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号
|
来源
|
秦
|
周天子封秦人祖先为附庸,邑于秦
|
汉
|
项羽封刘邦为“汉王”;萧何认为“语曰‘天汉’,其称甚美”
|
隋
|
北周时,杨忠受封为“随国公”,忠子杨坚进爵“随王”。及杨坚篡周,以“随”意不祥而改为“隋”
|
唐
|
北周时,李虎受封为“唐国公”。其孙李渊在太原起兵后称“唐王”,后来建国,国号“唐”
|
宋
|
后周末年,赵匡胤升任宋州节度使。篡周建宋后,诏曰:“唐开基,因始封而建国,宜国号‘大宋’。”
|
大元
|
1206年成吉思汗建国,其汉译名为“大蒙古国”。1271年忽必烈颁布《建国号诏》:“可建国号曰‘大元’,盖取《易经》‘乾元’之义。”
|
大明
|
旧说朱元璋曾“为明教徒”“因明教而建国,故以明为国号”。现多认为出自《易经·乾卦》“大明”之文:“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
|
大清
|
1616年,努尔哈赤建国号“金”;1636年,皇太极易国号为“大清”。“清”可以表达天、太平、广大之义,也可以表示王者风范,王政理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