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02.2019届安徽省合肥市一模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安徽省 试卷年份:2019年 题数:27 浏览数:1247

一、单选题

1.

《尚书》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据下表可知当时(  ) 

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

《尚书·酒诰》

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尚书·泰誓》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尚书·泰誓》

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

《尚书·梓材》

A.出现了早期的民主启蒙思想B.神权色彩异常浓厚C.形成了敬天保民的民本观念D.儒家思想已经形成

2.

战国中后期,孟子提出了 定于一 的思想,《吕氏春秋》也认为: 今周室既灭,天子既废。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残,不得休息。 这主要反映了(  )

A.统一逐渐成为共识B.各派思想开始交流融合C.兼并战争过于频繁D.人们渴望重建西周秩序

3.

《汉书》、《后汉书》及主要汉碑中现在所能找到的西汉 孝廉 之中,能确定出身的一共184人,其中出身于官员贵族之家的128人,出身于地方豪强大地主之家的11人。这一情况说明当时(  )

A.察举制不能有效选拔人才B.官位基本被上层社会垄断C.贵族政治进一步得到加强D.中央与地方矛盾日趋尖锐

4.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农耕规模缩小,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重要产粮区。这表明(  )

A.军事战争决定经济兴衰B.南北经济发展趋向平衡C.南方农业技术更加先进D.北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5.

在7世纪的中国,追求各种各样的外来奢侈品和奇珍异宝的风气从宫廷传播开来,广泛地流行于城市居民中。如男子头戴豹皮帽,妇女穿波斯风格的窄袖紧身服,一些贵族甚至在城市里搭起了突厥人的帐篷。这一现象(  )

A.得益于开明开放的政策B.打破了传统的华夷观念C.不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善D.消除了民族之间的隔阂

6.

宋朝政府对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加干预,经营者仅办理法律手续,缴纳交易税即可。对于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以及日常生活标准,官府也不再严格限制。这主要说明宋朝(  )

A.土地兼并日益严重B.对社会的控制有所放松C.社会矛盾趋向缓和D.政府行政能力显著降低

7.

在我国历史文献中,万历皇帝不理政务昏庸荒怠;在朝鲜历史文献中,万历皇帝却是被歌功颂德建坛立祠的大德皇帝。这一现象反映出(  )

A.年代久远导致历史叙述莫衷一是B.中、外历史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C.同一历史人物会有不同历史记载D.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

8.

王夫之认为,人性的丰富是一个发展着和运动着的过程,是一个长期努力奋进的过程,是一个 日新又新 的过程。他在自己的住处,以 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 的诗句题壁。这突出表现了王夫之(  )

A.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B.对政治变革的热切呼唤C.对人性本善的深刻认同D.对社会现实的强烈批判

9.

康乾时期,部分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奏事进言的密封报告,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形成了奏折制度。该制度(  )

A.不利于皇帝获取信息B.滋生因循守旧的风气C.有利于提高决策效率D.弱化了对官员的控制

10.

下表是1820~1911年间广东沿海某乡居民离乡谋生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  ) 

时期

乡民迁出

总人数

迁至他乡

种田人数

迁至城镇做工或

经营小商业人数

出国从事

工商业人数

18201849

29

29

0

0

18501879

72

15

49

8

18801911

156

0

118

38

19121939

473

0

77

396

A.男耕女织小农经济由此瓦解B.政府开始放弃闭关锁国政策C.完全融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社会动荡不安加剧人口流动

11.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写道: 它没有大炮那么可怕,但比大炮更有力量,它不像思想那么感染人心,但却比思想更广泛地走到每一个人的生活里去。当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之后,它同时成了人们生活的一个部分了。 文中的 最有可能指(  )

A.宗教信仰B.启蒙思想C.西方商品D.民主制度

12.

新文化运动时期,学者陈序经提出 全盘西化 的观点,还有学者提出将四书五经束之高阁,甚至主张废弃汉字,改用世界语。随后,《新青年》杂志发表陈独秀的文章,对这种主张加以批评和解释,并表示该杂志同仁也不同意这种观点。这表明(  )

A.全盘西化 已成为思想文化界的主流B.陈独秀的思想认识开始落后于时代潮流C.《新青年》不再是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D.知识界对传统文化的价值存在不同认识

13.

