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26.2018—2019学年度湖北省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湖北省 试卷年份:2018年 题数:27 浏览数:578

一、单选题

1.

有学者指出:国君时常通过不断纳妾来显示自己的实力与财富,于是就有了同父异母的许多个儿子。在理论上,继承者首先是嫡长子,其次是嫡次子,如果没有嫡子,再考虑由庶子来继承。然而在实际运作中,一国之君或权臣之族可以根据其喜好,来挑送他们认为合适的庶子做继承人。这使得各王子及其各自的母亲诡计百出,以求恩宠。这一观点实质上(  )

A.否认了嫡长子继承制的合法性B.论证了商周时期宗法制的混乱C.反映了宗法制下对王权的争夺D.抨击了一夫一妻多妾制的弊端

2.

唐代的常科考试并不实行考卷的封弥、誊录和考官的锁宿隔离制度。当时存在所谓的 行卷 现象,就是士子把自己的文章送给当时那些比较重要的官员,希望赢得他们的赏识,以求推荐。这反映出唐代科举制(  )

A.是荐举制的新形式B.存在吏治腐败诱因C.选举权旁落到地方D.运行程序混乱不堪

3.

夫农,衣食之所由出也。生民之业,莫重焉。一夫之力,所耕百亩,养生送死,与夫出赋税,给公上者,皆取具焉 。材料反映出(  )

A.小农经济是封建社会财富的源泉B.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特征C.小农经济有一定的脆弱性D.重农抑商政策的弊端

4.

《氾胜之书》写道: 种禾无期,因地为时。 《齐民要术》则提出,播种施肥要讲 时宜 。南宋《农书·六种之宜》写道: 种莳之事,各有攸叙。能知时宜,不违先后之序,则相继以生成,相资以利用,种无虚日,收无虚月,一岁所资,绵绵相继。 材料本质上反映了古代中国农业(  )

A.精耕细作的特点B.重视因地制宜C.发展因时而变D.生产力水平低下

5.

经济学家胡寄窗认为 在战国以前的文献综述找不出任何轻视工商业的迹象。 以下材料不符合上述论断的是(  )

A.农以殖之,工以成之,商以通之 B.以九职任万民:一曰三农,生九谷……六曰商贾,阜通货贿
C.财或累千金,而不佐国家之急 D.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

6.

有学者指出,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两人对雅典民主评价都不高,柏拉图甚至认为暴君政治比民主还好,因为暴君只是他一个人在做坏事,民主则有可能是全体人在做坏事,据此可知(  )

A.直接民主不利于社会进步B.直接民主有可能不利于城邦发展C.直接民主可导致权力滥用D.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倾向君主专制

7.

1833年英国议会立法规定,9—13岁童工每周劳动时间不得超过48小时,14—18岁青少年每周劳动时间不得超过69小时,并且每天要抽出至少2小时让童工接受教育,这说明当时英国(  )

A.采取了干预经济的措施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确立C.工人民主权利得到保障D.自由主义退出历史舞台

8.

从19世纪中叶开始,欧洲中产阶级发起了服装改革的潮流,男子的服装变得十分简洁,典型男装是西装外套和马甲以及黑色、灰色或深蓝色裤子,20世纪初妇女中广泛流行短裙和女士长裤,这一时期的服饰变化(  )

A.反映了妇女地位的下降B.缩小了男女身份的差距C.适应了工业生产的需要D.强化了服装的装饰作用

9.

近代早期英国书报审查制度产生于都铎王朝君权极为强大的时期,经历早期斯图亚特王朝的完善、英国大革命时期的转折,最终在1695年,英国革命派永久性废除了书报检查制度,从法律上保障了言论出版自由。这一举措产生的政治影响是(  )

A.有利于英国宪政进一步完善B.实现了英国社会的完全自由C.推动了英国启蒙运动的兴起D.英国政府放弃文化监管职责

10.

1791年,美国《权利法案》列举了宗教自由、言论自由、新闻自由、集会自由、保留和携带武器权利、不受无理搜查和扣押的权利。还规定宪法中未明确授予联邦政府,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力,保留给各州或人民行使,该法案(  )

A.是对1787宪法的有效补充B.不利于美国民主政治的发展C.标志着美国民主政治的确立D.是对《邦联条例》的完善

11.

甲午战争开始前,日本媒体发动新闻宣传战,向世界宣传朝鲜独立论、义战论。他们还鼓吹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说该战纯粹是文明消灭野蛮,是对中国百姓的救亡。日本精心的宣传策划赢得了世界的普通理解与支持。这表明(  )

A.广播已运用于舆论宣传B.世界各国普遍支持日本C.舆论战着眼于传统文化D.先进制度对腐朽的胜利

12.

