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19.2018—2019学年度福建省长汀、连城一中等六校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联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福建省 试卷年份:2018年 题数:33 浏览数:475

一、单选题

1.

周王朝实行了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的分封制度,使周王同姓、母弟和异姓功臣于各要冲地区建立了封国。该制度(  )

A.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B.消除了地方对中央的威胁C.有利于巩固西周统治D.使贵族政治影响周边民族

2.

王国维认为,商代的权力继承 以弟及为主,而以子继辅之,无弟然后传子 ,结果造成 商王中丁以后九世之乱 。西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完善了(  )

A.禅让制B.皇帝制C.分封制D.宗法制

3.

有学者认为,秦朝的郡县政府具有中央性,中央指挥郡县如 运诸掌然 。以下说法符合材料原意的是(  )

A.郡县机构仿照秦代中央官制设置B.郡县制始终适应封建国家治理需要C.郡县制使中央得以垂直管理地方D.郡县制彻底根除了地方割据的隐患

4.

秦汉时期,当皇帝难以决断军国大事时,便召集群臣,商谈解决方案,并由丞相领衔上奏,供皇帝做出决策,这被称为朝议制度。朝议制度(  )

A.说明国家大事由群臣决议B.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C.体现了权力的制约与平衡D.有利于决策做到集思广益

5.

科举制是古代中国重要选官制度。下列对科举制的评述,正确的是(  )

A.孝廉和贤良是科举制的主要考察科目B.依据中正官对不同人才所定品级授官C.适应了隋唐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D.根据家族血缘关系确定各级官员任命

6.

中国古代王朝为加强对封建官僚的监督,建立了相对独立于行政系统的监察系统,在中央和地方均设置监察官。下列负有监察职能的官职是(  )

A.御史大夫、刺史B.三司使、刺史C.监御史、枢密使D.御史大夫、节度使

7.

唐代宗时官员王锷通过贿赂企图兼任宰相。皇帝同意了王锷的请求,并下诏 锷可兼宰相 。时任给事中的李藩行使职权,驳回诏书。由此推断,给事中隶属于(  )

A.门下省B.中书省C.御史台D.尚书省

8.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中国元史学会会长李治安先生说: 行省演化为地方最高官府,只是言其性质的基本方面 即使上述演化完成以后,行省仍长期保留着朝廷派出机构的某些原有性质……并非纯粹的地方官府 。这表明(  )

A.行省具有二元化特点B.行省是临时性机构C.行省不是地方政府D.行省与郡县无异

9.

钱穆先生指出,明朝历史上,内阁大学士的品级始终没有超过正五品,因而 其官仍以尚书(正一品)为重 ,其署衙必曰: 某部尚书兼某殿阁大学士 。这是因为(  )

A.朝野普遍认为阁臣头衔无足轻重B.六部尚书掌握朝廷的实际决策权C.明内阁不是法定的权力中枢机构D.明朝六部尚书逐渐沦为内阁属官

10.

清代军机处有官无吏,因此其洒扫庭院、勤杂送水等工作皆由15岁以下不识字的儿童充任。这说明清代军机处(  )

A.独掌政务决策大权B.职官简练,事务清闲C.理政人员素质低下D.重视保密,较为封闭

11.

作为中国近代史开端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又被英国称 通商战争 ,英国人如此看待这场战争是为了(  )

A.肯定战争的正义性B.强调战争爆发原因C.粉饰侵略战争性质D.纪念这次战争影响

12.

1845年,清政府官慕久与英国领事巴富尔共同公布《上海土地章程》。其条款称: 本道兹依据条约,顾全地方民情,斟酌地方情形,决定将洋泾浜以北、李家场以南之地,准租与英国商人,以为建筑房舍及居留之用。 这一条款表明(  )

A.中国领土主权遭到破坏B.清政府外交趋向近代化C.地方政府企图讨好英国D.上海开始成为通商口岸

13.

清末爱国人士黄遵宪在给好友的信中描述某条约时说: 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 信中所说的条约(  )

A.拓展了列强经济侵略的方式B.使中国走上了近代化道路C.开放了中国整个沿海地区D.使清政府成为 洋人的朝廷

14.

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要灭亡中国,《辛丑条约》签订后列强扶植清政府,又重新回到了 以华治华 ,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清成为列强统治中国工具B.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C.帝国主义力量的相对削弱D.帝国主义的矛盾激化

15.

1901年,美国专使柔克义将《辛丑条约》所列12项要求分为:惩罚性、预防性、赔偿性等几类条款。下列内容中属于 预防性 条款的是(  )

A.向侵华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B.惩治附合与支持义和团的官员C.发生反帝斗争的地区暂停科举D.允许各国驻兵保护 使馆界

16.

历史学家蒋廷黻认为:义和团 扶清灭洋 的口号 是反对西洋化、近代化的 ,因此,它的 惨败是极自然的。 这表明义和团运动(  )

A.具有空想性B.革命任务不明确C.目标不清晰D.指导思想不科学

17.

宋美龄对张学良的评价非常正面,曾说(在西安事变中) 他(张学良)不要地盘,也不要钱,他要牺牲。 宋美龄对张学良如此评价其依据主要是西安事变(  )

A.消除了国共两党的矛盾B.说明了张学良坚守三民主义C.推动统一战线初步形成D.反映出张学良坚持民族立场

18.

美国《时代》杂志载: 每位关心要闻的读者都知道,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被卡住了13个星期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 下列哪次战役粉碎了日军的侵华 时间表 (  )

A.淞沪会战B.太原会战C.徐州会战D.武汉会战

19.

