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近代中国沿江沿海地区(距离铁路、大河两天行程以内,而便于对外贸易的地区也在内)是近代中国的精华地区,而内地则是落后地区。近代人才、资金纷纷流向精华地区,致使城乡分化更为严重,从而形成双元经济。双元经济的形成,与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有关,更是近代列强入侵造成经济发展区域性失衡的产物。同时,精华地区农业自给能力较高;就算需要引入粮食、原料等,也往往基于交通和产品质量考虑而选择进口。当时人挑畜驮水运是主要的交通方式,在此低速低效的情况下,精华地区海运业的兴盛更具优势。加之战乱频繁,使精华地区和落后地区的分化更甚。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的《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经济的起步》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跨区域经济交流和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进步明显。这为交通事业发展提供了更好的物质基础,推动了我国陆海空立体交通的迅猛发展。在国内交通方面,近年来我国高铁和农村小公路都有很大发展。高铁开通增强了中心城市的经济集聚,使经济要素由沿途地级市向中心城市转移。这种高铁的
“虹吸效应
”主要发生在东部地区以及第二、第三产业上,而对中西部地区和第一产业的影响并不明显。但在公路建设上到能弥补这一不足,特别是县级公路,户户通水泥小公路或使民道则对
“三农
”帮助比较大,有利于中西部地区城乡协调发展。
——摘编自张克中、陶东杰的《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分布的效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双元经济现象出现和发展的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近现代交通状况的差异,并分析交通发展与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关系。(15分) |