1938年隶属于日军华中荻洲部队的某日本兵在书信中写道: 二月六日我中队在警备中,附近有近万名残余敌人。可怜的是当地老百姓,因为接到全部杀光的命令,虽然我们对小孩子多少抱有一丝同情,但含着眼泪,一起杀掉的也不少!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残余敌人最可能是新四军B.对小孩子的同情是对战争的美化C.是日军 三光 政策的见证D.可作为研究侵华日军军情的史料

13.

清人郑观应在长诗《商务叹》中感慨近代某类企业 创自商人尽商股,办有成效倏忽变,官夺商权难自主,名为保商实剥商 。由此可知(  )

A.这类企业是民族资本企业B.肯定商界企业主的积极性C.主张用市场规则经营企业D.主张政府加强对企业控制

14.

巴西国王访英时清政府驻英公使郭嵩焘应邀参加巴西使馆举行的茶会,当巴西国王入场时,郭嵩焘随大家一同起立。副使刘锡鸿将其说成是大失国体之举,因为 堂堂天朝,何至为小国国主致敬 !这反映出(  )

A.官场的守旧思想严重阻碍了近代化进程B.洋务派固守中体西用导致洋务运动失败C.部分外交官囿于传统的华夷观不能自拔D.晚清外交官员未能对世界有正确的认识

15.

20世纪30年代,金陵女子学院对成都妇女社会活动调查表明,在92名已婚青年中,完全由本人做主和本人做主经父母同意的共59人,占64.1%。另据调查,上海市1928年8月到1934年8月的离婚案件中,女性主动提出离婚者有480件,约占51.2%。这说明当时的中国(  )

A.婚姻自由成为社会主流B.婚姻变迁折射社会进步C.大城市离婚率居高不下D.女性经济地位显著提高

16.

表3 1929~1931年美国部分行业工人周工资变化表(单位:%)

时间

类别

19291930

19301931

烟煤业

-12.3

-19.1

金属矿业

-6.6

-18.3

制造业

-7.2

-11.3

据表3可知,当时美国(  )

A.最低工资标准失效B.产业结构迅速调整C.经济危机不断加深D.政府财政支出锐减

17.

1935年,美国最高法院因为《全国工业复兴法》授予联邦政府管理州内贸易等权力违宪宣布该法无效;1937年,最高法院认为联邦政府有权监管任何涉及州际贸易的劳资关系,否定了琼斯—劳克林钢铁公司对《全国劳工关系法》侵犯各州权力的控诉。这一变化反映出(  )

A.分权与制衡机制不利于了新政的开展B.司法解释调整顺应政治经济形势变化C.罗斯福新政缓和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D.联邦行政权力扩张干扰司法公正判决

18.

1959年9月,美国发表一份对华政策的研究报告:赞成中共加入联合国,台湾则为普通会员;成立 台湾共和国 ,台湾军队撤出金门、马祖等。对此,台湾方面回应:《开罗宣言》早已明文规定台湾归还中国,自1945年起即无所谓有台湾的法律地位问题。这表明(  )

A.蒋介石改变追随美国的政策B.台湾当局坚持 一个中国 C.蒋介石欲借机使台湾问题国际化D.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折

19.

一五 计划期间,针对 年年增长的商品粮食与工业原料的需要同现时主要农作物一般产量很低 的矛盾,毛泽东指出 个体所有制的生产关系与大量供应是完全冲突的 。为此采取的解决措施是(  )

A.进行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B.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C.对国民经济进行战略调整D.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20.

有学者认为我国对外开放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试验探索阶段,扩大开放阶段和体制性开放阶段。与三个阶段分别对应标志性事件是(  )

A.建立4个经济特区、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内地全面开放B.建立4个经济特区、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开发上海浦东
C.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开发上海浦东、中国加入世贸组织D.建立4个经济特区、开放开发上海浦东、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21.

现存的全球治理格局不可否认的是,美国强权仍在,美元霸权仍在,与此同时,区域秩序重构也逐渐成为国际舞台上越来越频繁上演的 动作戏 材料中的 动作戏 说明(  )

A.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加强B.世界上联合抗美力量增强C.区域集团化已成世界主流D.地区冲突己成世界新危机

22.

1985年,莫斯科市长叶利钦听说某家肉店出售极其罕见的小牛肉,立刻去排队,终于轮到他时却被告知已经卖完了。他暗中察看仓库,却发现 小牛肉就放在那儿的一间屋里,并正准备从 后门 卸走 。这说明当时的苏联(  )

A.经济负担因争霸而加重B.计划经济体制弊端明显C.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D.民众消费能力显著提高

23.