下表反映的战役是抗日战争中的(  ) 

开始时间

战斗次数

破坏交通线

拨掉据点

1940年下半年

1800多次

2000多千米

3000

A.平型关大捷B.枣宜会战C.台儿庄大捷D.百团大战

20.

1940年7月,毛泽东斩钉被铁地指出: 只有抗战到底,才能团结到底,也只有团结到底,才能抗战到底。 毛泽东意在强调(  )

A.维护发展统一战线的必要性B.抗战最后胜利一定属于中国C.抗战胜利能增强民族自尊心D.正义战争定能得到国际援助

21.

太平天国时期的歌谣大多用诗体语言和群众口语记述太平天国的光辉历史。如 贼做官,官做贼,清廷一片黑漆漆。骨包皮,皮包骨,金田快有新君出。 这一首歌谣(  )

A.再现了太平天国辉煌的历史B.表明金田是革命志士的圣地C.反映了太平天国政权仍是一个封建王朝D.便于传播,可作为研究起义原因的佐证

22.

《天朝田亩制度》规定: 凡当收成时……除足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如一家有婚娶弥月事,给钱一千,谷一百斤,通天下皆一式。 这突出体现了(  )

A.彻底的反封建思想B.绝对的平均主义思想C.空想社会主义思想D.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

23.

《资政新篇》批判重农抑商,尊重科学技术,提倡兴办企业,主张工商牟利,鼓励私人资本。这说明《资政新篇》(  )

A.顺应历史发展潮流B.符合太平天国实际C.得到西方列强支持D.注重广大民众利益

24.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四十五条规定: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该规定的进步意义在于(  )

A.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B.宣扬了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思想C.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D.一定程度上限制总统专制独裁

25.

《辛亥革命时的乡居记闻》中写道: 最滑稽的是,我们这穷乡僻壤里也闹什么民主党、共和党。许多秀才、举人、绅士老爷、乡下的读书人又找到新的出路了,有的参加民主党,有的参加民主党,有的参加共和党,还有的来了个双保险,民主党共和党都加了。 这反映了(  )

A.辛亥革命得到了广大民众支持B.辛亥革命隐含着巨大危机C.地方乡绅成为革命的中间力量D.政治革命促进农村大变革

26.

毛泽东曾说, 严格地讲,我们研究党史,只从一九二一年起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从五四运动说起可能更好 。对此论述的理解,正确的有(  )

A.五四运动促进了中国的制度变革B.五四运动动摇了北洋政府的统治C.五四运动取得了中国外交的胜利D.五四运动使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27.

根据下图中的提示,你的正确选择应该是(  ) 

A.武昌起义B.秋收起义C.南昌起义D.广州起义

28.

1928年1月,毛泽东率军攻占遂川县城后,集合部队讲话: 大家要打土豪,筹款子,发动群众,我们要在晚上把东西秘密送到穷人家里去或者把这个地方土豪的资财带到另个地方分给农民 。这一讲话(  )

A.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B.践行了遵义会议的基本精神C.反映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D.推动了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

29.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国共关系的演变可以概括为 合作——对立——合作 。能够体现此变化的一组历史事件是(  )

A.国民革命——北伐战争——遵义会议B.北伐战争——八七会议——太原会战C.黄埔军校——西安事变——南昌起义D.五四运动——秋收起义——西安事变

30.

素帆百万飞如箭,乘风顷刻敌前现。碧水静无波,疏星夜转多。弹飞如急雨,难阻雄狮路。天险说长江,功成夜未央。 这首词描写的应该是(  )

A.平津战役B.辽沈战役C.渡江战役D.淮海战役

二、材料阅读

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1分)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材料二 其实中国历史上以往的一切制度传统,只要已经沿袭到一百两百年的,也何尝不与当时人事相配合,又何尝是专出于一二人之私心,全可用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

(1)材料一中图一、图二分别描述的是中国古代哪两种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皇权与相权斗争的基本趋势。(6分)
(2)结合初高中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旗帜鲜明地指出你是否赞同材料二 君主专制的强化不能简单地用 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 的说法 ,并说明理由。(5分)

3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一位历史学家曾估算,如果让所有南京大屠杀的死难者,手牵着手,长度可以从南京到达杭州,延展距离约两百英里长。他们身上的血共重达一千两百吨。尸体可装满两千五百节火车车厢。

——摘自张纯如《被遗忘的大屠杀一1937年南京浩劫》

材料二 抗日战争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全民族的解放战争,是建立在以国共两党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基础之上的……近代以来中国一直面临争取民族独立和实现近代化两大任务,抗日战争在争取民族独立的进程中前进了一大步,而这一大步又同时为推进中国的近代化历程作出了重大贡献。

——摘编自刘宗绪《历史学科专题讲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侵华日军的其他罪行。(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中国面临的主要任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8分)

3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正式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蠲(免)除工商业各项限制;鼓励华侨投资,……2月12日清帝退位,……3月11日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陈旭麓主鳊《中国近代史词典》

材料二 经过了一次大革命的政治经济不平衡的半殖民地的大国,强大的敌人,弱小的红军,土地革命──这是中国革命战争四个主要的特点。这些特点,规定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指导路线及其许多战略战术的原则……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临时政府属于什么性质的政权?并分析该政府的建立及其施行的措施对中国近代历史产生了什么影响?(8分)
(2)材料二中, 相反的道路 是一条怎样的道路?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选择这样一条道路的原因。(7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