就造成了巨大困扰。1880年,英国首次立法规定全国的时刻表都须以格林尼治时间为准,这就要求人们依据人工的时钟而非依据当地日升日落周期来过生活。这段材料重在说明(  )

A.工业革命带来社会生活的变化B.技术发展对人类生活有所制约C.时间的精确成为日常生活的必要D.统一的时间有利于国家管理

26.

贝尔纳在《历史上的科学》中提到: 从法拉第发现后到爱迪生的应用,中间隔了五十年,并非由于科学或技术的滞后,而主要是由于经济的和社会的原因。十九世纪中叶还无法可以使得有组织地利用科学的意图达到能生利的阶段。 贝尔纳旨在说明(  )

A.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长B.电力技术发展所需的条件是逐步形成的C.科学理论的突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D.法拉第的发现源于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

27.

下表是不同时期的部分经济要素变动表。由此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时间

经济要素的变动

公元前4世纪

小农经济的逐步形成

18世纪末

工厂出现

19世纪末

集团公司日益增多

20世纪中叶

自动控制系统问世

A.科技进步推动生产组织形式创新B.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C.劳动工具革新改变经济调控机制D.经济管理体制发生根本变革

28.

咸丰十年(1860年),曾国藩上书皇帝说: 自古外夷之助中国,成功之后,每多意外要求。驭夷之道,贵识夷情。目前资夷力以助剿济运,得纾一时之忧;将来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 。由此可知曾国藩(  )

A.继承了 师夷制夷 思想B.认为应全面向西方学习C.强烈的 天朝上国 思想D.主张 中体西用 思想

29.

1896年8月梁启超等人在上海创办《时务报》;1897年冬天,严复在天津创办《国闻报》;1898年2月,谭嗣同、唐才常等人在湖南成立了南学会,创办《湘报》。维新派创办这些报刊(  )

A.意在利用报刊启迪民众思想B.动摇了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C.推动了清政府进行新政改革D.使用白话文,受到民众欢迎

30.

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提出要打倒 文以载道 代圣贤立言 的旧文学,实现文学的 革故更新 ,而不是 朝代更迭 国民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用文言文,改用白话国语 。据此分析,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提出 文学革命 的目的是(  )

A.促进文化和教育的普及B.彻底变革社会制度,实现民主共和C.提高国民的文化素养D.推动思想领域的反封建斗争

31.

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生程俊英曾说:“《新青年》等 刊物,成为我级必不可少的读物。有的同学把《新青年》从第一期读到最后一期,这使我级文风一变,再也不写堆砌辞藻、空疏无物之古文了 据此,程俊英强调《新青年》(  )

A.改变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风格B.激励了广大民众挑战封建文化C.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D.有利于唤醒青年接受新文学

32.

以往搞革命的人,眼睛总是看着上层的军官、政客、议员,以为这些人掌握着权力,千方百计运动这些人来赞助革命 ,如今 上层的社会力量显得何等的微不足道。在人民群众中所蕴藏的力量一旦得到解放,那才真正是惊天动地、无坚不摧的。 中国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识上的这种转变,推动了(  )

A.新文化运动的蓬勃兴起B.五四运动的爆发C.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D.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二、材料阅读

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材料一 与先秦儒学相比,经过董仲舒改造后的汉代儒学,有明显的不同:就学术内涵而言,汉儒把阴阳五行之学,纳入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就与当政者的关系而言,先秦儒学批判暴政而致力于建立理想化的社会政治秩序,汉儒则遇而求其次,转变为承认现实社会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包括承认皇帝凌驾于天下臣民之上的专制地位。

——摘自刘宗绪主编《历史学科专题讲座》

材料二 明清之交,国破家亡。顾炎武、黄宗羲痛心之余,对中国的文化,包括政治制度与思想方式,均有深刻的检讨。其破陈立新的精神对嘉靖、万历以来的文化风气有传承,但也有批判;这种精神,堪称中国近古以来的一段启蒙精神。如果没有清廷严酷的威权压制,斩断了这样的反思检讨与创新尝试,中国文化后来的演变,或未必再有三百年的僵化。

——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

材料三 康有为从公羊学的立场重新诠释儒家经典,建立一个内容广博的儒学思想体系,以便为变法维新寻找理论支持。在光绪二十七年到光绪二十八年间(1901-1902),康有为完成了五部重要儒家经典(《礼运注》《孟子微》《中庸注》《大学注》和《论语注》)的注释,这些注解的特点是结合三世进化说和西方的宪政民主来诠释儒家的社会政治思想,进而评判历史上从汉代到宋明的儒家学派。他在这些注解中认为儒学非但不与近代宪政民主制度相矛盾,反而可以成为后者的重要思想资源。

——摘编自赵法生《国教之争与康有为复兴儒学运动的失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新儒学对先秦儒学发展的主要表现。(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之际儒家新思想的特点,并简述你对明清之际儒家新思想的认识。(10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注解儒家经典的特点并分析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6分)

3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科学研究应当具有人文向度, 不论科学变得多么抽象,它的起源和发展过程本质上都是同人道有关的。每一项科学成果都是博爱的成果,都是人类德性的证据 。在科技与人文的有机互动中,人类认识与改造自然、认识与改造自我的实践活动不断向前推进,人类文明不断发展。一方面,科技创新为人文精神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质条件和现实支撑,使人文精神的现实展开与不断升华成为可能;另一方面,人文精神对科技创新同样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摘自《求是》杂志《科技创新的人文要义》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 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 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3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宋应星(1587~约1666年)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45岁以后,面对明末农民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 致富 之术。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 天工人其代之 开物成务 之义,正如宋应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 是书与科举动名毫无关系 ,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也不屑一顾。但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这部书被誉为 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 ,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

——摘编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

材料二 迈克尔·法拉第(1791年~1867年),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1831年10月17日,他首次发现电磁感应规象,被称为 电学之父 。法拉第的代表作是《电学实验研究》,全书共分三卷,分别讨论了电磁感应现象,表述了电磁感应定律;讨论了电解问题,确立了电解定律,研究了用各种不同方法产生的电是否有同一本质的问题。法拉第关于电的理论研究,推动人类社会迅速进入 电气时代

——摘编自陈远等主编《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自然与科学技术》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法拉第两人科学著作的特点。(8分)
(2)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人著作形成不同特点的原因,并指出其共同价值。(10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