1930年世界经济陷入前所未有的困难,此时美国出台了著名的《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案》,大幅提升了美国的关税水平,今天美国又与其它国家和地区发起贸易战(如下图)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资料来源: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

A.结果都是各国之间面临高关税壁垒,世界贸易全面衰退B.两次贸易战美国都被排除在世界高关税区域之外
C.美国是两次贸易战的最大受益者D.特朗普忽视了本轮贸易战与前次的不同

24.

经济学家张维迎认为,中国过去30多年的经济奇迹源于市场的逻辑,即生产力的提高来自技术进步和创新,技术进步和创新来自劳动分工。劳动分工受市场规模的限制。市场的规模越大,参与交易的人越多,市场的分工就会越细,技术进步就会越快。下列经济现象最能印证上述观点的是(  )

A.开放浦东,打造活力上海B.加入世贸,融入全球经济C.简政放权,增强企业活力D.包产到户,提高农民收入

二、材料阅读

25.

文学是时代的语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镜花缘》是清代作家李汝珍(约1763—约1830)创作的长篇小说,小说前半部分描写了唐敖等人乘船在海外游历的故事,后半部写了武则天科举选才女,由百花仙子托生的唐小山及其他各花仙子托生的一百位才女考中,并在朝中有所作为的故事。书中的女儿国,想象有那么一个以女性为中心的社会, 男子反穿衣裙,作为妇人,以治内事;女子反穿靴帽,作为男人,以治外事 。女子的智慧、才能都不弱于男子,从皇帝到辅臣都是女子。这部小说写的是海外奇谈,实际仍然以成仙得道为最终目的,而这些女才子最后聚到一起竟然是为了一场科举考试,最终目的是还权于夫,显示天朝上国的威权,而且这些才女满脑子之乎者也纲常伦理。整个小说还处在天朝上国的富庶与道德优越的框架内。

——据宁蒙《鲁宾逊的漂流与镜花之缘》等整理

材料二 英国作家笛福(1660—1731)创作的小说《鲁滨逊漂流记》出版于1719年。小说梗概如下:主人公鲁滨逊出身于英国商人家庭,渴望冒险。他在巴西开办了种植园,看到当地缺少劳动力,转而去非洲贩卖黑奴。一次出海,中途船只失事,流落荒岛28年。他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顽强毅力,孤身与大自然搏斗,终于创造了生存条件,并从一群来到岛上的野人手中救下一个土著为仆人。整个小岛成为他的领地。

——据《辞海》等整理

(1)概括材料一中作品的进步性和局限性,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这种局限性的历史背景。(12分)
(2)材料二中鲁滨逊在海外荒岛建立领地的行为反映了近代早期的何种重大历史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历史现象的影响。(8分)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两则材料反映的时代精神的认识。(5分)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妈祖庙                                                     自由女神像 
提取材料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进行中外关联。

27.

农村的宅基地既是农民居住的保障,也是农民的生产生活资料,宅基地在农民的生活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战国时期政府已经开始分配宅基地给农民,秦汉时期以士兵的战功大小和爵位高低来决定分配宅基地的大小。唐代均田制遭破坏后,历代政府只对新移民进行宅基地分配。在我国古代土地国有时代,国家禁止农民私下买卖承包的责任田,但允许农民继承宅基地和自留地。在我国绝大多数朝代中,政府都允许农民在开垦土地上建造房屋和持续耕种。此外购买宅基地的行为在各个朝代都有,只是随着当时的政策和政府管控程度而各有不同,宋朝以后,农村的宅基地买卖则更加频繁。

——据冯利红《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及相应财税制度安排研究》整理

材料二 《共同纲领》中明确要求各级政府要保护农民已经获得的耕地和宅基地的所有权。建国后,土地改革运动使大部分农民都分得了相应的土地。1962年的 人民公社六十条 中对宅基地和房屋的权利进行了区分,农民对房屋仍然有所有权,可以租赁和交易,但是宅基地的所有权属于集体所有,农民可以永久使用。改革开放以后,农村开始出现了建房高潮,进而引起了随意占用耕地盖房等问题。1982年则开始对宅基地的划分面积提出了要求。1986年首次颁布的《土地管理法》中指出,农户只许 一户一宅 ,不得在承包地和自留地上建房,为宅基地的管理提供了可靠的法律保障。1995年出台的《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与1997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对宅基地回收的各种情况进行了详细规定。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乡之间的人口流动不断加快,随后便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禁止城镇人口占用农村宅基地。——张振勇《农村宅基地制度演化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农民获得宅基地的主要方式。(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建国后农村宅基地制度变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90年代末后禁止城镇人口占用农村宅基地的原因。(9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