李大钊说: 以强权压迫公理者,无论是日本人非日本人,吾人均应排斥之!故鄙意以为此番运动仅认为爱国运动,尚非恰当,实人类解放运动之一部分也。 李大钊意在强调五四运动(  )

A.爆发具有一定偶然性B.与日本关系不是很大C.不能定性为爱国运动D.具有伟大的国际意义

14.

下图是我国某一时期产业资本状况表。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一时期应(  )是

A.洋务运动时期B.土地革命时期C.全面抗战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15.

卢沟桥事变 后,蒋介石指出: 在和平根本绝望之前一秒钟,我们还是希望和平的,希望由和平的外交方法,求得卢事的解决 如果战端一开,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所以政府必特别谨慎以临此大事。 由此可见蒋介石(  )

A.仍抱有和平解决战端的希望B.尚未意识到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C.放弃 攘外必先安内 的政策D.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16.

2017年海南省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0817元和12902元,较之于1987年,分别增长了30.3倍和7倍。此外,海南环岛高铁已全线开通,旅游业、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医疗健康产业等12个重点产业均有重大发展,特色产业小镇、美丽乡村建设也蓬勃兴起。海南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  )

A.自然环境的独特优势B.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C.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D.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

17.

抽签选举是雅典城邦的选官制度之一,随着多次雅典民主改革,抽签选举制度盛极一时。雅典的抽签选举制度(  )

A.导致了政局的动荡B.彰显了社会的正义C.高估了公民的素质D.实现了绝对的民主

18.

恩格斯说: 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些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以往的一切社会形式和国家形式,一切传统观念,都被当作不合理的东西扔到垃圾堆里去了。 他们 是指(  )

A.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家B.大革命时期的无政府主义者C.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D.工业革命时期的理想主义者

19.

1846年英国政府废除了《谷物法》,结束对谷物进口的限制和关税保护政策,1849年又废除了《航海条例》,允许本国及其殖民地的外贸运输使用别国船只。由此可知当时英国(  )

A.倡导自由贸易B.垄断了世界航运C.鼓励海外殖民D.放弃了重商主义

20.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法律上总统是国家权力中心,但在实际政治操作中,总统权力日益缩小,最终变成了礼仪性的角色;法律对议会的倒阁权规定很苛刻,但在实际中议会倒阁却极为频繁。这表明当时法国(  )

A.君主派与共和派利益趋同B.资产阶级代议制尚未完善C.责任内阁制不断发展健全D.《第三共和国宪法》名存实亡

21.

19世纪70年代末,英国人发明了托马斯——吉尔克里斯特炼钢法,随后在欧洲大陆被广泛采用,然而直到20世纪30年代,英国企业家才用它替代了传统的炼钢技术;自动纺织机也是由英国人发明的,但将其第一次投入大规模商业生产的却是美国的德雷珀父子公司。这些现象说明英国(  )

A.企业缺乏技术革新的动力B.错失了工业革命的机遇C.政府减少了对经济的干预D.丧失了世界霸主的地位

22.

国内战争时期,苏俄实行余粮收集制;1921年,苏俄实行固定的粮食税,规定纳税后剩下的粮食归农民所有;1927年,苏联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建立集体农庄。这表明苏俄((  )

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始终不高B.充分认识到农业生产的重要性C.依据国家战略调整农业政策D.制定经济政策存在随意性倾向

23.

1976年8月,第五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通过了《经济宣言》,其中单独列出 目前的国际经济形势与发展中国家的前景 条款,特别强调 贫穷、饥饿、营养不良、被剥夺和没有文化的危机在发展中的世界里一直存在,而且影响着更多的国家和人民。 据此可知不结盟运动(  )

A.有利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B.促使不结盟国家经济持续恶化C.完成了反对霸权主义的任务D.加速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

24.

特朗普竞选美国总统前后推出逆全球化口号,实施了一系列贸易保护政策,一些欧美大国也采取了一系列逆全球化举措,逆全球化趋势逾发明显。这表明全球化进程中(  )

A.发展中国家成为主要受益者B.逆全球化成为国际主流现象C.新的国际政治格局已经形成D.发达国家主导地位受到冲击

二、材料阅读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中国古代律家群体的构成既有政治家、司法官员、在法律研究领域著书立说的律学家,还有经学家。两汉律家辈出,研究律学之风盛行。西汉开国元勋之一的萧何,出身于 刀笔吏 (法律官吏),爱好法律并具有极高的法律素养。魏晋时期,律学地位和经学同等重要,成为并立的学府,官府设立 律博士 ,开创了律学专门学府的先例。经过之前近七百多年的学术积累,律学发展到唐代已经完全成熟,《唐律疏议》就是由唐代一批对法律有研究的社会精英,如长孙无忌、褚遂良等编纂。隋唐时期,中国律学著作为日本学者所广泛引用,在日本保留至今的法律文献中,可以看到一些唐代民间律家的活动印记。宋朝时,不仅各代皇帝精通法律、重视法律,士大夫阶层也都是具有极高法律素养之人。明清时期,统治者不仅要求对国家法典《大明律》和《大清律例》进行全民讲读,也对私家注律更加重视,律学著作的种类达到了中国历史之最,律家的人数与创造力也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

——摘编自何勤华《以古代中国与日本为中心的中华法系之律家考》

材料二 西方法律文化的传入肇始于鸦片战争之后。以留学归国的法政留学生为主体,以本土法律教育培养的法政人才为补充,形成了我国第一代职业法学家群体。他们以兼通中西法律的学术背景为出发点,从世界法律发展的最新趋势着眼,以现实批判的精神,反思当时的法律教学和学术研究,提出了一些思想观点和实际的改进方案。
近代职业法学家群体,以在朝官员或在野学者等不同身份,穷毕生所学投身到近代中国法制现代化的洪流之中。在历届国家政权的主持下,构建起一套近代的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与当时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相比具有一定超前性的法律制度,现代的法律理念也随之传播衍生。

——摘编自刘宝东《职业法学家群体与近代中国法制转型》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律家群体的特点并分析其社会作用。(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职业法学家群体形成的历史背景并简述其贡献。(12分)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3分)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美国作家约翰·史坦贝克于1939年出版的长篇小说《愤怒的葡萄》,是一部伟大的美国社会纪实文学。小说梗概如下:
1933年,从监狱假释回家的乔德和因对圣灵产生怀疑而不再做牧师的凯西结伴,回到了被垄断资本与严重干旱吞噬了的家乡。乔德一家变卖了所有的东西,换来一辆破旧卡车,一家人邀上凯西背井离乡,抱着美好的幻想横越黄沙滚滚的沙漠,到加州寻找出路。一路上,他们受尽折磨与欺凌,有的死去,有的中途离散。当到达目的地时,乔德一家居住在贫困肮脏的胡佛村,发现挣得体面的工资根本不可能。因为工人太多,也没有什么权益保障。种植园主们串通一气,不断压低工资,压榨农场工人,他们宁肯让成熟的梨子、葡萄烂掉也不给饥饿的穷人吃。于是,人们开始觉醒,自发组织工会进行反抗。尽管斗争失败了,但 愤怒的葡萄在人们心灵里长得饱满起来
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由于民国时代所处的复杂内外环境,尽管国家认同随着时代的发展在逐步深化,但中央政府始终权威不足,使得这一时期的国家治理在 断而不裂 的总体背景下,缺乏足够的时空保障,也缺少足够的资金支撑,而且其相关政策往往在内外部纷争中走样变形,效能大打折扣。在这种大环境下,作为国家治理一部分的民国边疆治理,自然受到的关注和支持就更小,也缺乏必要的资源和人员来推进具体的边疆治理,被动因循成例者多,主动调整改革者少。当然,抗战期间民国中央政府对于边疆尤其是西南边疆大为重视,主要还是地缘环境所迫,一旦抗战结束,国内对于边政和边疆开发的讨论也随即消歇。

——袁剑《断裂政治下的边疆治理——民国时期边疆政策实践的语境与维度》

材料二 美国的边疆治理主要指对西部的开发与治理,始于独立战争胜利后不久。首先表现在经济开发方面,面对广袤而肥沃的土地,获取经济利益成为人们长途跋涉向西推进的直接动力,当时美国政府也采取了多项措施和政策,进一步激发了人们的西进热情。在美国西部的发展过程中,政治建设与经济开发几乎同时起步,并始终交织在一起。西部精神是在西部开发中逐步形成的,而这种精神又同时成为西部开发的精神支柱,推动西部乃至整个美国继续向纵深发展。美国的边疆治理还特别重视整合族际关系,强调盎格鲁一撒克逊文化与新的移民文化相互融合,形成新的文化形态。

——摘编自张健《美国边疆治理的政策体系及其借鉴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国时期影响我国边疆治理的不利因素。(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边疆治理的主要特征,并简析其意义。(9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